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燈光解析] 如今在這個不到10萬元的中國品牌車型都開始標配LED大燈的時代,我們這些還用著鹵素燈的車主心里除了郁悶,似乎也沒別的招了。難道我們這些“低配車主”就不能擁有一雙更明亮、更前衛的“雙眼”么?正在我們為此發愁時,一款后裝的LED大燈產品走進了我們的視線范圍,它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咱們試試就知道了。
為什么要升級大燈?蠟燭燈的苦,誰用誰知道!
雖然如今LED大燈已經逐漸成為市場追逐的寵兒,且其還擁有省電、反應快、壽命長、B格高等特點,但也并非到了全民標配的地步,還是有不少車型依舊在用著鹵素大燈的,且不說背后的成本和定位因素,就說照明效果,鹵素大燈幾乎占不到任何便宜,甚至有不少車型的鹵素燈被車主們吐槽為:原廠蠟燭燈。從這點來看,也確實反映了一個現狀:“鹵素燈有些確實落伍了。”
既然弱,那咱們就升!氙燈固然是市場上最成熟的方案,但在這個LED大行其道的時期,如果能一步到位升到LED,那豈不是更好么?在避免了氙燈蓋板問題的同時,性能不僅上來了,反應更快,還能省電,最主要的是:“咱的愛車還能借此裝得一手好B!”
為什么要找來倆車?燈碗鹵素+透鏡鹵素一次看清
這次咱們就針對鹵素燈進行一次LED升級,要聊鹵素燈升級,咱們就得相對“窮盡一下”,為此我們準備了兩臺不同的車型,分別進行LED大燈的升級,不僅可以分別展現兩種不同鹵素類型升級前后的效果,也可以給予不同類型的車主以更有參考性的結果。
第一輛車,透鏡鹵素大燈:水哥的“奶爸昂科威”,它這輛車就是當時的“相對低配”,所以也是鹵素燈。不過它和吉姆尼不同,它是鹵素燈泡+透鏡的組合,這款原車燈也算是“近代車型,低配特征”的代表了,具有很廣泛的參考性。
第二輛車,燈碗鹵素大燈:擁有“20年服役歷史”的鈴木吉姆尼,我的自用車,選用它作為測試車理由很簡單,全系鹵素燈,近20年沒換代了,你懂的。要說“燈原始”,目前市售鹵素車型無出其右了吧?目前部分中低端車型和很多年份稍長的老車都有在用這種簡單的燈碗鹵素燈。
為什么要用這個套件?
當今LED大燈燈組的玩法有兩個方向,反光碗形式和透鏡形式,其中帶透鏡的還有單透鏡和矩陣透鏡,對于后市場來講,反光碗式的基本就是直插LED的市場,方便插入,但散光不好控制,容易被噴不道德。而矩陣LED目前還處于前裝的專屬,成本高不說,后市場也沒有相關產品推出。而處在兩者之間,且聚光性更好的透鏡LED產品則成了我們這次選擇時的重點考慮對象……
既然在挑選上存在不小的門檻,本著一些“不可描述”的理由,我們這次就挑選了歐司朗出品的魄曉者LED大燈套裝作為測試產品。而“不可描述”的理由則很簡單,如下所說:
1、市面上在售的升級型LED大燈其實并不少,但多數都是直插型的產品,也沒有透鏡設計,效果不說,裝上就得被噴太晃人。且品牌很雜亂,總不能讓普通消費者都去自己搭配透鏡來吧?如何選擇就是個燒腦的事兒,別說其它的了。
2、它屬于一體化設計的產品,自帶透鏡、散熱、芯片等一系列設計,完全整合在一起了,“直接懟上”即可使用,安裝和效果上更省心更有保障,還省去“自己配套”的門檻。值得一提的是,在氙燈普遍都是單燈珠翻板設計的今天,這款LED采用了遠近光雙燈珠+無翻板的設計。
無翻板解決了卡機問題,而雙組燈珠則實現了遠近光不同色溫,近光采用高色溫,遠光采用低色溫,夜間行駛時,較低色溫的遠光燈理論上穿透性上會更好一些。以上兩點也是多數單燈珠氙燈產品所不具備的優勢。
原廠狀態遠近光表現:昂科威鹵素燈
昂科威雖然采用了鹵素光源,但因為配備了透鏡,所以可以看到它的光型還是非常的有形的。而且從數據上來看,他在近光和遠光的表現上和前段時間我們測試的探界者很接近。尤其是在近光數據和光型的寬度方面,兩者很接近的,甚至在最大照射距離的數據上還有所超越。
對向遠光燈炫光:昂科威鹵素燈
實測成績并還可以,7.8 lx的照度值并不高,雖然看起來還是有些晃人,但還不至于讓對向司機感覺太刺眼,透鏡的作用很明顯,雖然可以看到射出來的光圈,但整個光照范圍還算規整,并沒有“肆意散射”的情況。
原廠狀態遠近光表現:吉姆尼鹵素燈
再來看吉姆尼,這款車采用了最為傳統的燈碗結構遠近光一體的鹵素燈,從數據和照片上可以明顯的看出,鹵素燈的特點很明顯,它在20米近光寬度和近光最大照射距離方面都表現的比透鏡鹵素要低一些,但在10米近光寬度和遠光最大照射距離上卻有所領先,從主觀上來看,反光碗結構不聚光,光線不好控制,最直接就是站到車子對面,光線容易晃到對向車道司機視線。這也是透鏡的優點。要說反光碗的優點,就是成本低。
