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F1賽事] 每場F1大獎賽落幕后,年度積分榜的變化都是車迷關注的焦點。畢竟,積分榜排名決定了世界冠軍花落誰家。那么,F1的積分系統是怎樣的?
積分,車手的命根
積分是決出當賽季年度冠軍的條件。F1車手在每場比賽結束后,根據名次高低會獲得不同的積分,全年積分最高者為年度車手冠軍。每支車隊的所有車手積分相加即為該車隊的積分,積分最高者為年度制造商冠軍。
因此,積分對每位車手而言都至關重要。對那些爭冠車手來說,每一個積分都是鑄就世界冠軍的基礎;在中下游車手眼中,沖進積分區就是勝利。F1積分規則聽上去非常簡單,但具體起來,還有許多細節上的規定。
2022賽季F1積分系統
并非所有完賽車手都有積分。當前的F1積分系統規定,每場比賽前十名車手才能獲得積分,所以前十名就是車迷和解說口中經常提到的“積分區”。F1積分系統具體如下:
除此之外,在每場比賽中做出全場最快圈速的車手及其車隊還會獲得額外1個積分的獎勵。但要想拿到這1分,車手必須在前十名內完賽。
最快圈有積分的規則是在2019賽季回歸F1賽場的。這讓刷出最快圈速不僅成為車手的榮譽,也具備實際的意義。博塔斯成為1959年后首位獲得最快圈速積分的車手
另外,在有沖刺賽的大獎賽周末,沖刺賽前八名也可獲得積分。第一名8分,依次類推,第八名得1分。
天有不測風云,賽車常被意外打斷。有時候哪怕冠軍車手也不能全取25分。當一場比賽由于意外,導致該場的頭車完賽時,行駛圈數超過兩圈,但不足比賽原定里程的75%,積分區內的車手都只能獲得一半積分。
2021賽季在比利時斯帕賽道的磅礴大雨讓“完賽里程比例制“積分規則備受爭議
以上規則可以解決大部分情況下,F1世界冠軍的歸屬問題。不過,正所謂“不到沖線那一刻,你都無法預料賽車場上會發生什么”。賽車世界充滿戲劇性,假如到了賽季末,出現多位車手同分的情況怎么辦?
我們能想到的問題,FIA(國際汽聯)當然也意識到了。對此,F1給出了同積分車手的年度冠軍裁定方法:
1. 賽季中奪冠最多者為年度冠軍;
2. 若奪冠數相同,則得亞軍最多者為年度冠軍;
3. 若奪冠和得亞軍數都相同,則得季軍最多者為年度冠軍;
4. 若以上條件都不能決出年度冠軍歸屬,FIA會根據合適的標準推薦一位車手為年度冠軍。
一切為了精彩,F1積分演變史
作為評定錦標賽總冠軍的重要方法,積分系統從1950年F1世界錦標賽誕生之時就存在。在錦標賽創立的最初頭十年,前五名都可獲得積分,分值為8分到2分。在比賽中做出最快圈速的車手可額外獲得1個積分。
1960年,積分區擴充到前六名,分值為8分到1分。前六名的積分區范圍一直維持到2002年,但分值在數十年間多次變化。1961至1990年期間,分值為9分到1分;1991至2002年,改為10分到1分。
2003年,F1把積分區范圍擴增到到前八名,分值為10分到1分。這個積分系統一直用到2009年。
2010年起,F1采用了我們熟悉的前十名積分區,分值為25分到1分。這個積分系統一直持續到2018年,并在2014年嘗試了一項創新:收官戰可收獲雙倍積分。但這個玩法只存在了一年就被棄用。
2019年,F1在沿用原積分系統的基礎上,追加了前十名完賽并做出最快圈速可加1積分的規則。2022賽季,F1又增加了沖刺賽前八名可獲得積分的規定。
積分除了代表榮譽之外,還能實實在在的代表著金錢。每年F1發“年終獎”(分紅)的時候,就會按照車隊排名依次來決定獎金的數額。據了解,以2021年為例,梅賽德斯- AMG作為冠軍車隊共分得6600萬美元的獎金,而最后一名的威廉姆斯車隊“僅有”1500萬美元。
雖然積分能夠換來更高的獎金,不過你也要因此付出更多的“報名費”。為了幫助提高賽車管理機構的收入,并且作為2013年F1重組的一部分,每支車隊都要依照上一年的積分提供高昂的“入場費”。
目前F1每支車隊的基礎“入場費”是約58萬美元,除此之外,每支車隊要依照上一年的積分繳納額外每分5563美元的附加費用,而世界冠軍車隊則是每得分6677美元。別以為這是個小數,梅賽德斯- AMG車隊在去年奪得了613.5分,這一下就是425萬美元,所以梅奔想要跑比賽就要支付大約483萬美元,當然這不是梅奔支付的最高一筆入門費,在2019年,他們支付了超過500美元。
寫在最后:
F1積分系統的改變,都是針對當時的賽場形勢作出的改革,目的是刺激競爭,讓比賽更精彩。正如賽車的科技和車手的技術般,F1規則也在數十載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完善和進化。更快、更高、更強永遠是競技體育的主旋律。(編輯/汽車之家 郭楓)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