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奔馳E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推出的采用“浮筒式”車身設計的奔馳180,但E級的名稱直到1993年才被正式確定,至今已發展至第五代。全新一代奔馳E級轎車已在2016年北美車展前夕全球首發,而更受國內消費者關心的國產全新一代奔馳E級長軸距版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與大家見面。本文,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款奔馳行政級座駕的前世今生。
一、奔馳E級的前身:
1、W120/W121系列(1953年-1962年)
故事得從1953年開始講起,當年奔馳推出了一款名為180(代號W120)的入門級車型,這是一款擺脫了外掛式車燈等傳統外觀設計元素,擁有真正意義上的“三廂”車身的全新車型。同時,由于采用了浮筒狀的造型風格,因此該車也成為了奔馳“Ponton”車系的首款車型。
奔馳W120的車長為4470mm,軸距為2649mm,車身尺寸相當于現在緊湊型車的水平。不同于此前任何一款奔馳,W120系列首次采用了承載式車體結構,使整個車身成為承載結構的一部分,不僅減輕了車身重量,還造就了比同級別車型更寬敞的車內空間。同時,奔馳W120還采用了當時十分先進的前后獨立懸架結構(前雙叉臂式+副車架/后擺動橋式)。此外,出于對行人的碰撞保護,奔馳還從該系列開始,更改了車頭三叉星立標的固定方式。
動力方面,奔馳180最初搭載的是1.8L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52馬力。隨后,奔馳又追加生產了搭載1.8L柴油發動機的180D車型,最大功率40馬力。1956年推出的190(代號W121)車型則搭載了最大功率75馬力的1.9L汽油發動機。1957年,180車型也升級為1.9L汽油發動機,但通過調整壓縮比等方式使最大功率降低到65馬力。1958年,搭載1.9L柴油發動機的190D車型問世,最大功率50馬力。傳動部分,W120/W121系列均匹配4速手動變速箱。
奔馳W120系列一直生產到1962年(W121系列于1961年停產),總共制造了442963輛,占據了當時奔馳品牌總產量的6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實用性、經濟性等方面的優勢,該車當年還被廣泛運用在德國的出租車市場。憑借穩定的質量,W120/W121系列為奔馳在產品可靠性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聲望。
2、W110系列 (1961年-1968年)
進入60年代后,“Ponton”車系已經開始有些跟不上潮流,為了保持產品競爭力,奔馳在1961年及時推出了全新車型190c/190Dc(代號W110)。新車最主要的特點是在車尾運用了小尾鰭的設計,因此也被稱為“Fintail”。不過,尾鰭的潮流卻是由凱迪拉克引領的,奔馳所扮演的只是追隨者的角色。
雖然在外形上有些模仿美式風格的痕跡,但Fintail車系卻有另外一項值得炫耀的資本,那就是在世界范圍內率先采用了安全車身理念,以便提升被動安全性。這是一種三段式車身結構,前后為變形區,中間是堅固穩定的座艙,該結構由奔馳工程師Bela Barenyi開發。碰撞發生時,碰撞力通過既定的變形路徑有效分散,碰撞安全性通過吸能式轉向柱、帶沖擊板的方向盤以及帶緩沖墊的儀表板得到進一步加強。
奔馳W110系列的車長為4730mm,軸距為2700mm,相比W120/W121系列加長了不少,同時,長車尾的設計也有利于增加后備廂的儲物空間。W110系列基本沿用了上代車型的前雙叉臂式/后擺動軸式獨立懸架結構,此外還在后懸架位置增加了調節左右重量平衡的橫向彈簧。
動力方面,190c繼續搭載1.9L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80馬力,190Dc配備的是全新的2.0L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55馬力,傳動系統仍匹配4速手動變速箱。1962年起,W110系列又增加了4速半自動變速箱可供選擇。1965年,W110系列進行了中期改款,190c被200車型所取代,動力系統換裝了最大功率95馬力的2.0L汽油發動機;190Dc車型則更名為200D。
