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初步海選] 老有人問我,你們編輯整天說這個好、那個好的,你們自己怎么不買。空\然,作為汽車編輯,每天接觸那么多車,自然喜歡的車也多,老是臆想著有一天能把自己的Dream Car全都停到自己家...路邊兒的車位里。雖然現階段,很多人能擁有自己的Dream Car可能只能在Dream里,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自己標準降低了就能實現了呢?好了不廢話了,相信想知道編輯開什么車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在沉寂了3年之后,新的一期《編輯開什么車》回歸了,這一期的主題是“運動型中型車”,看看在各位編輯的心中,誰才是真正的運動王者。
● 舒寧和他的阿爾法羅密歐Giulia(人物出場按姓名首字母順序排列)
點擊這里騷擾他:舒寧的編輯博客
新浪微博:@瓦罐寧子
大家好,我是舒寧,汽車之家科技一名90后編輯,蒙古族,北理車輛工程畢業,性格悶騷,話癆,911腦殘粉,喜歡精巧且經典的機械,收藏汽車模型,偶爾看動漫,看車評車觀點中立,德系日系都是朋友,但極端起來也是倔強得很。
在買這輛車之前,我還留意了寶馬330i M運動型和捷豹XE 240PS R-Sport,3系車是好車,但爛大街,太俗,對XE呢,也沒那么深的情懷,最終放棄。我從小就對這個有著百年賽車血統的牌子很著迷,我比較喜歡純粹的車,或者是能夠充分體現該品牌特質的車,比如之前我的兩個車:高爾夫MK4和A4 Allroad,都是能代表這個品牌特質的車,Giulia也是如此(小眾是個病)。話說回來,既然都決定沖動消費了,還不說讓自己花的舒服點兒?
記得當時提車的時候賊平淡,就是著急趕緊提車,做第一批車主,并且最重要的是我特別不喜歡人云亦云,都說阿爾法·羅密歐質量不行,這里面有幾個是車主?不如自己來一臺,看看質量究竟能不能忍。
之所以沒買Milano限量版有兩個原因,一是窮...二是不喜歡紅外+黑紅配色的內飾,但是這套花瓣輪圈卻非常喜歡,當時確定好想要藍外棕內的車,問能不能選裝這套輪圈,得到的答復是得等一年...后來換了一家店,不僅有我想要的配色,而且還有一臺選裝米蘭限量版輪圈的現車。我覺得Giulia的設計就一個字——騷,回頭率(其實對我來說不算優點)有點兒過分了。
輪胎確實沒什么可說的,這套倍耐力P7全季胎真的沒法開,剎車制動力不錯,就是輪胎抓不住地,經常動不動就響胎,不過我馬上就要給它換米其林的PS4了,徹底擺脫煩惱(換輪胎后,Giulia測試成績大幅提升,有圖有真相,點擊這里查看)。
阿爾法·羅密歐是我從小就喜歡的牌子,所以買回來更多地是開心。我也曾想過如果最終我選擇的不是這臺車,我可能每次開車都會念叨為何不選自己最喜歡的,然后各種挑毛病。Giulia雖然也不完美,但屬于優缺點很鮮明的車,它有它的“人格”魅力在里面,不像是傳統的理性的機器,依我來看選擇這車如果從理性角度考慮,那你的出發點就已經錯了。
它是一臺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能帶來快樂的車,它是一臺時刻充滿驚喜(可能是好的表現也可能是一些小毛。┑能嚕_實和歐洲人說的一樣,它有性格。自從有了Giulia,各種好朋友都會找你來借車或者體驗了,另外就是在路口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經常有行人會馬路過到一半的時候掏出手機給你拍張照…
乘坐空間對我來說足夠用了,但我還是感覺這個車的空間利用率有些低,包括杯托、小儲物槽,設計的位置和大小都不太合理,還有個設計特別蠢的USB接口,不好用位置還奇葩。
相信我,這車不僅操控很跑車,盲點也很跑車,車頭和A柱盲區真心視野擋一片,低速開車全靠意識流。
做工方面很意大利,縫線不齊,接縫不齊,完全不符合這個價位的水準,意大利人好像很有自知之明,隨車手冊里有各種故障處理的辦法,平時出問題了就能自己修了。
因為之前在大學畢業期間做過底盤相關工程工作,并且偶爾下賽道,故對底盤和操控性需求近乎病態。另外就是回老家會經過八達嶺高速,操控不行真害怕。駕駛模式調節,這個特別好,并且不像Allroad那種僅僅說運動模式拉拉轉速,這車的運動模式能夠表現出性格完全相反的兩個狀態,反差很大,車速上來之后換擋質感鏗鏘有力速度快,撥片不再是裝飾,反應特別快。它的操控確實不是吹的,單從結構和減振器角度等方面就足以說明這車是多么極端,開完Giulia,忘記所謂的操控王3系吧。另外,可能因為之前我開的MK4和A4 Allroad油耗太高了,這車現在10.5L/100km,對于這個動力水準來說我真挺滿意的。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目前暫時沒有換車打算,如果長遠考慮,下一臺一定是911(可能十年以后了吧)。我給別人推薦車的時候會表現出極度理性,但自己買車,去TMD理性!有錢難買爺開心!我只買自己喜歡的!
