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互聯出行] 今天CES 2019國際消費電子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落下帷幕,我的不少朋友都表示:這屆CES讓人感到有些失望。也正常,在“智子鎖死人類基礎科學”(三體梗)的今天,只要基礎科學沒有突破性進展,我們日常生活能用到的應用科學也很難“平地起高樓”,只能慢慢擠牙膏,扣細節,扣體驗。不過,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愿意看看,在汽車網聯領域,這些“牙膏”想怎么改變我們的“出行”,又能否讓我們說出那一句“哎呀,真香。
震驚!自動駕駛汽車深夜撞倒機器人,隨后逃逸,請現場目擊者向拉斯維加斯警方提供線索。據悉,在開幕前夜,參展商俄羅斯promobot公司工程師在帶領自家機器人排隊前往展廳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機器人意外走失。
這看似荒誕的“事故”在現階段看絕對是個超小概率事件,甚至只可能在CES這樣的科技展期間發生,不過還是帶給我們一些想象的空間:科幻片中滿街機器人和無人汽車的時代是否可以期待呢?
● IoT和智慧城市
至少對大多數人來說,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整體還是有益的一件事,但從目前的技術路線來看,想要實現理想中的無人汽車滿街跑的“盛況”,車本身反倒成了“沒那么緊急的”一環。從“城市大腦”出發,到基礎建設,支持相關技術協議的汽車成了最后一個實現的、順理成章的事情。
博世作為汽車行業背后的巨人,它的入場肯定能給汽車網聯化帶來積極的影響,不過此次發布的內容卻不能算新鮮,中國互聯網公司開發的“城市大腦”也早已經能實現對于事故信息的收集、上傳、處理和反饋,甚至和有關部門合作,連事故周邊有多少警力可供調控都能可視化體現。
在云端整合方案上沒帶來什么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東西或是落地成果算是CES 2019的一個小遺憾,不過在通訊技術協議上(5G),近期倒確實迎來了一批好消息。5G網絡對于汽車網聯化可以說至關重要,雖然對用戶上網來說遠沒有3G到4G時代來得有價值,但在車聯網領域,其低延時等特性能幫助信息及時地在交通參與者、交通設施、云端之間傳遞,是智慧交通方案中重要的信息“高速公路”。
給大家簡單講一下,C-V2X(Cellular V2X)是V2X的一種技術形式,是基于蜂窩數據移動通訊技術來連接的,而此前在美國普遍測試的V2X方案中的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則是另外一種技術形式,利用專用短距離通信技術連接,你可簡單理解為前者是4G,后者是WiFi。
在混合式平臺的開發階段,大陸將V2X通信對安全棧、定位和應用框架的要求與4G/5G通信要求進行了整合,短程通信和遠程通信采用的是兩套不同的系統,有各自專用的電子控制單元(ECU),根據性能特點應用于不同的使用場景。
大陸規劃在2020年初將開始全球量產混合式V2X解決方案并且還聲稱已經在中國拿到了首個該技術的量產項目,不過大陸并沒有透露更多的項目細節。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對話時表示:國家今年將在若干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使大規模的組網能夠在部分城市和熱點地區率先實現,同時加快推進終端的產業化進程和網絡建設。
先有路才有城市,而有了網絡信息的高速公路,所謂的“智慧城市”才有機會實現,在此基礎上,汽車上的各種傳感器代替人類判斷,云端代替人類思考,無人駕駛汽車“滿街跑”的時代也許還真沒咱們想象中的遙遠。
● 自動駕駛時代下的智慧座艙
既然都暢想到無人駕駛汽車“滿街跑”的時代了,我們不妨再看看在這個時代,我們的交通工具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CES 2019上還有很多廠商帶來了智能座艙的概念車,這里就不一一枚舉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同事的文章《自動駕駛到來時 汽車座艙會變成啥樣?》。
在云端大腦、網絡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無人駕駛的工具車輛(大巴、貨運車輛、導覽車)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什么?你問無人駕駛的私家車,在去除“駕駛”這個屬性之后,你真的還需要一輛私家車嗎?
● 結語
在CES 2019上,我們并沒有看到讓我們感到“哇,未來就應該是這樣”的產品,多少有些遺憾,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了技術緩慢地前進,比如5G網絡的逐步落地,比如“城市大腦”鏈接越來越多的IoT(物聯網)設備,這些“牙膏”一點一點地推進更安全的汽車甚至無人汽車成為現實;在那些“不可能量產的”智能座艙里,工程師們肆意地揮灑創意,其實,為的是讓人們有所期待:在那個“可以看到的”時代,汽車不必恪守成規,每個品牌、每個產品線的汽車都可以長得完全不一樣,擁有完全不同的特色,就如同“汽車這個詞還年輕時”,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一樣。(圖/文 汽車之家 鄭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