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型海選] 各位網友大家好,相信不少朋友的新年小長假已經接近尾聲了,在此我們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工作順利,節節高升!言歸正傳,相信在前幾日大家一定看過了我們的編輯選車新春系列文章,而今天我們推薦的車型可能更特殊一些,因為它們都是新能源車。新穎的動力組合、更低的油耗(甚至是純電動車不消耗汽油)都是這些車型的特色,此外,如果你身處于類似上海這樣的限牌地區,它們其中還有相應的免費新能源號牌或免購置稅政策,實數不錯的選擇。
● 編輯彭儲文推薦的車型:華晨寶馬 2015款 530Le
廠商指導價:69.86萬元
優惠情況:國家補貼3.15萬,地方補貼3萬(以上海為例),指導價優惠2萬元左右,免費獲得上海新能源車專用號牌(點擊查詢各地經銷商報價)
終端售價:61萬元左右
■ 外觀簡介:
讓我挑出在2015年中上市的我最中意的新能源車型,我會把這一票投給華晨寶馬530Le,首先寶馬的品牌認同度極高,并且5系是一臺即可家用同時也能開著去進行商務洽談的車型,在車輛的功能性上也相當不錯。此外,以我所在的城市上海為例,一塊滬牌不僅價格昂貴(目前價格穩定在8萬元以上),同時中標率也只有在5%左右,530Le能夠享受免費新能源車牌的優惠政策也免去了不少購車后的煩惱。
在外觀方面,它與普通的5系(代號F18)并沒有太大區別。硬要找到小區別僅僅是C柱上的eDrive標識,后保險杠左側的充電口以及530Le的車尾標而已,辨識度方面并不算高。
說起寶馬目前在華銷售的新能源車,長得極像概念車的i3以及i8或許會被更多人所了解,3系及5系混動在視覺效果上確實不及這它倆,但在實用性上則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如果你需要一臺體面的商務范兒新能源車,530Le則是目前在寶馬品牌中最合適的選擇。車身尺寸方面,它的長寬高分別為5055×1860×1481,軸距為3108mm,與528Li完全相同。
輪圈規格方面,530Le配備了規格為245/45 R18的普利司通ER300系列缺氣保用輪胎,與525Li的配置相當,18英寸多輻鋁合金輪圈也與525Li豪華設計套裝相同,并沒有特別之處。
■ 內飾&空間簡介:
來到車內,530Le的整體造型也于普通汽油版本沒有多大區別,僅僅是迎賓踏板及杯架蓋板處多了eDrive標識,非常低調,這點與它的外觀相同。此外,儀表盤內的行車電腦顯示屏多了關于電量、混動駕駛模式的顯示信息,其余部分也完全相同。
后軸上的電池組很大程度侵蝕了后備廂空間,28寸的拉桿箱放一個基本就滿了,因此若是全家開這臺530Le出游,行李或許就不能帶很多了。而在后備廂蓋板下方則為220V便攜式充電器,具體何用我們在下文詳細說。而530Le的乘坐空間則與普通版寶馬5系Li沒有任何區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我們的車型詳解頁面查看(傳送門)。
■ 動力系統&充電:
動力系統方面,530Le搭載的是那臺代號為N20B20的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218馬力,峰值扭矩310牛·米,其參數與525Li上所搭載的那臺發動機一模一樣。8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則是ZF專門為混合動力車型所研發的,變速箱內部的整體布局更為緊湊,從而能夠容納電動機。此外,這臺變速箱的縱向長度也比普通版本更小一些。
530Le所搭載的電動機最大功率為95馬力,峰值扭矩250!っ,算上汽油發動機,530Le的動力系統總功率為286馬力,扭矩則為500!っ住km然乍一看下似乎它的動力很唬人,但不要忘記由于混動系統以及電池組的加持,530Le的“體重”也大幅增加,達到了2145kg,相比525Li的1760kg多了400kg。官方給出的這車純電續航里程為58公里,對于市區用戶來說,作為上下班通勤使用,基本可以了。
