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汽車文化 品牌歷史 正文

從幕后走到臺前 江淮品牌歷史回顧

收藏 閱讀全文 (0條) 舉報/糾錯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分頁瀏覽模式
1

吃百家飯 江淮汽車艱難成立

  [汽車之家 自主品牌歷史]  如果你是對國內汽車行業有一定了解的“非初級”用戶,那么江淮的名字你一定爛熟于心,不過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江淮”這個名字似乎還是有那么點兒陌生。在商用車領域默默耕耘了幾十年,江淮終于在近些年決心走向臺前,真正向乘用車領域進軍;蛟S“不溫不火”、“銷量平平”是目前江淮身上抹不掉的關鍵詞,然而江淮品牌的發展真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庸甚至平庸嗎?它又有著怎樣艱辛、坎坷的發展歷程?本篇文章我們將為您詳細講述江淮品牌歷史,敬請關注。

汽車之家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淮就已經在國內商用車市場站穩了腳跟,只不過由于缺少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乘用車產品,江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徘徊在人們視線的邊緣。近幾年經過幾番“傷筋動骨”般的戰略轉型,江淮品牌已經開始正式向乘用車市場進軍,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國內乘用車市場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關江淮汽車的歷史,還是讓我們從頭說起。

1958-1970年 
眾人拾柴火焰高 江淮抓住機遇應運而生

汽車之家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似乎江淮頻繁出現在老百姓視線中也就是近幾年的事兒,其實這家企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早在1958年,為了修建巢湖大閘安徽省成立了專門負責維修保養修閘機械的巢湖閘機械修理廠,順利完成修建巢湖閘的任務后,時任修理廠廠長王慶源提出將這間修理廠升級為汽車配件廠,不但主營業務要從機械維修改為汽車零配件生產,廠房也要更大、更實用。

汽車之家

  此后王慶源便立即向上級匯報,表明了他們想要將巢湖閘機械修理廠升級為汽車配件廠的決心。有些出乎預料的是,在當時中央主抓“一汽二汽”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高層領導卻非常支持巢湖人想造車的想法,很快將原水利廳倉庫批給了巢湖人當做廠房。經過精心的準備與籌劃后,王慶源一行人懷揣夢想從巢湖來到了合肥,來到了這片讓他們扎根、奮斗的地方。

  就在王慶源他們來到合肥后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于1962年在武漢舉辦了汽車產品訂貨會,這家剛剛準備要做汽車零配件業務的小公司也打算到訂貨會上去湊湊熱鬧,或許能在展會上找到商機。然而當時這家公司的狀況是沒有任何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工程機械,沒有專業的工程師,只有幾個懂得機械維修的技術工人,用今天的話說,當年的巢湖機械修理廠簡直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汽車之家

  不僅是沒工人、沒技術,新公司甚至連正規名稱都沒有,公章更是無從談起。沒名稱沒公章就不可能有企業愿意在他們身上下訂單,危急之下修理廠兩位技術員臨時商議出了“巢湖汽車配件廠”的公司名稱,隨意刻了個“蘿卜章”便趕赴了訂單會的現場。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次巢湖機械修理廠的無心之舉居然拿到了包括離合器、制動系統在內多達幾十個小產品的訂貨合同,這讓巢湖人在驚喜的同時又有些忐忑。

  驚喜的是巢湖人發現原來國內對汽車配件竟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這其中蘊含的商機自然不言而喻。忐忑的是當時巢湖人手中沒設備、沒技術,甚至連簽訂合同時的公章都是臨時刻出來的,這幾十份訂單他們能順利完成嗎?此時擺在巢湖人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在短時間內建起工廠,并順利完成這批訂單。

汽車之家

  為了讓公司有個正式“身份”,以王慶源為首的領導班子先后多次向省計委上報,要求將原來的巢湖機械修理廠正式更名為巢湖汽車配件廠。沒幾天報告批下來了,但批下來的公司名稱卻是“巢湖汽車修理廠”,仍與之前合同上的名稱、公章不符。為此巢湖人又不斷向上級做報告、寫申請,終于在1964年拿到了正式身份,巢湖汽車配件廠也就此正式掛牌成立,而它便是江淮汽車的前身。

汽車之家

  公司成立后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各大廠商需要的汽車零配件,這樣一來巢湖人便逐漸與中汽公司熟絡起來。同樣是在1964年,巢湖人在中汽公司身上找到了機遇。由于當時南京汽車制造廠單一品種產品的制造批量不斷擴大,他們想將1噸越野車及部分汽車發動機業務向外轉移,中汽公司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很快便想到了正在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巢湖汽車配件廠,在中汽方面的幫助下,南汽很快便與巢湖人達成了合作意向,決定無償轉讓1噸越野車整車制造及發動機項目。

汽車之家

  項目有了,可前期啟動資金、生產設備及相關技術工人依然是巢湖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時剛剛建立的巢湖汽車配件廠資金極度短缺,想抓住這個機會繼續發展下去,巢湖人就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隨后巢湖市政府親自出面賣掉了幾家原本隸屬于公安廳系統的中小企業,并自籌資金開始了新廠房的建設。除此之外,他們還向全國范圍內的相關企業“求援”,希望他們能夠提供一部分生產整車以及零配件所需的設備。求援消息發出后居然出人意料的得到了全國眾多機械制造企業的支持,許多企業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免費將設備提供給巢湖。

