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指導價:9.98~12.38萬
作為一家有著軍工前身的老牌汽車制造商,長豐汽車已經和日本三菱汽車公司擁有超過15年的技術合作。這也使得在長豐的早期車型上,無論是外形還是核心技術,我們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三菱的烙印。
『獵豹CS7藝術版(左)和運動版(右)』
『三門版帕杰羅i0』
由于早期引入的老車型在外形上逐漸過時并失去吸引力,長豐也不得不面臨開發新車型的問題,CS7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CS7的外形交由意大利著名設計公司Pininfarina操刀完成,細節上雖然仍有一些模仿的痕跡,但更加城市、現代的造型總算讓長豐擺脫了硬派、復古的老印象。同時推出“運動版”和“藝術版”兩種不同風格的CS7也算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只是“藝術版”的造型實在有些雷人。
內飾方面CS7并沒有延續外觀上的流暢飄逸風格,中控臺大量使用硬朗的直線條,給人越野車該有的硬派感。不過依然硬派的內飾并不代表它很復古,數字式儀表、音響控制系統都體現出了很強的時尚感,做工和用料也算是對得起它的價格。
動力、底盤以及四驅系統方面,CS7都和獵豹飛騰(國產版i0)完全相同,三菱的4G系列發動機應用在國內眾多的自主品牌車型上,2.0L的4G94發動機驅動不到1.5噸的車身也算是完全夠用。和眾多以轎車平臺打造的SUV相比,CS7的后輪整體橋式懸掛以及電控分時四驅系統越野能力更強一些。
車型總結與展望:
目前自主品牌十萬元級別的SUV市場主要被哈弗和瑞虎所占據,和哈弗相比CS7只是在外形上更加時尚一些,而其他方面則沒有什么優勢,所以CS7的主要對手還是應該鎖定奇瑞瑞虎,兩車都更注重城市的使用屬性,而CS7在越野能力上還是占據一定優勢的。
外形設計來自意大利Pininfarina,動力、底盤和四驅系統則來自三菱,這樣的自主車型似乎還是少了一些自主的元素。不過和利用三菱整車技術直接生產帕杰羅、飛騰相比,如今的CS7總算是一種好的嘗試,也希望長豐能夠再接再厲,將它的轎車早日國產。
官方指導價:9.98~21.98萬
華泰汽車的經歷和長豐有些相似,同樣的以生產SUV起家,同樣大量采用來自國外廠商的成熟技術。所不同的是華泰自主的腳步似乎更快一些,從2006年開始生產華泰圣達菲到2010年底宣布華泰B11正式上市,僅僅5年的時間,華泰就完成了一個從引進國外SUV整車到自主研發生產轎車的過程。
『左圖:06款老圣達菲 右圖:07款新圣達菲』
05年年底時華泰宣布將引入現代“全新圣達菲”,就當大家都以為國產的將是07款新圣達菲時(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進口現代新勝達),不料最終生產的車型卻是06款老圣達菲,而且新勝達也在不久之后就由進口的方式引入國內銷售。面對前有北京現代途勝(和華泰圣達菲不是一款車型)、后有進口新勝達(相當于華泰圣達菲的換代車型)的局面,夾在中間的華泰圣達菲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赡芤舱且驗檫@段引入車型不佳的經歷,讓華泰更堅定了自主研發這條道路。
『2.7L V6汽油發動機』
上市初期的華泰圣達菲僅有一款和途勝相同的2.7升V6汽油發動機(G6BA)和一臺2.0升VGT高壓共軌柴油發動機(D4EA),較強的動力水平也使它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入門價格,而這對于圣達菲的銷量也有著不小的影響。看到問題所在的華泰在近兩年先后推出了搭載1.8T發動機(來自榮威的18K4G)車型和2.0L自然吸氣發動機(來自三菱的4G63)車型,其2.0L車型的起步價格也已近降入十萬元區間內。
『華泰圣達菲后懸掛』
華泰圣達菲與北京現代途勝和進口新勝達在底盤懸掛的結構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反倒是同為自主品牌的江淮瑞鷹和華泰圣達菲卻有著完全相同的底盤懸掛。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同樣與現代有著合作關系的江淮也以現代圣達菲的底盤懸掛為基礎設計了一款SUV,它就是我們熟悉的江淮瑞鷹,所以要說血緣攀親戚的話,江淮瑞鷹和華泰圣達菲才是真正的兄弟。
車型總結與展望:
其實華泰圣達菲是一款頗具性價比的車型,不過早期車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問題,較大的排量與較高的價格與它城市SUV的特點并不相符,也無法顯示它自主品牌車型的價格優勢。不過隨著小排量車型的陸續推出,其價格優勢也變得越發明顯,在10-15萬的價格區間內,華泰圣達菲還是具有著一定的競爭力的。
華泰從現代引入的兩款車型確實稱不上成功,但這樣的不成功可能更好的促進了廠商對于研發自主品牌的重視。生產乘用車僅僅五、六年的華泰汽車在2010年底已經有了自己的第一款自主轎車華泰B11,未來以華泰圣達菲底盤基礎研制的華泰B35也將于大家見面,在自主的道路上,華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著。
● 全文總結:
當我第一次接觸這類車型時,心里其實是有一些抵觸情緒的。一款號稱自主品牌的汽車用的全是外國人的玩意,這算是哪門子自主。不過隨著這樣的車型接觸多了,我看待它們的態度也變得更為平和、理性。既然使用國外技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那我們更應該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誰能夠更快更好的消化吸收這些技術為已所用?誰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更為清晰?這也是我在每個車型最后加入車型展望的用意,使用外國技術并不丟人,丟人的是永遠使用外國的技術而且固步自封、不求進取。(文/汽車之家 劉昱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