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年輕人總能干出讓你意想不到的事”,相比很多思維趨于固化、動作趨于保守的中年人而言,很多年輕人的思維確實更加發散,同時他們敢于打破傳統,他們不會把自己束縛在條條框框、規規矩矩的所謂“傳統”里。常冰,由傳統車企設計師轉做新勢力品牌設計師,正值中(zhuang)年(nian)的他似乎也具備“突破傳統”的勇氣,今天我們來到哪吒汽車設計中心,一起領教一下他的“突破”從何而來。
●關于常冰
常冰,2001年他從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畢業后就進入了一汽工作,14年間,他成長為紅旗品牌首席設計師,紅旗L9、L5、H7、奔騰B30的造型都是他的作品。而后,常冰還曾在北汽新能源履職,2018年,他正式加入哪吒汽車,擔任哪吒汽車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
為什么我們開頭說他轉做新勢力品牌設計師是突破呢?對于很多人而言,人到中年,恐怕要經歷職業生涯的中年危機了,但常冰放著好端端的大牌車企不待,非要來一個剛剛起步不久的新勢力品牌,車型的設計工作要從頭開始做,這對于常冰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一種突破。在我們之前和常冰的溝通中也得知,他來到哪吒汽車,就是看中了新勢力品牌的“從頭來”、“可以完全釋放自己的想法”。
常冰把敢于創新突破的理念帶到了哪吒汽車,帶到了哪吒汽車的產品上。2018年,他在哪吒汽車提出了“自·信·在”的設計哲學:“自”代表敢于表達自我,彰顯年輕的、獨特的、令人興奮的個性;“信”是哪吒汽車對創造夢想的初心和信仰,對未來智能科技創新的自信,對滿足用戶需求的誠信;“在”意在為用戶創造從容“自在”的駕乘體驗,勇敢投身未來發展的年輕無畏,即為“我在!”。
●技術進步允許我們創新了
關于哪吒V,我們從內容較多的內飾開始說起。其車內采用了極簡設計風格,常冰看來,“簡潔”和“簡單”是兩種概念,而哪吒V內飾屬于前者!昂啙崱毙枰獙⒐δ茏黾,比如將空調出風口完全集成到中控臺中,亦或是取消中控臺附近的物理按鍵,車輛功能控制通過中控屏實現。同時我們認為所謂的極簡設計可能做起來更簡單,但常冰分享稱,“設計需要與工程師溝通、配合,這種‘簡潔’意味著工程師要做出更多努力,而且還要控制成本”。
在我們傳統印象里,入門級車型的內飾應當以實用、樸素為主,且擁有大量物理按鍵。以前受技術所限,很多車型的中控臺設計復雜,而現在技術可以實現“簡潔”了,常冰認為,那就應該做簡化;至于為什么很多入門級車型并沒有采用類似哪吒V的極簡風格,他覺得還是不想突破、不想花時間思考罷了。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常冰團隊認為未來的汽車應當注重乘坐感受,而不僅是駕駛感受,甚至當自動駕駛徹底普及的時候,我們不需要駕車了,那設計的一切就為乘坐而服務就好了,這也是哪吒V走極簡路線的原因之一,我認為算是對一種理念的實踐吧。
取消物理按鍵,只留一塊或多塊屏幕,這似乎成了純電動車的設計潮流。看起來都類似的極簡設計思路,會不會出現雷同?如何做出差異化設計?這也是我好奇的問題之一。不過我應該是多慮了,在大體方向上,不同設計師的思路可能相似,比如走極簡路線、走運動風,但在具體表達和結果的呈現上,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最終的產品當然也不會雷同。確實,如果兩個人真能想到相同的表現手法、做出相同的細節,那恐怕是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兄弟了吧。
●其實方向盤可以被改變
說完了極簡內飾的大體設計思路、想法,我們再“摳摳”細節吧,常冰不是說“簡潔”和“簡(jian)單(lou)”不同嗎,那哪吒V車內都有哪些用心思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兩個點為例來看:方向盤、儀表。方向盤有兩個特點,一是“異形”,二是“尺寸小”;單單第二個特點,常冰就很在意。
異形,就是方向盤不再是圓的,甚至是多邊的,這我們倒是很容易接受,畢竟幾年前就已經有產品采用類似方向盤設計了,比如標致車型。在“異形”的路上,哪吒汽車應該會越走越遠,甚至常冰有一種把方向盤設計成類似矩形造型的想法,如果駕駛員實際操作起來能獲得與圓形方向盤一樣甚至更好的體驗,用戶能否接受異形方向盤應該也就是審美問題了。
對于尺寸小這件事,我們好像從沒有認真考慮過,只知道小尺寸方向盤轉動起來顯得更加輕盈。常冰一臉無奈地跟我們分享,當初團隊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方向盤為什么做這么小,“別人家”方向盤都那么大啊,怎么唯獨我們做這么小?按常冰的說法,我們汽車方向盤的左右直徑普遍在380-395mm左右,而哪吒V方向盤左右直徑僅有350mm,這種變化不會帶來任何劣勢。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汽車方向盤可以做的更小。原因是在汽車采用機械液壓助力轉向的年代,駕駛員轉動方向盤很吃力,這就需要直徑較大(力臂較大)的方向盤來輔助駕駛員轉向,從而達到省力的目的。但如今連微型車都已經用上了電動助力轉向,很多車型的轉向力度輕到女性朋友也能毫不吃力的“揉輪”,從這方面來看,大尺寸方向盤好像確實意義不大了。
常冰將方向盤設計的尺寸較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希望通過這種做法為駕駛員留出更多的便利性。一些豪華車型擁有駕駛位“便利進出”功能,即座椅向后移,方向盤向前收,這樣做的目的同樣是便于駕駛員上下車,不擠、方向盤不蹭腿。冬天穿著棉服從駕駛位下車,我相信很多朋友有類似的經歷:方向盤卡腿啊。那對于不可能擁有“便利進出”的入門級車型而言,常冰這種縮小方向盤尺寸的方法確實挺好用。常冰說,為什么團隊很多人不理解這種做法呢?還是慣性思維所致,我們為什么要遵循傳統?為什么不能做出改變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呢?
