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標故事]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歐洲迎來了機械化生產突飛猛進的時代,安德烈·雪鐵龍(A.Citroen)乘著這股浪潮創辦了雪鐵龍汽車廠并推出了Type A型車。此后,雪鐵龍憑借Traction Avant、2CV和DS系列車型逐漸享譽全球。提到雪鐵龍,你首先想到的是其雙人字車標,今天就讓我們簡單了解下雪鐵龍的發展歷程和其車標的演變史。
從生產齒輪逐步轉型制造汽車
家境優越的安德烈·雪鐵龍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巴黎綜合理工大學,1905年,27歲的安德烈·雪鐵龍在去波蘭旅行的途中購買了人字形齒輪在歐洲的專利權,成功研制出雙人字形齒輪后,安德烈·雪鐵龍創辦了一家以生產人字形齒輪為主的雪鐵龍齒輪廠,很快產品開始在歐洲熱銷。然而僅生產齒輪并不能令他滿足,當時紅極一時的Mors汽車公司因管理不善正面臨倒閉,安德烈·雪鐵龍接手公司并在短短一年內使其扭虧為盈。此后,安德烈·雪鐵龍遠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底特律工廠進行參觀,福特工廠的規模和生產效率讓他驚訝不已。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安德烈·雪鐵龍在塞納河畔的Javel地區建廠開始生產炮彈,通過生產軍火,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但他知道戰爭遲早是要結束的,戰前參觀福特工廠令他記憶猶新,在法國復制福特T型車的神話是他夢寐以求的事。1916年,安德烈·雪鐵龍召集了一支工程師團隊開始著手研發并以福特工廠流水線的方式生產汽車,雪鐵龍首輛轎車Type A于1919年正式面世。雪鐵龍Type A搭載1.3升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0馬力,配備3速手動變速箱,最高時速65km/h。雪鐵龍Type A的水箱蓋上帶有雪鐵龍汽車極其簡單的品牌標識,橢圓形內含有雙人字形圖案,取自安德烈·雪鐵龍創業時所生產的雙人字形齒輪,寓意簡單而又耐人尋味。
1920年,雪鐵龍汽車首次參加法國勒芒汽車節油大賽,最終奪得了最佳經濟性能獎,如此成績拉動了雪鐵龍汽車的銷量。此后,基于Type A所衍生出的多款車型相繼問世。1921年,Type B取代了Type A,其中由著名車身設計師亨利·拉布迪特操刀設計的Type B2 Caddy Sport因擁有賽艇式車尾造型而深受消費者喜愛。與此同時,新的雪鐵龍品牌標識出現在了Type B車型上,新標識在原先品牌標識的基礎上加入了多邊形外框,使雪鐵龍標識更為飽滿立體。1925年,全鋼板車身的雪鐵龍B10問世后,鋼木結合車身正式退出了雪鐵龍的歷史舞臺。
對于安德烈·雪鐵龍來說,雙人字形標識必須要做到深入人心,早在雪鐵龍第一輛汽車正式下線前,雪鐵龍廣告部便已正式成立,起初安德烈·雪鐵龍培訓專業廣告人員宣傳自己工廠生產的炮彈,此后各大報刊雜志上都能見到雙人字形標志。1920年初,安德烈·雪鐵龍發現國家和地區公路兩旁的路牌大多都在一戰中被損壞,極具商業頭腦的他決定出資捐獻一批帶有雪鐵龍標識的藍黃底路牌。一時間,橢圓形和八角形的搪瓷路牌充斥著整個法國的大街小巷,路牌上不僅標注了雪鐵龍公司捐贈,有些還帶有雪鐵龍經銷商的信息。
此后,安德烈·雪鐵龍甚至租下了朝向Trocadero廣場的埃菲爾鐵塔整個北塔面,用20萬個霓虹燈在埃菲爾鐵塔上組成了“CITROEN”字樣,此后的10年里,雪鐵龍的品牌名稱與埃菲爾鐵塔一同點亮了巴黎的夜空。安德烈·雪鐵龍在營銷方面的過人之處不僅限于此,為了證明雪鐵龍汽車的性能和可靠性,雪鐵龍開始了首次探險之旅。一隊雪鐵龍B2履帶式汽車先后于1922年和1924年開始了穿越撒哈拉沙漠和非洲大陸的征程。
為了推廣C4和C6系列車型,雪鐵龍在1931年開啟了著名的“東方之旅”征程,車隊駕駛C4F履帶車從黎巴嫩貝魯特出發,途經伊拉克、阿富汗等地,跨越喜馬拉雅山、穿越戈壁,歷經長達10個月的征程,行駛12000公里之后終于在1932年2月抵達了北京,此行也成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驚人的壯舉,也為雪鐵龍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皷|方之旅”結束后C4和C6系列車型相繼停產,雪鐵龍推出了8CV、10CV和15CV,三款車型分別搭載1.5升、1.8升和2.7升發動機,該系列車型被人們統稱為Rosalie。
