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車寶典] 上次小伙伴們為了王賡的煩惱測試了幾款汽車,看它們在行駛中誤觸發動機啟動按鍵,電子擋把會有什么反應,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擊《行駛中瞬間熄火?車內不能隨便按的東西》?吹浇Y果后老王懸著的心總算踏實下來,對我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但老王又產生了疑問,行駛中電子手剎按鍵一旦誤觸會是什么結果?都說電子手剎在緊急時刻會比機械手剎安全一些,真是這樣嗎?
老王的疑問我們早就考慮到了,也有很多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可以說手剎是汽車最后一道安全屏障,所以我們另起一篇文章詳細介紹。
ABS制動是ABS系統工作時,通過ABS泵電機建立高壓剎車油,泵體電磁閥頻繁開閉控制剎車油管路油壓,使剎車分泵活塞高頻率工作,達到制動防抱死目的。電子駐車制動指由電子控制方式實現停車制動的技術。踩剎車踏板制動是通過真空助力器增大剎車油管路油壓,推動剎車分泵活塞產生制動力。
電子手剎如何工作
電子手剎現在已經是多數車型標準配置,除節省空間和外觀精美以外,對于女車主來說具有一鍵操作,避免傳統手剎出現拉不緊溜車的優勢。電子手剎除控制部分外工作原理與機械式手剎相同,均是通過剎車盤與剎車片產生的摩擦力來達到控制停車制動。
目前在汽車上應用最多的是卡鉗集成式電子駐車制動系統。該系統用電子按鈕、電動機組件替代了傳統的駐車制動手柄、機械杠桿和拉線等控制件。電動機組件被集成到了左右后制動卡鉗上,電子控制單元和電動機組件直接通過電氣線束進行連接。
因為時間比較緊張,我們臨時找來5輛配備電子手剎的汽車做測試,由于制動系統供應商品牌不是太多,所以工作邏輯預計相差不會太大,測試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林肯MKZ電子手剎按鍵位置不是很明顯,顏色和旁邊儀表臺差不多,不熟悉林肯的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找不到電子手剎的按鍵。
從視頻中可以得知,林肯MKZ在D擋正常行駛時持續拉電子手剎,明顯感覺到汽車4輪ABS啟動將車制動減速,此時剎車踏板沒有被踩下,在車內可以明顯聽到ABS制動時發出的連續坑坑坑的聲音,與此同時,四輪的制動力將車速平穩的減下來。等到車輛快要停止時,后剎車分泵電機開啟駐車制動。
捷豹XFL電子手剎按鍵比較明顯,操作方式也和大多數車型一樣,拉起按鍵是啟動電子駐車,按下按鍵釋放電子駐車。
捷豹XFL在正常行駛時拉起電子手剎,車輛反應跟林肯MKZ一樣。另外,正常行駛時拉電子手剎,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手剎按鍵拉起多長時間,ABS系統工作多長時間,如果此時車輛未完全停止,后駐車分泵電機就不工作。
奔馳家族的手剎操作方式早期是左腳踩駐車踏板制動,拉儀表臺左下方拉手釋放駐車,等到奔馳換代普及電子駐車時,手剎按鍵依然布置在原來手剎釋放拉手的位置,操作方法保持傳統,但這恰好和大多數汽車相反,這方面要注意。多數駐車制動系統是拉起按鍵駐車電機工作,按下按鍵是解除駐車制動。
奔馳E級在正常行駛時拉電子手剎,車輛反應和前兩款轎車一致,在反應靈敏度方面三車幾乎都是剛拉起電子手剎按鍵,ABS系統就介入工作,釋放電子手剎按鍵,ABS系統立即停止工作。
寶馬5系電子手剎按鍵和自動駐車按鍵相鄰,兩按鍵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基本無需低頭就能準確找到按鍵位置。
由于沒找到最新款寶馬汽車,無奈從同事那借了這輛2012款寶馬5系,在正常行駛時拉電子手剎,系統工作邏輯和前三輛車一致,只是在反應時間上稍慢。之前測試的都是年款較近的新車,寶馬5系即將迎來換代,等測試車來了,我們再為大家展示這項功能表現如何。
從測試視頻可以得知,2015款現代途勝正常行駛時拉電子手剎,駐車制動系統工作邏輯和前4款車一致,但反應速度比2012款寶馬5系略慢,拉起電子手剎按鍵后大概要1秒鐘才能感覺到ABS制動,松開按鍵后也是,ABS系統還要再工作大概1秒才關閉。
遇到什么情況直接拉電子手剎
在行車過程中發生極端情況,發動機熄火沒有真空助力剎車、剎車踏板故障、新手沒有剎車意識、駕駛員睡著了等情況,車內其他人員通過拉起電子手剎按鍵,車輛會緊急制動。緊急制動時ABS控制單元以略小于全力剎車的力道對全部四個車輪進行液壓制動,而當車輛接近靜止狀態時,直接用電子駐車電機來減速駐車。這個過程中,制動系統擁有最高優先權,即使此時駕駛員踩油門,剎車優先系統會控制發動機動力輸出,優先協助將車輛剎停。
以上功能在高附著力路面下才能實現,在附著力較低的砂石、冰雪路面出現意外情況首先是要將車速降下來,然后再采取制動措施。
全文總結
電子手剎最大優點是不受傳統液壓制動系統好壞影響,在ABS系統配合下直接將車安全制動,可以說是備用的剎車系統。另外,在駕駛員出現意外不能操縱汽車時,車內乘客也能通過拉起電子手剎按鍵將車安全停止。所以,在正常行駛時電子手剎按鍵不要觸碰,一旦觸碰車輛迅速減速,車內乘員會極不舒服,并且有可能發生后車追尾情況。
另外,配備電子手剎的車輛更換剎車片時一定要去專業修理廠更換,有些車型后剎車分泵電機需要在專用電腦上操作,釋放電機后才能將分泵活塞復位。文中測試視頻具有一定危險性,切勿模仿。(文/汽車之家 杜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