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初步海選] 新勢力車企伴隨著新能源發展的浪潮茁壯成長,憑借新穎、大膽的設計,偏平的管理手段及高效的執行效率,讓傳統車企一度黯然失色。今天的海選為大家帶來目前市場上四款熱門新能源SUV車型,傳統車企產品為奧迪e-tron(參數|詢價)、奔馳EQC,而蔚來ES8、理想ONE代表新勢力車企出戰,傳統豪門對陣造車新勢力,好戲馬上開場。
◆奧迪e-tron(進口)
文中車型:2019款奧迪e-tron(進口)55 quattro 專享型
售價:80.08萬元
車輛參數對比 | ||||
車型 | 奧迪e-tron(進口) 2019款 55 quattro 專享型 | 蔚來ES8 2020款 580KM 簽名版 七座版 | 奔馳EQC 2020款 EQC 400 4MATIC | 理想ONE 2020款 增程6座版 |
長*寬*高(mm) | 4901*1935*1628mm | 5022*1962*1756mm | 4774*1923*1622mm | 5020*1960*1760mm |
軸距(mm) | 2928mm | 3010mm | 2873mm | 2935mm |
工信部綜合工況續航里程(km) | 470 | 580 | 415 | 180 |
快充充電時間(電量0-80%) | 0.67h | 1.5h | 0.75h | 0.5h |
慢充充電時間 | 8.5h | 12h | 12h | 6h |
●外觀及內飾設計:
作為一臺奧迪旗下的SUV車型,它延續了不少奧迪的經典設計元素,并且在細節之處加入了醒目的車型標識,從而讓它顯得既包含了家族化傳統,也融入了自身的特征。
通過車身尺寸數據可以看出來,其實e-tron的尺寸相比競品車型來說并無太大優勢;但從視覺感受層面來說,實車絲毫不顯小氣,且頗具扁平感,散發著一股運動型車的氣息。
既然奧迪被稱為“燈廠”,那還是關注一下燈組。或許是因為車尾整體造型就是豐滿、圓潤的風格,所以尾燈燈組造型看起來并不凌厲;尾燈點亮、熄滅方式為奧迪中高端車型慣用的流水式設計,不過現在配備貫穿式尾燈的車型實在太多,這也導致e-tron的尾燈并談不上驚艷。
大嘴中網造型能讓人一眼認出這是奧迪的車,而“e-tron”標識、部分封閉的中網、頭燈、橘色剎車卡鉗等等細節又能讓人發現,這并不是一輛普通的奧迪。是的,作為奧迪旗下首款純電動車,e-tron在外觀設計上似乎開辟了奧迪電氣化產品的新臉譜,我認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用戶的觀感體驗、增加用戶的購買欲望。
方向盤、中控臺均有軟性材質包裹;但對于車內用料,有兩點美中不足:第一,中控臺最前端的軟性材質視覺效果、觸感都不細膩;第二,擋把旁邊的中央通道旁還存在部分硬塑料,這點也值得后期提升一下。
中控屏界面設計十分簡潔,圖標也只有區區兩頁不到,看似可以降低上手難度,但部分功能還是需要通過多級操作才能實現,所以對于不熟悉奧迪車聯系統的用戶來說,這又會增加一些學習成本。
配置方面,雖然官方還未給出該車型具體的配置表,但從我們的測試車型(55 quattro)來看,自適應空氣懸架、自適應遠近光大燈和四溫區空調等舒適性、便利性配置,以及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緊急制動和防碰撞預警等駕駛輔助功能都有配備。作為一款預售價在70萬-80萬區間的車型來說,其配置方面沒有出現明顯的短板。
全液晶儀表盤、中控屏與現款奧迪A6L、A8是相同的。中控屏、空調控制面板均具備觸控反饋功能,需要2.4N的力點擊屏幕才可實現觸控操作,同時伴隨著類似于物理按鍵的“嘎噠”聲。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種能接收到明顯反饋的感覺,同時優秀的觸控質感也能凸顯e-tron的高水準技術;但也有人覺得這種觸控方式費力,拉低了體驗感。
擋把造型與奧迪A6L、Q8均不同;其左側標有箭頭、P擋標識的位置是真正的擋把,通過向前推、向后推可實現換擋;右側皮質覆蓋區域為單純的手托,便于車主換擋、操作空調控制面板時或行車中搭手使用。
內飾的新意要比外觀少,不過科技感足也是賣點之一,而且從實際使用感受層面來說,e-tron內飾、配置等部分做到了較高的水準;但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門板內側上沿用料、車聯系統交互層級多等問題或許還值得優化。
●空間表現:
通過我們靜態部分的車身尺寸對比,是不是已經有朋友嘆氣了?是不是會覺得e-tron空間表現會很遜色?其實不然,對于這個車身尺寸來說,其乘坐空間表現已然不錯。