對向遠光燈炫光:吉姆尼鹵素燈
“肆意散射”說得就是我了,因為燈碗結構的特性,吉姆尼的原車遠光打出來的瞬間真是讓站在對向的我懵逼了一會兒,晃眼就不說了,基本是睜不開眼的狀態。雖然13.2 lx數值并不是特別高,但因為光線發散得厲害,所以在對向的主觀感受很“摧殘”……
參測產品簡述:一體式LED大燈
看完了原廠的表現,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升級階段,先來簡單看一下我們這次準備升級的歐司朗LED大燈,目前售價是5280元/套,價格很不低,當前燈光升級市場中,頂級的氙燈升級也才4000-5000多元,而這款LED產品已經創了新高,不過考慮它確實解決了目前氙燈升級的一些問題,又是當前最前端的技術,新產品推出價格高倒是能理解,你看采用OLED屏的iPhone X就懂了,嘗鮮新技術都是有代價的,至于到底值不值得買,我覺得咱們還是繼續先往下看。
一體化設計:體積小,免搭配
無翻板/雙色溫設計
“換眼”手術正式開始
昂科威升級后的效果展示:近光提升明顯/遠光距離減少
吉姆尼升級后的效果展示:遠光巨幅提升/燈碗升級難躲眩光
切線高/眩光問題,不能忽視的影響!
從實測的照片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因為這款LED大燈的右側切線很高,所以就容易產生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如果你按照正常高度調整大燈,你的大燈切線位置一定會比改之前高,在你前方或右前行駛的車輛,外反光鏡很容易被你的近光晃到,可如果你以右側最高切線為標準調低大燈,那你的中央近光范圍勢必就會偏低,如何權衡這個情況,就需要車主三思了。
而下面這張圖,則更加直觀的反應出了燈碗結構升級LED大燈后,右側切線高所帶來的眩光問題,雖然對向車道是在左側,理論上不影響,但結合國情和實際用車環境來講,刺眼的眩光還是會給這個方向的行人或車輛帶來麻煩。
改燈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數據的偏差
經歷了這次燈光升級,我們還發現了一個細節,無論是燈碗結構還是透鏡結構,你只要升級大燈,基本都會改變你的原始燈光位置,哪怕只是昂科威這種“替換”式的升級,其實它的燈光固定位置也已經隨著LED大燈的支架改變了,“之前你的燈光高度是第三個擋位,現在還是三擋,為什么高度不一樣呢”?雖然看起來燈沒變,還是在中間那個位置,還是在之前的固定點,但其實很多位置的數據都不對了。
為此我們也建議大家,在升級燈光之前,一定要手動記錄一下原始的燈光高度數據,尤其是不帶大燈自動調節的車型,這樣就算升級導致位置發生偏移,也不用擔心找不回以前的高度。
結論:值得推薦的升級/燈光調校需講究
雖然單說照明亮度,LED大燈目前還比不了更加成熟的氙燈市場,但LED卻在性能上找到了一個平衡,取消了翻板、能耗更低、啟動無延遲,以及雙色溫設計,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講,一體化的LED大燈無疑是個省心又省事的選擇。不僅省去了前期選購上的各種門檻,還可以一步到位跟上主流。要說問題,那可能就是5K的價格了,它可能不會像升級氙燈那樣成為走量的產品,只有喜歡“嘗鮮”的人才會考慮它。
“不裝透鏡的燈光升級都是耍流氓”,升級大燈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這是我的親身體會,做到雖利己利人更是要在調校上頗為講究才行,尤其對于燈碗結構的車型升級來講,升級后更易出現燈光偏高、眩光明顯等情況。好在這并不是個麻煩事兒,就看您是不是個“講究”人了。本期的LED大燈升級實測就到這里,如果您有什么關于燈光的疑問和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互動,或者給我的編輯博客留言,咱們一起討論,共同進步。(文/圖 汽車之家 任博 拍攝協助:汪淼、李響)
輔助閱讀:還在糾結選氙燈或LED?不妨點擊這里,給您解個惑。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