更為重要的是,W110系列還首次加入了搭載六缸2.3L汽油發動機的230車型,最大功率達到105馬力。此外,除了四門轎車以外,W110系列還擁有主要用于醫療或喪葬服務的專用車。到1968年停產前,Fintail車系總共制造了628282輛,占據了當時奔馳品牌總產量的59%,繼續扮演著最受歡迎車型的角色。
3、W114/W115系列(1967年-1976年)
到了60年代后期,尾鰭的潮流被大氣、簡潔的風格所取代,為此奔馳推出了全新的Stroke Eight“斜杠8”車系(6缸版本代號W114、4/5缸版本代號W115),該車由先鋒派法國設計師Paul Bracq設計。由于去掉了長長的車尾,四門版車型的車長縮短到4680mm,但軸距卻達到了2750mm,因此在車內駕乘空間方面并沒有縮水。此外,W114/W115系列中還有軸距3400mm的四門長軸版和雙門Coupe版車型。
內飾部分,Stroke Eight沒有采用傳統的桿式手剎,而是改用了腳踩操作的輔助制動器。長軸版車型車內擁有三排座椅,總共可乘坐8人。底盤部分,Stroke Eight的前懸架依然是雙叉臂結構,但后懸架采用了新的“對角線擺式軸”半拖曳臂式結構。
動力方面,W114/W115系列最初搭載了2.0L、2.2L、2.3L、2.5L四款汽油發動機,以及2.0L、2.2L兩款四缸柴油發動機,其中頂配的250CE車型首次采用了博世D-Jetronic電控燃油噴射系統,傳動系統匹配4、5速手動變速箱或4速自動變速箱。
1972年,Stroke Eight車系進行了中期改款,主要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升級,新增了2.3L、2.8L汽油發動機和2.4L、3.0L柴油發動機等多種動力版本。W114/W115系列是奔馳品牌旗下第一款銷量超過100萬輛的車型,該系列一直生產到1976年,累計銷量達到了驚人的1919056輛,占據了當時奔馳品牌總產量的77%,創造了銷量神話。
4、W123系列 (1976年-1986年)
Stroke Eight車系曾經風靡一時,但當它走到產品周期末段的時候,人們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誰會是它的繼任者,所以當W123系列在1976年剛一亮相,便吸引了的無數人的目光,而它也確實沒有令人失望。W123系列由時任奔馳首席設計師Bruno Sacco和設計總監Friedrich Geiger設計,外形上可以看出S級W116系列的影子,普通四門版(代號W123)的車身尺寸相比前代車型略有加大,車長為4725mm,軸距為2795mm。
車身結構方面,123系列還擁有首次推出的五門旅行版(代號S123)、雙門Coupe版(代號C123)以及車長5355mm、軸距3425mm的四門長軸版(代號V123)車型。奔馳在123系列上首次采用了安全型轉向柱技術,其中帶有的潰縮管,可在正面碰撞中發生潰縮,防止轉向柱侵入車內。技術層面,W123系列的底盤和車身主要以S級W116系列為基礎,采用前雙叉臂+后半拖曳臂式懸架結構,旅行版的后橋還采用了一種液氣水平高度控制系統。
動力部分,123系列最初問世時共配備了四款汽油發動機(2.0L、2.3L、2.5L、2.8L)和四款柴油發動機(2.0L、2.2L、2.4L、3.0L),其中只有2.5L六缸汽油發動機為新型號,最大功率可達129馬力,其余都曾搭載在Stroke Eight車系中,傳動系統匹配的是4、5速手動變速箱或4速自動變速箱。1980年,W123系列新增了搭載3.0L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的版本,最大功率為125馬力。
1982年,123系列進行了中期改款,最明顯的變化是全系都采用了原先只在頂配車型上才有的矩形前大燈。此外,新車還可選裝ABS和駕駛員安全氣囊。123系列一直生產到1986年,其全球累計銷量突破250萬輛,達到了2696915輛,其中最受歡迎的單一車型為柴油版本的240 D,共售出45.5萬輛。
★W123系列在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起,W123系列還曾以CKD方式由長春一汽引入國產,車型方面包括200、230 E以及230 E長軸版三種,數量總共828輛,這批車后來都由北京首都汽車公司進行銷售。當時只有局級以上的干部才有資格乘坐該車,同時外賓接待也會用到該車,還有少量車被私人通過特殊渠道購買。此外,首汽還進口了一批奔馳250 E加長版,并接待了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等外賓。
延伸閱讀:
僅有828臺 1988年長春國產奔馳E級實拍
//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304/519020.html