汽車之家

  至于生產汽車的技術人員,巢湖人吃的也是“百家飯”,南汽除了無償將整條生產線轉讓給安徽,還向安徽委派了一個工程師專家組,就是為了幫助巢湖人造車。除此之外,巢湖人還在省委省政府的幫助下向一汽求援,并順利得到了一個近20人的汽車工程師隊伍。得到各方幫助的巢湖人自己也在想方設法挖掘人才,充實擴大公司的技術隊伍,他們將公安系統中關押的20萬名勞改犯摸了一遍底,挑選出了1200名有相關經驗且案情并不重大的犯人,將他們抽調到工廠工作,表現好的還可以申請減刑。這批勞改犯中有搞設計的、有懂技術的,還有的在制造方面非常精通,巢湖汽車配件廠將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了一支造車的強大力量并順利完成了訂貨會上的所有零部件生產。

  很快,巢湖汽車配件廠便擁有了自主制造整車的能力,并被國家劃歸為軍工企業,主要為軍隊提供車輛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雖說解決了生產力的問題,但是安徽巢湖汽車修理廠卻并未生產出任何一臺1噸越野車,他們的主要工作仍是生產汽車零配件。

汽車之家

  每次寫自主品牌歷史總避不開10年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江淮也同樣如此,由于當時廠長王慶源曾在文革期間被批斗、降職,因此安巢湖汽車配件廠也一度陷入混亂。不過一心想要自己造車的巢湖人很快便將局面穩定下來,決定以當年南汽“躍進卡車”也就是嘎斯51為模板進行修改,生產一款2.5噸級別的平頭卡車。

汽車之家

  1968年4月,靠著東拼西湊的設備和各方支援的技術人員、工人,第一臺2.5噸載貨汽車誕生,雖說這臺完全由工人手工打造的汽車有著不少缺陷與漏洞,但安徽人還是滿懷信心的將這個喜訊上報給了中汽公司,中汽相關領導得知后非常高興,要求他們盡快將這臺車帶到北京,讓中央的領導們參觀、評判一番。除此之外,安徽還向中央正式提出了上馬汽車項目的計劃,想借此機會得到中央的認可。

汽車之家

  進京接受檢驗的結果可想而知,這臺載貨汽車受到了國務院農業部部長余秋里的高度贊賞,在鼓勵巢湖人繼續堅持生產汽車的同時也表示將大力支持安徽上馬汽車項目。就這樣,安徽巢湖汽車制造廠正式走上了整車制造的道路。正式確定整車制造業務后的頭等大事就是生產汽車向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獻禮。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這個任務無疑就落在了剛剛具備整車生產能力的巢湖汽車制造廠身上。很長一段時間里,“生產汽車向九大獻禮”成了全廠職工生產汽車的巨大動力,憑著滿腔熱情與艱苦奮斗的精神,巢湖人在1969年九大召開前生產出了20臺汽車,順利完成了任務。

汽車之家

  第一批汽車出產后,工廠領導班子研究決定將這批車定名為“江淮牌”,并提出將巢湖汽車制造廠的名字變更為“江淮汽車制造廠”。工廠將這兩個命名方案上報當時所屬部隊領導后不久便得到了回復,部隊完全同意工廠的報告意見,并很快批復將這臺車命名為“江淮牌”,工廠更名為“江淮汽車制造廠”,至此,巢湖人實現了他們想要造車的夢想,但造車的道路卻并非是一帆風順。

2

轉型求多元化 江淮迎來變革

1970-1996年
轉型商用車生產商 江淮汽車制造廠迎來新變革

  其實在江淮汽車制造廠生產汽車為九大獻禮的同時,全國上下已經開始經歷文化大革命,江淮汽車制造廠雖然隸屬于軍隊,但還是無法避免工廠內技術人員被打倒、被降職的情況,合肥江淮汽車制造廠“小心翼翼”的度過了這個時期。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江淮汽車制造廠在新一輪整合后脫離軍工企業背景,被劃歸至機械局管轄。

汽車之家

  此后江淮汽車制造廠便一直在省機械局領導下生產汽車零配件及部分商用車型,幾乎不涉足乘用車領域,也正是因此,江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屬于“只干活、不出名”的階段,只有在某些軍隊及工程車輛身上才能找到“江淮”的字樣。由于這期間江淮汽車制造廠留下的資料實在太少,因此文章中介紹的重點將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

汽車之家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進了各行各業,我國汽車工業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乘用車領域更是迅速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此時江淮汽車制造廠由于并不熟悉乘用車業務,想向這個市場發展其實并不容易,江淮汽車制造廠經過仔細研究,決定對企業進行第一次轉型,將精力投入到客貨車底盤領域,著重研究生產客車、貨車底盤。

汽車之家

  通過與國外知名廠商在資金及技術方面的合作,1990年,江淮創造性的開發出了一款客車專用底盤,結束了我國長久以來客車只能由貨車底盤改裝而來的歷史,也讓江淮在客車底盤領域站穩了腳跟。同年5月,36臺輕卡及24臺使用江淮底盤的客車出口至玻利維亞,代號為HFC6700的客車底盤也在同期被列入1990年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江淮汽車制造廠此后還與天津“中國汽車技術中心”合作,繼續鉆研開發新的客車底盤。

汽車之家

  兩年后,江淮開發出了國內第一臺后置發動機底盤HFC6702KY,當時江淮生產的HFC6702KY、HFC6601KY以及HFC6782等客車專用底盤幾乎代表了我國國內6-8米客車底盤的最高水平,而這三款底盤也基本壟斷了當時的國內中型客車市場。隨著人們出行需求的不斷增加,公共交通車輛長期處在超載及低速工況下,頻繁的起步、加速需要客車在較低轉速區間內擁有更大的扭矩,更充沛的動力輸出,這也為客車底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車之家

