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互聯出行] 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全新一汽-大眾奧迪A6L(參數|詢價)首發亮相,相比上一代車型,外觀內飾都發生些許變化。而內飾設計中,車載互聯系統更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奧迪A8L上的三塊屏幕全部“移植”到全新一汽-大眾奧迪A6L,相比三強中的老對手,奧迪似乎又領先了一步。
在如今互聯網汽車肆意沖擊的大環境下,車載互聯系統成為彎道超車的一把利劍。但多數進口、合資品牌的車載互聯系統仍與互聯網汽車有不少差距,即使構想完美無瑕,系統也在推陳出新,但終歸在本土化上仍存在不小的劣勢。那么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三強之一的一汽-大眾奧迪A6L上這套最新的MMI系統是否符合口味刁鉆的中國消費者。
現在的車載互聯系統什么樣?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明確一下現階段國內在售車型的車載系統一個大致的分類。首先應當是以BAT為合作伙伴的車載互聯系統,甭管是由Tier 1牽線搭橋,還是BAT的親兒子,總之搭載了BAT背景的車載系統占據中國品牌車型多半江山,當然也有“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的”,這些車載系統都與互聯網緊密關系,旨在由車溝通萬物,打造一套完整的出行生態。
那合資、進口品牌呢?興許是受到近些年上述車載互聯系統的倒逼,有些合資品牌也開始紛紛向BAT靠攏,開放車輛底層控制權限,打造出一套有“背景”的車載互聯系統。當然這些順勢而為的品牌只是很小一部分,多數品牌依舊“不忘初心”,在原有的車載系統上不斷更新迭代,以響應時代的號召。
廣州車展亮相的全新一汽-大眾A6L就是我所說的“不忘初心”,車載互聯系統用的是A8L上最新的那套MMI。相比上一代A6L,系統軟硬件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忘初心”的它又與現階段主流的車載互聯系有什么區別呢?
硬件咔咔招呼
作為一款繼承了A8L衣缽的豪華車,A6L車載系統的硬件自然不慫。整個中控臺最搶眼的是三款大屏——12.3英寸的液晶儀表盤、10.1英寸多媒體顯示屏、8.6英寸空調控制顯示屏。此外,后排中央扶手上還有一塊5.7英寸的OLED顯示屏。
A6L互聯系統的按壓反饋用起來感覺很不錯,尤其音效高度還原了老款車型實體按鍵的感覺,并且還可防止誤操作。但像我們體驗車載系統那樣長時間以2.4N的力去按壓時,手指還是有些酸脹感的,是否樂意使用因人而異吧。
車載互聯系統中的顯示屏作為與車主交互過程中主要部分,多數廠商都在此發力,從特斯拉引領的大屏潮開始到如今逐漸變為多屏幕各司其職交互。主觀感受來看科技感會更強,但從實用角度來看,大屏與多屏各有千秋,主要還得按軟件的功能實現情況以及實際表現。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