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車資訊] 4月29日上午,在北京北五環輔路上,一輛摩托車和一輛轎車發生剮蹭后,轎車司機試圖逃逸,隨后該起事故的視頻在網上引起強烈關注和傳播,截止目前,涉嫌肇事的轎車司機已經歸案,警方隨即進入調查階段。究竟是何原因讓兩者引發了接二連三的“摩擦”,并且最終導致剮蹭和逃逸事故,咱們一起看看。
最新進展:各打五十大板
2020年4月29日9時30分許,在朝陽區北五環輔路西向東方向北苑橋東300米處,陳某學(男,24歲)駕駛小型普通客車向右側強行變更車道時,與右側車道內范某(男,29歲)駕駛的普通二輪摩托車接觸,造成范某左足第5跖骨骨折,陳某學駕車駛離現場,范某打電話報警。
經查,事發前陳某學、范某在駕車行駛過程中,雙方因并線問題產生矛盾,陳某學駕車追逐范某車輛并強行變更車道造成事故。目前,陳某學(小客車駕駛員)因涉嫌危險駕駛罪,已被朝陽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同時,對于范某(摩托車駕駛員)超過規定時速行駛、違反禁止標線指示、不按規定使用燈光、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等交通違法行為,朝陽交通支隊已依法作出處罰,罰款1300元記16分,并扣留其駕駛證。
事故起因:并線引發的導火索
“本是同路人,相煎何太急”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道路特點。摩托車和汽車在限行規則以及行駛路線的規則上會有差異,但是總體來講,摩托車和汽車一樣,都是道路交通道路上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其實路上關于摩托車和汽車的糾紛并不少見。更何況是本文中提到的因為涉及斗氣和加塞所引發的惡果。在這里我們也建議大家多加換位思考。就像我們都會開車,但也會去走路一樣,行人和駕駛者只是角色的互換,我們都會在生活中不停的切換角色。補充一句:不管你是開車的還是騎車的,千萬不要在自己的內心樹立“強勢和弱勢”的標簽兒,否則只會讓自己在駕駛和騎行的過程中產生一些不好的甚至畸形的心態,從而導致很多重大危險的發生。
很多人會說,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都是弱勢群體,開車的就是強勢群體,但當你換位思考時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在弱勢群體和強勢群體之間來回切換,只是我們經常會忽略而已。多加換位思考會讓我們更能理解對方,減少不必要的危險。
編輯小結:危險行為使不得
其實通過這次事故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原因究竟在誰,或者說誰的責任更大,大家都不要在路上開斗氣車,或者是進行一些危險駕駛的行為。說白了,無論誰對誰錯,危險駕駛或者開斗氣車只會讓大家兩敗俱傷,誰也不會從中得到便宜,在這種事件中沒有人會是贏家,這一點是我們非常想和大家去強調的。多一點包容和忍讓并不代表認慫,因為我們規避了更大的危險,我相信從這點來看,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文/汽車之家 任博)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