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甲殼蟲在路上已經不為鮮見,不過每當這款車型行走在街頭,還是會吸引很多路人的目光,因為它的外形太個性另類了,尤其是圓乎乎的外表博得許多女孩子的喜歡。都知道甲殼蟲是經典車型,那它有多經典呢?
甲殼蟲的設計初衷也是為了造老百姓能買得起的國民,據說這句話是希特勒提出來的,同時他又將車型具體量化:1000馬克以下,可以乘坐2個成年人和3個兒童,風冷發動機,時速可以達到100公里,這正好與費迪南德•波爾舍(Ferdinard Porsche)當時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委以重任的波爾舍將這個愿望付諸以實現,造就了風靡全球的甲殼蟲車型。甲殼蟲的設計草稿最早始于1931年,第一輛樣車在1935年誕生。
在經過各種測試之后,第一代甲殼蟲與1938年誕生,當時它并沒有“甲殼蟲(Beetle)”這個名稱,在《紐約時報》上,美國人認為它極像一只可愛的甲殼蟲,于是才有了“甲殼蟲”的外號,不過此時Beetle這個名稱也并沒有被大眾正式使用。在甲殼蟲剛剛準備大批量上市之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后德國開始重振汽車業,而大力發展的車型正是戰前誕生的甲殼蟲,產能很快就跟不上銷量了。1951年,甲殼蟲的總產量達到25萬輛,并向29個國家出口,到1967年,產量已經達到1000萬輛。國內的捷達目前總共的產量也就為100多萬輛,這就能對比出當時甲殼蟲的巨大需求量了。
『后置后驅的時代于2003年結束了』
大眾真正將“甲殼蟲”的名字定位車名是從1968年的廣告中開始的,從此Beetle這個單詞正式從綽號變為車名。1972年,大眾以超過1500萬輛的產量打破了福特T型車的生產記錄達到歷史的巔峰,在這40年里它未曾進行過大的改款,線條也已顯疲態。1978年,甲殼蟲在海外的產量已經達到1000輛/天,但大眾還是決定在這一年結束這款老車型在國內的生命,但在海外繼續生產,1981年時總產量已經突破2000萬輛,不過世界范圍內最后一輛老甲殼蟲于2003年7月30日才在墨西哥停止生產。
『去年推出的墨橘版』
在老甲殼蟲停產之前,全新車型(第二代)已于1998年上市,目前在國內99%看到的就是這代車型,它采用與第四代高爾夫相同的平臺,可愛的外形尤其受到女孩子的喜歡。這種經典延續的車型很難去評述它外觀的好與壞,反正已經上市十多年的第二代甲殼蟲依然沒有遭到市場的冷落,這或許就是經典的力量。
在內飾方面,甲殼蟲也有自己的特點,并非是大眾一成不變的保守風格,各處圓圓的風格也是與外表相搭配。目前入門級甲殼蟲的售價也不算高,1.6L車型最低花20.16萬就可以買到,此外可以配備1.8L、2.0L自然吸氣和1.8T渦輪增壓發動機。在部分地區甲殼蟲有不少優惠,這也是在為新車型的上市讓路。
『第三代甲殼蟲很快就會在國內上市』
第三代甲殼蟲已經在上海車展亮相,此次換代仍然不會拋棄甲殼蟲的一貫特色,但是在造型上明顯更為復古,車身線條顯得不那么圓潤,這應該算作是對歷史的復刻,而不能單純用美與丑去衡量。不過,如果您還是喜歡第二代甲殼蟲圓乎乎的外表,在全新車型即將上市之前,現在或許是購買它的最佳時機。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