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驅性能北京越野-北京越野BJ40
我們實拍的這臺北京BJ40并沒有配備前后差速鎖,不過在滑輪組測試中,車輛也能夠通過所有項目。北京BJ40帶有智能越野模式,在這個模式下,系統能自動識別當前路面,將車輛性能調節至最佳狀態,在僅單前輪有附著力時,4H形式下也僅有智能越野模式能夠掙扎脫困。
北京BJ40在全輪都有附著力時,4H形式下拉力達到2449公斤時輪胎發生了打滑,因此即便4L形式能夠放大車輛扭矩,但受限于原廠輪胎突破了抓地力極限,數據也無法進一步提升,前軸有附著力時亦是如此,所以我們沒有再單獨使用4L形式進行測試。那么也就是說如果配上抓地力更強的輪胎的話,相信北京BJ40還能取得更強的成績。而在單前輪以及單后輪有附著力時,車輛的動力輸出受到了限制,發動機轉數只能達到800rpm左右,對成績影響嚴重。
之前四門版車型在無任何機械鎖僅靠電子限滑的情況下滑輪組測試都能輕松過,我相信應該沒有人會質疑這臺車過滑輪組測試的能力。在通過最高難度的單前輪和單后輪時,這臺車基本都是如履平地般的通過,輪胎完全不會出現一絲打滑。
我們先在模擬濕滑路面的滑輪組上進行測試,在雙前輪及雙后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輕松脫困。面對交叉軸,由于后橋是開放式差速器,車輛有明顯的打滑現象,但在電子限滑的協助下,車輛也可以比較輕松地通過。而在單前輪和單后輪有附著力的測試中,車輛脫困時間比較長,不過車輛的扭矩輸出夠大,能在某一個瞬間將動力傳輸給有附著力的那個輪上,車輛順利脫困。
雖然遇到一些困難,但是這臺沒有后橋差速鎖的BJ40 PLUS還是通過了全部滑輪組測試。雙前輪有附著力、雙后輪有附著力和交叉軸用高速四驅模式就可完成,而單前輪和單后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用高速四驅則會由于牽引力扭矩控制系統會介入從而限制動力,所以使用低速四驅會更輕松一些。
單后輪有附著力時,后橋伊頓限滑差速鎖在單后輪空轉并與另一側靜止的后輪達到一定轉速差后自動鎖止,左右半軸行成剛性連接,靜止一側的車輪突然獲得較大的動力,將車輛推出。僅單前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電子輔助不太果斷,同時制動力也很一般,耗費了一定的時間最終才脫困,雖說單前輪過的并不輕松,但無論如何最終還是通過了。
不出所料,BJ40L所有的滑輪組測試項目都挑戰成功,有大梁、有限滑差速鎖、有分動箱并且四驅測試性能出色,這些都讓我對它在汽車之家SUV測試中心的表現充滿期待。
小起伏不成問題,下面咱們爬個大坡試試。143馬力驅動整備質量超過1.8噸的車體,動力不夠充沛。好在發動機扭矩輸出還算不錯,只要地面摩擦力夠大,它能在兩驅模式下用一擋慢速爬上20°的坡道,無需加速沖坡。
當坡度超過25°以上,高速四驅已經給不上力了,車輛很容易死火,此時低速四驅派上用場,扭矩放大2.5倍效果顯著,只需踩半腳油門車輛就能穩健的翻越坡道,詳情請見視頻。
接下來我們繼續提高難度,嘗試爬一個角度比較陡峭的沙地坡。爬坡時直接選用了4L低速四驅模式,而且為了防止車輛陷入松軟的沙地,車速必須要稍快一些。從下面的視頻中看出,爬坡前半段進行得很順利,沖刺勢頭挺猛,然而在接近坡頂的位置停了下來,最終沒能沖出流沙的圍困,我們的沙漠沖鋒舟沉沒了。
首先考察的是野外交叉軸脫困實力。在此使用低速四驅模式,前后橋扭矩50:50分配,可惜由于前后橋都不具備輪間限滑功能,出現交叉軸時懸空的車輪瘋狂空轉,動力流失,車輛停滯不前。
除了野外測試,我們還挑戰了專用的滑輪組和饅頭包,結果和之前一樣,奇跡沒有出現,看來沒有輪間限滑裝置的低配版車型確實不具備交叉軸脫困能力,我們終于死心了。
盡管不能通過交叉軸的結果讓人失望,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趣:開著車玩個簡單的野外穿越還是很有意思的。短小的保險杠使之具備37°的接近角、33°的離去角和24°的縱向通過角,三項參數竟然比標桿產品Jeep牧馬人Sahara還要強大。最小離地間隙為210mm,優勢不突出,算是基本夠用了。
北京40與Jeep牧馬人Sahara兩門版參數對比 | ||||
接近角 | 離去角 | 通過角 | 離地間隙 | |
北京40 | 37° | 33° | 24° | 210mm |
牧馬人 | 35° | 28° | 22° | 223mm |
它的懸架很堅韌,堅固的底盤有效抵抗來自地面的沖擊,展現出硬派越野車的彪悍作風,給人充足的信心。面對那些看似夸張的坑洼,你不用害怕托底,也沒必要擔心底盤強度,盡可以嘗試大腳油門快速通過,體驗暢行無阻的那種快感,非常容易上癮。
爬坡能力
分動箱2.5:1的低速齒比,無疑是BJ40在越野性能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和一般的機械式分動箱一樣,掛入4L模式之前必須先停車掛空擋,然后再使勁將四驅擋桿推入4L擋,BJ40瞬間獲得了蠻牛般的力量,經分動箱放大2.5倍的扭矩,即便是上圖那種極限坡度也能輕松應對。
交叉軸脫困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想要給BJ40制造一個交叉軸路況,并不簡單。由于懸架行程很長,交叉軸饅頭包落差必須足夠大才能讓BJ40的交叉軸車輪同時離地。由于此次試駕BJ40并沒有后軸LSD限滑差速器,也沒有配備ESC電子輔助,當左前和右后車輪同時失去抓地力之后,動力便無法傳遞到有附著力的車輪上,因此無法從交叉軸中脫困。
對于一臺以越野為賣點車型而言,這無疑是個致命傷。想要彌補這個缺陷,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選裝后橋的LSD限滑差速器。相比這樣純機械的解決辦法,其實為BJ40配備一套可以提供電子限滑功能的ESC車身穩定程序就可以完美解決。從成本和匹配難度上看,北汽為BJ40增配ESC并不存在太大問題,再說了,ESC還能提高車輛的主動安全性,也是消費者最喜聞樂見的,何樂而不為呢?
越野部分總結:盡管沒有選裝后橋限滑差速器的BJ40無法從交叉軸中脫困,但是在其他方面,BJ40的表現均令人滿意:出色的車身結構讓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低速四驅的攀爬能力也表現出了專業越野車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