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品/服務] 炎熱的夏天已然過半,秋天已在向我們招手,而我們的新一期太陽膜橫向評比,又在這個季節交替之際到來了。這期我們做高端的!
有人問,既然都做了一期,成績也都不錯,為什么還要做高端的?有錢燒的?專騙冤大頭是吧?在中低端產品線中,在隔熱性能和透光性上,你總要去面臨一些妥協和取舍,而在高端產品線中,它則可以更好的兼顧你的綜合需求,簡而言之:魚和熊掌,我都要!
● 我們為什么還要繼續做太陽膜橫評?
首先,大部分車型的前擋風玻璃基本都具備比較高的紫外線的能力,對紫外阻隔需求很低。而在紅外線阻隔方面,多數前擋都能到70%左右,雖然看似具備一定效果,但你還是會被曬成狗。側面玻璃的紫外線、紅外線阻隔率都要更低一些,提升空間更大,也是隔熱的重點。
對于普通的太陽膜產品講,要透光高,就勢必要犧牲一些隔熱性能,要隔熱特別棒,透光率勢必會受到影響,前擋膜還好,畢竟透光率不能太低,而側擋膜如果想要高隔熱,往往都要犧牲一些透光來換,要么就是透光上去,隔熱下來,反正你一直都在做取舍,這是高性價產品線的太陽膜所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
而在高端產品領域,因為預算和成本的增加,我們可以選擇技術含量更高,用料更好的產品,隔熱性能和透光率的整體表現要比前者好很多,比如側擋,甚至可以在淺色膜上也把隔熱和透光做到非常非常高的水平,這就是高端膜產品力的最好體現。
● 參測的產品都是哪買的?
說到采購產品,這也是個難題,要做到公正公平,就不能走商配,還不能明目張膽的買,人家也不會賣給你做橫評,所以我們的貼膜都是從固定的渠道統一采購而來,最大程度的確保了真實性和可參考性。
說到如何挑選太陽膜品牌產品,窮盡肯定不現實,貼膜這個東西很像智能手機,代工廠其實就那么幾個,大家基本都是貼牌生產,要真說買齊所有的品牌,一是難度太大,二來也沒那么大參考性。
進口品牌方面,經過市場的多年沉淀,保有量大,且還在繼續推陳出新的已經所剩無幾了,威固、龍膜、3M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可以算是本次參測中進口品牌的代表作了。
國產品牌方面,我們找來了今藍、康得新、中凌這些國內最有代表性的國內的大廠產品,很多貼膜品牌都是出自它們之手,也基本代表的如今國產陣營的趨勢。畢竟橫評的意義更多的還是給大家一個方向上的參考。而不是為了湊數搞得好像大而全,最后大家看了依舊很懵,依舊買不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前擋膜介紹
側擋膜介紹
側擋貼膜我們分別準備了深色和淺色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更多樣需求,側擋的命名方式很有特點,數字小的代表透光率相對低的深色膜,數字高的則是透光率相對更高的淺色膜。(側擋膜價格包含除天窗、后擋以外的部分)
● 你知道如何選一款優質貼膜么?
選擇一款貼膜產品,不僅是需要通過數據表現來判斷,還需要結合紅外主觀測試一起,再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來綜合判斷,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前擋膜數據展示
側擋膜數據展示
測試小結:紅外線/透光率才是核心!