總結一句話就是:趁年輕,買個情懷車,別等到老了才后悔。我倒要看看這家伙究竟質量如何,反正目前而言,我想要的方面,它都做得很棒。
● 王旻昊和他的英菲尼迪Q50S
新浪微博:@二班狗瞇
大家好,我是汽車之家評測導購視頻組的王旻昊,歲數比較小,一直喜歡汽車和汽車文化,也癡迷摩托,關于機械類的,我都非常感興趣。
之前本來想買寶馬的328i M運動型的,但是當時處于一個進口的停產,國產的需要等很久,而我又比較著急買,加上我比較信賴日本進口車的品質,對于國產的寶馬總是心里有些小抵觸,因此就選擇了這輛和GT-R一個流水線上下來的Q50S。
我上一輛車是渦輪車,大學期間一直在改裝,刷程序,改進排氣,其實到了最后,快了那零點幾秒都是以損失日常駕駛舒適性為代價的,因此,換車的時候,我只考慮能買得起的最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除了VQ37HR好像也沒有什么可選擇的了,當銷售通知我第二天可以提車的時候,那晚上我就沒睡著覺。
這輛車的頂配配備了前四后二的剎車,雖然我不用來下賽道,但是多活塞剎車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般車不能比的。
之前也曾經折騰過一陣,當時換了雅泛迪的N708輪圈,配NITTO的NT05半熱熔胎,有一次下大雨在五環上,速度在100km/h左右,經過一個積水路面,由于輪胎花紋太少,排不了水,感覺四個輪子都浮起來了,車直接轉了半圈橫在路上,好在當時路上沒車,結果第二天我就換回原廠胎了,還改過避震,太低了,走哪都托底,最后也改回來了,不過原廠也不高,所以托底還是在所難免。
尾翼和排氣是現在車上為數不多的改裝件了,這根排氣原本是G37S上的,但由于使用了一樣發動機,車的軸距也一樣,所以排氣肯定能通用,只不過掛鉤位置還有底盤高低不太一樣罷了,后來試了一下,還真裝上去了。雖然看這尾喉的直徑會覺得很炸,其實一點都不吵,3000rpm以下聲音沒比原廠大,3000-5000rpm聲音很銷魂,“呼嚕!钡穆曇艉苋毡荆肄D速攀升的比原來快很多,我前前后后也換過幾根排氣,這根是用著最舒服的,暫時也沒有再動的念頭了。
不過自從騎了摩托車,平時上下班就幾乎很少開車了,現在偶爾開一次,在路上堵著就特別愛起急,現在這車的后備廂也成了存放摩托車配件的倉庫,車衣、頭盔什么的都存放在里面。
內飾就沒外觀那么滿意了,首先是中控臺的造型太日產了,不像雷克薩斯,一看就比豐田要豪華很多,英菲尼迪自己的特點就沒那么突出。另外這車前排的儲物空間太少了,手機根本沒地方放,只能塞在杯架里,扶手箱的尺寸也不大,里面都塞滿了。
這車的座椅還是保持了日產的風格,很舒服,跟大沙發似的,但是有個問題,就是這車剛一年多,座墊上的皮已經有點松松垮垮的了。這車軸距達到了2850mm,后排空間對我來說夠了,家用跑街,我覺得都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這輛車在我看來就是買發動機送車,加上這車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設計,操控也絕對夠用,我在購買的時候還特意看了看,這車的上下擺臂都是鋁合金的,簧下質量很輕。
買車后我也沒有怎么磨合,出門就直接拉到7600的紅線了,這車轉速表到頭是9000rpm,看著很過癮,這種大排量自然吸氣的感覺,和那種榨出來動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完全不一樣,并不是那種殘暴猛烈的感覺,而是一絲一絲慢慢往外泄,源源不斷的感覺。換句話說,它的加速可能沒有渦輪增壓來得猛,但是它的振動,平順,高轉速的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并不是只有加速快可以彌補的,排氣聲浪很過癮,雖然不如V8,但是V6的聲音質感明顯強于直列四缸發動機,在這個小排量當道的年代,一臺大排量自然吸氣,在我心里真的是一個圖騰,我怕再過十年我就開不到V6了,雖然這車有351馬力,但是很好控制,因為自然吸氣發動機實在是太線性了,而且振動極低,不給油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噪音,和電動車的聲音差不多大。
