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AHRT賽車隊] 上一期圖文報道,我們講述了全新紅旗H6賽車的拆解部分,之后我們對賽車進行了防滾架焊接以及噴漆工作。今天,終于到了賽車總裝的日子,所有零件鋪滿地面,我們一件一件組裝上去。當然,組裝也只是賽車落地前的一個環節,后續我們會馬不停蹄開始試車,找出合適的調校以及車輛相關問題,為馬上到來的第一場比賽,做好萬全準備。
防滾架做好之后,我們對車內外都進行了噴漆處理,一是為了好看,還有就是也能夠起到防銹作用。總裝第一步我們將發動機安裝上去,發動機本體依然沿用原廠配置,但是周邊配件都進行了升級,發動機與序列式變速箱的機腳膠,沒有任何渠道可以買到改裝產品,所以完全由車隊進行掃描并自行制作。
發動機升級的重頭戲是在散熱系統方面,我們重新設計了前水箱框架,輕量化、發生碰撞易于維修是它的優勢。此外,我們針對水箱做了半躺式設計,這樣的優勢在于可以有效增加水箱的散熱面積,也為下方的發動機油冷器、上方的中冷器讓出了安裝位置,在實際工作中三者誰也不會影響誰,撞風散熱的效率更加出色。
周邊配件方面,發動機使用了賽用托管電腦,可以開放更多端口監控車輛狀態,今年賽事規則有些改變,廠商組不再要求進氣限流閥,所以渦輪的能力可以更好的被發揮出來,而且沒有了限流閥,其實對渦輪的工作健康狀態也有一定幫助。
看完發動機的組裝,接下來是內飾部分的組裝工作。首先,作為賽車,沒用的東西肯定都被拆除了,內飾中控臺被一塊碳纖維面板取代,內飾唯一的液晶屏也就是賽車的儀表盤了,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價格真的是非常昂貴,顯示功能也全是關乎賽車狀態的數據。
為了更好的重量布局,我們將駕駛位置向后挪動,所以方向盤轉向支架需要延長,右側控制面板設置了車輛全部功能控制鍵,旁邊依次設置了擋把以及剎車比例調節閥。除此之外,賽車桶形座椅、滅火裝置、防爆油箱、六點式安全帶等配置都是必不可少的。
底盤的升級也是重中之重,先從前懸架的改裝說起,首先,前副車架依然使用的是原廠配件,通過圖片我們看到原廠配件就加入了輕量化設計,全鋁材質強度也沒有問題,去年H5賽車經過一年比賽,副車架以及轉向系統完全零故障。
羊角依然是一體CNC切割制造,輕量、高強度、可以實時調整底盤數據,是它不能忽視的優勢,此外,它還集成了剎車散熱導風系統。因為賽車要時刻在加速、減速、壓路肩的過程中,軸頭以及反串螺絲要面對來自路面的高強度壓力,所以在這部分我們也采用了高強度材料,保障車輛不會出現故障。
剎車系統,今年的剎車卡鉗我們使用了來自FECC R的高性能產品,完全訂制的一體式鍛造六活塞卡鉗,在卡鉗上可以看到HONGQI以及AHRT的字眼。剎車片依然使用的是賽用頂級產品PAGID,超厚的黃皮是耐力賽專用型號,具備極好的腳感以及抗熱衰能力。
后懸架同樣經過大幅度修改,各種擺臂都已經被輕量化拉桿所取代,這樣做的目的依然是針對輕量化、快速調整而考慮。
輪圈也使用了國產策銳鍛造提供的產品,全黑色涂裝,并且加入了HONGQI訂制LOGO,紅色裝飾是為了進站時,在技師調整胎壓時能夠快速找到氣嘴。為了匹配寬體后的車身,輪圈數據也比較激進,規格為18X10j ET25。
在基礎總裝完畢之后,我們立刻對新賽車進行了馬力機調整,由于去年我們已經對H5賽車有了深入了解,在打造H6的時候我們在滿足合理化的基礎上,做出了更多優化設定。讓賽車的馬力釋放更暴力也更穩定,但是針對ECU設定我們依然做出了兩版準備,后面要在試車環節做進一步測試,才能決定使用哪個調校。
我們連夜對車輛的ECU系統進行調整,可以說在第二天試車之前才剛剛完工,馬不停蹄拖車前往秦皇島。抵達之后馬上更換輪胎開始試車工作。H5賽車,需要針對新升級部分進行測試,包括新尾翼設計以及全新電腦程序,適應車輛的出力方式。H6賽車的測試工作更加繁瑣一些,不同的車體會不會穩定性有差異,車輛操控平衡性、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情況,這些都要在今天找出問題。
我今年要駕駛的66號也就是全新H6賽車,說真的第一次摸到它,就被這寬大的車身所吸引了,比H5更低矮的車身明顯戰斗不少。簡單暖胎之后我開始了正式測試,低增壓情況下的車輛出彎牽引力非常舒服,不用擔心大扭矩,所帶來的扭矩轉向問題,出彎開油也可以更加肆無忌憚一些。
但是由于更換了較大的增壓器,所以轉速的控制依然很重要,無論是高速彎還是低速彎,轉速最好保持在較高區間,否則對出彎加速或者說圈速,甚至救車時的油門響應,都會有影響。
在適應了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齒比之后,開始適當向極限推進,看看車輛在高溫情況下的性能穩定性,測試當天的氣溫不算低,但是水溫、油溫等數據依然表現的很穩定,這讓我們對散熱系統的工作更有信心。
此外,因為H6賽車使用的是FECC R剎車,我們也針對其穩定性進行了高強度測試,在進入工作溫度之后,這套剎車具備非常出色的制動力釋放表現,按照沖刺賽節奏連續駕駛10圈,也沒有出現熱衰情況,反而腳感會愈加堅實,但是長距離表現如何,也只能在正賽里面進行體驗了。
底盤穩定性非常出色,寬大的車身帶來了強悍的高速穩定性,在賽道的中高速區域完全不會讓人擔心失控問題,安穩的感覺讓車手倍感舒適,可以大膽尋找車輛的極限。
尾部的滑動在首鋼賽道談不上多,但是依然不能在配合車頭入彎方面做到平衡,后續我們會針對尾部的靈活性進一步調整。避振器的行程感非常舒服,重剎情況下車頭會有明顯的下壓動作,貼地感非常舒服,對于路面顛簸的回彈處理也很干脆。但是首鋼賽車場的路肩可不算低,期間也發生了一些托底情況,后續針對底盤高度或許還有進一步調整的必要性。
雖然打造時間只有不到30天,但是試車過后可以感覺到它非常成熟的一面,完成度非常高,針對細節設定后面進行微調之后,相信它的駕駛感受會更加出色。
當然,也有需要進一步溝通且調整的問題,主要是發動機出力形式方面,高增壓版本的出彎確實會對油門控制有更高要求,如果油門控制不細膩的話,前輪胎以及半軸,肯定會出現較大的損耗,但是如果使用低功率版本程序,發動機出力雖然更順了,但是尾速會有明顯降低,丟掉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圈速,后續車組還得進一步溝通,畢竟這是耐力賽,穩定才能取得好成績。
全文總結
30天打造一臺冠軍賽車的內容,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但故事只是剛剛開始,一年一臺新賽車,這是汽車之家賽車隊的老傳統。2024賽季已經開始了,也是汽車之家賽車隊的第六個年頭,我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比賽以及內容,也請大家持續關注汽車之家,關注汽車之家賽車隊。(文/圖/攝 汽車之家 梁奇 協助 王濤)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