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飾部分我覺得最滿意的就是運動感的營造,小年輕嘛,追求的不就是“特別”兩個字么,恰恰博悅在這方面做得不錯,比如中控臺朝向駕駛員傾斜啦,仿碳纖維裝飾版啦,紅色縫線啦等等,先不說性能如何,氛圍首先給你營造到位。
博悅的車機是菲亞特和微軟合作的,所以方向盤上會有個微軟的標志,它支持語音指令控制,在當時來說算是挺前衛的科技了,我試過用它打電話,說號碼識別率還挺高的,當然說中文不行,得說英語。還有一點我很滿意的是這車的音響,雖然不帶什么牌子,但是音質非常出色,我曾經跟某德系車的什么拿音響對比過一次,真的比那個強多了。這套多媒體系統曾經被我弄壞過一次,后來等了好久4S店才有配件,換上之后又讓我不知道怎么給弄成意大利語的了,后來我在國外的博悅論壇里找著了英文包,這才給弄回來,F在這個機頭時靈時不靈,不過如果意大利車上要沒點兒小問題,那肯定是假貨。
現在想想,這車的配置還真是挺豐富的,雙區自動空調、渦輪壓力表、還有很多氣囊,可能放在來看,這些東西確實不新鮮,但是在這車剛出的那個年代,就算是很不錯的水平了,何況是這個級別的車型。
前排的儲物空間算是一般吧,這個杯架算是車上比較尷尬的一項配置了,它很窄、而且兩個連在一起,想放兩瓶水在里面是肯定不行的,要是類似脈動那樣的粗瓶子,就一瓶都放不進去了,好在副駕駛座椅下面還有個儲物格,實在不行可以把水放在這...手動擋車型把中央扶手取消了,變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儲物格,也有可能是怕換擋時候礙事吧,總之實用性有所下降。
對于我來說,坐在后排是比較受罪的,不過好在平時后排也沒人坐,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異響,天窗遮陽簾經常傳來異響,關閉的時候就響,打開就沒事兒,導致我平時只能打開遮陽簾開車,這讓我被太陽顏射的時候很尷尬!
大家總是認為意大利車的小毛病會很多,但其實我想要說一點,大概會超乎大家的意料,那就是它的穩定性,這輛車非?冈,沒錯,意大利車抗造,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的確我這輛車沒給我找過任何麻煩。
這輛手動擋的博悅,1.4T發動機有150馬力(當時渦輪還沒有普及,而且150馬力放在當時這個級別已經很狂了),但是它的動力是屬于那種中高轉速發力的風格,低扭不行,略軟,但是拉高轉速之后你會發現它的樂趣,隨之你也會發現它另一個優點,那就是作為一臺四缸車,它的發動機和排氣合奏出來的聲音還是很動聽的。
雖然是扭力梁后懸架,但是還是那句話,看怎么調校,在這方面,意大利人和法國人似乎從不會令人失望,這輛車開起來樂趣十足,雖然尾巴不像是多連桿那些競爭對手那么靈活,但是絕對不覺得“傻”,再加之車身尺寸,這輛車整體駕駛起來還是很有樂趣的,尤其是轉向的手感,可以說在同級別里很有優勢,不像是福克斯那么“賊”,又不至于高爾夫那么“木”。
通過這輛車,我認識了很多好朋友,時至今日經常聯系那種,我覺得這是小眾車的比較重要的一種魅力吧。在街上,碰到了開一樣車的人,我們都會很友善的打招呼,如果方便,還會下車聊一聊。如果開高爾夫或者?怂惯@么干的話,至少會造成擁堵吧。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對于我的下一輛車,我覺得必須要仔細的考慮到用車的條件,我平時的用車就是一個人通勤代步上下班,所以我對于空間沒需求,但是對于駕駛樂趣有需求,我喜歡聽歌,對于音響也有需求,所以,未來我會瞄準一輛精致的動力好的有樂趣的小車。
●總結:
記得十年前,大家在說到兩廂車的時候,還都有些不屑一顧,而廠家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推出了很多中國特供的三廂車型,現在回想一下,也是個挺有趣的現象。短短十年,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少了很多,這也說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眼光正在逐漸放開,兩廂車不再是小眾的選擇。這四位車主雖然選擇兩廂車的理由不盡相同,但通過交談,我發現他們在選擇之初,就沒有考慮過三廂車。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很熱愛駕駛,但空間不是剛需,對他們來說,兩廂車既能兼顧一定實用性,同時少了那個“多余”的屁股后,操控也要比三廂車更加靈活,對于現階段的他們來說,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這期的《編輯開什么車》就到這了,下一期的主題目前還沒敲定,如果您有什么想看的,或者有什么問題、建議,都可以到我的編輯博客留言,我們將會繼續為大家揭秘,汽車之家的編輯都選擇了什么車,敬請關注。(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周易 劉冠宇 李佳 陳樂)
●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