  1994年4月,江淮汽車制造廠在HFC6700系列客車底盤的基礎上,升級開發出了HFC6703KAY型底盤、HFC6605系列底盤及HFC6750KAY型底盤,成為當時國內客車市場上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1995年便登頂了國內客車底盤銷量冠軍,1996年全年銷售客車底盤更是突破了1萬臺大關。

  隨著客車業務的不斷成熟,江淮汽車制造廠于1996年12月接手合肥客車廠,并且在同年開啟了與韓國現代集團在客貨車領域的首次合作,當時江淮方面與韓國現代達成了客車底盤方面的技術合作協議,在吸取海外先進經驗技術的同時進行中國化改造。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江淮真正成為了國內客車領域的佼佼者。

汽車之家

  在客車底盤領域不斷發力的同時,江淮也在不斷推動自己在輕卡領域的發展。同樣是在1996年,代號為HFC1061的江淮輕卡帥鈴上市,售價在13萬元左右。作為江淮汽車的核心業務,輕卡共包括三個層次的產品線,分別滿足高中低檔消費市場的需求,高端系列車型為帥鈴1-3,中端車型為康鈴、駿鈴、威鈴,低端車型有好微、好運、大好運等。

1997-2006年
商用/乘用齊頭并進 江淮走出特色發展道路

汽車之家

  經過幾十年在汽車行業的摸爬滾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于1997年5月正式成立,同時被確定為安徽12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集團公司內共有合肥江淮汽車有限公司合肥客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合肥汽車制造廠、安徽省汽車齒輪箱總廠等六家企業。

汽車之家

  為了在新時期尋求更大發展,1997年剛剛成立為集團公司的江淮又在醞釀著更大的企業改制與重組計劃。1999年9月30日,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金獅亞太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機械設備總公司以及武漢天喻信息產業有限公司這五家股東發起的重組計劃實施,江淮汽車制造廠正式改制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三月兼并安徽皖東機械廠,將其組建為安徽江淮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汽車之家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熱度的不斷攀升,改制后的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蘊藏在乘用車領域的巨大商機,然而從未涉足過乘用車市場的江淮想快速轉型并沒有那么容易,最終他們結合自己在商用車市場的多年經驗,決定開發生產一款多功能商務車,以此逐漸向乘用車方向轉型,2000年11月,江淮多功能商務車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

汽車之家

  2001年江淮汽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他們向乘用車領域進軍增添了信心。江淮汽車公司經過反復研究后發現,這一階段人們對MPV車型的需求正在不斷增漲,好的MPV車型除了要有一個潮流、養眼的外觀,還需要兼具轎車的舒適性、輕型載客型客車的載客能力以及能夠輕松穿梭復雜路面的通過性。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江淮琢磨著如何開發出這樣一款MPV車型。

汽車之家

  由于此前曾經與現代公司有過合作,因此早在2000年初江淮就已經看好了韓國現代汽車公司代號為H-1的MPV技術,并表示希望引進這項技術,并結合實際情況打造適合中國市場的MPV車型。不過當時現代方面對中國市場對該產品的接受程度持懷疑態度,對江淮方面合作的誠意也并不認可。直到當年11月看到江淮已經開始建設廠房后,韓國現代汽車公司才開始徹底、大膽的與江淮合作,不僅在2001年3月便火速簽署了H-1技術的轉讓協議,在轉讓費環節也并沒有為難江淮。很快,這款源自韓國現代技術的MPV車型在江淮的生產線上投產了。

汽車之家

  2002年3月18日,第一臺名為“江淮瑞風”的多功能MPV下線,拉開了江淮汽車進入乘用車市場的序幕。第一批出產的瑞風MPV在外觀上與當年的現代H-1基本保持一致,扁平修長的大燈與豎條狀鍍鉻進氣格柵的組合突顯出整臺車的商務氣息,前杠略顯夸張的分隔設計則讓它在商務、干練的同時又多了一份個性與潮流。首批上市的江淮瑞風車身尺寸為4695mm×1820mm×1950mm,由于車身較高,當時的它看上去就像是一臺大面包。

汽車之家

  鑒于江淮瑞風是在完全引進韓國生產線后進行生產的,因此它的內飾設計、配置、功能等都和同一時期的現代H-1如出一轍,最初的瑞風還有懸掛現代“H”標的版本。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這臺江淮瑞風其實是現代H-1的換標產物,生產地點也從韓國搬到了江淮汽車公司的生產線。外觀、內飾沒什么好說的,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生產的江淮瑞風便擁有2.4L汽油、柴油兩個版本,汽油版車型最大功率136馬力,最大扭矩193N·m,柴油版車型最大功率103馬力,最大扭矩235N·m。

3

商用/乘用并進 江淮走特色道路

  當時國內MPV市場有著“小MPV”與“大MPV”的概念,作為大MPV形象出現的江淮瑞風一經推出便成為了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2002年瑞風的銷量占國內大MPV總銷量的62%,幾乎接管了市場。除此之外,由于曾經有著軍工企業的背景,國家海關總署在瑞風上市后5個月便下了180臺車的超大訂單,此后軍隊、政府的訂單同樣絡繹不絕。2003年10月18日,上市僅1年半的江淮瑞風便已經迎來了第1萬臺車的下線。

