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智能化已經是無可爭議的發展方向,不過傳統機械結構的地位依舊無法替代。甚至軟件賦能后,功能還得到了拓展,今兒咱們就來聊聊最近很熱卻被故意混淆的概念。
誤區1:CDC電磁減振器
最近的新車發布會上,減振器成為了明星之一。不過誤區也不少,這種寫著CDC電磁減振器的話術乍看之下沒什么不對,但其實就是混淆了概念。
雖然都是改變減振器阻尼,但二者工作方式相距甚遠。CDC的全稱是可變阻尼減振器,而電磁減振器嚴謹的說應該被稱為是磁流變減振器,其核心是利用電磁反應,控制電流大小,對減振器中磁流變液狀態進行調控。
說人話一個是調整閥門改變液體流速,一個是通電改變液體狀態。
從成本上看,后者無疑更高,調整速度更快。因此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總有人想蹭蹭。
誤區2:無線的就是好
新技術的誕生大概率是解決老問題,新就是好的理念往往也稱為了宣傳重點,殊不知,舊事物存在很長時間一定是有其合理性的,并且曾經的它們也是新事物。
說回到技術,下面要說的近期宣傳點就是“事必無線化”的趨勢。宣傳中傳統線束以及硬連接的功能給人以落后的形象,從轉向到制動這些事關行車安全的結構也在大幅邁向無線領域。
在智能化,尤其是高階自動駕駛技術快速推進的今天,底盤無線化有助于新功能的實現,同時不能丟失的就是安全性。
無線化的核心在與線路的大幅縮減,由此而來的是更復雜的備份系統。也就是在極限失效情況下,系統如何能夠保證基本功能正常運行。
所謂備份并非慣常理解的再準備一套一模一樣的硬件系統,事實上零部件出現問題導致無法工作的情況出現幾率微乎其微,因此第二手準備還往往包含軟件層面的底牌。
除了懸架,底盤上還有很多司空見慣的事物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下悄然發生轉變。比如ABS工作時嗡嗡作響,踏板的彈腳“提示”,在純電動、線控時代也即將消失。取代它的是作動頻率更高,噪音更低的無線制動系統。
即便智能輔助系統為我們指引出了目的地位置,車輛一定程度上自動行駛,但這一過程中化解路面顛簸依舊有賴于懸架。相比螺旋彈簧與液壓減振器調整幅度更大的空氣懸架無疑能更好權衡舒適性與運動性的天平。
就像是烹飪,同樣的宮保雞丁在不同大廚的手中,味道也會有巨大差異,懸架調校取向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讓其表現更偏向爽快的運動性,還是吸振更多的舒適性,就看“食客”反饋,以及“大廚們”的手藝如何了。
另外,純電動相比燃油時代,扭矩更大,平臺更早,普通人也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夸張的加速感受,但這也對電控系統,尤其是牽引力控制、電子穩定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正是由于上面提到的諸多改變,尤其是系統高度集成化,國家層面已經介入車輛軟硬件的備份。盡管車輛開發時間有明顯縮短,但測試項目無疑更多。
誤區3:國外的月亮就是圓
很長一段時間里,是否是國外原汁原味引進產品被看做是車企是否良心的代表。
不過正如人類會出現水土不服一樣,依據海外道路情況,使用習慣開發的產品不都適合中國市場。
比如這次的主角京西重工,這個聽起來有些像是來自日本的企業實際上是根正苗紅的中國力量。正如最前提到的那樣,他們底盤系統的研發根基來自德爾福。
為更快搶占市場,車企們都大幅加快了車輛上市速度,這逆推影響到了車輛研發環節。相應的,測試階段時間也被要求壓縮,因此如果抓緊有限時間,在不同溫區進行測試成為了焦點。
這時,不同國家地區的試驗場就派上了用場,當北半球處于夏季時,南半球的冬天可以保證冬季測試免受升溫影響。
所以幻想做工程師,參加完冬季測試就歇假的朋友可以醒醒了。畢竟北半球冬季結束后,還有南半球等著你。
寫在后面的話:
傳統硬件即便在宣傳話術中的地位不如往昔,但奪目的智能化依舊需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正因為起到地基作用,因此傳統硬件的相關測試并未減少,相反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基于中國市場的測試比重更多。(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