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汽車生活] 10年前,我孤身一人從山東來到北京,開始了高呼自由萬歲的大學生活。經歷了如籠中困獸的高中生活后,我和所有后青春期的男孩一樣,在自由奔放的生活環境下,點燃自己對于機械著迷的熱情,特別是在那段迫切需要吸引女孩關注的歲月里,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比摩托車更拉風。就這樣,我有了自己的第一輛摩托車。
失去理智的第一次
2001年,我不到20歲,正處于后青春期階段。在“趕快行動”的內心感召下,我用當時半年的生活費,購入了人生中第一臺屬于自己的摩托車。
然而,這是完全被沖動主宰的第一次,如今看起來,和青春期的每一次大膽嘗試一樣,無論過程如何,最終都要為自己成長中的沖動“埋單”。我至今還記得那年開學季,剛剛安頓好自己的行李,我便頂著北京秋老虎的殘酷烈日,拿著四位數的存折本子取了錢,約上寢室同學到了摩托門市。沒有過分的討價還價,摩托車的魅力促使腎上腺素達到了頂峰,心跳150次的默念:必須買,馬上騎走!
結果最讓我意外的是,本來陪我去看車的6位室友,最終竟然一人跨回了一臺。顯然,摩托車之于男人,就如同奢侈品之于女人——沒有人能夠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就這樣,這臺四沖程100cc的小踏板成了屬于我的第一輛摩托車。6位同樣青春洋溢的朋友,忽然變成了惺惺相惜的車友。原本就不羈的心,因此更加桀驁。那會兒,一頭長發的我常常和室友們擰著油門從路邊呼嘯而過,彷佛成長的煩惱也就此被我們遠遠拋到身后。時至今日,我還記得那時卷起的風聲混雜著排氣的味道,那絕對是我人生中引人注目,贏得掌聲的時刻,至少對于20未滿的我來說,當時就是這么想的。
結緣大排量
時間在小踏板的車輪下恍惚而過。到了2001年年末,當時我所在的校區附近漸漸出現了售賣必須俯身“撅著屁股”騎的賽車,這可是過去只能在日劇里看到的。與“趴賽”的初遇,就像是初戀一樣令人沉迷。隨后,在將近半年的時間里,我利用周末和閑暇時間,找了兩份發傳單和商場返券記錄員的工作,節衣縮食只為早日實現“趴賽夢”。翌年7月,我花了苦心積攢下的4500塊,買了一臺生于上世紀80年初的雅馬哈FZR250,無牌、無本、無任何手續,但有一副賽車的型,而這在當時看來是最重要的。
我與FZR250“廝混”在每一天的日子里,都是痛并快樂的。因為,每天不是在擦車,就是在修車,卻很少在騎車。過了些日子,我才知道自己被車行老板蒙了,自己買到的其實是一臺年事已高的事故車。后來,我理直氣壯地跟老板交涉:事故車、無手續,我要求退車。面對愣頭青的正氣凜然,老板爽快答應了我的要求,因為他心里很清楚:假如警察來了,他要承擔的后果會更嚴重。
雖然車退了,但養車、修車的開銷,還是為我自己的沖動交了學費。與FZR250相處的日子,讓我對摩托車有了更多的了解,而我內心這顆奔騰的心并沒有因為FZR250的離開而停止。2003年的春天,我買了一臺在當時看來年份很新的96款XJR-400,直列四缸,油冷。之后,陸續又換過川崎的ZZR系列,本田的CBR系列,鈴木的GSX系列。那時候除了買車以外,賣車也成了某種樂趣,我更因此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摩友”。他們簡單、直接、講義氣,而且這樣的特質在時隔10幾年后,我們重逢的今天依然沒有改變。
車輪上的時光回憶起來尤其快。時間來到2004年年初,有一天我打完球騎車出門上路,因為面對警察的恐懼,十字路口貿然地闖了紅燈。慌亂間,我摔車了。萬分慶幸的是,速度慢,所以人無大礙。在女友苦口婆心的勸解下,再加上內心對于即將擇業有著那么一點兒危機感,我選擇了徹底放棄。就這樣,我在大學時代的機車生活,被畫上了句號。
忠于理想