汽車之家

  自2000年以來,安徽汽車工業在幾年時間內發展迅速,江淮作為安徽汽車工業佼佼者,在輕型車、輕卡的產銷量上毫無爭議的占據著國內領先地位。當時國內的重卡產品70%是從中型卡車改造而來的中重卡,噸位一般在8-10噸,而噸位在15噸以上的標準重型卡車所占市場份額只有不到10%,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工程建設中對重型、甚至超重型卡車的需求迅速增長,重卡成了相對短缺的緊俏產品。江淮汽車公司看中了新時期蘊藏在重卡身上的經濟增長潛力,決定仍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式開發重卡產品。  

汽車之家

  由于此前已經與韓國現代公司有過兩次合作,因此本次江淮依然將目光投向了現代。2002年6月,江淮汽車與韓國現代汽車公司簽署技術合作生產重型車項目的協議,并同時宣布兩家公司此后的合作方式將從技術層面擴大至資本層面,雙方將各出資50%成立合資公司,這家公司將以重型卡車為起步產品,并同時兼顧商用車及乘用車的生產。

汽車之家

  2003年10月28日,第一臺名為格爾發的重型卡車成功下線,標志著江淮汽車公司正式拉開了生產重型卡車的序幕,江淮旗下輕、中、重型卡系列商用車產品線也已經形成!案駹柊l”的名字源于英文GALLOP,意為“飛奔、奔跑”,第一代格爾發是以韓國現代重卡技術為基礎,由江淮結合國內道路特點進行改進而成,這個系列產品配備了高性能6缸或8缸柴油發動機,全系均可以選裝ABS剎車防抱死系統及ASR驅動防滑系統,頂配車型還可以選擇空氣懸架。

汽車之家

  在與海外企業不斷進行合作的同時,江淮汽車公司內部也在積極進行著自主研發與創新,試圖掌握更多核心競爭力。此后江淮汽車公司引進航天三菱公司旗下的4G6系列發動機,通過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技術精髓,開發出了一款名為4GA1的發動機,2004年2月,首臺代號為4GA1的發動機下線點火成功,這臺發動機的順利生產無疑為江淮進軍乘用車領域增添了更多信心。

汽車之家

  2004年10月,江淮迅速推出了瑞風Ⅱ系列及彩色之旅系列車型。雖然這個階段江淮與現代的合作關系處于波動之中,但瑞風Ⅱ系列車型的外觀造型依然與當時的現代H-1保持一致,棱角分明的大燈不再扁平,前格柵也從原來的豎條狀變為了更加簡潔的單橫條,前杠夸張的分隔設計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三段分體造型,車身尺寸也較此前有所增加,達到5035mm×1820mm×1970mm。這些改變使得瑞風Ⅱ系列看上去更加粗獷,也更商務。

汽車之家

  配置方面瑞風Ⅱ系列車型也較此前有所提升,不僅全系標配了四輪盤式剎車及ABS剎車防抱死系統,部分車型還配備了三屏VCD、倒車雷達等裝備。動力方面,瑞風Ⅱ系列并未搭載當時江淮新近開發的4GA發動機,而是繼續沿用此前產品,因此瑞風Ⅱ同樣擁有汽油及柴油兩個版本,其中汽油版本車型分為最大功率150馬力與136馬力兩個版本。

汽車之家

  除去瑞風Ⅱ系列商務車,此番江淮還推出了一款專門針對旅游、客運、租賃市場開發的“彩色之旅”商務車,這款車在保證安全性及舒適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高產品的經濟型,也更受關注經濟型MPV及高檔輕客消費者的歡迎。

汽車之家

  更寬大的車身、更豐富的配置無疑都是瑞風Ⅱ系列車型相較此前的提升改進,然而這些還不是它與此前車型的最顯著差別,江淮在推出這兩款車型時對瑞風產品價格進行了大幅調整,下調范圍達到了令人吃驚的15%-20%,這樣一來,瑞風7座標準型、9座標準型售價便落到了15萬元之內,在這個級別MPV市場的競爭力立刻突顯出來。此外,更加注重經濟型的瑞風“彩色之旅”定價僅12.8萬元,在將價格進一步下探的同時,也讓更多人注意到了瑞風,注意到了江淮。

汽車之家

  之前我們提到江淮汽車公司與韓國現代將就重卡項目成立合資公司,然而兩家公司最初美好的設想卻并未成真。江淮方面堅持自主開發新格爾發重卡,并將部分核心技術排除在合資企業之外,這一舉動引起了韓國現代方面的強烈不滿,在幾次談判無果,雙方均不肯退讓的情況下,現代汽車公司最終放棄了與江淮的合資計劃。雖說成立合資企業的計劃泡湯,但新一代格爾發重卡的研發生產卻并未因此而停下腳步,2004年10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格爾發重卡已經進入市場試驗階段。

汽車之家

  2005年4月28日,經過多項改進的新格爾發重卡上市,由于此時江淮與現代的合作已經頻臨破裂,因此這款車的駕駛室、車架以及前后橋等關鍵零部件均是由江淮自主研發生產,他們充分吸收借鑒了此前現代汽車公司的成熟技術,并將這些技術實際運用到了新格爾發重卡的生產中。至于發動機、變速箱等短時間內無法研發生產的部分,江淮便從玉柴、濰柴這樣的國內知名廠家手中采購,目前市場上普遍將這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格爾發作為該系列第一代車型,對于此前那臺江淮與現代集團合作的格爾發重卡,大多數人則選擇了遺忘。

