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能源] 提起“電池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特斯拉,其每年發布的前沿技術和產品,都會成為業內討論的焦點話題。12月2日,脫胎于長城汽車、擁有整車制造基因的蜂巢能源舉辦了國內首個“電池日”活動,發布了關于電池安全、降本增效的一系列解決方案,并公布了無鈷電池的量產時間等......閑話少敘,接下來讓我們直入主題。(注:因部分圖片和視頻涉及保密,故無法展示,敬請諒解)
在解讀技術之前,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下蜂巢能源的背景,這是一家從長城汽車拆分出來的動力電池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雖然誕生時間并不長,不過其發展還是非常迅速,在今年9、10月份,蜂巢能源在國內的電池裝機量已經進入了前十位,并且還投資20億歐元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同時也收到了歐洲某汽車集團的訂單。
了解完蜂巢能源的背景,讓我們回到本次“電池日”的一個重要議題——安全性。對于電動車而言,除了里程焦慮外,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另外一大“攔路虎”就是安全問題,網絡上流傳的各種自燃、碰撞起火視頻觸目驚心,甚至讓部分消費者對電動車這個品類產生畏懼。
■ “冷蜂”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
因此,如何打造更加安全的電動車,成為擺在電池制造商以及主機廠面前的共同議題。為此,蜂巢能源在“電池日”上發布了一套名為“冷蜂”的電池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了果凍電池、熱阻隔電池包、蜂云平臺三大技術,主要從材料、電芯、電池包、監控系統等方面解決電池安全問題。
1、果凍電池:
什么是“果凍電池”?這是一款基于無鈷正極材料和電解液材料打造的凝膠電池,具有高電導、自愈合、阻燃等特點。通俗點講,果凍電池的電解質不再是常規的液態,而是像“喜之郎”果凍一樣,即使是用小刀劃開,之后也能夠慢慢愈合。這種特性的好處是能夠使凝膠電池與電極表面更好的貼合,從而使得導電性能更好。此外,在現場還演示了用明火去燒電解質,不會冒煙也不會起火,所以阻燃性能非常優異。(因涉及保密,演示視頻無法展示,敬請諒解)
蜂巢能源將其做成了軟包以及90Ah的方形鋁殼的電芯,并且通過了全部的基礎安全測試。在現場還展示了鋼針刺穿試驗的視頻,并沒有起火和冒煙,同時也通過了150℃的熱箱實驗。據蜂巢官方介紹,這是一款既安全、又極易制造的電池產品。(因涉及保密,演示視頻無法展示,敬請諒解)
不過,“果凍電池”也并非完美。據了解,該電池的內阻要比液態電解質的三元鋰電池要大上5%,充放電倍率會根據鈷的含量在±2%之間波動,循環壽命也會犧牲5%。不過,在犧牲小部分性能的前提下,換來更高的安全性,蜂巢能源認為“果凍電池”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2、熱阻隔電池包
如果說“果凍電池”是在材料上進行優化,那么“熱阻隔電池包”則是在電池PACK上尋求突破。其主要是在“果凍電池”的電芯基礎上,蜂巢能源通過泄壓、噴發物控制、降溫、報警、隔熱等多種方式,來對PACK進行全方位的防護,從而降低起火的風險。
在發布會現場,蜂巢能源同樣通過兩段熱失控測試視頻來展示效果(因涉及保密,演示視頻無法展示,敬請諒解),從結果來看,相鄰模組之間并沒有發生熱失控,在安全性方面還是擁有不錯的表現。據了解,蜂巢能源目前能夠做到PACK不會熱失控,未來還將做到模組甚至是電芯不會熱失控。
3、蜂云平臺監控
在電池包系統檢測方面,蜂巢能源推出了“蜂云平臺”。據了解,這項技術是清華大學的研發成果,通過把已有的技術給蜂巢能源進行培訓和應用,雙方第一期主要實現了對電池內短路的監測。在具體原理層面,主要是通過收集電池內短路時的電壓、SOC、溫度、功率等數據,建立一套內短路預警算法,從而對電池進行實時的監測和預警。
在未來,蜂巢能源還將與清華大學就析鋰監測、識別缺陷電池、電池殘值評估等方面進行深度的二期合作,這些技術的原理與內短路監測大體相同,都是通過對數據進行大量采集與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測模型,從而對電池包系統安全進行實時的診斷和預警,屆時整個大數據閉環的準確率將達到95%。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