在這之后的近10年時間里,我跟很多人一樣,娶妻生子,耕耘工作。在我的傳統觀念里,成家立業意味著告別青春時的沖動不羈,轉而過起那種穩定踏實、安全第一的日子。對于摩托車的著迷源于我的內心,這樣的喜歡支撐著我自己的世界,這樣的喜好與生活的境遇無關,與年齡成長無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兒子的誕生重新點燃了我對于摩托車的熱情。這其實與我前面提到的穩定生活并不悖逆,因為我希望能與他分享我的成長經歷,等他長大一些,我的愛好能夠成為我們父子之間緊密聯系的紐帶。這樣的愿望來自于電影《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故事講述的是傳奇車手伯特-孟若在修理和改裝了他的1920年印第安牌偵察摩托之后,冒險來到美國猶他州,以完成他畢生追求的愿望,并且最終創造了陸地速度的世界紀錄。影片傳遞出積極向上的能量,不僅激勵了我,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未來能將夢想的力量與兒子分享,讓他意識到,身為男人,就應該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相較于10幾年前的春心蠢動,我這一次選購摩托車理性了很多。如今的我,再不會為了迷人的外形和出色的性能將安全拋在腦后,去買“性價比超高”的水貨走私車,也不會因為耍酷,不戴頭盔和護具。因此,我在購車之初,就鎖定了現階段適合我的車型,黃龍600。在此,我想用自己過往的教訓,嚴肅地告誡各位喜歡摩托車的朋友們:不管買的是多大排量,什么品牌的何種車型,一定要買合法上路,有牌有本的正規渠道車。環顧身邊,實在有太多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在中國跟著政策走,吃香喝辣,與政策相悖一定是凄風楚雨。
可能有很多朋友,會問黃龍600到底是臺什么車?我特別做了一些功課,跟大家分享。簡單說,黃龍600是錢江摩托收購意大利貝納利摩托之后,以原型車形態借助貝納利的成熟技術在國內生產的車型,它屬重型機車范疇,排量為600cc,采用直列四缸設計,水冷散熱。從車型的設計類型看,屬于典型的意大利式的街車車型,與傳統的日系街車車型相比,它的坐姿設計,俯傾感更強,騎行坐姿介于跑車與街車之間。
那么,為什么不選擇同為600cc級別的春風650?答案很簡單,春風650為直列雙缸設計,盡管整備質量相比黃龍要輕了27kg(總重約為193kg),但雙缸引擎不夠渾厚的引擎聲音,是我實在難以接受的。再者,從技術源頭上看,我對貝納利的百年技術積累的信任感要遠高于完全自主的從零開始。
另外,很多朋友可能比較關注關于黃龍600上牌的問題,對于大排量摩托車的管控究竟是否會影響正常的上牌?以北京為例京A、京B都可以上。前者屬于城八區京籍戶口的必選項,后者為京郊+外省市來京人員(需持有暫住證)的朋友可選。從A和B的通勤權限看,京A可在北京城區內隨意通勤(部分路段有時段限制),但主路禁行,目前牌照價格在5萬元左右。京B則只能四環以外的非主路區域行駛,上牌費用在1000元左右。
在北京上摩托車牌為啥有公戶和私戶兩種?簡單說,公戶指的是將車輛掛靠在具備合理經營資質的公司名下,理論上車輛的持有人是所掛靠的公司實體,而非車輛的實際購買者。好處是,可以“躲開城八區對于京A必選的要求“,但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車輛掛靠的公司一旦出現變故,會麻煩纏身。私戶,就很容易理解了,車輛是誰買的掛靠在誰名下。安全,保險,麻煩少。
趣味相投
選定了車型,摸清了政策要求,令我十分意外的驚喜出現了。在編輯部內一聊,竟然組起了一個車隊。其中,比我還著急的是原創視頻節目的車評人閆闖,他比我提前兩周拿到了黃龍600。
說起閆闖,禁不住爆料他的學習成績了。坦率地說,閆闖是我認識的所有朋友中,學習成績最好的。初中畢業后滿心想著下海經商的他,被強勢老媽的要求下不得不繼續學業。本科四年清華鍍金,之后英國劍橋讀完了研究生。用閆闖的話說:“你們可能會覺得是我在吹NB,但我的高中學習生活,確實是想考第幾就考第幾!蔽衣犕晷睦镒聊ブ,朋友,你這個我也能啊。區別是,我是從后往前數,想考倒數第幾就考倒數第幾。