汽車之家

  有過成功,也經歷過挫折,江淮汽車公司就這樣走到了國內汽車發展井噴式的發展時期,雖說在商用車領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與國內許多自主汽車企業一樣,江淮同樣也面臨缺乏自主開發、設計能力,缺少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在國內眾多汽車廠商紛紛與喬治亞羅、賓尼法利納等意大利設計公司合作的同時,江淮汽車公司卻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們在意大利都靈投資1100萬歐元籌建了“JAC-意大利設計中心”,并于2005年6月15日正式為設計中心揭牌。而這家位于意大利都靈的公司也成為了中國汽車企業在歐洲的首個設計中心。

汽車之家

  就在意大利設計中心如火如荼建立的同時,江淮與韓國現代的合作關系也走到了盡頭,2006年10月,江汽集團董事長左延安透露江淮于韓國現代長達10余年的技術合作將在2007年告一段落,江淮汽車將由此徹底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當時這條消息在國內汽車市場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與韓國現代的“分手”可能會導致江淮在技術端的缺失,但對于自主品牌企業的長久發展來說,散伙似乎不是件壞事兒。

汽車之家

  宣布與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分手”后,江淮又將目光投向了日本,2006年年底,江淮汽車集團在日本東京投資籌建的設計中心揭牌,這家設計中心在開始階段將主要負責車型及競爭對手情報搜集、人才招募及合作管理的任務,項目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很顯然,脫離韓國現代技術背景的江淮汽車非常希望在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方面有所突破,而投資日本建立設計中心則是江淮離開現代后走的第一步棋。至于江淮后期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后面的文章會為您講到。

4

大膽前進 江淮首款轎車上市

2007-2014年
成功轉型 江淮乘用車業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汽車之家

  時間跳轉至2007年,已經與韓國現代徹底分手的江淮汽車公司開始全面向乘用車市場進軍。2007年3月18日,江淮汽車公司自主創新的新款商務車瑞風·祥和正式上市,與它一同上市的還有一款名為瑞鷹的新車,江淮官方將其稱之為SRV,也就是運動休閑車。起初上市的2.4L江淮瑞鷹售價為13.98萬元,2.4L瑞風·祥和售價為16.98萬元。同年6月,搭載2.0L發動機的江淮瑞鷹車型也相繼上市,售價11.98萬元。

江淮江淮汽車瑞風2007款 2.4L祥和 汽油 自動豪華HFC4GA1

  外觀方面,同樣以現代H-1為原型的瑞風·祥和與瑞風Ⅱ系列車型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保險杠造型上有了細微變化,除此之外,瑞風·祥和也大大方方的掛上了江淮乘用車分公司的星形標識,不再懸掛藍色的“JAC”標識。前期出產的瑞風·祥和只有一款搭載2.4L發動機,最大功率136馬力的車型,后期則增加了一款搭載2.0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77馬力的“加強版”,這款搭載2.0T發動機的車型售價也是水漲船高,達到了15.48-17.48萬元。

江淮江淮汽車瑞鷹2007款 2.4L 四驅豪華運動型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其實是這款名叫瑞鷹的SUV,掛著“自主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它其實與現代圣達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講到這可能不少朋友會有疑問,江淮的SUV怎么又和華泰生產的現代圣達菲扯上關系了呢?其實在韓國現代集團決定將圣達菲車型投放華泰生產前,曾與江淮汽車公司有著比較深入的技術合作,江淮甚至還曾經小批量生產過圣達菲車型,但由于后期江淮與韓國現代方面合作關系破裂,現代便轉而與華泰進行合作。

  雖說合作關系破裂,但江淮顯然在技術合作時期汲取了現代圣達菲的營養,這點從江淮瑞鷹與圣達菲相似度很高的車身外觀上便不難看出。整車包括車身線條、翼子板、側裙在內的諸多細節均與現代圣達菲如出一轍。不過瑞鷹也有它自主、創新的一面,多輻豎條狀鍍鉻中網配合酷似豐田普拉多的不規則頭燈,在凸顯這臺車野性的同時也多多少少有些怪異。

江淮江淮汽車瑞鷹2007款 2.4L 四驅豪華運動型

  不光是外觀,江淮瑞鷹內飾設計風格同樣與現代圣達菲保持一致,不過內飾整體相對比較粗糙,質感一般。做工用料仍有提升空間,配置方面江淮瑞鷹則給了人們一個相對滿意的答案,不僅全系標配ABS、EBD等安全配置,中高配車型還擁有諸如自動空調、電子羅盤以及倒車雷達等配置,當年這些裝備出現在一臺售價13萬元以內的SUV車型上已經算是厚道了。

汽車之家

  動力方面,除了那臺售價12.98萬元的2.4L四驅車型外,江淮瑞鷹還在后期提供了一臺搭載2.0L發動機,采用前置前驅形式的入門版本,售價也進一步下探,達到了10.98萬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此次推出的瑞風·祥和及瑞鷹裝配的均是江淮自家的4GA系列發動機。

汽車之家

  其實從江淮這一系列“大動作”中我們便不難看出,與韓國現代“分手”后的江淮在更加努力、也更加積極的向乘用車方面轉型。2007年1月,江淮汽車公司轎車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這意味著江淮首款轎車將會很快進入國內市場。其實早在轎車項目申報前,江淮已經成立了主管乘用車業務的江淮轎車營銷分公司,并且已經在2004年投建的3500畝轎車基地內試制了幾臺轎車,一旦項目獲得批準便可以將這款車型立即投入量產。

