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碰撞測試解讀] 近日,吉利銀河E8(參數|詢價)公布了其受到兩臺重卡夾擊的碰撞測試結果和碰撞過程視頻,展現了基于SEA浩瀚平臺的銀河E8在碰撞安全性上的實力。銀河E8背后究竟有哪些黑科技為其優秀的碰撞安全性能背書呢?通過試驗后的整車拆解,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一番!
● 重卡夾擊碰撞試驗
這次吉利銀河E8重卡夾擊碰撞測試試驗過程是這樣的。一臺E8在靜止狀態下,受到左側的一臺10噸重卡以垂直角度,30km/h車速撞擊車輛質心。E8在受到撞擊后發生位移,側面撞向右側同朝向靜止狀態下的10噸重卡,沖擊能量據稱達到國標的3.3倍。下面這個是官方公布的測試現場視頻,推薦您觀看: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吉利銀河E8雙卡夾擊碰撞測試官方視頻』
這個碰撞測試現場非常驚心動魄,模擬的場景有點像是十字路口有臺重卡闖了紅燈,撞上位于路口的銀河E8,并把它撞向另一臺重卡側面,形成夾擊之勢。
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碰撞后,銀河E8的車頂全景玻璃天幕完好無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乘員艙結構,尤其是車頂框架在碰撞測試中保持完好,能夠保證車內乘員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 碰撞后拆解車狀況
在重卡夾擊碰撞測試后,吉利對銀河E8進行了拆解。從拆解車的車身我們可以看到,車輛左側面碰撞部位拆除車門后,B柱以及底部的側圍外覆蓋件有明顯的變形痕跡。
對于純電動車來說,側碰事故的難度要比正碰和后碰事故更大一些,因為車身側面為電池包留出的扛撞吸能空間較少。如果車身側面結構強度不足,車身結構很容易就會因變形而與電池包發生碰撞,引發電池包起火或爆炸等次生損害。
根據中汽中心的數據,車輛碰撞后靜置24小時,電池包沒有冒煙、起火和爆炸發生,表現出較高的安全性。在此次重卡夾擊試驗中,電池包的高安全性,我認為更多的是來自于車身優秀的碰撞防護結構。
與此同時,位于電池包頂部的車身底板橫梁在測碰事故中也起到了撞擊力傳遞和分散作用,保證了車身底板在橫向維度的強度和支撐性,除了避免乘員艙底部潰縮,也為電池包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環境。
有一個看不到的地方也是銀河E8電池安全性的展現。在碰撞發生后,車輛的800V高壓系統隨即下電,避免了因高壓電短路而引發電池包內部熱失控,這也是確保電池包安全性的重要一環。
之所以兩側都彈出了,是因為測試車受到碰撞后,彈向了另一側的靜止重卡,并發生了碰撞,當車輛檢測到另一側發生了碰撞,安全氣囊系統實施了二次點爆,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保護能力。
● 銀河E8高安全性的背后
此次吉利銀河E8重卡夾擊試驗非常成功,但只能反映出基于SEA浩瀚平臺銀河E8在碰撞安全性能上的部分技術優勢,實際上對于堅持安全至上的吉利而言,一款車的碰撞安全設計并不僅限于此。
銀河E8前防撞梁采用了7系鋁合金打造,截面為目字型結構。防撞梁截面上邊緣采用的是創新的“Ω”形狀結構,這種設計能夠更好地平衡低速碰撞時的扛撞能力,以及高速碰撞時的吸能水平。
對于正碰事故,A柱強度極為關鍵,設計和用料稍有不足就會造成正碰A柱彎折的尷尬場面。銀河E8采用的是四層熱成型硼鋼焊接而成的A柱,單層鋼板最高強度達到1500MPa。
吉利銀河E8前部碰撞防護結構中,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它采用了一個超長的鋁合金吸能盒,長度為460mm,高度為140mm。這吸能盒的長度是一般前吸能盒設計長度的兩倍以上。
在燃油車時代,有正碰發動機下沉設計,到了新能源時代,吉利銀河E8四驅版車型上搭載了正碰電機下沉設計(兩驅版車型后后置后驅設計),能夠在正碰事故中最大降低50mm的電機入侵量。
根據廠家的數據,銀河E8可以滿足90km/h后碰場景的安全標準,這屬于是全球最為嚴苛的標準了。從圖中可以看到,后防撞梁與車身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在一些小的后碰事故中,后防撞梁可以單獨拆卸更換,降低了維修成本。
這樣路面凸起物就會先由前副車架“擋一刀”,這樣能夠有效緩解或者消除磕底事故對電池包的損害。一般的土堆或者小石塊經過副車架的“打擊”以后,就很難再對電池包底部造成較大的傷害了。
● 全文總結:
吉利內部有這樣一句口號“安全是1,其他都是0”,這反映了吉利對整車安全性能的重視與執著。銀河E8在此次重卡夾擊試驗中的優秀表現,編輯認為最大功勞來自于其優秀的籠型車身設計和十足的用料,同時乘員約束、安全氣囊、碰撞自動下電等系統作為輔助功能,也是功不可沒的。雖說重卡夾擊只是林林總總碰撞場景中的一個,但它對車輛綜合安全性能依然有著不小的考驗。要在這樣的測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整車安全性能上就不能存在短板,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依靠全方位的高標準才能實現,顯然,銀河E8在這方面為行業樹立了標桿。(圖/文/攝/汽車之家 常慶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