0-100km/h加速比較吃虧,但是干掉一臺保時捷Macan S還有高爾夫R還是沒問題的,當然都是原廠狀態下。不過這臺7AT真是不怎么給力,曾經跟人家拼加速,每換一次擋就落后一點,太拖后腿了,白瞎那兩個大撥片了。
這車采用了DAS線控轉向技術,雖然指向性非常準,但是可以說沒有路感,有時候下賽道,雖然很快,但是缺少反饋,像在玩兒游戲,挺沒有感覺的。
不過也有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油耗,這車現在市區油耗大概在15個左右,跑高速的話,大概可以維持在8-9個油左右,還是費油,逼得我城里騎摩托。第二個缺點吧,就是車尾太容易甩了,這車原廠配備了四條寬度為245mm的輪胎,稍微踩深點根本抓不住地,一下雨,動不動就滑,原車的雪地模式并不是太好用,還是需要一定駕駛技術的。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這種車買之前就準備開個七八年,目前沒有打算換,因為小眾品牌的汽車的保值率都不太好,我就是想把這臺VQ37HR留下去,可能到了三十歲結婚后我會買一輛二手雷克薩斯LX570,又可以家用,又可以讓我掛一個拖車,上面放著一個龐巴迪和一臺重機車,陪我去闖天下。在這之前,這臺Q50S會一直陪著我。
● 王梓冰和他的凱迪拉克ATS-L
新浪微博:@王梓冰_ELimage
我是王梓冰,汽車之家車聞團隊的編輯,非常標準的性能粉,在此之前分別做過2年改裝和2年汽車賽事,3個月前買了一臺ATS-L時尚型,哦對了,除此之外,家里還有個2013款的A4L 35TFSI。
其實買車也是個意外的計劃,當時家里正好有個閑置指標,所以就進入了漫長的選車過程。車型呢也從二手四代高爾夫看到了豐田86,中間跨度非常之大,購車需求就是足夠我跟媳婦兒兩個人,偶爾需要后排,同時還要具備運動性。經過幾番斗爭之后,最后將目標鎖定在了運動中型車這個級別,首先PASS掉的是A4L,之后又因為價格因素PASS掉了奔馳C級和英菲尼迪Q50L(C200動力有點兒小,C300和Q50L價格過高。)最糾結在3系和ATS-L之間。
其實最開始的計劃中沒有ATS-L這款車,路上見到的也不多,身邊也沒有凱迪拉克這個品牌的用戶。最吸引我的可能就是性價比了吧,進店基本優惠7-8萬,279馬力的動力,加上巨大的優惠幅度,這個級別中應該是沒有跟它相近的了,所以最后就決定是它了。當時提車正趕上我出差,所以是媳婦給開回來的。
這輛車的購買更多是理性分析的結果,所以其實在設計上,并沒有哪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整體還不錯,屬于外形比較硬朗的那種,是我喜歡的風格,但是有一點不太滿意,就是大燈竟然還是鹵素的。
雖然我買車的時候,已經沒有進口的ATS了,但這并不遺憾。首先,雖然國產后進行了加長,但是從側面看比例并沒有破壞,不顯臃腫,第二,雖然這車加長了,但是后排空間依舊不太大,標軸的我也坐過,那后排基本快沒法坐人了,所以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長軸版。
尾部相比之下更有特點一些,這種豎條狀的尾燈除了凱迪拉克真不多見,而且高位剎車燈也在后備廂蓋上,組合起來跟對聯似的,多喜興。我后期更換了一套D3運動版的擴散器,配上原廠這本來就挺粗的排氣管,看著挺運動的。