530Le總共可以使用四種充電方式:1.使用寶馬免費安裝的家用充電盒充電,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充電迅速,僅需3個多小時即可將電充滿,不過若要安裝充電盒則需要小區物業配合;2.使用家用220V電源進行充電,其設備就是上文提到的后備廂墊下方的充電線,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充電方便,然而全部充滿需要11個小時,比寶馬充電盒要慢不少;3.前往經銷商充電,目前寶馬在全國的7個城市11家5S經銷商處都安裝了充電設備,提供車主使用。并且在年底前,充電樁將覆蓋8個城市60家經銷商。然而這種充電樁存在更大的意義在于給前往4S/5S店進行維修、保養的車輛順便進行充電,若是自己特地為了充電而跑一趟4S店似乎有些劃不來;4.最后一種辦法則是使用國家電網建設的充電樁,530Le的充電口符合國家充電標準,因此理論上來說,全國的公共充電樁都可為其進行充電。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這些充電樁必須先購買專用電卡,進行付費充電,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電網充電樁都是可使用狀態,因此這種辦法也并不是特別穩當。
■ 總結:
購車總價計算 | |
車型 | 寶馬530Le |
指導價 | 69.86 萬元 |
國家補貼(以2015年上海地區標準為例) | 3.15 萬元 |
地方補貼 | 3 萬元 |
現金優惠 | 約 2 萬元 |
購置稅 | 免 |
車牌(以上海地區為例) | 免 |
保險 | 約 1.5 萬元 |
總價 | 約 63.21 萬元 |
總的來說,530Le是一款非常低調的混合動力車型,在外觀及內飾部分并沒有做特別多的“身份標簽”,而在配置方面,它與指導價為61.96萬的528Li 豪華設計套裝比較接近,完全能夠滿足日常駕駛需求。此外,在之前我們的測試中530Le也跑出了6.1秒的0-100km/h加速成績以及39.01米的100-0km/h制動表現(點擊閱讀測試文章),也配得上它目前的終端售價。如果你想嘗鮮一下新能源車,并且也比較青睞寶馬5系,那530Le著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相關視頻:
● 編輯黃正橋推薦的車型:沃爾沃亞太 2015款 S60L E驅混動 2.0T 智越版
廠商指導價:55.99萬元
優惠情況:國家補貼3.15萬,地方補貼3萬(以上海為例),指導價優惠4萬元左右,免費獲得上海新能源車專用號牌(點擊查詢各地經銷商報價)
終端售價:45萬元左右
■ 外觀簡介:
放眼已經過去的2015年新能源車市場,我個人印象最深且最有購買欲望的就是沃爾沃S60L E驅混動車型。推薦這款車的理由很簡單,首先它不是純電動的,而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這就不用對它的續航里程有過多的擔心;其次身處上海,在讓人失望的拍賣制度和可悲的拍牌中標率(不到5%)的背景之下,可以享受免費新能源車牌還是一件讓人很愉悅的事;此外,該車在國內的首次試駕活動正是由我參加的,而我對這臺S60L混合動力車型所表現出的動力和駕駛品質非常的滿意。
如果從外觀上來講,沃爾沃在豪華品牌力算得上是更新換代最慢的廠家之一,在售的這一代S60系列車型至今也已經銷售了超過5年了。作為混合動力版車型,S60L E驅混動版在外型上和汽油版車型幾乎沒有什么明顯區別,僅僅是充電接口的位置以及車頭車尾的標識上有一點點不同而已。
簡單的說一下外觀上的區別,車頭新增了一個“TWIN ENGINE”車標,代表兩套動力總成;車頭左前側的翼子板多出的“油箱蓋”其實是充電接口;車尾“T6”標志右側多了方形“TWIN ENGINE”車標;最后就是車尾底部的鍍鉻條上還有“TWIN ENGINE”蝕刻。
輪圈的造型上,沃爾沃S60L E驅混動版同樣比較低調。輪胎則采用規格為235/45 R18的倍耐力Cinturato P7產品,這套輪胎不僅僅具備低滾阻和高舒適性,同時在操控表現上也有很好的口碑,是一款綜合性能相當出色的產品。
■ 內飾設計介紹:
至于車內的設計上,沃爾沃S60L E驅混動版和汽油版同樣沒有什么區別,差不過就是我們常見的簡約范兒,這在豪華氛圍的營造上和對手相比沒有什么優勢,但是用料卻是一流的。
E驅混動版S60L的方向盤比T5車型的略細一些,是和S80L一樣的雙層結構,而且在混合動力車型上取消了換擋撥片。儀表盤的結構布局完全相同,但顯示信息有一些區別,除了四種不同風格的主題之外,我們可以在儀表盤上看到當前的模式選擇和電力/燃油使用狀態。擋把前方的位置上,混動版車型比汽油版車型多了三個功能按鍵。
除此之外,S60L E驅混動版還可以通過手機版On Call系統來查看車輛的使用情況,包括蓄電池電量和可行駛里程,以及更多豐富的人性化服務都可以在手機App上進行操作。
S60L E驅混動版還擁有自己專屬的棕色真皮座椅,包括電加熱、記憶、私密玻璃、后排側方及后電動遮陽簾等配置都能夠見到,從它的價格來看,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而因為電池組的關系,后備廂還是混合動力車型的“硬傷”之一,但要放下兩個24英寸的標準旅行箱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 動力總成
在動力系統方面,沃爾沃S60L E驅混動版采用的汽油發動機還是那臺Drive-E系列2.0T高功率產品,最大功率235馬力,最大扭矩350!っ,單看它的數據就已經非常優秀了,不過在它的后軸上,沃爾沃還為它準備了一臺最大功率68馬力,最大扭矩200!っ椎碾妱訖C,這樣實際上就組成了一套電動四驅系統,而與之相匹配的則是愛信首款基于橫置發動機平臺的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電池方面,S60L T6混動版采用了容量為11.2kWh的鋰離子電池,通過車輛擋把前方的按鍵選擇純電動模式后可提供車輛行駛53km,這一續航里程已能夠滿足大部分上班族的日常使用需求。而在家用230V電壓/6-16A電流的條件下進行充電時,10A的電流能夠在4.5小時內將電池充滿,而16A的電流則僅需4小時即可。
● 編輯總結:
購車總價計算 | |
車型 | 沃爾沃S60L E驅混動 2.0T智越版 |
指導價 | 55.99 萬元 |
國家補貼(以2015年上海地區標準為例) | 3.15 萬元 |
地方補貼 | 3 萬元 |
現金優惠 | 約 4 萬元 |
購置稅 | 免 |
車牌(以上海地區為例) | 免 |
保險 | 約 1.3 萬元 |
總價 | 約 46.3 萬元 |
可以說,要比低調,在豪華品牌里誰都不是沃爾沃的對手。這臺S60L E驅混動版開在路上幾乎很難分辨出它是一臺混合動力的車型,并且在終端價45萬元左右這個價位上,這款車型不僅技術方面一點也不落后,包括純電動模式的續航里程、車內舒適性配置等等都有很強的競爭力。噢對了,更關鍵的問題是,它是我們可以購買到的享受國家及地方政府現金補貼,同時還可以免費獲贈上海地區新能源車牌的最便宜的豪華品牌車型,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很多滬籍消費者為之心動了。
● 相關視頻:
● 編輯盛元珺推薦的車型:比亞迪 唐 2015款 2.0T 四驅旗艦型
廠商指導價:27.98萬元
優惠情況:國家補貼3.15萬,地方補貼3萬(以2015年上海為例),免購置稅,免費獲得上海新能源車專用號牌(點擊查詢各地經銷商報價)
終端售價:22萬元左右
■ 外觀簡介:
回首2015年中國品牌新能源市場,比亞迪唐可以說是一款家喻戶曉,且上海路上出鏡率極高的一款新車。它的成功一方面得感謝比亞迪的市場推廣做得好,繼“秦”的成功推出后,基本奠定了比亞迪在新能源車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唐的成功還歸結于它的整體實力的確不凡,首先是作為SUV車型本身,它符合消費者的購車需要,同時唐的外觀、內飾以及動力匹配等,在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中,都可謂一流水平。0-100km/h官方宣傳4.9秒的成績也很奪人眼球,而我們市場數據表現甚至比它更好,0-100km/h僅用時4.8秒(寶馬X5 M:4.68秒/大切諾基 SRT8 4.61秒),表現的確驚人。