經典車實拍 1988年國產奔馳230E加長版
//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406/815487.html
二、奔馳E級命名方式的確立與發展
● 第一代E級:W124系列(1984年-1997年)
1984年9月,奔馳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發布了W124系列,雖然在1993年6月中期改款之前,該系列并沒有被命名為E級,但其定位卻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W124系列不再是奔馳的入門級車型,因為尺寸更小的190(代號W201)系列已經在1982年問世,而190系列在日后則發展成為奔馳C級。
W124系列繼續由Bruno Sacco設計,外形優雅而穩重,并且擁有0.28的優秀風阻系數表現。1984年11月率先上市的是四門轎車版本,其車身尺寸長寬高為4740mm×1740mm×1428mm,軸距為2800mm。1985年,該系列新增了五門旅行版(代號S124),1987年又推出了雙門Coupe版本(代號C124)。1990年,擁有六個車門、軸距3600mm的長軸版(代號V124)加入124系列。1992年,該系列再次衍生出了敞篷版(代號A124)的全新車身結構。
動力方面,除了配備多款直列四缸、五缸或六缸汽柴油發動機以外,W124系列的高性能車型500 E更是搭載了大排量的5.0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326馬力/5500rpm,峰值扭矩480!っ/3900rpm,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6.1秒,最高車速250km/h。值得一提的是,500 E是在保時捷的祖文豪森工廠進行手工裝配的,每輛的生產周期為18天。
底盤部分,雙叉臂式前懸架加入了防俯沖控制裝置,可以更好的抑制制動過程中的“點頭”現象;后懸架則采用了源自190系列的先進的多連桿結構,帶來了更好的舒適性和操控性。更為重要的是,奔馳率先將第一代4MATIC四驅系統應用在W124系列中,該系列的創新還體現在對于安全性的提升,重新設計的車身結構大量使用了輕質高強度鋼,能在進行56km/h偏置碰撞測試時,保證車內乘員的安全。同時,駕駛員安全氣囊、ABS、中控門鎖等都成為標準配置,另外還可選裝副駕駛安全氣囊、ASR牽引力控制系統等配置。
1993年,W124系列進行了中期改款,這次改款不僅對車輛本身進行了優化,還正式確立了“E-Class”的全新車系名稱,并成為奔馳行政級(Executive)座駕的代名詞。同時,第一代E級旗下車型也都調整了命名方式,如:汽油版車型500 E變為E 500,柴油版車型250 D變為E 250 Diesel等。
除了原廠車型以外,1986年,當時還只是發動機制造商的AMG,在雙門Coupe車型中搭載了一款由Melcher(AMG兩位創始人之一)開發的擁有完全獨立氣缸蓋(每缸四氣門)的5.6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360馬力,峰值扭矩510!っ,0-100km/h加速時間5.4秒,最高車速303km/h,并以昵稱“鐵錘”而聞名。在美國,這款轎跑車至今依然是AMG眾多青睞者心中的唯一偶像。
1990年,奔馳與AMG簽署了合作協議,AMG正式成為奔馳的官方合作伙伴。1993年,雙方共同研發的E 60 AMG問世,搭載6.0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381馬力,峰值扭矩580牛·米,0-100km/h加速5.4秒,最高車速250km/h。次年,雙方又合作推出了E 36 AMG,搭載3.6L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272馬力,峰值扭矩385牛·米,0-100km/h加速7.0-7.2秒,最高車速250km/h。
1995年,最后一批E級W124系列以Masterpiece杰作限量版的形式發售,該車最主要的特點包括:換擋桿頂端、車門迎賓踏板、車尾右側帶有Masterpiece徽標,同時還配備了全新的六孔輕合金輪圈。在轎車版停產后,Coupe和旅行版繼續生產到1996年,而敞篷版直到1997年才最終停產。
據統計,第一代奔馳E級的累計銷量為2562143輛。
延伸閱讀:
形似小號奔馳S級 實拍93年款奔馳E 220
//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410/847803.html