由于是性價比主導購買,所以跟外觀一樣,內飾也是大體上比較滿意就行,使用了一段時間,覺得這套多媒體系統用著還行,反應速度挺快的,沒之前說的那么差。安吉星雖然我自己沒怎么用過,但是聽車友群里的朋友說,如果發生交通事故了,它會自己連接,然后會有人詢問你現場情況,用不用幫助之類的,如果沒有應答,那么它就直接幫你報警、叫救護車,雖然不希望用上吧,但假如真出事了,沒準能救人一命。
自動大燈這個感應裝置太靈敏了,好像是表面的這個罩兒太暗了,有時候天可能剛暗一點,別人都好好的,我這個自動大燈就開了,特別傻。不過現在在某寶上有賣比原廠這個顏色淺一些的罩兒,換上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中控上的按鍵我感覺用起來還可以,并不是完全觸摸的,按下去是帶有振動反饋的,所以并不太會誤操作,但是鋼琴烤漆這個中控面板確實愛留指紋,而且很容易出小劃痕,我貼了個膜,劃痕能避免了,但是指紋還是沒辦法。
前排儲物空間比較匱乏,除了中控面板后面那個算是比較有特點的,剩下常規的儲物空間都很小,尤其中央扶手箱太小了,也就放點票據什么的。前排有三個USB接口,這點比較好,但是一個在中控面板后那個儲物格里,剩下兩個在中央扶手箱里。
乘坐感受一般,感覺座椅比較硬,座墊那有一塊凸起,老是頂著屁股,后排好像比前面稍微軟點,但是也就那么回事,我身高173cm,坐在后面腿部還好,但是頭部已經沒什么空間了。
對于動力我還是很滿意的,279馬力在這個級別中也算是比較高的了,除此之外噪音控制也很不錯,低速行駛時車里噪音非常小,高速路噪雖然明顯,但是主要原因是防爆胎偏硬。變速箱在剛啟動時候有明顯的換擋闖動感,車熱之后現象會消失。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目前暫時沒有換車的打算,可能下一個考慮的是一臺SUV或MPV車型吧,具體的車型等以后想換的時候再說吧。
● 周宇軒和他的寶馬328i M運動型
點擊這里騷擾他:周宇軒的編輯博客
新浪微博:@周宇軒_汽車之家
大家好,我是車輛評測團隊周宇軒,2013年5月來到汽車之家,喜歡玩車,沉迷的那種。不少人問之前在車聞團隊的我怎么換頻道了,其實是因為2016年10月我曾離開了汽車之家半年的時間,如今以一個新人身份回歸,選擇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并開啟了一份新的挑戰。
之前一直用親戚的指標買的車,結果2016年3月,當時還在參加日內瓦車展,就這么無意間的中簽了,搖號從2011年1月1日起搖了5年多的時間,都想哭了。后來考慮購車,中間猶豫了近半年的時間,最后2016年7月決定購買最后一批的寶馬328i M套件版(藍外紅內),其實那時候新款3系馬上就要上市了,銷售還問我是不是訂330i M,我果斷拒絕了,出于對N20B20發動機的喜愛(別說什么漏油不漏油),就沒有等B48發動機的330i M。從訂車至新車到店,用了2個月時間,最終終于如愿以償提車了。
其實328i M并非我的第一目標,因為之前的幾個座駕(高爾夫R、GTI、大眾CC)都是奔著性能去的,當時買車的時候高爾夫R還沒賣,購車目標我一直搖擺不定,是繼續追求性能,還是完全妥協舒適?當時備選了幾款車型,追求性能考慮的就是奧迪S3、二手E92寶馬M3、M235i或者奔馳AMG A45。舒適就選擇奧迪A6L 45TFSI或者寶馬525Li豪華。最后拒絕M3和M235i的理由也很簡單,家里就是不允許買二手車,Pass掉一半。因為之前就開的六代高爾夫R,所以奧迪S3想了想也沒啥意思,配置還賊低,也Pass了。最后兩款中大型轎車,感覺怎么也和自己年齡不太匹配,就放棄了。最終就這么妥協出一個328i M來,現在想想后悔么?興許有那么點兒。
