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電動車用車] 冬季一到,愛車之人都開始操心自己的座駕如何在寒冷天氣中保持最佳狀態。的確,冬季的用車和駕駛技巧,已經成為了一名合格司機的必備常識,但當新能源汽車開始普及增多,與燃油車相比,在用車保養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差別。所以我們決定提煉出幾項核心點,包含了冬季用車以及日常用車兩個方面,與大家做一次科普分享。
冬季低溫,這個對于電動車最敏感的話題總是被大家反復說起。在一周前,我們通過《冬季使用電動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的話題調查,來和大家討論了在電動車日常用車方面的問題。而低溫會對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造成影響已經是定論話題,而低溫還會在什么方面影響電動車呢?
● 低溫會在哪些方面對電動車產生影響
電動車與內燃機汽車的本質區別之一,就是電動車需要完全依靠電池來提供動力輸出及續航儲存。所以當電池受到影響的同時,會從續航、性能、充電三個方面帶來直觀的反饋,這也是電動車車主最關心的話題點。冬季低溫是對電池威脅最大的因素,目前在中國北方的嚴寒環境下,一些電動車長期在低溫環境放置(-20℃以下)后,最嚴重時會出現無法啟動和無法充電等情況。
低溫對于電池的影響現階段看屬于客觀事實,作為車主的我們很難改變,但對于電動車用戶而言,更重要的是應該如何正確的理解低溫與電池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從用車細節上養成循序漸進的好習慣。
目前市場中多數的純電動車給出的性能、續航里程以及充電效率,都是在恒溫20℃環境下的測試結果,很多國家的測試標準也會遵循這個溫度區間來提供數據。加上采用的測試工況也與我們實際的用車場景不同,導致官方數據與最終的用戶體驗會有出入。顯然這對于電動汽車而言,恒溫20℃與我們的實際使用環境有著太大的出入,一旦當冬季到來,我們的車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減,問題才逐步顯現出來。
『目前電動車官方給出的續航里程都是基于恒溫狀態下的測試結果』
低溫主要會在電池放電效率方面造成致命影響,從而也就影響到車輛的續航和性能兩個關鍵屬性。不單單是電動汽車,目前所有采用電池供能的移動設備都無法避免這一問題,所以從化學性質層面,低溫對電池造成的影響處于無解狀態。
但根據電池種類的不同,受低溫影響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想了解電動車為何會在冬季出現各種狀況,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電動車到底用的是哪種電池。而還未擁有電動車的用戶,更是應該在選車時,將電池技術作為優先考慮條件。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低溫對電動車的影響,我們也先簡單的介紹一下,目前在電池技術方面的核心問題。
目前電動車主要采用的電池技術分為兩類:三元鋰電池以及磷酸鐵鋰電池。這兩類電池也是經過市場技術不斷沉淀后,被篩選出最適合目前民用電動車制造和使用的電池技術。但由于三元鋰電池在之前的時間里,存在技術穩定性差,以及產能低、原材料缺乏等,所以近些年,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是主要的技術趨勢。例如靠電動車不斷擴大影響力的比亞迪,也正是因為掌握著核心的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技術,才讓品牌快速的擴寬了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線。
兩種常見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對比 | ||
