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鋒最早起源于一家木模制造作坊,后來進入汽車行業,成為一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到2024年延鋒已經有將近88年的歷史,今年最新的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排名中,延鋒位列全球第15位。
延鋒有多個事業部,包括內飾、座椅、被動安全、座艙電子、車門及外飾。這五部分前幾十年都是各自發展,每個板塊基本上都位列行業前三。為了保持持續性,延鋒也在積極改變。
隨著Z世代的崛起,他們對汽車的理解已然發生變化,從原先的代步工具轉變為移動的私人空間。能融合露營、小憩、觀影、游戲等高互動性的個性化智能出行體驗成為他們的新期待。伴隨著汽車應用場景的融合,內飾已不單單是純粹的內飾,為此,延鋒在XiM25上首次應用FUILD SPACE這一全新設計理念,完美解決新生代生活方式的出行需求。通過升級與智能相連的用戶交互,注入與科技相融的設計美學,打造從身到心的舒適出行體驗。
與智能相連的用戶交互
在飛速變化的時代,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不僅限于交通工具,他們對更加智能化、富有互動性的出行體驗心向往之。
在XiM25上,通過超寬全景立體平視顯示,延鋒創造性地將超清懸浮影像技術與內飾光學表面融合,橫跨兩根A柱之間的超寬顯示屏背投到更舒適的視線位置,進一步提升虛實結合的視覺交互體驗。
ClickRim?模塊化方向盤展現新意。延鋒采用了模塊化概念,設計可自動包裹的連接件,實現方向盤自動包覆。方向盤包含專有的自對準外殼和電氣連接系統,同時預裝離手檢測和加熱模塊,大幅降低了方向盤產品的整體復雜性。而且該工藝支持多種包覆材料選擇,為每個方向盤節省約三分之二的傳統生產時間,可以顯著提高方向盤裝配的效率。
延鋒獨有的“婉風”出風口技術,能模擬自然風,搭配特殊葉片結構設計和高性價比的電機組合,其吹出的氣流風速以正弦曲線線性變化,帶來波浪狀起伏的風感,讓駕乘者在車內也能如沐春風。同時,超窄自然風電動出風口可以與座艙功能性燈光技術相結合,實現更直觀的交互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XiM25搭配厘米級定位的超寬帶數字鑰匙,搭載數字鑰匙的移動設備在接近車輛3米范圍時可自動解鎖車門,可以自動判斷位置精準控制不同車門的開閉與迎賓。該數字鑰匙不僅能為多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還支持多場景同時使用。
與身心相擁的舒適體驗
安全感與舒適感,一直是汽車消費者的關注重點。近年來,人們對駕乘過程中的舒適體驗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對多場景下多種模式的座椅調整寄予厚望。
延鋒的一攬子座椅集成安全解決方案,展現其特有的座椅及主被動安全集成優勢。在XiM25上,SafeUnit? 座椅集成安全技術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該方案圍繞座椅骨架由多種創新部件構成,包括Pre-Crash座椅快速回復、座椅隨動機構、座椅集成安全帶、坐墊氣囊及頭套式安全氣囊,旨在發生正面、側面、小偏置碰撞及翻滾事故時,對從標準坐姿到大角度躺倒各個正向姿態下的乘員提供全方位保護。
延鋒的隨動天幕長滑動機構,可根據各類車型的車頂造型曲線完美適配,1520 mm的超長滑動距離能覆蓋整個車頂,搭配包括超寬顯示屏在內的多種尺寸顯示屏,并實現屏幕前后58.5°旋轉。該機構的應用,讓頂棚屏兼顧前后排乘客需求成為可能。
可側向旋轉的自適應零重力座椅,技術亦可圈可點。憑借創新的座椅移動機構及靜音無刷電機,前排座椅可90°側向旋轉并長行程滑動,適用于L2~L3級別自動駕駛狀態下各種新型使用場景。
此外,無論是完全躺平還是半躺倒,配合精心調節的浮動式腿托,駕乘者都可以享受座艙內的家居體驗。延鋒在座椅表面和發泡之間加入填充超柔軟PES絲綿的懸浮層,為乘員提供極佳的透氣及包裹性能,特有的蓬松感使人仿佛懸浮于空中。后排座椅完全展開后可變成長度接近2 m的超大尺寸床,打造極致的車內休憩體驗。
與科技相融的設計美學
如今的消費者,對汽車的外觀和內飾設計有著獨特的審美喜好,也希望座艙能融合設計美學,彰顯獨特品味與個性。
XiM25的仿貝母紋理超薄光導膜組,借由車規級光學膜片自帶的微納光學紋理,可呈現奢華感及精致感。通過厚度僅5 mm的超薄光導膜組,實現多層高分辨率的紋理效果疊加,與傳統導光板相比厚度減少80%,打光結構總成體積減少50%。
延鋒全新推出的ecoSkin? Lux內飾表面,采用可回收的熱塑性彈性體材料(TPE),可應用于汽車座艙內絕大多數內飾可視面,其細膩的手感紋理和定制化的多色組合方案呈現高級感。同時,mini-LED直顯與超大面積的嵌飾板相融,結合透光表面和柔性顯示技術,能在復雜曲面上實現清晰的顯示效果及動態燈效。
整艙懸浮氛圍燈光亦是XiM25的亮點,其采用LED燈珠全隱藏式的燈光布局方案,在項目早期開發階段即使用自研燈光軟件進行數字模擬,通過對二次光學的理解和開發,完全復刻設計師想象中的光型特征,達成所想即所見。
值得稱道的是,XiM25位于后排座椅中央的觸控面板,用戶交互界面可隨時隱藏,能化解座艙多屏化趨勢帶來的審美疲勞及光污染。延鋒大膽應用Heytech? 隨隱觸控面板,融合塑料曲面蓋板與觸控反饋技術,實現特殊造型及自定義功能,令內飾與電子顯示無縫融合。
XiM25智能座艙不僅延續了延鋒慣有的技術創新思路,更展現了延鋒對Z世代群體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與尊重。正如延鋒首席技術官倪嘉文提到的,“我們相信技術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人,滿足人們的需求。隨著消費群體的結構變化,我們的創新也必須契合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需求。XiM25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應用,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展開的。我們期待與用戶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共同開啟智能出行的新時代!