說起提車,真的是明白了等車的時候最難熬,天天百度都琢磨著去搜“等車時間要多久”這個問題,感覺整個人都魔怔了。后來,等車期間銷售一個電話打過來說您的車這兩天就到店了,我真是兩天睡不著覺,想著念著都是開新車上路的那個感覺。結果,新車到店當天,銷售打來電話說:“對不起啊,那個到店的車是藍外黑內,不是您那臺,估計您還得等等!蔽乙幌戮镞^去的心都有了……自此之后,也許經過了大起大落,就再也沒什么激動的感覺了。真的新車到車、提車的時候,只能說是小興奮了吧。
因為我沒有選裝自適應前大燈,所以這款LED前大燈并沒有配備透鏡。雖然照明效果不錯,但外面看起來真的像“白內障”一樣,特別難看。另外就是這組新樣式的LED日間行車燈,總感覺沒有老款車型標準的天使眼好看,但這個樣式在新7系上就還不錯,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前大燈的鍋。
我承認3系的造型設計成功吸引了我,從外觀到內飾,真的都是我喜歡的風格。外觀不用多說,我覺得這臺328i M造型已經足夠精致,雖然它是一臺3系,爛大街的3系,但是你絕對不會說它丑,否則也就不會爛大街了。埃斯托藍顏色的3系在當時購車時并沒有像現在大街上那么多(衷心“感謝”寶馬在改款3系上給320Li M配了那么多藍色),再加上M TECH套件增強了前臉立體造型,真的知足了。
跟車頭一比,車尾就有點沒特點了,雖然也有M TECH套件,但是還是不如車頭立體,另外這單邊雙出極其小的排氣管設計,真的一點也不大氣,做個雙邊共兩出有那么難嗎?
很多人都吐槽寶馬內飾簡陋、沒有科技感、落后時代的產物,但在我看來,給3系上懟上一套新E級的大液晶顯示屏,我倒覺得和定位不符。也許是之前開大眾開多了,對于內飾的要求早就沒有那么高了,所以簡單樸素的內飾設計,其實最貼合我的胃口(我還真沒追求),但這并不是說對內飾就完全滿意,比如儀表盤就,連寶馬M3/M4都只是配備半液晶儀表盤,這個3系的儀表盤都可以稱作是半半液晶儀表盤了,好在目前某寶上已經推出了全液晶的3系儀表盤,有機會一定給它換掉。
其實論操作使用感受,iDrive完全沒毛病,只是我這款車不支持CarPlay功能,中控顯示屏也不支持觸控操作,有時候用起來真的很不方便。好在之后的車型(目前在售3系),已經支持CarPlay功能了,如果新5系/7系的觸控屏也可以挪過來,就更完美了。
互聯駕駛App好評,可以遠程開鎖、解鎖,導航什么的。有一次我剛出門,發現車鑰匙落在家里了,然而家門鑰匙又鎖在車里了...這幾乎是個無解的情況,得虧有這個App,才能從車里拿出家門鑰匙。
前排儲物空間匱乏,沒處放手機這個問題,對于這一代寶馬車型來說真的太致命了。
這臺328i M的配置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我的需求了,甚至超出了我的預期。HUD抬頭顯示、哈曼卡頓音響、互聯駕駛、“丁字褲”方向盤、“小雞腿”變速箱擋把等,配置已經非常全面了,都是我很喜歡的。這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必須屬這個M套件的方向盤,手感一流,樣子也足夠拉風,推薦每個開3系的朋友們都得換一個,如果有能力,換M3/M4的那套帶轉速燈的更好(我們已經有編輯自行更換,查看攻略請點擊這里)。
這車的座椅還挺舒服的,兩側腰撐可調松緊,坐姿也低,座墊也挺軟的,也可能是開高爾夫R開多了,現在坐哪個都挺舒服。
不少朋友都跟我說新的B48發動機肯定更好,諸如采用水冷中冷器,扭矩爆發平臺更寬泛,還有就是漏油問題被解決。但我還是選擇了N20發動機的328i,一方面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響應更直接,不像B48發動機那樣,動力輸出略有遲滯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臺N20發動機的渦輪型號更大,我正考慮針對這臺車進行一些改裝,這臺發動機畢竟有了一些年頭,改裝比較成熟,所以我更喜歡它。
