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你知道嗎] 對于很多人來講,原地熱車究竟要不要?似乎一直都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我身邊很多老司機就會說:“著車一定得原地熱車再走!怎么也得等轉速掉下來,車子徹底暖機了再走,三兩分鐘不嫌少,十來分鐘也沒事!”然而,原地熱車真的有必要嗎?
熱車的起源?
說起這個話題,我還記得曾經北京警察學院特種駕駛培訓中心的柳實曾經感慨:“我已經做了十多年的科普工作,希望大家不要再原地熱車了!”20多年前,國內汽車采用的是化油器發動機,在達到工作溫度之前,燃油霧化不好,供油系統往往不能正常工作,這時候如果勉強行駛,會出現轉速不穩、熄火等不正,F象,必須等發動機暖機以后才可以行駛。這也就是熱車一說的起源。
從9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強制要求新生產的汽車配備燃油噴射系統和三元催化器,2001年8月,在全國范圍內停止銷售化油器汽車。電腦控制的噴油嘴不僅噴油精確,燃油霧化程度也大大改善,因此,啟動后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機器的轉速就可以穩定住,車輛可以立即行駛。
真相1:浪費汽油。白白的停在那里燒掉10分鐘怠速的汽油,和平時堵車沒什么兩樣。
真相2:容易對發動機產生更多磨損。很多人覺得熱車會讓發動機充分潤滑,其實不然,原地熱車只會讓發動機溫度緩慢升高,發動機最主要的磨損就來自于冷啟動,原地熱車并不會對行駛機構和發動機產生良好的潤滑作用,更不會讓行駛系統進入充分潤滑狀態,所以說長時間原地熱車沒有有效的保護發動機,反而讓發動機的健康打了折扣。且原地熱車所帶來的燃燒不充分也會導致積碳的增加。
真相3:污染空氣。因為原地怠速熱車時三元催化器是達不到正常工作溫度的,這樣有害氣體不能有效被凈化,踐行環保,人人有責……
原地熱車時發動機在干什么?
只要發動機運轉起來,它內部的所有零件就全運動起來了,機油也從點火的那一刻起就從機油泵泵出,不斷在發動機內循環起到冷卻和潤滑的作用。但是在氣溫低的時候油液的粘度會很大,需要一個循環時間,這個時間20秒鐘左右即可。
其他要“熱”的部分還有噴油系統和冷卻液,不過這也都是在半分鐘到一分鐘就能循環到位的。即使是在冬天低溫環境下,1分鐘的原地熱車也足夠了,1分鐘之后都是沒必要的。如果打算靠原地怠速讓轉速和水溫都達到標準值,10分鐘恐怕都做不到。
關于冷啟動磨損:我們都知道,發動機磨損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冷啟動磨損,而非正常行駛中的磨損,冷啟動時。因為發動機停機時機油溫度高粘度低、流動性好、在重力作用下絕大部分機油滑到油底殼,而運動機件的摩擦表面會吸附著一層極薄的油膜。目前很多機油廠商都在強調的冷啟動的保護性,就是指得這層油膜的作用。
然而,隨著冷車時間的增長,比如一停好幾天,油膜會漸漸變薄、強度降低,此時運動機件將會處于干摩擦或邊界潤滑狀態,再次啟動時,因機油泵與運動機件同時運轉而導致機油供應滯后,原本極薄的油膜又被相對運動的機件破壞,如果此時繼續原地熱車,則只會加速機件的磨損。
事實上停車時的熱車通常都只能讓發動機的溫度提高,但其它機件卻仍然處在冷車狀態,驅動系統的熱車比發動機熱車來得重要,但是驅動系統若你不行駛起來的話,發動機是很難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的。
這里舉個最生活化的例子:在更換防凍液的時候,很多汽修工會原地著車,坐等電子扇開啟,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通過不斷的原地催油讓水溫表達到暖機工況溫度所需的時間,比你平時將車子開起來后達到暖機工況的時間要長得多。
這個情況說明了發動機在啟動后雖然已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但車子沒有走起來,很多機件、包括變速箱油在內的很多潤滑系統,都得不到應有的潤滑,“所以車子本身并沒有熱起來,只是發動機熱了!睗櫥到y走不起來,也就談不上保護性能。
我們要熱車,不是熱機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