三元聚合物鋰電池 | 磷酸鐵鋰電池 | |
成本 | 較低 | 低 |
能量密度 | 高 | 較低 |
耐溫性 | 耐高溫較差 | 耐低溫較差 |
原材料 | 較匱乏 | 豐富 |
優勢 | 低溫性能較好,工作狀態穩定 | 成本低,穩定性好,安全性高 |
劣勢 | 安全性一般 | 低溫性能差 |
但當特斯拉出現后,其優秀的表現讓三元鋰電池得到了有力的證明,也在一時間被大家認為兩類電池是鑒別電動車高低端的重要因素。因為的確在之前幾年,市場中采用三元鋰電池的電動車很少,雖然在一些四季溫度差異不大的地區,兩類電池差距不明顯,但三元鋰電池因能量密度高,抗低溫性能好等技術優勢,更加適合電動汽車在嚴寒地區的使用,顯然對于用戶來講,選擇優先級更高一些。
『從2017年開始,市場中使用三元鋰電池的車型明顯增多』
當然電動車品牌也很明白電池技術的重要性,三元鋰電池的生產技術也在近兩年的時間里被快速提升。在2017年,三元鋰電池的被采用率已經超過磷酸鐵鋰電池,這已經是很令人振奮的消息了。
『動力電池主要采用磷酸鐵鋰的比亞迪,在2017年也開始逐步轉換采用三元鋰電池』
所以回到我們的話題上,在抗低溫這一項上,三元鋰電池的確優于磷酸鐵鋰電池,導致相對受到的影響也更少,但并不代表三元鋰電池不受低溫的影響,目前有些網絡言論在夸大著三元鋰電池的優勢,也過重的渲染了磷酸鐵鋰電池在低溫下的缺點,這讓我們對理解低溫與電池的關系產生影響。同時,目前一些電動車開始配備電池預熱功能,來幫助磷酸鐵鋰電池縮小與三元鋰電池的差距。
小結:懂得一些基礎的電池知識后,你會發現所謂的電動車“虛標續航”其實是一種夸大的說辭,在汽車往電氣化方向轉型過程中,需要給予時間給用戶來補充產品知識,這是所有新生產品都需要經歷的過程。
同時,掌握了電池方面的知識點,也便于我們分析在低溫環境中車輛續航總里程可能出現的變化區間,減少錯誤性的判斷。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在電動車用車中,我們應該掌握的一些小技巧。
● 低溫預警!除了續航和性能,充電也受影響
冬季低溫對電動車續航和性能的影響,會直接體現在用車感受上,但還有另外一個用車細節,如果你不知情,很有可能耽誤你更多的時間,那就是充電!
很多電動車車主都會有感慨,到了冬季,為何快充和慢充都會出現充電效率降低的情況?這其實與我們前面提到的放電效率是一樣的,低溫同樣也會對電池充電效率造成影響,尤其在大功率的直流快充時,你會發現電池充電速度除了要比常溫狀態下更慢外,在后半程電量的使用中,續航的準確率也會變低,讓你感覺“電量”更不禁用,這些現象都是低溫帶來的電壓效率降低而產生的。
在我同事的文章《冬季快充為何慢?動力電池溫度是關鍵》中,已通過實際測試給出了低溫對充電效率的影響。當車輛在低溫的室外環境放置一夜之后(-10℃左右),立刻進行直流快充時,充電時間相比常溫狀態下幾乎延長了一倍。這對于很多電動車車主而言,如果在冬天下班后忘記充電,第二日早上想要通過快充補充續航,這樣的充電效率落差很可能影響到我們第二天的正常用車。
但相比快充,交流慢充的方式雖然在效率上也受低溫的影響,但幅度不會有快充那樣夸張。由于電壓輸出時間更長,實際上也是給了電池更多的“緩沖”時間,讓電池在整體充能上更加有效。同時,在冬季使用慢充與快充在最終的續航里程的體現上,慢充也有一定的優勢,在100%電量下,慢充也會比快充的續航里程更長(因車型而異,差距不會超過20%),同時對電池使用壽命上也更加有益。
電池效率受低溫影響并非是不可解決的,目前很多車企也在通過對“BMS電池管理系統”的優化,來針對電池在不同環境下的效率提升。例如目前特斯拉上采用的電池熱管理系統,當電池在低溫狀態下需要加熱時,電機冷卻回路與電池冷卻回路串聯,從而使電機為電池加熱,也屬于通過技術手段來讓電池在低溫下能有更好的表現。
BMS電池管理系統目前仍然是一個復雜的技術難題,也是目前每個電動車企業的核心技術,在電池電控電機之后,電池管理系統會是下個階段品牌們的主要技術戰場,很多未知的信息還在等待著挖掘。
● 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用車習慣
