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品牌歷史] 近日,沃爾沃旗下的性能車版本Polestar正式獨立為一個品牌,并且發布了新車——Polestar 1。從此以后,和奔馳的AMG、寶馬的M Power、奧迪的RS一樣,沃爾沃從此也有了自己的性能品牌。查閱了一下網上的資料,國內網站上關于Polestar的資料少之又少,而且僅有的內容也各執其詞,還不乏一些互相沖突的部分。其中最需要搞懂的一點是:Polestar真正定名為Polestar是在2005年,它的前身叫做Flash Engineering,是一支車隊,也是一家汽車改裝廠商。那咱們就從1996年,Flash Engineering的誕生說起……
上世紀末的歐洲,旅行車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BTCC(British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英國房車錦標賽。1996年,在BTCC的影響下,瑞典也開辦了自己的房車錦標賽——STCC(Swedish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就是在這一年,當地一名叫做車手Jan Nilsson組建了自己的車隊:Flash Engineering。身為老板兼車手的Nilsson,96年第一次參賽就駕駛著他的沃爾沃 850 Super Touring拿下了STCC的冠軍寶座。
這臺850 Super Touring是由英國著名車隊兼賽車公司Tom Walkinshaw Racing(TWR)所打造的。在這臺車研發的初期,沒有人能想到一臺Estate車型也能在汽車賽事中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當時沃爾沃的特殊車輛部門SAM在選擇850原型車準備打造賽車時,生產線上剛好只有旅行版,Volvo沒有為了等待轎車版而推遲研發進度,他們通過對850 Estate進行風洞測試后發現,旅行車身與轎車車身的風阻系數相差甚微,反而旅行車的“大屁股”能提供更強的下壓力。于是乎,一臺旅行版的850 Super Touring應運而生。
這臺車裝載了直列5缸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6速序列式變速箱可發揮出299馬力的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時間也僅需7.4秒,這在當年對于一臺2.0L的車來說已經相當可觀了。1997年的賽事中,依然是這臺車,Nilsson開著它再一次奪得了STCC的冠軍。Flash Engineering也在賽車圈里逐漸擁有了名氣。
1998年,Flash Engineering車隊加入了一名新成員——Jens Edman,賽車也由之前那臺850 Super Touring換成了一臺同樣由TWR打造的沃爾沃S40 Super Touring。在這一年的賽季中,兩人取得了STCC總成績的第二名。
S40 Super Touring基于第一代沃爾沃S40轎車打造,依舊是直列5缸2.0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322馬力。配合六速序列式變速箱以及975Kg的超輕車重,S40 Super Touring在賽場上所向披靡。
1999年的STCC賽季對于Flash Engineering來說不太順利,Jan Nilsson在一場比賽中發生了事故被迫退出。在之后的比賽中,兩人力挽狂瀾最終拿下了總成績的第五名。
2000年,Flash Engineering將總部搬到了瑞典的卡爾斯塔德,Jens Edman暫時離開了隊伍。好在瑞典車手Mattias Ekström的加入沒有讓Nilsson孤軍奮戰,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車隊在當年的STCC中獲得了季軍。
2003年車隊迎來了一臺新賽車:沃爾沃 S60 S2000,這臺車是由著名賽車產商Prodrive根據S2000賽事規則設計制造的。此時的Flash Engineering已經具備了賽車設計調校的技術,因此這臺S60 Super Touring的后期的一些改裝強化工作都是Flash Engineering自己完成的。
S60 S2000從命名上來看就和之前的Super Touring不一樣了。S2000(Super 2000)是FIA于2000年為世界拉力錦標賽(WRC)、世界房車錦標賽(WTCC)以及其他房車錦標賽指定的一項規格。規格中有若干條約束,其中就包括對發動機方面的約束:參賽車搭載的發動機必須是自然吸氣,且排量不可超過2000cc,最高轉速不可超過8500轉/分鐘。
因此這臺S60 S2000雖然和之前一樣采用直列5缸 2.0L自然吸氣發動機,但最大功率只有280bhp,折合成公制單位約為284馬力。
不過事情不會總是盡如人意,在2004年整個賽季中,Jan Nilsson不知為何只贏得了一場勝利,隨后也因為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Nilsson將Flash Engineering的一大半股份賣了出去,接盤的人恰好是車隊原來的工程師Christian Dahl。
Christian成為Flash Engineering的老板后,便在05年將車隊改名為Polestar Racing Team,之所以起名為Polestar,一方面是其“北極星”的含義代表了處于地球北部的瑞典。另一方面,賽車運動中有個術語叫“桿位(Pole Position)”,排位賽中成績最好的選手排在全部賽車里最前面的位置,這個位置叫做桿位。Polestar中的“Pole”和Pole Position中的“Pole”不謀而合,算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Jan Nilsson重新組建了一只寶馬3系車隊,新的車隊依然命名為Flash Engineering。雖說2005年才算Polestar的正式開端,但之前近十年里Jan Nilsson帶領Flash Engineering所做出的努力,絕對是日后Polestar成功的奠基石。
Polestar公司建立以后,正式成為了沃爾沃品牌的性能車供應商。公司的成員們對沃爾沃車系實在是了解得太透徹了,以至于后來沃爾沃都把員工的培訓工作都交給了Polestar進行。
2007年,Polestar開發了一款采用了生物燃料技術的賽車發動機,可以靠乙醇燃料工作。這令Polestar Racing成為了全球首個使用清潔能源參加賽車運動的車隊,它的出現令沃爾沃品牌在賽場得意之余又火了一把。
