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車寶典] 雖然現在交通運輸工具非常普及,但一些偏遠地區及短途移動依舊需要依靠大巴車,即核定載客數大于19人的大型客車。大巴車憑借其價格優勢是多數人的出行首選,但這催生了一個全新問題——大巴事故。由于載客人數多,如果大巴車發生事故,傷亡總是慘重的。即便是小型刮擦碰撞,也會令乘客滯留車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當我們乘坐大巴遇到事故時,應該如何有效逃生。
大巴車發生火災、碰撞變形、側翻都會用到大巴逃生裝置。當事故發生后,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慌張或不知所措。而無序的逃生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傷亡。所以聽從駕駛員指揮、按序逃離、切勿慌張是遇事后首要做的。當然這聽起來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是人就會有私心,慌亂情況下“各自飛”的情況肯定會發生,不過那是社會學需要討論的范疇,我們不做討論。
點擊下方視頻快速了解大巴逃生技能。
大巴逃生之破窗
對于任何種類的車型來說,我們談到逃生二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砸車窗。經過幾場暴雨的洗禮,駕駛員們越來越關注車內逃生的小工具,破窗器、逃生錘等逐漸被大家所熟知,那此類工具適用于大巴車嗎?答案是肯定的。
由于乘客的素質良莠不齊,我們乘坐大巴時經常會發現逃生錘不翼而飛,此時如果遇到需要破窗的情況,那么我們只能寄希望于隨身物品了。硬度越高、接觸面積越小的物品越容易打破車窗。如果你有一個吝嗇的男友恰巧送了你一個克拉數很小的鉆戒,那就快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吧。除了鉆戒外,合金、鋼材的尖銳端都可作破窗使用。而諸如鋁制鑰匙、背包上的金屬掛飾這些就無濟于事了。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破窗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并實行有效保護,防止被劃傷。除了散落的玻璃碴,一些堪比頭發絲細小的“碎玻璃”在混亂中很容易進入人們的口鼻,相比表皮的損傷,這類“暗器”的傷害更勝一籌,所以口鼻防護也很重要。
當然,乘坐大巴用逃生錘破窗只是大巴逃生的最初階段。由于靠窗乘客有可能是老人與小孩,使用逃生錘破窗也許有些困難,乃至弄傷自己。所以為了乘客能夠在發生危機時,第一時間破窗,部分大巴車上在指定位置都安裝了破窗器,只需旋轉并用力按下即可。相比逃生錘,破窗器的操作更加便利也更加及時,并且還不“挑人”。雖然破窗方便了,但一些以熊孩子為首的人,出于好奇心作祟,總想一試身手。這就跟拉飛機上的安全門似得,損失不小。同時此類設計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人在慌亂情況下,一旦發現出口,很可能一窩蜂地擁擠到一起,最終影響逃生時間。
上述各類通過車窗逃生的方式各有優缺點。而如果單從逃生的角度考慮,一鍵式破窗功能最為實用。當所有車窗全部破碎,乘客不會在慌亂情況下一窩蜂地涌向一處,整體逃生效率的得到提升,當然,此類設計的后續維修成本較高,不過與生命比起來輕如鴻毛。
大巴逃生之應急門
除了逃生窗以外,我們還可使用車門逃生。通過車內與車外設計的應急閥,將大巴外擺門氣泵內的氣撒掉,就可手動打開車門,這是為了當車輛預故障斷電后,車內外人員可手動開啟車門而設計的。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沒有任何難度,每一個成年人都可輕松完成。然而當危險發生后,人在慌亂情況下很可能會擁擠到一起,延誤逃生時機。所以通過車門逃離大巴時,各位一定要做到有序,因為只要這樣才能保證效率最大化,擁擠、推搡是沒有用的。
特別需要主意的是,單就我們體驗的這臺大巴車而言,放氣過程有一定時間,且如果氣未放凈車門很難開啟。此外,現階段大巴車多數采用外擺門,當然也有部分客車用到折疊式與內擺式車門。目前多數大巴車都采用的是氣動外擺門,但應急閥的使用卻不相同。就像我們體驗的車型那樣,只需打開蓋子順時針旋轉閥門后,待氣完全放干凈后就可用手推開車門。而還有一種需要先順時針擰動放氣,再逆時針轉動打開車門。
近些年,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大巴車在安全性上也有提升。許多新型大巴車都在車內設計了專用逃生門(與車門對向)。由于是純機械鎖止結構,所以只要車門未發生形變,幾乎任何時候都可通過此門逃生。
后逃生門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巴遇險后的逃生幾率,開口夠大,開啟快速等特點都為逃生贏得更多的時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出口離地過高,縱然是在體驗時跳下去也會令人雙腳一麻,而一旦在慌亂時使用逃生門,極易造成摔傷。而從大巴發生事故后的多數情況來看,此處安裝爬行梯、氣囊滑梯又有點不倫不類,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兒——遇事莫慌張。
實用性不強的頂窗
除上述提到的逃生方式外,幾乎所有大巴車還可通過車頂天窗來逃生。由于多數大巴車密封性較好,為了通風換氣,都會在車頂設計天窗,根據車型的不同天窗個數也有區別。在日常行駛時,天窗可用作通風換氣。而當遇到事故,天窗又可當做逃生出口。
將大巴天窗轉化為逃生口的方式非常簡單,只需摳開灰色的蓋子,轉動紅色扳手,向外將蓋板頂開即可。但以一般成年男性的身高來操作第四步時,必須要借助座椅的幫助。且由于蓋板是外翻式設計,你需要至少將整支手臂伸出才可完全打開逃生口。雖然操作步驟較為簡單,但整個打開蓋板需要的時間較長,危機時刻很耽誤時間。此外,即使在打開出口的情況下,正常人想要從逃生口鉆出也要費一些時間。其實此出口多用于車輛側翻時逃離,且其是就近供后部少數乘客使用的。
寫在最后:
當我們乘坐大巴遇到險情時,除了保持鎮定、聽從疏導以外,還應當以就近快速逃離為原則,即選擇離座位最近的且能保證最快速度逃離車內的逃生方式,如此才能將人身或財務損失降到最小。當然,大巴車內的各類逃生方式都有利有弊,在保證生命的前提下,小傷、財務能割舍就舍了吧,千萬別因小失大。此外,當們我坐上大巴后,第一件事并非是呼呼大睡,而是要觀察分布車內各處的逃生方式。最后,即使是乘坐大巴車也要系好安全帶,保證在出事之前“人還未涼”。(圖/文 汽車之家 李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