有點懵?沒必要!其實對于太陽膜產品來講,最主要的數據就是兩點:紅外線,透光率,基本上所有車子的原廠玻璃都帶有一定的隔熱性能,只是很少,尤其對于紫外線的阻隔其實并不低,有的車子原廠就能擁有30%甚至更高的阻隔率,大家不用太過于糾結紫外線阻隔,只要是正經的產品,基本貼上都能到98%甚至以上,重心還是要放在紅外線和透光率上才對。
熱不熱,最主觀還是看紅外線,而透光率則關乎我們的視野,前擋膜紅外線99%的同時,透光能到70%就算很不錯的了,保證了行車視野同時又具備了非常高的隔熱效果。大家選側擋膜,也是基于這個邏輯就可以,當然,這最終還是要取決于這款產品的總隔熱率,并非紅外代表一切。有一點要注意,側擋的深淺,對透光率是會有影響的,只是影響多少的事兒,這和你的隱私需求、個人審美有關,自己權衡好就得。
最后,透光率這個事兒,最好自己親眼看一看實際效果再說,透光率高,和視野清晰不模糊不暈并不是絕對關系,有的膜即使透光率表現不錯,但也可能存在看著不太舒服或者暈的情況,一定要理論結合實際感官去選。
相信不少人看汽車之家評測新車的時候,不僅僅會看它的“三圍尺寸”、加速剎車等測試數據,還會關注它的駕乘感受,感受這個東西其實對于大部分來講可能比那些冷冰冰的數據更有參考意義,畢竟無論什么產品,它的感受好壞,是會切實反應在我們使用過程中的。
太陽膜也是如此,在上一期測試中我們就加入了紅外熱燈的測試環境,且讓編輯親自“手試”每款貼膜的隔熱表現,這是目前最為直接,也最主觀的表現方式,這次我們再次優化,加入了紅外熱感的測試儀,以此來獲得數據層面更加準確無誤的反饋,畢竟每個人的手感都不同。
前擋膜熱感表現
側擋膜熱感表現
測試小結:哪款才是最好的?適合你的就是最好
結合熱感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之前在數據層面上的表現,到熱感這邊反而不是那么一致,比如威固的V70前擋膜,在紅外阻隔上它的數據表現并不是最好,但在熱感環節反而展現出了非常高的隔熱效果,龍膜的后羿70前擋膜也是如此,而在側擋方面,數據和熱感的差異似乎要小一些,大體還是比較一致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數據高和熱感表現不一致?并非如此,目前主流的太陽膜產品基本分為陶瓷膜和金屬膜,兩者不僅僅像很多人了解的那樣,只是擋不擋信號那么簡單,且隨著工藝的進步,如今已經有部分品牌將之前的金屬膜中加入了陶瓷涂層,進一步的改善了之前金屬膜被詬病擋信號的問題。如今兩者最大的差異還是在隔熱方式上,陶瓷膜吸收,金屬膜反射。
換一個方式講,兩臺車都停在太陽底下5分鐘,貼了陶瓷膜的玻璃會升溫快些,金屬膜摸起來好像更涼一些,但真要靜置一個小時,倆車里面都得曬成烤爐。所以說,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的膜貼了車里曬不熱,那你真可以轉頭走人了。不同的隔熱方式,在靜態狀況時會有感受差異,而在動態情況中差異則是非常小的。
● 彩蛋環節:4S店的高端原廠膜一定是“佳品”么?實測價值2萬多元的豪華品牌全車原廠膜,結果讓我們頗為咋舌……
毫無疑問,這款價值2萬多元的7系原廠膜的表現著實讓我們很意外,隔熱效果低得驚人,后來我咨詢了身邊的幾家貼膜店老板,大家的回復也是非常接近:“這款膜放在市場上,也就是成本50元的那種,而且還是全車的”。
當然了,這種產品更多還是經銷商的行為,和寶馬品牌沒啥關系,和大家展示這個,目的也是要告訴各位,選膜這事兒,真不是有原廠logo就代表多牛X,更不是因為你花了多么巨大的成本,它就一定會對得起你的付出,一定要結合科學的辦法,結合自己的感受去挑選好產品。
編輯有話說:好膜就一定曬不熱?別再被JS忽悠了!
貼膜這事兒,曾經是爭議很大的話題,很多人對于貼膜不屑一顧,也有人對于貼膜非常認同,不管怎么說吧,我曾經也是堅持不貼的那種,結果……誰熱誰知道。
隨著太陽膜工藝的不斷完善,如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已經被改善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金屬膜和陶瓷膜的差異,越來越小,大家不用再去為“矛盾之爭”糾結不已了。
說說這次測試吧,高端產品線最大的優勢大家也都看到了,高隔熱高透光,且我還可以在盡量淺色的基礎上同樣達到很高的隔熱性能,這就是高端產品的最大價值。尤其那些對于側擋深色膜切了三角后吐槽不已的人們來講,顏色更淺,隔熱同樣好的高端產品線可以很好的“解救”這批強迫癥們。
最后提一嘴,品牌選擇上,如今的格局早已非當初,進口品牌越來越少,國內的代工品牌越來越多,說明了兩個問題:進口大品牌在激烈競爭后,能活下來的就那么幾個,該死的早都死得差不多了,只要購買渠道靠譜,基本都沒問題。國內代工廠方面,技術革新非常快,且除了做了不少OEM貼牌外,自有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相比進口品牌,他們的競爭力和性價比也是有著不小優勢的。好了,本期貼膜橫評高端篇就到此結束,如果您還有更多的疑問或者細節想探討,不妨在下面留言區或者我的編輯博客進行留言,咱們一起交流一起進步。(文/圖 汽車之家 任博)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