門板內側上沿的用料與我們之前說過的“中控臺最前端”用料相同,看起來就像硬塑料一樣,但實際為軟性材質覆蓋,視覺、觸感欠缺。座椅椅型普通,好在座墊、靠背寬大,且填充物柔軟度尚可,所以舒適性有保障;雖然腿托為手動調節,但好在可調節幅度夠用,跑長途時打開腿托頓時感覺享受了不少。
后排乘坐空間表現還不錯,e-tron軸距為2928mm,以身高為178cm的體驗者為例,腿部空間兩拳有余,結合軸距來看,表現不錯。但后排中間座位的靠背(后排中央扶手)過硬,座墊填充物也明顯比其它座位硬出不止一個級別,導致后排不適宜長途滿員乘坐。
前排儲物空間好的地方是:杯架配有可調節的限位裝置,比較實用、細節到位;門板內側儲物空間較大,實用性高。但中央扶手箱的容積確實一般,很難獲得較高的利用價值。此外,在杯架旁設置有安放手機的儲物槽,其內壁具備無線充電功能,不過乘客難以看到無線充電標識,這未免過于“低調”了。
雖然e-tron搭載了前/后雙電機,但其前機艙仍掏出了儲物空間,是一個前低后高的儲物格,可以放入慢充充電槍、220v充電設備等物品,格內蓋板下方備有隨車工具。且內部規整,照明、錨點等等一應俱全。
奧迪e-tron外觀似乎給人一種“大少爺”的感覺,并不像Q7一樣給人的感覺很穩重、很居家;不過到了空間部分我們發現,e-tron的“顧家”能力并不差,除了后備廂空間表現一般外,乘坐空間已經做到了同級較高的水準;原來長得帥也能很靠譜。
●動態體驗:
車型 | 奧迪e-tron(進口) 2019款 55 quattro 專享型 | 蔚來ES8 2020款 580KM 簽名版 七座版 | 奔馳EQC 2020款 EQC 400 4MATIC | 理想ONE 2020款 增程6座版 |
最大功率(kW) | 300kW | 400kW | 300kW | 240kW |
最大扭矩(N·m) | 664N·m | 725N·m | 730N·m | 530N·m |
電池容量(kWh) | 95kWh | 100kWh | 79.2kWh | 40.5kWh |
奧迪e-tron在前后軸的位置各布置了一臺交流異步電機。前軸電機最大功率為125kW(170Ps),boost模式下會增大到135kW(184Ps)。后軸電機最大功率為140kW(190Ps),boost模式下會增大到165kW(224Ps)。系統綜合最大功率為265kW(360Ps),最大扭矩為561N·m,boost模式最大功率則為300kW(408Ps),最大扭矩664N·m。官方0-100km/h的加速為5.7s。
奧迪e-tron提供了7種不同駕駛模式可供選擇,包括自動,節能、舒適,動態,全路況、越野以及自定義模式。不同模式下,動力響應和轉向調校、懸架系統,四驅系統的響應都會有相應的變化,相信總有一款適合你。
需要說明的是奧迪e-tron在D擋模式下沒有“蠕行”模式,可能需要適應一下。不過該車整體的動力感受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舒服。無論開啟什么模式,你都能夠游刃有余地駕馭它。輕盈的起步,會讓人忘記它是一輛近2.5噸重的大家伙。充沛的動力比較“克制”,雖然它有足夠的“資本”做得很“暴躁”,但它并沒有選擇性能式調校來標榜自己電動車的身份。
官方稱奧迪 e-tron的三擋能量回收的強度分別為0.1g,0.2g,0.3g。不過即便開啟最強擋的能量回收,松開加速踏板后也沒有過于突兀的減速感。遇到堵車或者復雜路況時,頻繁操作加速踏板,也不會有不停點頭的現象。
奧迪e-tron在懸架方面同樣也給予駕駛者多種選擇,自適應空氣懸架會根據不同的駕駛模式提供不同的懸架調校和高度,駕駛者可以在中控屏的“車輛”一欄進行選擇,通常情況下懸架高度有四擋可調,當車輛車速超過120km/h時,懸架還能進一步降低,從而帶來更低的風阻和更良好的操控性。
該車無論那種模式下,懸架的調校都給人一種厚重且韌性十足的感覺,當然如果你是偏向“戰斗派”的運動車型擁躉,這輛車的懸架可能有點“軟”。不過在鋪裝路面上駕駛,你能夠找到這個級別車型該有的駕駛質感。
踩下剎車踏板之后,該車會先利用電機的反轉以獲得減速效果,如果減速超過0.3g,液壓制動才會繼續起作用,所以當你輕踩剎車,較弱的剎車力度會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如果你大力剎車,整體偏短的剎車行程和較硬的踏板回饋力度又需要重新適應一下。
小結:
作為奧迪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型,奧迪e-tron繼承了家族式經典設計,在細節處融入了新能源車的特點,該車在外觀顏值、內飾科技感營造方面表現出傳統車企的成熟,工藝與質感俱佳;空間方面,該車乘坐和儲物空間可圈可點,如果您對品牌有著較高的認知度,奧迪e-tron絕對是不二之選。如果您不是太在意時間,該車國產已經提上日程,國產奧迪e-tron的性價比絕對更有競爭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