日常交往中,閆闖是一位責任感很強且善于感知周圍環境氛圍變化的“胖子”。也正是憑借這兩個獨特的行事特質,在2011年車評人選秀的主題活動中,他從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與陳震一起成為了最佳拍檔,開始擔任原創視頻節目的車評人。很多人覺著閆闖家境優越,事實比家境好重要一萬倍的是,閆闖的勤勞、努力,所換來的成績,在當下這個“拼家、拼爹”的環境里,倒顯得彌足珍貴。
拆箱提車
說了一段兒閆闖,言歸正傳。2013年5月13日,我的車到了,閆闖陪我一起去拆了箱。
在本文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很想跟大家聊聊摩托的安全性。在很多人眼里,摩托車是危險的代名詞,俗稱肉包鐵。然而,熱愛摩托車運動的人恰恰就是沉迷于這種所謂的“危險”——將身體直接暴露在高速奔跑的戶外,感受著撞風時的那種痛快直接,只有體會過的人才真正理解這樣的速度與激情,是很難被拒絕的。然而,為了自己與他人的安全,我必須在本文結束前鄭重地勸告所有騎行者:騎車戴盔、穿戴護具,是對自己和他人主被動安全的基本保護措施,切勿因一時痛快,而遺憾終生。作為,摩托日記的開篇,陸續還將釋放動態駕駛評價,出游山道表現,賽道體驗等系列內容的更新,喜歡摩托的朋友敬請關注。 相關于黃龍600及相關摩托車的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或新浪微博中@汽車之家_劉濤提問,我會盡所能回復大家。
[汽車之家 汽車生活] 這一次應大家要求上線黃龍BJ600GS的騎行感受及問題點評。目前車輛已行駛300公里,整體表現符合對國產車的質量預期。如果將對比車型放在同排量、同級別的日系街車車型,我給黃龍600的動態評價是:“處在日系街車90年代中期的水平”。
◆以下為了便于閱讀黃龍BJ600GS,簡稱:“黃龍”。
提車當天小故障引起的大麻煩
新車提車當天,行駛還不到20公里,轉速升高,水溫115度。停車熄火,我打電話給店家救援。店家師傅到現場,首先懷疑防凍液虧損,但添加未果后,因此繼續排查是否真空管破損導致怠速傳感器工作失效,從而引發轉速高,引起的水溫快速升高。店家師傅將油箱抬下,露出節氣門,檢查管路一切正常。
于是,進一步排查,師傅判斷有可能為水泵工作故障,導致水循環出現問題。拆掉水箱水管卡扣兒,將水管拔下著車后藍色防凍液跟“趵突泉”似的噴涌而出,水循環正常,檢查未果。然而,恰恰是這次拆卸水管,為后面的折騰埋下了伏筆……
彼時正值北京的5月,正午太陽毒辣,檢查到這個份兒上,店家師傅也有些撓頭了。他甚至自顧自地念叨著:“邪門兒,到底是什么問題?”萬般無奈,我只能求助貝納利客服,碰巧,正趕上廠商售后技術人員全國走市場,人就在北京!與對方聯系上之后,廠商技術人員立馬開車上路,大約1個小時后趕到。在這期間,我和店家師傅一起在街邊兒無奈的等待。這個情景,讓我恍惚穿越到了2003年的夏天:同樣的遭遇,我當時騎的是ZZR400,也是遭無端水溫升高。那個時候,我也和店師傅一樣,找不出原因,所以每次高了,就熄火路邊兒小坐,喝瓶可樂,等它降了溫繼續上路。
在等待技術人員到來的這段時間里,往來的路人紛紛駐足詢問,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位年紀不過20歲的清新女學生,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問我:“大哥哥,這是你的車嗎?這是杜卡迪嗎?這車很快吧?”喲嘿,第一次遇到女學生搭訕,我反倒有點不好意思,問她:“姑娘,你也喜歡摩托車?”小清新回答:“是啊!蔽艺f,好好學習,你畢業后也可以騎摩托,肯定特英姿颯爽。她聽后,還特認真地琢磨了片刻,然后回了我一句:“你說的靠譜兒?”“當然了,你的今天就是我的昨天!蔽艺f。
就在我鼓勵小清新的時候,店家師傅蹲在地上繼續一籌莫展。就在這時,遠處過來一臺方頭捷達,然后從車上下來了三個人——專家終于來了!