●關于儀表的解釋
除了方向盤,車內另一處細節就是儀表設計了。儀表被從方向盤前方移走,這應該對中控臺設計的完整性有所幫助,特斯拉Model 3更是極簡到取消了傳統儀表的設計;蛟S很多人還是習慣有一個能顯示車速、擋位等重要信息的儀表,或是很多品牌不敢像特斯拉那么激進吧,哪吒V還是保留了儀表,但將其移到了前擋風玻璃的下方。
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來說,將儀表放在前風擋玻璃下方確實有助于減少駕駛員視線離開路面,也便于駕駛員隨時獲得車輛信息,HUD抬頭顯示不就是達到這個效果嘛。但相比現在的全液晶儀表而言,哪吒V這種條狀、不可切換信息顯示的儀表功能性會差,無法切換界面,無法顯示多媒體,更無法映射導航信息。
常冰解釋說,這套儀表可顯示的信息確實有限,但我們可以想想,駕車中我們最高頻需要獲取的信息也就是剩余電量、車速、擋位之類了吧。對于一款入門級車型而言,常冰說的也有道理,但作為用戶,我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選擇,比如未來能不能配備HUD?中控臺依然簡潔、人機工程學依然優秀,同時HUD可以為駕駛員呈現更多信息,不想看可以不看,但想看就有。
哪吒V內飾部分的主要內容大概就這么多,就像我們說的,常冰在不斷創造一些“突破”、“打破傳統”的設計。“傳統”在以前的條件環境下可能是對的,但隨著我們對事物理解的深入,隨著能力的不斷提升,現在來看,好像很多“傳統”確實該被打破了。在20年、50年以后,來自2070年的汽車設計師可能在想,“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都這么成熟了,為什么汽車還要有這么死板的座椅?放一張床不挺好嗎?”
●用戶需不需要家族化設計?
現在我們回過頭看看哪吒V的外觀部分,相比起內飾的突破傳統,在這部分我們更多了解了常冰對于一款車造型設計的理解,以及他怎么看待家族化設計這件事。雖然咱先聊的內飾設計,但其實常冰對哪吒V的外觀造型也很滿意,他認為哪吒V是個不同于其它小型車的存在,因為它個性,這種個性可能會讓一部分用戶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等你熟悉它以后,它就變成了你喜歡的個性而存在。
哪吒V車頭擁有較多的凌厲線條,比如頭燈、前包圍;這種設計雖然遠不足以讓哪吒V產生“侵略感”,但肯定不會給人“萌萌噠”的感覺。至于車尾,常冰認為這套設計還是挺富有個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個性可能讓一部分用戶不舒服,因為看起來比較陌生。
說到哪吒V的外觀大體造型,你有沒有覺得這輛車沒有家族化設計語言的傳承?與該品牌上一款產品哪吒U相比,兩車外觀具備的相似元素很少,但按照傳統思維,一個品牌的車型理應有家族化風格,比如奧迪、大眾、寶馬等等我們很熟悉的例子。這是因為哪吒汽車成立時間太短,還沒建立起專屬于這個品牌的設計語言?還是有其它原因?
我們這里提到的“家族化設計”指車輛外觀造型為我們帶來的直接視覺效果,比如奧迪車型具備多邊形大嘴進氣格柵、寶馬有“雙腎”、大眾有多條橫向鍍鉻裝飾。以前我們經常說,你買了A6L開在路上,別人可能誤認為這是輛A8呢;額......真的會嗎?用戶能從家族化設計中獲得什么好處,好像也沒有。
但常冰也補充說,雖然從表面來看,哪吒V、哪吒U并沒有所謂傳承的設計語言,但其實兩車設計還是會有內在聯系,會有一個基本的品牌家族化設計原則,只不過在表現方式上完全自由。而且哪吒V定位為小型SUV,而哪吒U定位為緊湊型SUV,該品牌未來可能還會推出一款定位介入兩車之間的細分市場車型,到時候你把三款車放在一起,可能會從外觀表現形式上看出一些聯系。
還是那個主題,其實常冰所想的,也還是打破傳統思維,為什么我們一定要這樣?這樣對用戶究竟有什么好處?用戶到底需要什么?就像他所說的,在汽車誕生這100多年里,汽車廠家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做產品,用戶把意見反饋到開發端也是比較難的過程,那用戶只有接受了;但現在汽車變成新能源架構、智能技術更成熟,我們有更多渠道收集用戶想法了,有打破傳統思維的條件了,那設計師和開發者就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做些新的思考;當然,這些思考需要你耗費時間成本。
總結:
在電氣化時代,我們馬路上跑的車已經逐漸打破了傳統,取消進氣格柵、取消物理按鍵、越來越多的車門開啟方式......當這些設計剛剛誕生的時候,很多人也難以接受,因為它們太“另類”,但現在我們習以為常了。隨著電氣化技術的大步提升,汽車仍將迎來大量突破傳統的設計、想法,從而使用戶獲得更佳的用車體驗,這些突破需要有人帶頭,我相信像常冰此類善于想、敢于做的設計師就是“排頭兵”之一。(文/汽車之家 尤冬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