汽車之家

江淮江淮汽車賓悅2008款 2.0L 自動尊崇版

  同年4月上海車展上,江淮賓悅的亮相在正式宣告江淮進軍轎車市場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人們對這個外形大氣、穩重的自主品牌轎車充滿了好奇。江淮這次并沒有讓人們等的太久,2007年11月18日,江淮汽車旗下首款轎車賓悅正式上市,最初上市的車型共有2.0L與2.4L兩個排量的六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0.77-13.17萬元。次年1月17日,首批江淮賓悅量產車型下線銷售,走入了國內轎車市場。

汽車之家

  就在今年春節期間,一則名為“為撐面子,男子將車改成奔馳”的消息讓一直不怎么出名的江淮賓悅著實火爆了一把,其實就效果來看,這臺改裝的江淮賓悅還真有那么幾分“大奔”的意思。之所以這位車主能將賓悅改的幾乎沒有違和感,與它原本就偏向中庸、沉穩的外形設計有著很大關系,頗似W221時代奔馳S級的三角眼加上密集的橫條狀鍍鉻前格柵營造出了一副低調、穩重的面孔,車身側面線條修長自然,刻意下放的腰線讓整車視覺效果更低矮,也更沉穩。

江淮江淮汽車賓悅2008款 2.0L 自動尊崇版

  這樣成熟、穩重的性格同樣被帶到了整車內飾設計上,一條略帶波折的曲線勾畫出了中控臺簡單大方的造型,除去控制空調系統的必要按鍵,大部分功能鍵都被集成在大尺寸液晶屏幕的四周。方向盤及中控下半部分融入的大量木質裝飾則是在樸素的基礎上添加了些許成熟、豪華元素。不過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江淮賓悅在做工用料上的不足,不僅中控臺充斥著大量塑料材質,車門緩沖條及各種接縫的同樣讓人感覺有些廉價。

江淮江淮汽車賓悅2008款 2.0L 自動尊崇版

  動力方面,首批上市銷售的江淮賓悅共有2.0L與2.4L兩個排量可供選擇,其中2.0L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29馬力,最大扭矩172N·m,2.4L發動機最大功率136馬力,最大扭矩193N·m。作為江淮汽車品牌旗下第一款轎車,賓悅顯然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過即便是這樣,它在上市之初也曾取得過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2008年江淮賓悅的銷售目標是一年2.2萬臺,最后幾乎完成了任務。然而起初購買江淮賓悅的車主大多看中的是它相對大氣的外觀,很快賓悅各種小毛病便暴露出來,在市場上的口碑迅速下降,幾年后更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汽車之家

  在相繼推出瑞鷹、賓悅后,江淮逐漸摸清了乘用車市場的門路,在相繼出擊SUV與中型車市場后,江淮汽車集團又將目光鎖定在了國內小型車市場上。2008年北京車展上,一臺定位于小型車的江淮小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款車型分為兩廂和三廂版本,當時他們的代號分別為A137與A138。同年9月的成都車展上,江淮汽車正式發布其兩廂、三廂緊湊級轎車,此時的它們已經分別定名為“同悅”及“同悅RS”。

  江淮方面宣稱同悅系列是江淮汽車技術中心與意大利賓尼法利納設計公司合作的產物,同悅在沿襲賓尼法利納公司設計風格的同時又汲取了眾多中國元素。實際看上去的效果也的確不錯,整車線條圓潤、流暢,銜接部位非常協調,柳葉狀大燈配合造型扁平的倒梯形格柵,讓整車看上去顯得動感活潑,在車展上著實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目光。

 江淮江淮汽車同悅2008款 1.3L 手動舒適型

  與國內許多自主品牌不太一樣,江淮品牌新車從發布到上市的時間往往很短,上市階段動作非常迅速。在同悅系列車型發布僅兩個月后,江淮便在2008年11月17日將這兩款車型正式推向市場,首批發布的同悅及同悅RS車型共有1.3L與1.5L兩個排量的六款車型,售價區間為4.98-6.68萬元。它的出現不但豐富了江淮的產品線,超低的售價也讓剛剛參加工作,想馬上變成有車一族的年輕朋友有了更多選擇。

5

并線發展 商用/乘用車推陳出新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2010款 1.5L 手動豪華型

  與韓國現代分手后的幾年內,江淮汽車集團在小型車、中型車及SUV市場均有所建樹,唯獨在國內銷量最大、競爭最慘烈的緊湊型車市場上仍是一片空白。在乘用車領域逐漸走入正軌的江淮顯然不會放棄緊湊型車市場這塊大蛋糕,2009年上海車展上,江淮為大家帶來了一款定位于緊湊級市場的新車型,它的名字是江淮和悅。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2010款 1.5L 手動豪華型

  同年10月18日,包括三廂轎車、MPV車型在內的江淮和悅系列車型上市,當時上市的和悅三廂轎車共有搭載1.5L發動機的四款車型,售價區間為6.58-8.48萬元,而MPV車型和悅RS則擁有1.8L排量的四款車型,售價區間稍高于三廂版本,為6.98-8.88萬元。與江淮同悅類似,這款名為和悅的緊湊級轎車同樣是江淮設計中心與賓尼法利納設計公司的產物,車身整體造型也與同悅有幾分相似,只不過和悅的前臉融入了更多線條及鍍鉻裝飾,使得它看上去更精致,也更顯檔次。這樣的造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家族式設計”。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2010款 1.5L 手動豪華型

  內飾方面,江淮和悅整體設計風格依然偏向于簡單明快,中控臺并沒有什么復雜的線條,儀表、液晶屏幕及各種按鍵旋鈕也都有條不紊的排列在中控面板上。值得一提的是和悅內飾中融入了不少仿碳纖維材質的裝飾條,讓整車更加時尚運動,也更討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動力方面,三廂和悅轎車有1.5L的兩個不同版本,它們分別是來自三菱的4G15S發動機與江淮自主研發的HFC4GB2.3C發動機,雖然兩臺發動機的排量均為1.5L,但前者最大功率為103馬力,后者則為113馬力。