對話延鋒首席技術官
在體驗過XiM25智能座艙之后,我們對延鋒國際首席技術官、技術中心總經理倪嘉文先生進行了采訪,探究了延鋒和智能座艙的未來。
問題1:剛才介紹了很多創新技術,現在市場的反饋怎么樣?
XiM25展車的展示剛開始,明年我們計劃去歐洲,我們是真正地瞄準下一代。我們所有的創新都是下一代可量產的,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實施性。
問題2:現如今,智能座艙都是大屏、零重力座椅,延鋒如何幫助客戶做出差異化?
過去,座艙里有大屏、語音控制、手勢控制就是智能座艙,但延鋒是第一個將智能座艙延伸到整個座艙,包括舒適性、安全性、便捷性、可變場景等,而不只是一塊顯示屏。
說到趨同,其實延鋒從來沒有趨同過,我們完全改變了車內的使用場景。很多場景都有長滑軌,現在的量產車中,95%以上用的是延鋒的長滑軌,這是延鋒智能座艙場景變化的特點。
XiM25智能座艙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完全不一樣的顯示屏結構,天幕屏和星空頂、遮陽簾結合在一起,對于MPV和SUV車型而言,這幾乎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加上燈光技術的改進,延鋒一定會引領智能座艙的下一個時代。
引領座艙的變革,不僅要有場景,還要有基礎技術來實施,所有點結合起來,形成了延鋒的創新,這是延鋒的優勢。
問題3:如何看待艙駕一體的未來趨勢?
我也同意艙駕一體會是一種趨勢,這就帶來了新機會,例如零重力座椅的碰撞安全,延鋒做了兩千多次有限元分析,有大量的數據。
我們的創新研究不會停,還要做下一代更安全的汽車,這些都會造就新的模式,促成新的合作。我們的產品將來一定會有艙駕合作。
問題4: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全棧自研,自研智能座艙,您怎么看?
就像所有人都做ADAS,后來只有幾家留下來了。并不是說延鋒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但我們是最具備智能座艙競爭力的企業,無論是座艙里面的所有物理件,還是整個場景的大數據我們都有,這是支撐延鋒對整個座艙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基礎。
具備全部技術對每家整車廠來說都是挑戰,我覺得將來自動駕駛一定會回到兩三個系統,像今天的手機一樣,可以有各個品牌,但主要的操作系統就是蘋果、安卓、華為。延鋒的座艙在國內有30%左右的市場份額,我們在國外也有一定的占比,這是支撐我們做座艙開發的基礎。
問題5:現在新能源車更新換代非?,基本是一年一代,對于傳統零部件廠商而言,如何協調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加快的問題?
周期就是一年,一年是以用戶的需求為節拍,不以廠商的意志為轉移,必須跟上這個節拍。我們走兩條路,一個是加快開發流程,我們的流程做了很大的改變,和以前的開發流程完全不一樣,現在有戰略供應商、協同供應商,大家都在一個生態圈,拿到業務,大家同步啟動,按照流程,把30個月縮短到15個月。
另一方面是平臺化產品。驗證技術安全至少要兩年,所以我們要做平臺化,這樣才能加快開發進度,否則成本吃不消、時間也吃不消。
延鋒用兩條路來適應當下的研發周期問題,加快是一條路,平臺化是一條路。
問題6:現在我們這個行業特別卷,降本需求也是非常高。我們一方面做研發需要投入,一方面又要滿足車企降本的要求,如何平衡?
行業確實特別“卷”,要抗過去,但是需要明白怎么“卷”。單純“卷”價格就是缺少辦法,我們要有對沖的概念。用卷技術來對沖,別人做不出來,延鋒能做,技術的領先性絕對是一種對沖。
剛才提到開發進度,別人耗時兩年,我只需要一年半,這也是一種對沖。我們有很多方法,而不是純粹陪市場打價格戰。價格戰永遠有更低的,它的盈利模式已不再是產品盈利,而且,卷價格做不出新技術。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