和傳統燃油車一樣,到了冬天,受到天氣環境的影響,我們在駕駛層面本身也應出現一些有針對性的變化,電動車則要根據車輛的一些功能特性,來讓車輛可以更好更安全的為我們服務。
動能回收系統
動能回收是新能源汽車的標志性功能之一,它能幫助我們日常在制動和滑行時對車輛進行額外能力進行轉換回收。很多剛剛接觸電動車的車主,并不太喜歡這個功能,認為回饋感太強,影響駕駛節奏,所以一些車主選擇關閉和調低動能回收功能。但當冬季來臨,我們在這里非常希望您可以打開,并且使用最高強度的動能回收模式,來讓這項功能幫助車輛獲得更高的續航里程。
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由于低溫會讓車輛續航降低,這也讓動能回收在冬季為車輛帶來的續航提升效果,要比常溫下更加明顯。我曾經在冬季的試駕活動中做過一次粗糙的估算,在同路況條件下,開啟動能回收(最高檔)功能的車輛,要比不開的車多出15%左右的續航里程,這對于一輛在冬季整體續航超過250公里的車輛來講,多出了接近30公里的額外續航里程。
小心電動四驅
電動車的高爆發性能也是對比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優勢,尤其在0-60公里的加速上,電動車的低速扭矩體現的非常直觀。在日常道路上,這個優勢會為我們提供更好的起步性能,但如果在復雜路況下,這個優勢一不小心也會變成“劣勢”。
目前市場中很多電動車都采用的是全時電動四驅,雖然與傳統四驅采用不同的技術原理(無傳動軸),但在我們實際駕駛層面效果基本是相同的,這也導致后輪擁有動力輸出時,較高的低扭矩會讓車輛在復雜路面出現打滑和陷車的危險。所以在駕駛安全性上,我們決不能把車輛的穩定性完全交給ESC車身穩定系統去控制,更好的安全駕駛意識是保障安全的根本。
除此之外,電動車因其性能特性,在冬季相比燃油車對冬季胎的需求更大。在入冬后,車主應該及時在入冬后為車輛更換冬季胎,并且經常注意胎壓情況,利用保持高胎壓的前提下,提高輪胎著地面的單點壓強,從而保證更好的抓地性,也將從硬件層面輔助我們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車輛遇險,和燃油車救援方式一樣么?
這是一個針對純電動汽車比較生僻的問題,因為救援這件事無非就是拖車么,還會出現其他情況么?首先純電動汽車的剩余續航預估與燃油車有區別,電動車在儀表盤中提示的剩余續航,基本上代表了真實的極限剩余。而燃油車普遍開到0公里后,至少還能在開5-10公里,甚至某些日系品牌的燃油車可以繼續行駛接近80公里。所以我們更應該謹慎的預估車輛的可行駛里程,當接近20%時,應當及時做充電準備。
其次,如果您的電動車一但拋錨或者因電量不足拋錨了,那電動汽車能像燃油車一樣被用牽引繩拖拽么?首先,目前多數電動車采用的都是電子擋桿,當電量全部耗盡時,無法像很多燃油車利用機械擋桿將車掛入空擋或者前進擋,這從而就出現了拖拽車輛可能會發生損害電機的危險。
所以當車輛出現故障,應當首先咨詢品牌售后或者品牌救援,尋求車輛的拖拽方法,不要自行通過其他車輛進行與傳統汽車相同的拖車方式,如果電機或其他部件因此出現問題,也屬于人為的第三方損壞,不在質保內容范圍?偠灾,在低電量的同時盡早查看和預約附近充電樁,并提前安排路線規劃,確保不會出現因續航不足而導致的車輛拋錨。
● 全文總結
總而言之,由于動力技術的不同,電動車在日常用車方面與傳統燃油車還是有很多區別的。介于目前新能源技術仍在不斷完善,關于用車方面的問題還在增多,我們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嘗試驗證,但技術發展終歸是會逐步簡化我們的用車操作,也讓整個新能源行業走向更成熟的市場。
如果您有什么特別的電動車用車技巧,或者在某些用車方面還存在疑問,可以在評論中說出您的想法,或者通過“向作者提問”來告知我們。未來我們也會不斷根據不同的用車環境,來為您提供最正確使用電動車的方法,期待您的持續關注。(文/圖 汽車之家 姚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