● 第二代E級:W210系列(1995年-2002年)
第二代奔馳E級(代號W120)的研發工作早在1988年就開始了,新車外觀由奔馳新晉設計師Steve Mattin在設計總監Bruno Sacco的指導下完成。1993年日內瓦車展,奔馳發布了一款名為Coupe Studie的概念車,該車全新的復古時尚風格代表了90年代的奔馳家族式設計語言,四眼圓形前大燈的造型在此后推出的新一代E級、CLK級、C級、CL級、SL級上都得以體現。
1995年7月,第二代E級四門轎車正式上市,并于當年獲得了有著“全球工業設計的奧斯卡”之稱的紅點設計大獎。除了創新的前臉造型,第二代E級還擁有流暢的車身線條,轎跑風格的短小車尾,以及0.27的低風阻系數。該車的車身尺寸長寬高為4818mm×1798mm×1417mm,軸距為2832mm。
第二代E級的內飾設計充分體現了豪華與典雅,四輻式方向盤配備了多功能按鍵,還帶有電動調節功能,同時帶記憶功能的電動座椅調節、電動后視鏡調節、氙氣大燈、倒車雷達、預收緊式安全帶、前排側氣囊、牽引力控制系統等配置都可以在車上找到。此外,還可選裝前排座椅通風、車載導航、COMAND影音控制系統等。
動力方面,第二代E級的亮點是從1997年開始,首次以全新設計的V型六缸汽油發動機代替了此前一直使用的直列六缸汽油發動機。新發動機由于采用了輕量化材料,使得缸體重量相比直列6缸減少了25%,燃油經濟性也得到顯著提升。此外,從1998年起,奔馳還將已經應用在C級(代號W202)上的CDI共軌直噴柴油發動機技術引入了第二代E級,不僅獲得了更強勁的動力性能,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第二代E級的傳動系統匹配了4速手動變速箱或4/5速自動變速箱。以搭載3.2L V6汽油發動機的E 320車型為例,每缸3個氣門,壓縮比為10:1,最大功率為224馬力/5600rpm,峰值扭矩315!っ/3000rpm,匹配5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7.7秒,最高車速238km/h,百公里綜合油耗10.3L。
底盤部分仍然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懸架結構,并配備了第二代4MATIC四驅系統。第一代E級上采用的是一套由多片式離合器代替分動箱,可手動控制后驅與四驅切換,并且可鎖止中央、后橋差速器的機構,但在實際使用中,卻經常出現中央差速器漏油、離合器片損壞等問題,因此奔馳的工程師團隊又重新設計了一套新的四驅系統。
而第二代4MATIC系統是一套電控機械化結構,并可實現全時四驅。當電子系統檢測傳動軸兩個半軸之間的扭矩差小于50牛·米時,中央差速器將以45:55的比例輸出扭矩。而當傳動軸前后半軸之間的扭矩差大于50!っ讜r,中央差速器兩側的多片式離合器將主動對扭矩進行重新分配,達到限滑作用。
除了四門轎車,第二代E級還提供五門旅行版,其后備廂容積達到600L,通過折疊后排座椅的方式,還可將后備廂容積擴大至1975L。不過,由于奔馳對市場的細分,雙門Coupe(代號C208)和敞篷版(代號A208)車型都被歸入了新推出的CLK級,而長軸距版則被取消了。
1999年7月,第二代E級進行了中期改款,最主要的變化是增加了入門級的2.0L機械增壓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63馬力/5300rpm,峰值扭矩230!っ/2500rpm,傳動系統升級為6速手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9.7秒(旅行版10.1秒),最高車速222km/h(旅行版212km/h),百公里綜合油耗8.9L(旅行版9.3L)。
第二代E級還有多個AMG版本,最先問世的是1996年推出的E 36 AMG,該車搭載的是3.6L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281馬力,峰值扭矩385!っ,0-100km/h加速6秒。隨后又推出了E 50 AMG,該車搭載了5.0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347馬力,峰值扭矩480牛·米,0-100km/h加速5.7秒,該車僅生產了一年,總共制造了2870輛。
此外,還有搭載6.0L V8發動機的E 60 AMG車型,最大功率381馬力,峰值扭矩570!っ,0-100km/h加速4.9秒。以及一款以限量版形式發售的“最高性能版",該車同樣也被叫作E 60 AMG,但卻搭載了6.3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405馬力,峰值扭矩616!っ,0-100km/h加速4.7秒。