汽車之家

  幾年時間內,江淮已經形成了由瑞鷹、賓悅、同悅、和悅的乘用車產品線,真真正正開始進軍國內乘用車市場。然而想要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站穩腳跟卻并不是件容易事兒,江淮由于此前幾乎沒有涉足過乘用車領域,因此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市場經驗都必須從零開始積累,2009年江淮全年銷量12萬臺,一年后銷量增漲61.1%,達到創紀錄的20萬臺,位于當年自主品牌銷量第7位,對于在乘用車市場起點較低,需要比其他企業付出更多努力的江淮來說,這個成績的確可喜,2010年12月7日,江淮迎來了建廠以來第200萬臺整車下線。

汽車之家

  不過江淮似乎并不滿足在乘用車市場的發展,在不斷完善乘用車產品線的同時,江淮也并未停止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2010年3月20日,江淮汽車多功能商用車公司掛牌成立,這家公司隸屬于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江淮汽車四大整車事業部之一,主要負責生產中高檔輕型客貨車、廂式貨車及各種專用車輛。

江淮江淮汽車星銳2011款 2.8T商務版國IV

  公司成立后不久便推出了首款拳頭產品,2010年廣州車展上,江淮汽車推出了一款名為星銳的多功能商用車,其中基本型定價為16.8萬元,標準型定價為17.8萬元,豪華型定價為19.8萬元。據了解,星銳商用車出自江淮意大利都靈設計中心,采用了典型的歐系短頭寬體式設計,整車內部空間非常充裕,可根據用途進行隨意改裝,適用于商務接待、通勤旅游、城市物流等各個領域。

汽車之家

  與此同時,江淮汽車集團在重卡領域同樣有新動作,2010年9月,江淮汽車集團與美國NC2(納威司達)公司各出資50%,成立安徽江淮納卡重型車有限公司,設計產能為每年8萬臺。不僅如此,納威司達還與江淮簽訂了發動機合資項目協議,并將Maxxforce發動機品牌正式命名為“邁斯福”,主要在江淮重卡車型上使用。同一個月內,江淮汽車集團還在安徽省蒙城縣經濟開發區內投資建成了江淮安馳汽車有限公司,作為江汽集團旗下的獨立子公司,江淮安馳主要負責生產SUV/皮卡、微貨及電動車三大平臺的四種產品。

汽車之家

  同樣是在2010年,江淮開啟了新能源轎車的研發與生產,當年北京車展上,江淮和悅混動車型的出現就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在廣州車展上亮相的同悅純電動車更是在一定范圍內引起了轟動。據了解,這款純電動車是在江淮同悅平臺上開發而來,電池組能量15kWh,續航里程可達130km。

汽車之家

  時間進入到2011年,面對競爭日益慘烈的國內乘用車市場,絕大多數自主品牌都在合資、進口品牌強有力的沖擊下敗下陣來,出口海外似乎成了提升銷量、回籠資金的一劑良藥。江淮汽車也不例外,2011年3月18日,江淮汽車向巴西出口了第一批200臺轎車,與此同時由巴西經銷商SHC公司投資建設的50家江淮汽車經銷網點也正式開業,江淮汽車的出口業務就這樣走上了正軌。

6

成功轉型 江淮乘用車快速發展

汽車之家

  順利建立海外銷售渠道后,江淮開始對自身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首先便是對此前乘用車戰略進行深化與升級。2012年廣州車展開幕前夕,江淮乘用車正式發布“瑞風+和悅”雙品牌運營戰略,根據這一戰略規劃,未來江淮乘用車產品將按目標客戶屬性差異分別歸入瑞風與和悅兩大品牌中,并統一采用“品牌+字母+數字”的命名方式。

汽車之家

  在建立雙品牌戰略的同時,江淮還對這兩大品牌屬性進行了區分,其中“瑞風”品牌主要面向公商務及個性化市場,為目標消費群體提供MPV、中型SUV及公商務轎車。以A命名的車型為轎車,S為SUV車型,M則是MPV車型!昂蛺偂逼放苿t主要面向大眾,主打家庭消費市場,為個人提供家用轎車、緊湊型SUV以及小型MPV等產品,旗下產品按照A系列:轎車、B系列:轎車、S系列:SUV進行命名。

江淮江淮汽車瑞風S52012款 基本型

  瑞風S5便是江淮雙品牌戰略下的首款產品,早在2012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這款江淮主推的城市型SUV便已經嶄露頭角,當時這款車還叫做江淮SII。當時這臺車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那個漂亮、甚至有點兒驚艷的外觀,犀利的不規則大燈,略顯夸張的大嘴設計讓人過目不忘。然而如果您觀察仔細的話,在這臺車身上似乎還能看到韓系某SUV的影子...