專家來后,第一句話就問“為什么把水管給拆了?”店家師傅說,為了看水循環是否正常。專家:“哎呀,天那,水循環是否正常,摸一下水管不就能判斷出來?”專家說要檢查故障,先要把水管兒裝上將防凍液補齊。悲劇的是,因原車標配的水箱卡扣是一次性的,無法重復使用。怎么辦?只能去西郊汽配城買螺絲卡子,而我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等待。
這期間我跟廠商人員聊了起來,關于眾多黃龍車友提到的水溫高問題。廠商人員說,黃龍的水溫高問題,多數都是因市區擁堵工況下,低速蠕行和怠速造成的。正常跑起來之后,參考夏季工況,合理正常水溫在105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電子扇的啟動溫度是92度,早期黃龍,設置有水溫高的過載保護,設定值為120度,但后來給取消了。所以,我在此給各位摩友提個醒兒:夏天騎車更換高沸點的防凍液十分重要。
買卡子的人回來了,帶螺絲固定的一塊錢一個。買來的卡子比原車的“一次性卡子”好太多了,我不明白廠商是怎么想的,難道是為了好看,所以完全放棄實用?這不是胡來嗎?
水管重新被固定好之后,加滿防凍液著車,水溫以半分鐘一度的速度蹭蹭往上漲,電子扇正常開啟,運轉的風向正常。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專家將故障排查的重點放到了油門拉線上。先是檢查了一下油門回位,之后重點檢查位于發動機左側,用以控制油門拉線回位的限位器。一把螺絲刀,外加豐富經驗,不消5分鐘,專家就告訴我:故障排除了!我問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專家說,油門拉線回位有問題,轉速高,導致的水溫高!澳泸T一下試試吧!奔夹g人員很有把握地說。
我上車跑了2公里,水溫保持在93度左右,屬于合理溫控區間,故障被排除。這次故障給我的最大感觸是:摩托車維修行業,銷售方與廠方,在維修水平上的巨大差異。我也在現場跟對方提了建議,希望廠商能夠重視產業下游銷售、維修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廠商說有培訓,店家的維修師傅表示,沒有什么高深的,沒必要培訓。由此可見,國內摩托車行業的發展,不僅是各地政策的限制,重要的是對于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環節的專業意識/意愿/能力的影響與建設。道理很簡單,相關配套、服務不完善,國家沒必要重點扶持這樣的“殘疾”行業。
騎行姿勢
黃龍的騎車姿勢,屬于典型的歐系街車設計。鑒于傳統跑車與日系街車之間,有一定的前傾角度,體現戰斗氣質。但時間長了,后腰和胳膊容易疲勞。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買黃龍的朋友,后天做了升高手把的改裝,以便于適應長途駕駛,用于緩解疲勞。
動力響應及油耗表現