1998年,最后一個第二代E級的AMG版本,同時也是產量最多的E 55 AMG車型上市,該車搭載了5.5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354馬力,峰值扭矩530牛·米,0-100km/h加速5.4秒。E 55 AMG每年的產量大約3000臺,其中1/6出口到北美市場,總共制造了約1.2萬輛。
第二代E級最終在2002年停止生產,共計有1374199輛轎車和279238輛旅行版駛下了生產線。
延伸閱讀:
經典的“四眼奔馳” 實拍1995款奔馳E級
//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401/697309.html
● 第三代E級:W211系列(2002年-2009年)
2002年1月,第三代E級(代號W211)在布魯塞爾車展首發,新車歷時4年、耗資20億美元打造。第三代E級延續了前代車型四眼大燈的設計思路,整車線條更加舒展、流暢,空氣動力學設計也更合理。四門轎車版的車身尺寸為4818mm×1822mm×1449mm,軸距為2854mm,雖然車長沒有增加,但卻擁有更長的軸距,有助于車內縱向空間的改善。
車內精致的內飾和豪華的配置盡顯舒適和品位,自動四區氣候控制系統、全景天窗、倒車影像等配置,使駕乘體驗更加愜意。電子感應制動系統和ESP確保了最大程度的操控安全性,并有助于駕駛員更好地應對緊急情況。據2005年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出售的汽車中,奔馳E級是安全系數最高的轎車。
動力方面,第三代E級搭載了奔馳全新開發的3.0L和3.5L V6汽油發動機,采用了雙頂置凸輪軸和四氣門技術,效率更高,平順性更好。如配備3.5L發動機的E 350,最大功率272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0-100km/h加速時間7.9秒。以及一款最大功率204馬力的全新柴油動力車型E 320 CDI。此外,奔馳還為歐洲市場提供了汽油/天然氣雙燃料車型E 200 NGT。傳動系統方面,可匹配6速手動或5/7速自動變速箱。
底盤部分,第三代E級采用了前四連桿+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結構,與自適應減震系統協同工作的雙重控制空氣懸架系統,解決了以前在懸架舒適性和操控性之間的沖突,從而可以滿足更為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而直接控制組件為駕馭者提供更加動態的駕駛樂趣。同時,這一代E級配備了帶4ETS的第三代4MATIC全時四驅系統。
第三代E級還擁有五門旅行版車型,后備廂容積達到了690L,通過放倒后排座椅,還可將后備廂容積擴大到1950L。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級旅行版還是首款配備大燈隨動轉向功能的車型,以氙氣大燈為基礎,根據不同的車速和轉向角,主動大燈可迅速向轉彎方向轉動,增強轉角方向的照明效果。不過,與上代一樣,第三代E級同樣沒有長軸版、Coupe或敞篷版車型。
2006年4月,第三代E級進行了中期改款,新車采用了大約2000個全新或進一步開發的部件,包括PRE-SAFE預防性乘客安全保護系統,該系統自2002年在奔馳S級(代號W220)中首次面世以來,獲得了眾多的國際獎項。以及擁有五種模式的智能照明系統、NECK-PRO碰撞響應式頸部保護頭枕和自適應制動燈等多項創新安全技術,為駕乘者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動力方面,奔馳為改款E級配備了全新的BlueTEC柴油發動機和CGI汽油發動機。BlueTEC是一項基于柴油發動機的系統解決方案,可以有效減少微粒及有效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而CGI則是燃油缸內直噴技術,使動力性能顯著提高的同時,可有效降低燃油消耗。
第三代E級還先后推出過兩款AMG車型,分別是中期改款前的E 55 AMG和改款后的E 63 AMG。其中E 55 AMG搭載了5.5L V8機械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476馬力,峰值扭矩699牛·米,匹配5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4.7秒。而之后的E 63 AMG搭載的是6.3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514馬力,峰值扭矩631!っ祝ヅ7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4.5秒。