盡管唐的整體造型與比亞迪S7比較類似,但在不少細節處理上,顯得比S7更精致。盡管車身線條依舊沒有擺脫雷克薩斯第二代RX車型的影子,我們卻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比亞迪從S6、S7到如今這一路走來的進步。
相較于唐的外觀,我覺得它的內飾整體表現可以說更令人驚喜。首先豐富的配置,對于比亞迪來說自然不用多少,能想到的諸如自動空調、多功能方向盤、真皮座椅、全景天窗等自然不用多提,在唐上,我們還見到了諸如電動調節方向盤、12.1寸全液晶儀表盤以及帶有行車記錄儀功能的自動防眩目內后視鏡等高級配置。并且在做工以及用料方面,唐的表現也可謂是現有比亞迪車型中最高等級的。
對于一款MPV車型來看,車內乘坐空間以及后備廂是不是寬敞,這是不少消費者購車時特別看重的。這點,唐的表現也同樣非常令人滿意。首選無論第一排還是第二排的乘坐空間都非常寬敞,且座椅的舒適性也幾乎是比亞迪家族中最棒的。此外,盡管它是一款插電式混動車型,但后備廂容積并沒有因此收到顯著影響,并且后排椅背還能4/2/4放倒。
■ 動力總成
提及比亞迪唐,就不得不提比亞迪宣傳的“542”概念。這是比亞迪在2014年是公布的新能源車標準,“5”代表0-100km/h加速5秒,“4”代表電四驅,“2”則是一百公里油耗兩升。而我們實測的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4.8秒,看來所言非虛。
而在動力方面,唐采用了官方稱為“三擎”的動力系統。一臺2.0T的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加上前后軸上的兩臺電動機,按照官方的說法,總功率達到了371千瓦(超過500馬力),總扭矩更是達到了820!っ。這一數據絕對算是說是中國品牌插電式混動車型中,數一數二的。
最終實測4.8秒的0-100km/h加速成績以及39.41米的剎車距離表現都非常令人滿意。與此同時,唐的電控四驅系統的表現也足夠優秀,無論但單前輪還是單后輪有附著力,它都能輕松通過滑輪組的測試,表現出乎意料。
至于油耗,唐的表現可以說是唯一在“542”宣傳中有點出入的,其中比亞迪宣傳唐的油耗為2L/100km,這是由于目前國內的插電混動車的油耗值都是按照國標GB/T 19753-2005 《19753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能最消耗量試驗方法》來計算的。按照這套標準,比亞迪唐的最終成績就是廠商宣傳的2L/100km。其實也并沒有騙人,只是測試方法比較特別。同樣標準下,雪佛蘭的沃蘭達就低至1.7L/100km,寶馬i3的綜合油耗更是只有0.7L/100km。具體測試方面,請點擊之前的文章。而據我們實測,唐的純電EV模式行駛續航里程:超過70公里;滿油、滿電情況下的HEV混動模式油耗測試:6.3L/100km;滿油、低電量情況下的HEV混動模式油耗測試:12.2L/100km
至于日常駕駛感受,唐的動力表現自然不用多少,它相對偏軟的懸架調校也能給予駕乘者不錯的舒適性表現。不過轉向手感和剎車調校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轉向部分雖然指向性不錯,但手感回饋不太真實,溝通性有所欠缺。而剎車則是初段過于靈敏,不熟悉的話,容易出現“點頭”情況,影響舒適性。除此之外,唐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用一款寬大、舒適的代步車標準去衡量,它很稱職。
● 編輯總結:
購車總價計算 | |
車型 | 唐 2015款 2.0T 四驅旗艦型 |
指導價 | 27.98 萬元 |
國家補貼 | 3.15 萬元 |
地方補貼(以2015年上海地區標準為例) | 3 萬元 |
現金優惠 | 暫無 |
購置稅 | 免 |
車牌(以上海地區為例) | 免 |
保險 | 約 0.70 萬元 |
總價 | 約 22.5 萬元 |