2008年推出的沃爾沃C30 S2000,是Polestar成立以后打造的第一款賽車,也是從Flash Engineering建成以來,第一臺完全自主研發的賽車。它就搭載了上述那臺發動機,直列5缸,2.0L自然吸氣,但是限于S2000賽事規則的限制,這臺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只有294馬力,車重為1159Kg。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它在賽事中的統治地位,2009年第一次參加STCC,Polestar Racing車隊就憑借這臺車贏得了賽季的冠軍。
大獲全勝的Polestar Racing一時間信心十足,于是在2009年自行研發了第一臺民用概念車——沃爾沃C30 Polestar Concept,該車基于量產版的C30打造,采用5缸2.5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可達451馬力,與之搭配的是6速手動變速箱和全時四驅系統。看起來這是一臺賽車血統非常純正的民用概念車,也可能正因為此,它最終沒能實現量產。
2011年,FIA對S2000規格做了一次較大的修正,原本只允許賽車搭載2.0L及以下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如今放寬到了也允許1.6L渦輪增壓發動機參賽。于是在那一兩年中,大批參賽車隊放棄了原來2.0L的機器,轉而使用馬力更大的1.6T。Polestar Racing也不例外,將原來的C30 S2000換裝了1.6T的發動機,變成了C30 S2000 1.6T,最大功率也從原來的294馬力躍升到345馬力。
2012年,Polestar推出了第二臺民用概念車——沃爾沃S60 Polestar Concept,其配備了最大功率508馬力的3.0L直列6缸渦輪增壓發動機,6速手動變速箱以及全時四驅系統,0-100公里加速時間只需要3.9秒,極速更是可以達到300公里/小時。
這樣的數據打眼一看就不像是一臺能讓普通車主開上街的車,于是在2013年,以這輛概念車為基礎,將發動機最大功率限制在350馬力,并換裝了6速自動變速箱后,沃爾沃S60/V60 Polestar——Polestar的第一款量產車下線了。這款車總共生產了750臺,雖然產量不大,但它象征著Polestar品牌在性能車領域邁出了一大步。
該車配備了ohlins品牌減振器、Brembo品牌的6活塞卡鉗等諸多非常實在的性能裝備。外觀上也和普通版本的S60/V60也有諸多不同,如20寸鋁合金輪圈、運動包圍等。
還是在2013年,STCC與TTA賽車精英聯盟合并,并開始執行TTA的新規則,其中對賽車發動機的規定也有所變動。這一年Polestar推出的Volvo S60 STCC搭載了大排量的3.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426馬力。該車的底盤部分由原本與TTA合作的法國賽車公司Solution-F打造。
與此同時,Polestar在澳洲的V8國際超級房車賽中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其與Garry Rogers Motorsport合作打造了兩臺搭載V8發動機的沃爾沃S60 V8SC。
此車采用前置后驅布局,6速序列式變速箱,發動機是基于沃爾沃B8444S發動機升級改造而來的,排量5.0L,自然吸氣,最大功率66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3.2秒。
2015年,沃爾沃汽車公司正式全資收購了Polestar品牌以及負責性能車研發的Polestar Performance,車隊Polestar Racing則繼續由Christian Dahl經營,但名稱變更為Cyan Racing。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車隊不能再研發賽車,2016年Cyan Racing推出的沃爾沃S60 Polestar TC1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直列4缸 1.6L渦輪增壓發動機能爆發出406馬力的最大功率。
在民用車方面,2016年Polestar則推出了品牌旗下的第二款量產車——Volvo S60/V60 Polestar Drive-E,這也是引入國內銷售的第一款Polestar版本的沃爾沃轎車?上г镜闹绷6缸 3.0T換成了直列4缸 2.0L渦輪+機械增壓,一時間成為了車迷們吐槽的焦點。同時60.69萬的指導價也令不少原本有一點購買欲望的消費者轉投了BBA。評測頻道的同事曾經寫過試駕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點擊:《性冷淡的崛起!測試沃爾沃S60 Polestar》
今年10月17日,沃爾沃官方在上海舉辦發布會,正式宣布Polestar從沃爾沃旗下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子品牌,同時發布了該品牌的第一款車——Polestar 1。
Polestar 1的設計靈感源于沃爾沃在2013年發布的概念車Concept Coupe,兩車在外觀上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Polestar 1沒有懸掛沃爾沃車標,而是用了全新的北極星車標,這象征著Polestar正式獨立為一個電氣化高性能品牌。
Polestar 1定位兩門四座GT轎跑車,基于沃爾沃SPA平臺打造。動力方面采用了沃爾沃混動技術的四缸Drive-E發動機,最大功率609馬力,最大扭矩1000牛·米,純電模式巡航里程150公里。新車將于2018年完成測試,最快2019年正式投入量產。
Polestar 1實拍文章:《一顆閃亮的北極星 Polestar 1新車實拍》
值得一提的是,Polestar的全球首家工廠落戶四川成都,看得出Polestar對于中國市場未來在新能源和高性能車方面的需求信心十足。另外,Polestar官方表示:Polestar 2將于2019年與大家見面,或將是一款能與特斯拉Model 3抗衡的中型電動車。
縱觀過去,Polestar滿打滿算只有短短22年的光景,短到我都不好意思用“歷史”兩個字來形容,但也正是在這22年的時間里,Polestar從一支只有一個車手的車隊發展成了一家可以獨立生產出全球頂級混動性能車的汽車公司,這樣的飛速發展讓我覺得它不是北極星,更像是一只竄天猴……
在公司經營上,Polestar無疑是成功的,而作為一個普通的車迷和汽車用戶,我更關心的是Polestar日后能否抓住國人的消費痛點,造出更多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好車。(文 汽車之家 郭松/圖片來自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