延伸閱讀:
低調的西裝猛獸 實拍2002年款E 55 AMG
//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601/883761.html
此外,第三代E級還有E-Guard防彈系列,包括E320 CDI、E350和E500三種車型,防彈級別達到了B4級,具有杰出的防護能力。該系列以加強鋼板和芳綸材料(一種輕質高強度合成纖維)制造車身,其它安全裝備包括配備了米其林MOExtended防爆輪胎,所有車型的最高車速都可達到240km/h。
★W211系列在中國★
2004年,第三代E級先期曾以進口形式進入國內市場。2005年12月22日,北京奔馳的首款車型國產E級轎車正式上市,首批投放市場的車型為E 280和E 200K,售價52.5萬元起。同時,繼續進口大排量的E 350和E 500車型。
為了紀念1907年第一次橫跨歐亞大陸的汽車競賽,2006年10月21日,由33輛奔馳E級(3輛E 320 BlueTEC和30輛E 320 CDI)組成的車隊從巴黎起程,穿越8個國家前往北京,總行程大約1.36萬公里。同年11月17日,北京奔馳推出了中期改款的國產E級,車型方面增加了售價74.8萬元的E 350。
2007年7月,北京奔馳E 230上市,售價54.8萬元。其搭載的2.5L V6發動機,最大功率204馬力,峰值扭矩245!っ住_@款發動機是奔馳專為中國市場設計和推出的。在研發過程中,中國特殊的道路環境,國人的駕駛習慣及消費者對豪華轎車的更高要求都得到了工程師的充分考慮。同年,E 63 AMG以進口形式在國內銷售。
2008年8月,北京奔馳借助奧運之勢,推出了限量版的國產E 280個性運動版,售價63.8萬元。該車配備了AMG樣式的18英寸10輻雙肋式鋁合金輪圈,車內采用黑色真皮內飾及雀眼楓木木飾,帶鋁合金換擋撥片的方向盤,不銹鋼剎車、油門、腳剎踏板及前排跑車風格運動座椅,帶來強悍的視覺沖擊力。
第三代E級一直生產到2009年,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50萬輛,其中轎車版127萬輛,旅行版23萬輛。
● 第四代E級:W212系列(2009年-2016年)
2009年北美車展,第四代E級(代號W212)轎車全球首發,新車在傳承了以往經典元素的基礎上,傳遞出更富張力的設計語言。新E級沿用了雙大燈的前臉設計,但將圓形改為了更加凌厲的矩形,使整車的前端造型看起來更具力量感。車身側面明快的腰線貫通車身,動感的線條使新E級擁有了0.25的低風阻系數。該車的車身尺寸長寬高為4872mm×1854mm×1470mm,軸距為2874mm。
第四代E級的內飾在保持豪華性的同時還極具實用性,為了提高乘坐舒適性,新車配備了全新設計的座椅,多區空調系統等具有人體工程學特性的設計。新開發的倒車影像系統和后排娛樂系統在實現了駕駛者輕松停車入位的同時,還使得后排乘客在長途旅行中享受更加愉悅的乘坐體驗。安全方面,引入了最新開發的駕駛員注意力警示系統,通過70多項參數實時監測駕駛員注意力水平,及時提醒困倦的司機,避免危險的發生。此外,新E級還標配了9個安全氣囊,包括新增加的駕駛員膝部安全氣囊。
動力方面,第四代E級全面普及了BlueEFFiciency技術,在不影響動力性能與駕駛樂趣的前提下,提高燃燒效率,同時降低排放。如入門級車型E 200 CGI BlueEFFICIENCY,搭載了1.8L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最大功率184馬力,峰值扭矩270牛·米,匹配6速手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8秒,百公里油耗4.85L。
此外,第四代E級還推出了兩款混合動力車型,其中E 400 Hybrid搭載了一臺3.5L V6汽油發動機,與之搭配的是一臺最大功率27馬力的電動機,在混動系統的作用下,E400L Hybrid的最大功率為331馬力,峰值扭矩620!っ祝俟镉秃5.844L。另一款E 300 BlueTEC Hybrid車型搭載了裝有2.2L柴油發動機的混合動力模塊,百公里油耗僅4.2L,而且電動機也可令其依靠純電力實現零排放行駛。
底盤部分,第四代E級采用了前四連桿+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系統,帶自適應減震的直接控制懸架系統可以在不犧牲主動安全性的前提下消除路躁、輪胎振動等因素,為乘客提供長途旅行舒適性的同時也讓駕駛員帶來了更好的駕駛體驗。此外,第四代E級繼續采用帶4ETS的第三代4MATIC全時四驅系統。