比亞迪唐可以說是2015年上市的中國品牌新能源車中綜合表現較為出色,且極具購買吸引力的一款產品。首先是作為插電式混動車型,它既能做到純電動行駛,又能加油續航。免去了購買傳統純電動車擔心續航里程不夠的苦惱。更重要的是,唐目前在部分地區還能享有各種購車補貼政策,比如它在上海,除了能獲得國家與地方的補貼款,享受免購置稅政策外,還能獲得上海地區新能源車專屬號牌,這對于不少滬牌久拍不中的朋友來說,吸引力極強。至于如何具象化的描述這種吸引力,大家看看上海街頭秦、唐的出鏡率就知道了。
● 相關視頻:● 編輯祁子鑫推薦的車型:特斯拉MODEL S 70
廠商指導價:64.11萬元
優惠情況:上海可獲得新能源車專用號牌,北京可參加新能源車搖號,無國家補貼,無地方補貼。
終端售價:64.11萬元
■ 外觀介紹
特斯拉MODEL S是一款四門轎車,車身尺寸為4978mmX1964mmX1435mm,軸距達到2959mm。這樣一款并不小的轎車,卻沒有設計成傳統的那種三廂造型,而更像是一輛轎跑車,與保時捷Panamera類似。不僅是車身線條,MODEL S在細節的設計上也充滿運動元素。例如狹長且銳利的車燈,橢圓形的前氣格柵,車尾則用一個輕微的凸起來提升運動效果,同時對于空氣動力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除了這些,它也有精致的一面,例如前翼子板上的轉向燈,金屬雕刻的特斯拉標識在夜晚點亮時就變為一個漂亮的風景。而車門把手平時隱藏在車內,靠近車門時會華麗的彈出。
■ 內飾介紹
內飾應該是MODEL S的最大亮點,兩塊碩大的液晶屏出現在駕駛員面前,一塊是儀表盤,另一塊是17英寸的中控臺觸摸屏,車內每一項操作都通過這個液晶屏來完成。由于功能高度集成在觸摸屏上,所以內飾設計非常簡潔,高檔皮革則提升了檔次感。另外在一些細節上,特斯拉MODEL S的許多零件與奔馳同款,比如那個懷擋的擋把、車窗按鍵等等。
■ 空間介紹
MODEL S的前排座椅采用一體式設計,造型很酷,而后排是三人座椅,但座椅椅背平直,舒適性不足。不過空間上這款車卻表現不錯,1.78米的乘客前排頭部有一拳左右的空間,后排腿部也有超過2拳的空間表現,不過頭部空間緊張,幾乎貼到車頂。掀背式的設計讓它在儲物方面有很大優勢,另外原廠的兒童安全座椅也設計在后備廂里面,不過與我們概念中的方式不同,它是采用反向乘坐的設計,這樣一來腿部空間會更寬敞,而且由于面對尾窗,所以視野也好,不過如果習慣性暈車,那如此安排就可能雪上加霜了。
■ 動力總成介紹
特斯拉的電池部分是該公司的一大亮點,這款最低配的70車型,電池容量為70kWh,電動機總功率為319馬力(234.9kW),官方靜止加速到100km/h只需要5.8秒,基本上等同于普通跑車的性能。其他方面,工信部提出的續航里程為420km,這個續航里程與一般家用車基本相同,實用性很高。
駕駛感受方面,電動機的扭矩峰值爆發比汽油車要早很多,一開始就能夠爆發,所以加速更加凌厲。其他方面,特斯拉MODEL S表現的跟一般家用車并無區別,由于電池組布置在底盤,所以整車重心非常低,這對于操控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 編輯點評:
總體來看,在目前中國市場,特斯拉MODEL S是性能最出色的一款電動車,它有著很長的續航里程,相比那些續航里程只有200公里左右的電動車來說實用性提升非常明顯,不僅能城市代步,也能夠做一些長距離旅行,加速性能也達到了跑車級別。當然更具誘惑的是,現在上海買特斯拉會送新能源牌照,在北京也可以進入新能源車搖號,中簽幾率目前來看是100%,所以如果你有足夠的購車預算,急需一輛車,又拍不到牌照或者搖不上號,那么買輛特斯拉MODEL S絕對是非常有意義的。
購車總價計算 | |
車型 | 特斯拉MODEL S 70 |
指導價 | 67.3 萬元 |
國家補貼 | 暫無 |
地方補貼(以2015年上海地區標準為例) | 暫無 |
現金優惠 | 暫無 |
購置稅 | 5.7521 萬元 |
車牌(以上海地區為例) | 免 |
保險 | 約 1.7358 萬元 |
總價 | 約 74.9629 萬元 |
相關內容鏈接:
● 編輯朱力神推薦的車型:高爾夫 2015款 GTE
廠商指導價:28.88萬元
優惠情況:暫未列入新能源補貼目錄,所以暫無補貼,經銷商亦無優惠政策(點擊查詢各地經銷商報價)