起初,8CV車身上并沒有雪鐵龍標識,直到1932年底,該車進氣格柵才出現了雪鐵龍的雙人字標識。為了在與眾多對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雪鐵龍索性將雙人字圖案直接融入到進氣格柵上,如此一來,人們便能很輕易地在車流中尋找到雪鐵龍汽車。雖然雪鐵龍品牌逐漸成熟,但安德烈·雪鐵龍無法依靠Rosalie系列車型挽救深陷財務危機的雪鐵龍公司,1934年,雪鐵龍Rosalie相繼推出市場,安德烈·雪鐵龍將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一款革命性的車型上。
雪鐵龍“前驅車”雙人字形格柵紅遍法國
1934年,雪鐵龍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前置前驅轎車Traction Avant,由于特點鮮明,該車索性直接被命名為“前輪驅動”。Traction Avant的推出再次讓雪鐵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該車也引領了全球汽車產業的新變革。雪鐵龍Traction Avant采用承載式車身及獨立前懸架,大大提升了操控穩定性和舒適性。Traction Avant最初搭載一臺1.3升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32馬力,配備3速手動變速箱,最高時速95km/h。此后,Traction Avant陸續推出了搭載1.5升、1.6升、1.9升發動機的改良車型。
雪鐵龍Traction Avant的出現再次美化了雙人字形格柵,鍍鉻材質的應用使得進氣格柵上的雙人字形更為立體醒目。安德烈·雪鐵龍一直夢想著推出一款高端豪華車,隨著Traction Avant 11CV逐漸成熟后,安德烈·雪鐵龍在1934年的巴黎車展上推出了搭載3.8升V8發動機的Traction Avant 22CV,然而該車推出幾周之后,雪鐵龍公司陷入財務危機,這款本該大批量生產的車型在雪鐵龍公司主要債權人愛德華·米其林宣布收購雪鐵龍之后停產,最終該車僅生產了約20輛。
與此同時,安德烈·雪鐵龍發現其產品在商用車市場中的競爭力顯得極為薄弱,經過詳盡的市場調研后,公司決定生產一款擁有平頭駕駛室、可站立在車內,靠近人行道一側裝有側滑門以方面裝卸貨物的商用車,滿足以上條件的雪鐵龍首款商用車TUB于1939年正式上市。該車搭載1.6升直列四缸35馬力發動機,配備3速手動變速箱,最高時速90km/h。由于二戰的爆發,該車銷量還不足2000臺,二戰結束后,人們對商用車的需求極度高漲,得益于戰前TUB的研發,雪鐵龍迅速推出了基于雪鐵龍TUB和Traction Avant基礎上開發的TUC-H型商用車。TUC-H一經推出便迅速紅遍法國及歐洲市場,其以強大的實用性和奇特的造型深受消費者喜愛,車頭方鼻子上的雙人字形雪鐵龍標識雖不及Traction Avant上的精致,但行駛在街頭也為雪鐵龍賺足了眼球。
公司創始人安德烈·雪鐵龍被董事會掃地出門,身心交瘁且長期患病的他最終于1935年7月去世,法國汽車工業史上的一顆巨星隕落。值得慶幸的是,米其林接手后的雪鐵龍公司從原來的重視產量轉變為注重產品質量,Traction Avant 11CV的熱銷給雪鐵龍帶來了巨大的利潤與榮耀,這也是對雪鐵龍汽車先驅者安德烈·雪鐵龍先生極富創新精神的一種肯定。1938年,雪鐵龍發布了比11CV更為高端的Traction Avant 15-Six,該車搭載2.9升直列六缸發動機,采用前盤后鼓制動系統,最高時速130km/h。
二戰使得民用汽車全部停產,直到1946年雪鐵龍Traction Avant 15-Six才恢復生產,1947年推出的改良型15-Six D的進氣格柵全部經過鍍鉻處理,且雙人字形造型向外突出,該車以良好的操控性和卓越的性能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后,作為雪鐵龍當時的旗艦車型,Traction Avant 15-Six遠銷歐洲及海外市場,同時成為法國總統等政界人士的專屬座駕,1954年,雪鐵龍推出了Traction Avant 15-Six H高端車型,其首次安裝了液壓氣動式后懸架,此舉也是為下一款雪鐵龍經典車型的研發做準備。1955年,雪鐵龍在15-Six的底盤基礎上打造了兩輛戴高樂將軍的御用座駕,其中一臺的進氣格柵上首次出現了簡化的雙人字形標識。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