另外就是8速帶運動+模式的變速箱了,之前被大眾的6速雙離合變速箱折騰了很久,所以當開上這套動力組合的3系之后,對于這臺變速箱的表現,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雖然1-2擋也會有闖擋現象,但比起雙離合變速箱簡直平順的太多,而變速箱換擋速度也完全可以匹敵雙離合變速箱,必須給好評。
之前開慣了大眾,別看什么高爾夫R,在大家眼里其實也就是個“直線二愣子”,崩崩0-400m加速之外也就沒啥長處了,所以總想一直去擁有一臺操控性好的車,結果把R改了一圈(當時避振器換了BILSTEIN B16),發現始終還是臺大眾,不會有太多變化。而出于這份工作性質,畢竟接觸試駕車也不少,對于寶馬的操控感真的是癡迷,所以當真正擁有它之后,真的是讓你會覺得寶馬對于操控的理解就是有些不一樣,雖然不是M、也沒有了上一代3系沉、準的操控感,但F30這一代3系電子轉向依舊可以提供給你足夠的駕駛樂趣。
3系的懸架調校還是偏向舒適的,不過舒適的調校并沒有完全妥協支撐性,過彎表現還是不錯的。我能夠明白中國市場的需求情況,但我個人還是認為3系的懸架可以調教的更緊致、運動一些,另外懸架高度也可以再適度降低1-2兩指距離,這樣也有助于操控和美觀。
因為購車時間不長,所以也沒有什么深刻的情感故事,賺眼淚肯定是沒戲了。不過2016年冬天,當時開著這臺328i M倒是鬧了個自己的笑話。那天北京下大雪,我正好下班開車回家,上車之后可能是工作太忙了,什么都沒想,起步就踩著油門出去了,當時以為自己開著四驅車,結果滑的親戚都不認識了,就這么奔著對面路邊停的車過去了,最后好在停了下來,要不真的鬧笑話。不過自此之后,我才明白了后驅車的樂趣,什么雪地、濕地,不滑著走還開什么后驅車!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下一輛車目前考慮的肯定還是繼續回歸性能車行列吧,另外雙門也算一個附加條件。如果過幾年,寶馬M4或者M2的二手車可以便宜不少的話,真的還是想加入M車主的行列。當然,這個前提還是得先能夠工作賺錢,所以希望領導一定要看到@鄭宇@苑璐,我會努力工作的,因為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其實正經的說,下一臺車肯定不希望是四缸車了,正如之前韓老師的話,缸數代表著尊嚴,下臺車怎么也得奔著六個或者八個尊嚴去。ㄔ肥澹嘿I個10年前的奔馳S600,絕對有尊嚴,還便宜~)。
● 總結:
這四位年輕人選車有的因為情懷、有的出于理性,選的車也是美、日、德、意五花八門,但他們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曾經玩過改裝,不過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好幾位都跟我表示,雖然現在開的也是偏向運動的車,但都不會再輕易改裝了,也許這也是一種返璞歸真吧。
好了,這期的《編輯開什么車》就是這樣了,各位想看哪位編輯的座駕,或者想知道開某種車的都有誰,歡迎在文章下面留言。現在編輯部騎摩托車的同事也大有人在,如果今后做一期《編輯騎什么車》會有人感興趣么?有什么問題或建議,您都可以到我的編輯博客留言,我們將會繼續為大家揭秘,汽車之家的編輯都選擇了什么車,敬請關注。(圖/文/攝 王澤石 舒寧 王旻昊 王梓冰 周宇軒)
●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