從2009年4月起,第四代E級開始提供E-Guard防彈版,除了擁有車身裝甲、防彈窗、防爆胎以外,還配備了特殊的空氣懸架系統,緊急報警系統,對講系統,底盤裝甲。據悉,該車售價約為14.5萬美元。此外,為了紀念奔馳品牌誕生125周年,奔馳在香港和墨西哥市場推出了125周年紀念版,車型包括E 250、E 300和E 350。
第四代E級不僅擁有后備廂容積達到695L的五門旅行版,奔馳還在2009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發布了雙門Coupe(代號C207)以及敞篷版(代號A207)車型,用以取代之前的CLK級(代號C209/A209)。不過,與CLK級一樣,這兩款新車實際上也是基于奔馳C級平臺打造的,車身尺寸更小,軸距長度僅為2761mm。
2013年,第四代E級進行了中期改款,新車拋棄了標志性的四眼頭燈設計,同時應用了全LED大燈,并且首次提供運動型和豪華型兩種前臉造型。同時,奔馳還為該車配備了多種智能化主動安全技術,如:帶轉向輔助的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主動車道保持系統、增強型自適應遠光輔助系統、帶路口識別的增強型剎車輔助系統等。
動力方面,采用BlueDIRECT缸內直噴技術、進排氣門可變正時系統、可變氣門升程系統、可變排量機油泵以及發動機啟停系統的2.0L渦輪增壓發動機首次搭載在新款E級上,同時,最新研發的3.0L雙渦輪增壓發動機也在新款E級上完成了首秀。此外,E 350 BlueTEC車型還率先配備了9G-Tronic變速箱。
高性能版本的E 63 AMG,最初搭載的是6.3L V8發動機,最大功率525馬力,峰值扭矩630!っ,匹配SPEEDSHIFT 7速MCT變速箱,0-100km/h加速4.5秒。2011年起,E 63 AMG換裝了5.5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普通版的最大功率525馬力,峰值扭矩700!っ祝0-100km/h加速4.3秒。E 63 AMG Performance的最大功率557馬力,峰值扭矩800!っ祝0-100km/h加速4.2秒。E 63 AMG S的最大功率585馬力,峰值扭矩800!っ祝0-100km/h加速3.6秒。值得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中,能看到E 63 AMG賽車的身影。
★W212系列在中國★
2009年,包括四門轎車、雙門轎跑車和敞篷版在內的第四代E級,先期仍以進口形式在國內銷售。2010年6月17日,北京奔馳推出了軸距加長到3014mm的長軸距版E級,首批上市車型為E 260 L CGI優雅型和E 300 L 時尚型,售價51.5萬元起,同年晚些時候又增加了E 260 L CGI時尚型和E 300 L 時尚尊貴型。
2011年,E 200 L CGI優雅型和E 300 L 優雅型相繼問世。12月20日,北京奔馳長軸距E級轎車首次出口,補充了海外市場對于加長版奔馳E級車型的需求。2012年初,北京奔馳將配備在E 200/E 260車型上的5AT升級為7AT,取消E 260 L CGI優雅型和E 300 L 時尚尊貴版,其余四款車型指導價下調0.8-4.2萬元,同時新增頂配的E 300 L 豪華型。
2013年上海車展,中期改款的E級長軸距版發布,同樣擁有兩種前臉造型,并新增了搭載3.0T發動機的E 400 L車型,新車在同年成都車展正式上市,售價44.3萬元起。同年廣州車展,由北京奔馳生產的E 400 L Hybrid混動版上市。2014年初,國產E級部分車型價格上調0.2-0.8萬元。
2014年6月,E 200 L和E 260 L換裝了2.0T發動機,同時由配備3.0T發動機的E 320 L取代了E 300 L車型,此外E 320 L還提供4MATIC四驅版。廣州車展期間,北京奔馳又推出了入門級的E 180 L車型,搭載2.0T低功率發動機,最大功率170馬力,售價39.8萬元起。
● 第五代E級:W213系列(2016年起)
2016年1月11日,第五代E級(代號W213)轎車全球首發。外觀方面,該車采用了奔馳最新的家族設計語言,整體造型更加動感,相比上一代更顯年輕,細節部分則與全新S級(代號W222)和全新C級(代號W205)有很多相似之處。全新E級的車身尺寸長寬高為4923mm×1852mm×1468mm,軸距2939mm。據悉,全新E級根據版本不同,將提供三種前臉造型,分別是百葉窗式、雙橫幅式以及AMG Line風格,新車的風阻系數僅為0.23。