終端售價:28.88萬元
■ 外觀簡介:外觀造型與普通版高爾夫差異不大。
車如其名。在滿足電動“E”的同時,大家千萬不要忽略“GT”的前綴。除電動機之外,這臺車還配備一臺1.4T發動機。這樣新能源兼顧了高性能,見到GTE的時候,可別因為它的運動范兒而感到不解。GTE整體造型并不張揚,但在細節上,諸如藍色色帶、C型日間行車燈等設計也能讓人看出它與普通版高爾夫車型有所不同。
高爾夫GTE的內飾風格與GTI相同,只不過配色風格上GTE用藍色替代了GTI的紅色,就連方向盤的縫線也采用的是藍色。儀表盤造型普通,不過左側的轉速表變成了能量表,通過指針的擺動顯示動力輸出強度、能量回收強度等,而轉速表擠在了能量表的下方。
■ 內飾和座椅:藍色是內飾配色主基調。
高爾夫GTE的內飾風格與GTI相同,只不過配色風格上GTE用藍色替代了GTI的紅色,就連方向盤的縫線也采用的是藍色。儀表盤造型普通,不過左側的轉速表變成了能量表,通過指針的擺動顯示動力輸出強度、能量回收強度等,而轉速表擠在了能量表的下方。
■ 動力系統和實測表現:1.4T+6DSG,剎車成績優異。
GTE配備的是一臺1.4TSI(EA211)發動機,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分別為150馬力和250!っ,動力系統與奧迪A3 e-tron和國產高爾夫1.4TSI高功率版相同。電池組容量為8.7kWh,電動機最大功率80千瓦,純電動情況下續航里程為50公里。
高爾夫GTE動力系統參數對比 | ||||
車型 | 高爾夫GTE | 高爾夫1.4TSI (高功率版) | 奧迪A3 e-tron | 高爾夫GTI |
發動機類型 | 1.4TSI(EA211) | 1.4TSI(EA211) | 1.4TSI(EA211) | 2.0TSI(EA888) |
最大功率Ps(kW) | 150(110) | 150(110) | 150(110) | 220(162)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5000-6000 | 5000-6000 | 5000-6000 | 4500-6200 |
峰值扭矩N·m | 250 | 250 | 250 | 350 |
峰值扭矩轉速rpm | 1500-3500 | 1750-3000 | 1500-3500 | 1500-4400 |
電動機最大功率kW | 80 | / | 80 | / |
電動機總扭矩N·m | 未公布 | / | 330 | / |
工信部續航里程km | 50 | / | 50 | / |
變速箱 | 6速雙離合 | 5速手動/7速雙離合 | 6速雙離合 | 7速雙離合 |
6速雙離合變速箱代號為DQ400E。與傳統變速箱不同的是,D擋旁的擋位不是傳統的S擋,而是混合動力車特有的B擋。當車輛處于B擋時,收油后動力回收強度達到最大,從而回收盡可能多的電力,此時制動效果最明顯。
高爾夫GTE有四種駕駛模式可選擇,分別為純電動模式(E-MODE)、經濟模式(Hybrid Auto)、GTE模式(Battery Hold)以及充電模式(Battery Charge), 除了純電動模式和GTE模式之外,如需直接切換到另外兩種模式則只能通過中控屏進行操作。
盡管發動機排量僅為1.4升,但與電動機協同工作后,加速勢頭非常迅猛,最終我們實測的0-100km/h的時間僅為7.42秒,雖然與高爾夫GTI的6.66秒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比國產1.4TSI高功版的8秒相比,提升幅度明顯。
制動成績堪稱出色,剎車系統以及制動能量回收都為這個好成績做出了貢獻。另外在制動過程中幾乎感覺不到ABS的作用,踏板不會彈腳,也沒有ABS泵工作時“嘣嘣嘣”的聲音,甚至都沒有聽到輪胎與地面發生摩擦,感覺就是輪胎咬住地面將車停了下來。實測100km/h-0的剎車距離36.64米,成績很棒。
■ 試駕表現:
首先進入純電動模式,此時除非將油門一腳剁到底,否則發動機是完全不會來干預電動機的工作,這就意味著車輛完全依靠電池和電動機來驅動。踩下油門踏板,松開手剎,直接將擋把掛入D擋,隨著前艙一陣輕微的嗡嗡聲,車輪輕松地滾動了起來。隨著車速的不斷提高,電動機的噪聲并沒有因此而增強,反倒是胎噪和風噪聲變得越來越明顯,不過良好的隔音效果將這兩種噪聲的水平依然控制在了一個較低的限值內,客艙內仍然顯得很安靜,主副駕駛座交流時基本上不需要提高嗓門。
覺得純電動模式的駕駛狀態有些無聊,我將手伸向了中控臺上的6.5英寸觸摸屏,按下了經濟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機和電動機都會驅動兩個前輪滾動,不過其仍然以電動機作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此時可能是由于電池內的電量依然處于較高水平的緣故,發動機仍然沒有要準備工作的狀態,于是我再次將駕駛模式切換到了GTE模式。
GTE模式下,發動機終于開始取代了電動機的地位成為的主角。隨著發動機的啟動,內燃機的振動便會隨之而來傳入車廂內,仿佛是在駕駛一臺普通的轎車一樣。不過,如果此時你將油門踏板剁到油缸里的話,內燃機和電動機將會同時將動力傳遞給驅動輪,從而達到動力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最下方的充電模式則最為直觀,當電池內的電量完全耗盡后,車輛的會自動轉入充電模式,一邊通過內燃機驅動車輛,另一邊則開始為電池充電。
在車輛過彎時,懸架系統在支撐性方面給人的信心較高,車輛的調校給人感覺像是更偏向于注重運動性,減振器在遇到路面上的波動時反應迅速,能很快將路面狀況通過座椅及方向盤反應給駕駛者。
■ 編輯點評:為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但購置成本實在無法令人接受。
高爾夫GTE比普通版車型更省油,動力表現也更佳,雖然這種快是電動機帶來的副產品,但是在化石燃料供應日趨緊張,節能環保力度逐漸加強的背景下,盡管其動力表現距離GTI還有些差距,但兼顧了性能和環保的GTE也不失為一種代步好選擇。
購車總價計算 | |
車型 | 高爾夫GTE |
指導價 | 28.88 萬元 |
國家補貼(以2015年上海地區標準為例) | 沒有 |
地方補貼 | 沒有 |
現金優惠 | 沒有 |
購置稅 | 24684元 |
車牌(以上海地區為例) | 仍需拍牌(個人車牌約8.2萬元) |
保險(100萬第三者責任險+車損險+盜搶險+玻璃險+自燃險+劃痕險) | 約9700元 |
總價 | 約 32.32萬(不含車牌)40.52萬元(滬牌) |
相比一眾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和其他純電動車,高爾夫GTE可以說算是個奇葩。該車市場指導價28.88萬元,由于其沒有納入國家新能源車的補貼目錄,所以高爾夫GTE不享受任何國家或地區補貼,該繳稅繳稅,遇到限制車牌的地區,也是該搖號搖號。即使不算上車牌的費用,全部費用算下來全款購車費用約32.3萬元,高昂的價格也直接導致了這款車無人問津。
說到了價格,那就來算算GTE與普通版高爾夫1.4T車型的用車成本。假設GTE全部以純電動狀態行駛,且按照工信部百公里5.8升(滬95號汽油當前價5.88元/升,此處暫且按6元/升計算)的標準計算油耗,兩者的差價足以支持國產高爾夫1.4T行駛31.6萬公里。請原諒不是我不支持環保,而是支持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 相關文章回顧:
● 全文總結:
其實本次推薦的五款都為新能源車型,但它們實際上卻風格迥異。如果需要一臺既可以家用也可以商用的行政座駕,送滬牌并且免購置稅的530Le是不錯的選擇;而更偏向家用的S60L E驅混動則適合對品牌比較有追求的消費者;比亞迪唐擁有5秒以內的強悍加速表現,并且只需不到30萬元的價格;而純電動的特斯拉MODEL S在駕駛感受上則與傳統汽油車完全不同,并且無需加油,也很適合嘗嘗鮮;至于高爾夫GTE則由于政策不明朗等因素,目前競爭力稍弱,更適合那些經濟基礎不錯并且想嘗嘗鮮的消費者。(文/汽車之家 彭儲文 黃正橋 盛元珺 祁子鑫 朱力神)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