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品牌從零起步
改革開放后的20年,依靠引進技術和合資經營,我國汽車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到1998年,中國汽車產量已達到162.9萬輛,躋身世界前10位。這一年,民營企業吉利開始涉足汽車制造業,1998年8月打造出了首款兩廂客車吉利豪情。不過,明知國人偏愛三廂轎車,為何吉利要先造兩廂客車呢?
實際上,吉利最初是通過與四川德陽監獄汽車廠合資的方式獲得“準生證”的,但只能生產“6”字頭的輕型客車。而奇瑞汽車在誕生之初同樣被生產“準生證”問題所困擾。1999年12月,奇瑞第一款轎車下線,為了在全國銷售,奇瑞當時唯有掛靠上汽集團,才能讓奇瑞風云登上生產目錄。
● 中國特色——加長
世紀之交,一款對于中國汽車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車型一汽-大眾奧迪A6(C5)于1999年9月問世,該車首開國產行政級豪華車“加長”的先河,并且贏得了熱烈的市場反響。據說,“當初一名奧迪總部的工程師無法理解為何要加長,他的領導建議他每天上班和妻子交換一下位置,由妻子來開車,他和孩子坐在后排。兩星期后,這位工程師終于醒悟了!眹a奧迪A6的成功不僅引領了日后的加長風潮,也讓車企清楚地認識到迎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重要。
● 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汽車市場
200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200萬輛。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車市更是迎來了井噴式增長,私人購買汽車的比例越來越高,富人們更是將目光投向了頂級豪車。2002年北京車展首日,一篇名為《七大款爭購天價賓利》的新聞格外引人注目,而在車展結束前,標價888萬元的賓利展車被貼上了已售出的字樣。
作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中國日益受到全球各大汽車廠商的重視。2004年,首次出現跨國車企借助北京車展平臺發布全球首發車——三廂?怂概念車;緊接著在2005年,通用汽車選擇上海車展作為量產全球車雪佛蘭Aveo轎車的首發地。自此,北京、上海車展日益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風向標。
2009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379.1萬輛和1364.5萬輛。2010年,吉利與沃爾沃的聯姻轟動一時,當年8月,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的價格從福特汽車手中獲得了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該筆交易也成為中國車企海外收購最經典的案例。
● 國人消費觀念的轉變
伴隨國人消費觀念的轉變,SUV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從2009年的50.81萬輛,持續增長到2017年的1025.27萬輛,在我國乘用車銷量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乘著SUV的熱潮,無論合資品牌還是中國品牌,近年來都在下大力氣全面布局SUV市場。2017年,中國品牌SUV車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60.6%,其中SUV銷量排名前10車型中有7款來自中國品牌,而哈弗H6與寶駿510以絕對優勢穩居SUV銷量冠亞軍寶座。
另一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從2013年開始進入私人市場,借助財政補貼、牌照優惠、不限行等鼓勵措施,消費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行業信心也得到極大鼓舞。從年產銷量不足2萬輛,到2017年已增長到接近80萬輛的產銷規模,其中純電動汽車為主力軍占比83.9%。不過,續駛里程不夠長,充電時間長、充電不方便,仍是純電動車用戶最大的痛點。
● 新勢力造車風起云涌
此外,從2014年起,新興中國汽車品牌不斷涌現,但至今還沒有任何一款車型能夠實現批量交付。而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蔚來、威馬、小鵬等10家新興車企首次參展,帶來了20余款產品,它們的展臺前也聚集了相當高的人氣。
程遠老師雖然年事已高沒有前往今年的北京車展現場,但仍關注到媒體對于新面孔集體亮相車展的報道,他對此充滿憂慮,“汽車畢竟是一門工藝復雜、涉及成千上萬道制造工序的實業,若總是不切實際地搞空中樓閣、畫餅充饑,造車新勢力注定走不長遠。”大浪淘沙,相信幸存者終將只是少數。
寫在最后:回望改革開放40年,老一輩媒體人親歷和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成長到成熟的發展歷程,并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的記憶。如今,中國汽車銷量已經不可逆轉的遙遙領先于世界,快要接近排名第二的美國的兩倍。作為晚輩,在中國汽車品牌集體向上突圍,提升品牌影響力,向汽車強國邁進的轉型過程中,我們也將盡自己的一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