內飾部分,全新E級取消了現款車型上許多硬朗的折線,轉而采用與S級相似的曲線設計手法,充分體現了科技感和豪華感。新車以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代替了以往的指針式儀表盤,分辨率達到1920×720,而且中控臺中間的顯示屏尺寸同樣達到了12.3英寸。
全新設計的方向盤配備了雙拇指控制系統,菜單選擇按鍵換成了觸控式,新的COMAND系統支持Android Auto或Apple CarPlay。配置方面,全新E級具有64色氛圍燈、通過智能手機實現控制車輛的NFC系統,并可選裝第二代柏林之聲23揚聲器3D環繞音響,增加頂部4個揚聲器。
動力方面,新E級最初僅提供E 200、E 220d、E 350d三款車型供消費者選擇,傳動系統匹配9速自動變速箱。未來,奔馳計劃進一步擴大新E級的陣容,在2016年6月推出搭載汽油發動機的E 250、E 300、E 400 4MATIC,搭載柴油發動機的E 200d、E 220d 4MATIC,同時E 200和E 220d還將增加手動擋車型。
海外奔馳新E級產品投放計劃 | ||
車型 | 時間 | 動力 (未特殊標注的均是汽油發動機) |
E 250 | 2016年6月 | 2.0T(211馬力) |
E 300 | 2016年6月 | 2.0T(245馬力) |
E 400 4MATIC | 2016年6月 | 3.0T(333馬力) |
E 200d | 2016年6月 | 2.0T柴油(150馬力) |
E 220d 4MATIC | 2016年6月 | 2.0T柴油(194馬力) |
E 200手動擋 | 2016年6月 | 2.0T(184馬力) |
E 220d手動擋 | 2016年6月 | 2.0T柴油(194馬力) |
E 350e | 2016年下半年 | 2.0T+電動機(211馬力+68馬力) |
AMG E 63 | 2017年上半年 | 4.0T V8(571馬力) |
E 350d 4MATIC | 2017年下半年 | 3.0T柴油(258馬力) |
隨后,奔馳還會推出E 350e插電式混動版車型,該車搭載的插電式混動系統由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其中2.0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211馬力,電動機的最大功率為68馬力。2017年上半年,新的E 63 AMG將會上市,動力系統搭載的是4.0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571馬力。下半年時,奔馳將推出E 350d 4MATIC車型。
此外,奔馳E級將會迎來旅行版、Coupe版、敞篷版以及全新的跨界旅行型車,新車或將命名為奔馳E級All-Terrain,競爭對手鎖定為奧迪A6 allroad。北京奔馳方面,國產長軸版全新E級預計將于2016年上半年上市。動力方面,除了將搭載2.0T和3.0T汽油發動機外,還有可能會推出搭載1.6T汽油發動機的車型。新車或將接替現款E 180車型,成為北京奔馳全新E級的入門版本,傳動系統匹配9速自動變速箱。
結語:從1953年誕生,到1993年正式確立奔馳E級的命名方式至今,E級作為奔馳品牌的行政級座駕,已經經歷了五代車型的更迭。每一代E級都在安全性與舒適性上表現得十分出色,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質量保證與駕乘表現。2005年,奔馳E級在北京奔馳實現國產,此后,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變迅速成長為奔馳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如今,全新一代E級即將與全世界的消費者見面,期待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
延伸閱讀:
世界級豪華車“領袖” 奔馳S級歷史回顧
//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306/537608.html
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奔馳C級21年歷史回顧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culture/201407/822872.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