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主動緊急制動測試] 從最初的代步工具到現如今的智能終端,汽車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轉變,我常常問自己智能汽車能帶給我們什么?它并沒有多一個發動機讓馬力更高,也沒有多一對輪胎讓牽引力更強,更沒有多一副翅膀變成飛行汽車,有的只是雷達、攝像頭、芯片、屏幕組成的會移動的“智能終端”。智能汽車出現的意義就是讓駕駛更舒適——將部分駕駛權交給汽車,聽首歌、訂個外賣、設定個日程,讓汽車替代你的手機完成你的出行需求;另一個意義在于讓駕駛更安全——有別于提升傳統的車身設計,讓碰撞止步于碰撞前一秒。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一項關于行車安全的測試,而主角則是近期火熱且褒貶不一的東風日產奇駿(參數|詢價)。(回顧奇駿AH100測試文章請點擊此處)
提到奇駿這款在國內馳騁多年的老將,相信多數人都不陌生。2000年第一代奇駿問世,在之后長達八年的時間里,它一直以進口車的身份活躍在中國市場,但堪比現在豪華車的售價,在那八年的時間里讓它始終不溫不火。
轉機發生在2008年,隨著東風日產國產第二代奇駿,20-25萬的售價直接將搶占先機的CR-V拉下神壇,自此形成了對峙的局面。隨著一年后RAV4的加入,歷經十余載的風雨,該價格區間、車型定位中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未被打破,縱然是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哥仨依舊是相愛相殺。
而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以及Z時代的購車風潮下,奇駿迎來了又一次革新,無論是年輕化的外觀造型設計還是增強版的ProPILOT,都不及“三缸”扎眼,不過針對該車的駕駛感受,我們已經進行了詳細的測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罪”與誠 搶先測試全新一代日產奇駿》。而我們今天主要聊聊增強版的ProPILOT中NISSAN i-SAFETY智能主動安全系統。
據外媒消息,奇駿的這套感知方案得到了增強,除了讓感知更加高效,同時在這一背景下還能讓減速制動更加緩和。此外,通過更高效的感知與導航系統之間的數據打通,使得奇駿的駕駛輔助在高速巡航狀態下,能夠識別限速,同時在匝道、彎道自動減速,幫助駕駛者順利通過。當然這屬于舒適愜意駕駛的范疇,那么安全呢?心急的朋友可以通過下面的短片了解。
防追尾碰撞測試
防追尾制動模擬的是車主在駕駛車輛期間因疲勞、走神、接電話等各種原因沒有做到及時有效的制動操作,從而與前車發生碰撞的交通事故。防追尾制動是AEB系統最為基礎的功能,也覆蓋了城市中低速駕駛的大部分應用場景。
我們分別以10km/h、20km/h、30km/h、40km/h、50km/h車速勻速行駛,看車輛能否在模擬車輛前剎停避免碰撞。其中10-30km/h模擬車輛在小區這類低速行駛場景,30km/h以上考驗日常行車過程中系統反應。
從結果來看,奇駿通過了防追尾碰撞測試的所有項目,但其中有些細節還是想和大家進行分享。
行人探測測試
測試車以30km/h車速勻速行駛,測試其面對固定假人、移動假人以及“鬼探頭”三個不同場景的反應,由于假人體積較小,被車擋住后更難以發現,因此難度逐級上升。
對搭載有攝像頭傳感器的主動緊急制動系統而言,分辨出障礙物具體是什么更容易。有了上面通過靜止障礙車測試的經驗,奇駿在假人上的表現到底如何呢?畢竟在小區、路口發生低速行人碰撞的事故越來越多,如果系統足夠強悍,對每一位交通參與者而言都是利好的。
額外的穩定性測試
在主動緊急制動測試項目中,除了看系統能否剎得住,還要看剎得穩不穩。具體而言我們以30km/h進行10次連續的追尾測試。通過測量剎停時距離障礙車的距離,可以較好的評估這套系統的穩定性。十次之間距離相差得越小,我們判定系統愈加穩定,良好穩定性為每一次潛在事故風險提供了有效保障,試想一下即便是同速同物,剎車距離差之毫厘,事情有可能就變為了事故。
10次假車剎車距離的數據如下。
奇駿穩定性測試距前車距離匯總表 | ||||||||||
測試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剎停后距前車位置(厘米) | 170 | 165 | 165 | 165 | 163 | 166 | 164 | 178 | 160 | 160 |
整體來看,穩定性層面每組數據的差值都控制在10里面之內,結合以往的數據,奇駿在該項目上的表現非常不錯。
寫在最后:
簡單來說,奇駿在主動緊急制動上的表現就是,系統好用,但啟動幾次后需要喘口氣,且剎車力度較大。在我們以往撰寫過的事故分析中,不少是因路口鬼探頭、路口剎車不及時而引發的事故,輕則造成車損,重則出現人傷。主動緊急制動系統的出現有望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但是無論如何,請各位駕駛員記住,在現階段自動駕駛還未來臨的時代,包括駕駛輔助、主動緊急制動等在內的功能,其作用仍舊是輔助,在危機時刻拉駕駛員一把,行車在路上仍需集中注意力,時刻注意安全駕駛。(文 汽車之家 李響 圖 冷曉陽)
相關內容回顧:《輕松取勝 測東風日產奇駿主動緊急制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