黃龍600的發動機,采用了直列四缸設計。為錢江自主研發生產,是根正苗紅的國貨。至于坊間傳聞,此發動機是逆向了雅馬哈還是本田,無從探究。至于為什么不用V型雙缸或直列三缸,廠商朋友說是為了:“照顧國人對于四缸機的情節!背鲇趯Πl動機壽命的考慮,黃龍600的發動機極限轉速被廠商限定在了11000轉,相比于民用級的汽車發動機而言,這是一個讓人High到天的數據,但在大排量有競技屬性的摩托車發動機行業內,11000轉只是“剛起步”。從官方提供的參數看,最大功率60kw(82馬力),官方標定最高車速218KM/H,0-100KM/H加速時間為4.5秒。
相對雙缸發動機,同排量、技術含量下,四缸發動機的低扭輸出的能力是要遜于雙缸。城區工況的起步階段,靜止狀態下一擋給油提速,5000轉以下,黃龍600的表現并不讓人提神。轉速爬到5000轉以后持續到9000轉,是扭矩和功率輸出的興奮區間,發動機對于油門兒的響應,可以讓你體會到大排量發動機的酣暢,相比日系同類機車,欠缺的是那種醍醐灌頂的通透。
六速“腳動變速箱”,踩一挑五的設計,上腳沒難度。對于新手而言,因為黃龍有空擋指示燈,初期“上手”并不困難。因為變速箱采用了濕式的設計,換擋沖擊不像干式設計那般沖撞激烈,進擋、退檔都很容易找到節奏。只是,換擋桿的操控行程較大,“挑踩”的動作,需要腳腕兒大幅度上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換擋速度。除上述純機械硬實力的評價之外,換擋質感給予騎行人的反饋,同樣十分重要。黃龍的換擋質感,有些松垮,換擋機構的阻尼設置不夠緊致。好比一把瑞士軍刀的開合所給你的關節回饋與一把街邊廉價貨的區別。
黃龍的氧傳感器管路與發動機殼體粘附在一起,怠速水溫上到80度,氧傳感器的橡膠管路表面已有明顯的軟化粘手問題。不會影響氧傳感器的工作?看管路外形就是普通的橡膠管,不是耐300度高溫的硅膠橡膠筋材料。對氧傳感器管路受熱后是否會影響工作質量,了解的朋友可在評論中與大伙兒分享一下。
操控點評
黃龍600的轉向阻尼調校偏活躍,街道行駛并線較為線性。盡管整備質量達到220公斤,但不錯的車身剛性為車輛的循跡性所帶來的穩重感加了不少分數。時速在100km/h下,憑借騎車人的重心轉移,游走在車流中不顯笨拙吃力。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講到黃龍使用的象牌輪胎,其性能取向在抓地和耐磨性之間平衡的較為理想,因此彎道中的抓地表現,能夠滿足日常駕駛需要。
剎車制動
在談及黃龍600的制動性能前,對于中量級/重量級重型機車的制動技巧,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在買車時,銷售商及現場車友,紛紛忠告少用前剎多用后剎,因為速度快前輪剎車過重有可能發生前翻的危險。然而事實上,摩托車的剎車技巧,多數情況下都應使用前剎多于后剎。首先,從制動力分配及剎車機構的設計上看,前剎的力度及強度要高于后剎。其次,前剎車制動狀態下,其穩定性要高于后輪重剎后導致的甩尾鐘擺。對于摩托車而言,一旦后輪發生甩尾鐘擺,若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控車訓練,極容易摔車。
言歸正傳,黃龍的后剎車紛紛被車友詬病。實際體驗,能夠明顯感受到后剎車偏軟。相比之下,前剎車則要穩定很多。日常駕駛中,我更習慣于剎車配合降擋,通過發動機的牽引力控制配合剎車,如此能夠更好的控制車身姿態,避免因為單純依靠剎車帶來的車輛失控危險。也許有車友會問,剎車系統能否后天升級?之前,在與經銷商的交談中得知,目前黃龍前剎車系統(盤/片/上下泵/鋼吼)有Brembo的升級產品,但價格很高,在1萬元以上。