江淮江淮汽車瑞風S52013款 1.8T 自動天窗版

  同年11月廣州車展上,這臺來自江淮的首款城市型SUV再度亮相,只不過此時它的名字已經變成了瑞風S5。2013年3月19日,瑞風S5正式上市,前期上市車型共有1.8T和2.0L兩個排量的5款車型,售價區間在8.98-13.58萬元之間。新車外觀延續了車展上江淮SII的設計風格,4475mm×1840mm×1680mm的車身尺寸非常緊湊,車頭凌厲的線條勾勒出了漂亮的前臉造型,雖說新車有不少韓系SUV的設計元素,但不可否認的是,瑞風S5的外觀的確變得更美觀,也更具有吸引力了。

江淮江淮汽車瑞風S52013款 1.8T 自動天窗版

  內飾方面,瑞風S5同樣有模仿韓系SUV設計風格之嫌,三輻式方向盤、炮筒式儀表的設計年輕時尚,中控臺整體造型簡單大方,并沒有太過凌亂的線條或布局,相對復雜的多媒體按鍵則集成在中控大屏幕周圍,整體設計新穎簡潔,很受年輕消費群體歡迎。配置更是瑞風S5的優勢項目,像自動大燈、電動車窗、座椅加熱、GPS導航甚至是ESC車身動態穩定系統這樣的超級別配置均出現在了瑞風S5上,說來也不算奇怪,主打配置一向是自主品牌車型吸引消費者的“絕招兒”。

江淮江淮汽車瑞風S52013款 1.8T 自動天窗版

  動力方面,瑞風S5共有1.8T及2.0L兩款發動機可供選擇,其中1.8T發動機最大功率163馬力,最大扭矩235N·m,與之匹配的是6速手動變速箱。搭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型最大功率136馬力,最大扭矩180N·m,與之搭配的則是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后期江淮還推出了搭載2.0L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最大功率可達177馬力。

  在瑞風S5不斷沖擊人們眼球的同時,江淮開啟了自己在乘用車領域的“2.0計劃”,2012年廣州車展上,除了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瑞風S5,還有一款名為和悅A30的小車同樣引人矚目。相較此前的和悅車型,它的外觀無疑非,F代,也頗具設計感,人們也對這款小車有了一份期待。

汽車之家

  然而就在江淮不斷推陳出新,開始謀劃自己在乘用車領域未來的時候,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給江淮汽車結結實實的潑了盆涼水。2013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江淮同悅轎車底盤周圍鋼板及車身鋼板銹穿,許多車主同時表示他們發現問題后曾多次申請維修、更換車輛,但并未得到江淮方面的妥善解決。

汽車之家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們對江淮汽車品牌的強烈關注,2013年3月16日上午11點整,也就是央視3.15晚會曝光車身銹穿事件后一天,江淮方面立刻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召回問題批次的江淮同悅轎車,徹底、妥善的解決此次問題。也正是由于這個幾乎“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很長一段時間內,江淮的一舉一動都完全暴露在媒體的閃光燈下,江淮此后的產品投放節奏也因此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影響。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A302013款 1.5L 手動舒適型

  由于需要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江淮和悅A30的上市進程并沒有瑞風S5那樣迅速,直到一年后的2013年11月2日,江淮旗下全新一代三廂轎車和悅A30才正式上市,前期上市的共有搭載1.5L發動機的6款車型,售價6.28-8.28萬元。作為“2.0時代”的重要產品,和悅A30從外觀上便能顯示出它的改變,原本圓潤、簡單的前臉融入了更多線條,霧燈兩側隆起的邊框則給這臺小車增添了些許力量感。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A302013款 1.5L 手動舒適型

  配置方面一直是自主品牌產品的強項,除去全系標配的ISOFIX兒童安全座椅接口及前排雙氣囊等配置外,豪華型還擁有胎壓監測、多功能方向盤及電動外后視鏡加熱等裝備,售價8.28萬元的頂配車型更是搭配了自動前大燈、電動天窗、真皮方向盤甚至側氣簾等超越同級別車型的配置。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A302013款 1.5L 手動舒適型

  動力方面,江淮和悅A30搭載的依然是那臺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13馬力,最大扭矩146N·m。值得一提的是和悅A30的傳動方面,新車不僅擁有使用5速手動變速箱的版本,還首次提供了搭載CVT變速箱的車型。從和悅A30高于悅悅、低于同悅的售價我們便不難看出,江淮將和悅A30定位于一款年輕現代的精品小車,在這個細分市場里,長安悅翔V5、理念S1以及中華H230等車型都是和悅A30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江淮江淮汽車和悅A302013款 1.5L 手動舒適型

  去年年底上市的江淮和悅A30在2013年11月的銷量接近3000臺,雖說相較奇瑞E5、長安悅翔這些“帶頭大哥”還有不小的差距,但總體銷售成績基本達到預期,可以說和悅A30為江淮在乘用車市場的新階段發展開了個好頭。如今的江淮已經明確了乘用車、商用車兩條腿走路的基本方針,并在幾年時間內迅速完成了乘用車產品布局。然而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卻遠遠超出了江淮人的想象,由于在乘用車領域“入行”尚淺,江淮想要真正實現突破,不再淪為其他自主品牌的配角,恐怕還需要時間的歷練。

總結:

  從一文不名到年收入過百億,從商用車領域稱王到進軍乘用車市場,經歷二十多年蟄伏的江淮汽車從90年代開始決定轉變經營方向,全力向乘用車領域進軍。盡管有著諸如知名度低、技術尚不成熟、市場經驗不足等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江淮依然堅持著商用車、乘用車并重的雙線發展原則,硬是在幾年內便完成了整個乘用車產品線的布局。有過模仿借鑒,也嘗試過“拿來主義”,如今江淮汽車已經徹底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試圖在競爭慘烈的國內汽車市場尋求一線生機。至于自主這條路究竟能走多寬、多遠,江淮能否順利完成從幕后到臺前的轉變,決定因素仍掌握在江淮人自己的手里。(文/圖 汽車之家 陳雷)

汽車之家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分頁瀏覽模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