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深入體驗] 第一次見到大C4畢加索還是在11月份的廣州車展,這個身材高大的家伙在雪鐵龍的展臺上很是惹眼。雖然車展上廠家對這款車的亮相持比較低調的態度,但這輛同樣取名自西班牙藝術大師的車型從一開始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之前已經實現國產的家用MPV車型——東風雪鐵龍新薩拉·畢加索采用的是賽納車型的平臺技術,相對之下車型定位更高、車身尺寸更大的大C4畢加索是雪鐵龍C4平臺的衍生產品,二者雖然名字相仿但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區別。軸距2728mm、標準7座的大C4畢加索在面對一個大家庭的成員以及他們的隨身物品時,顯然會表現的比新薩拉·畢加索更加從容,這也是為什么雪鐵龍要把它引進國內的原因。
● 外觀——精致元素點綴高大身形
作為家用MPV,大C4畢加索的外觀會在第一時間里反映出它的身份,高大肯定是它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過乍看之下,大C4畢加索的外形設計似乎沒有太多吸引目光的亮點,但實際上這只是個假象,人們的第一眼通常會被它的身形吸引而忽略細節方面的體現,至于外觀上為數不少的精致元素是需要我們仔細尋找的,它們就躲在一些不經意就會錯過的地方,突然間的出現就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這款車的英文名稱為“GRAND C4 Picasso”,中文名稱直譯為大C4畢加索,說實話這個名字翻譯的有點過于直白,但它也的確直接反映出這款車的外形特點。車身長度和寬度方面,大C4畢加索與同級別對手相比時沒有太多優勢可言,但其1680mm的車身高度卻遠超出國內家用MPV中常見的數值,在這里我們猜想大C4畢加索的車內空間高度將會很寬裕,事實如何我們稍后驗證。
家用MPV不需要棱角分明的肌肉線條,也不需要講究太多高速氣流走向,在大C4畢加索的前臉上我們只能看到平滑曲線勾畫出的飽滿厚實,略微能彰顯大氣的就是作為家族特征、橫貫前臉的雪鐵龍雙人字形標志了?梢哉f雖然身材高大,但大C4畢加索也是個溫柔的大個子,而具有親和力的外觀造型也正符合家用MPV應走的設計思路。
大C4畢加索的前大燈令人印象深刻,左上角的示寬燈前追加了一排導光板,夜晚點亮時,沿導光板前伸的光線看上去就像有著漸變效果的燈眉。而下端的橙色轉向燈采用LED形式,狹長的造型使散發出的光線有種流動的感覺。我們刻意找一處較暗的地方開啟車燈,雖然沒有氙氣大燈也沒有炫彩的光線變化,但大C4畢加索的前大燈充分利用黃色系中的各種光線,深淺不同漸變有致的視覺效果足以令路人駐足。
從大C4畢加索的車身側面看,整車的比例非常協調,車身腰線被設計在比較低的位置,這使三排乘客各自的側窗都最大程度的得以增加面積,造就了更出色的車內視野。同時我們注意到,大C4畢加索的16寸輪轂的設計造型比較復雜,輪轂本身尺寸不大,但多輪輻的造型有擴展視線和降低視覺重心的作用,這令高大的車身看起來更加沉穩。
為了充分展現一下雪鐵龍宣稱全車6.4m²的玻璃中最大的兩塊,我們爬到一處較高的地方俯瞰大C4畢加索。碩大的前風擋和全景天窗完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二者間隔的距離很短,幾乎可以算是通連為一體了,這樣大面積的采光區域使大C4畢加索的車內空間更加透亮,想必駕車時的心情也會更為舒心。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和前臉呼應,車尾最能吸引人的還是鑲嵌在上面的燈體。尾燈的設計相比前燈更為獨特,其直線折角的造型是大C4畢加索上少有的硬朗元素,內部使用LED發光體,垂直而下的導光管擴散著整體光線,好像里面充滿了熒光液,光影流動的感覺已經趨近夢幻。
雖然外形不是大C4畢加索最讓我們關切的地方,但高大不失典雅,沉穩不乏精致的外觀造型確實博得了我們的好感,我們幾乎從它的身上找不到應該批評的地方,而其總面積達到6.4m²的采光區域已經使我們非常好奇內部的視野和乘坐感受了,下面我們將就家用MPV用戶最為關心的內部空間及配置方面進行深入體驗。
由于大C4畢加索定位為典型的家用MPV車型,主要針對家庭成員在5人以上注重生活質量的客戶群,所以本文暫不遵循外觀—配置—車內空間的寫作路線,而是將以家庭成員的不同身份來分別體驗第一排、第二排以及第三排的乘坐感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