聲音
對于騎手而言,摩托車的行駛噪音,是一種“享受”。當初選擇黃龍,看重的是它采用直列四缸設計,它沒有V型雙缸、水平對置雙缸、直列三缸/雙缸,所擁有的“突突突”的散碎,換來的是緊湊有力、渾厚低沉的音質。傳動部分,原車的鏈條很緊,我想目的是為了保證傳動的效率。輪胎噪音忽略不計,因多數情況都會被高亢的排氣聲浪所掩蓋。也許是個別車輛的問題,前輪的行駛噪音很大,有種因剎車片間隙小,與盤片摩擦,發出的“嗡嗡”聲。同樣的問題,在閆闖的車上也存在,但聲音要小一些。
但凡買大排量摩托車的朋友,沒人會忽略排氣的聲音。這點與買運動型汽車人的消費趨向是完全一樣的。我的車比閆闖的車,從生產日期上看,晚了1個月,但因排氣尾管的直徑加粗,相較閆闖之前所騎行的車輛在聲音上,要低沉厚重許多。有很多車友,對黃龍600的排氣聲音不滿,后天升級了國產手工仿造的“天蝎”排氣,價格在2000元左右。除了國產手工排氣外,也可以選擇荷蘭品牌Laser生產的原裝位產品,價格在6000元左右。山寨產品,便宜,但做工和聲音調校相對粗糙。Laser屬于改裝廠牌,長期為雅馬哈、阿普利亞、寶馬等大品牌提供原裝位產品,材質涵蓋了碳纖維、鋼制等,技術和工藝成熟,但缺點是價格比較高。
水溫問題
即便經歷了提車故障,但在后續的使用中,黃龍的水溫仍然偏高。15分鐘的騎行、80%工況處在動態50km/h的車速,20%工況等燈,水溫還是快速的飆升到了104度。對于黃龍水溫問題,我會繼續跟蹤。期間,有車友呼吁廠商正視此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希望廠商不要辜負這幫如此有寬容心、耐心、力挺國貨的可愛車友。
與機動車的路權關系描述
在很多人眼中摩托車是交通環境里的不安定因素,在北京騎摩托的日子里,談到與汽車的路權,有兩點感想與各位分享。路上行駛,騎手必須要以機動車的行車規則要求自己。超車、并線、紅綠燈起步位置最容易導致汽摩路權爭斗。很多朋友騎摩托超越汽車,不打燈,導致汽車駕駛員無任何預判準備。因摩托車的尺寸較小、提速快,跨多條行駛線,連續并線的行為屢見不鮮,同樣讓汽車駕駛員怨聲載道。在城區,面對紅綠燈啟停工況,摩托車因車身很窄,喜歡在同一條行駛線上,越到同線停車的汽車左右兩側,這讓汽車在起步時安全感極差。
除此之外,因摩托車騎行的坐姿較高,城區駕駛時摩托車騎手應提前判斷,盡可能遠離女性司機。此觀點,不代表對女性汽車駕駛者存在歧視,要點是女性駕駛者多數沒有摩托車駕駛經驗,在路上行駛時對于摩托車的路權理解多以物理尺寸作為判斷標準,經常出其不意跟你并行突然一把輪并到你斜向前方。
結語
300公里的騎行體驗,對黃龍整車的最終表現下定結論為時尚早。然而僅就期間的騎行質感聯系遭遇,正如開篇所談到的,黃龍的整車素質與日系同類型機車有10年以上的差距。如果給它的騎行質感打個分,我給70分。相關于黃龍600及相關摩托車的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或新浪微博中@汽車之家_劉濤提問,我會盡所能回復大家。(文/汽車之家 劉濤)
汽車之家摩托車論壇://club.autohome.com.cn/bbs/forum-o-200063-1.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