[汽車之家 揭秘新車技術] 先不說品牌,只跟你講此品牌即將推出一款SUV產品,在同一個車型上具備純電動和增程式兩種動力選擇,這聽起來比較小眾,同時似乎有點通吃蔚來和理想的架勢,如果你剛看到這就準備拉到留言區開整就有點草率了,此刻這款車的實車還沒有公布,但它的一些核心技術信息還是很值得盤下的。
5秒看核心
1、一個車型同時有EV和增程兩個動力
2、增程器是4缸1.5T的
3、車身結構——簡單說就是足夠硬
4、前雙叉臂+后多連桿+配空氣懸架
這個產品來自于中國老牌車企東風,雖然品牌搭建已經2年之余,但在今年7月之前,這個品牌還都是已東風“H事業部”低調存在,從7月份品牌官宣到以來一直在輸出品牌背景信息,同時短時間內發布了兩款概念車,?而在首款量產產品實車還完全沒有露頭角的階段,核心技術!點擊了解嵐圖更多背景》
新車技術看點一:一個車身下同時支持純電和增程式版本
在排放政策的推動下,同時搭載不同動力形式的車型占比增速很快,但多是燃油、EV和PHEV之間的搭配;燃油和增程同時出現屈指可數,寶馬i3在6年前是這樣賣的,現在增程式的i3也下架了,似乎總是讓人詬病積累的增程式動力還是因為理想汽車不斷增加的銷量才把它重新拉回了量產車圈,通用和日產也有增程式技術儲備,但其在國內的銷量可以忽略。
為什么是這種很少見的動力組合?其實嵐圖的藍圖中,核心理念和理想汽車是趨同的,1、要給用戶電動驅動的感受 2、解決續航里程焦慮,而不一樣的是,嵐圖同時為一款車提供EV和增程式兩種動力是給用戶更多的選擇權,也就是根據用戶主要的使用場景匹配動力,如果一個用戶沒有長途需求和里程焦慮,顯然增程式車型不是最完美的選擇。所以,車身基本結構就要同時滿足供純電車和燃油車,嵐圖官方稱其為“ESSA原生智能電動架構”。
兩套動力系統的重量參數目前還是未知狀態,但就中大型的定位和車身尺寸看,至少是2噸級別的,車重和重心控制的差異應該不會是斷崖式的,但大多數融合性強的產品,都要妥協一些對于極致的追求,三電系統高度集成小型化技術應用得來的附屬產物——前備廂,在兼容性強的平臺上可能很早就被妥協掉了。
新車技術看點二:增程器本身也有信息量
嵐圖使用的增程器是一款1.5T發動機,型號為SFG15TDR,從活塞運動的物理特性上來說,4氣缸的運轉的平衡和振動等問題性確實比3氣缸更容易做好,但在增程式動力系統上,因為發動機運轉的工況變窄了,低扭和高轉的穩定性問題基本不存在了,所以4氣缸的優勢更多是它自身的NVH控制,從嵐圖第一款車定位高端中大型SUV來說。
新車技術看點三:將基本功奔著成精修煉
從2017年開始,我國每年都會舉辦一個白車身技術大會,機構和學會等單位會對“車樓子”進行點評和技術交流,而下圖中噴了彩漆的就是嵐圖首款量產車的白車身。
換種更通俗的說法,就是搟餃子皮,整體太薄容易露餡,整體太厚煮出來不好吃,又好包又好吃的一定是將皮搟成中間厚兩邊薄,那么這種操作就需要更好的技術來實現。
打造一個全新的奔著高端去的新能源品牌,大多數操盤手的手法都是現講完一套美好故事,盡可能去按一定節奏釋放與當前時代不同的信息,規避一些傳統制造工業升級的點,雖然很多也都屬于核心價值;然而嵐圖在初期選擇的是把白車身先搬到臺面上,這也反映了老牌車企對于核心技術和技術升級的態度——基礎先搞好。
新車技術看點四:前雙叉臂+后多連桿+配空氣懸架
目前整車的信息還沒有公示,就底盤部分看用料著實很足,拋開受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 光空氣懸架,光全鋁錳合金的副車架的組合就已經讓人推推眼鏡仔細看三遍了。
編輯小結:
對于造車新勢力企業來說,標新立異打出自己的色彩是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而對于具有50年歷史的老牌央企車企來說,想要同時打好兩個創新(品牌+產品力),并不是那么輕松的事情,不是技術能力問題,而是真很難完全拋棄傳統造車思維的方式去搞,還要與新的壓力來競爭抗衡。從目前第一波信息圍繞傳統制造層面輸出可以看出嵐圖還是維穩出牌,在之后12月份的發布中, 會有更多關于設計、智能化、品牌服務等信息輸出,并且嵐圖計劃在2021年以后,每年推出一款 新車,覆蓋不同級別細分市場。下面,我們一起期待12月份的實車吧。(文/汽車之家 汪淼)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