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能說明問題的還要數馬自達,馬自達323除了323這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外,在海外市場還有很多名字,比如“Mazda 800”、“Mazda 1300”、“Mazda GLC”等,總之基本都是數字或字母組合,但在日本本土,它反而起了一個洋氣的外文名子——Familia(ファミリア),這是西班牙語中“家庭”的意思。后面的馬自達3、馬自達6也都是同樣的套路。為什么?當然是為了討日本消費者喜歡。
韓國的情況和日本類似,在這里賣的汽車基本都在用外文音譯的韓文名字。以現代為例,它的第一款車叫??,是Pony的韓文音譯。如今在韓國市場上,現代索納塔叫???、途勝叫??……它們都是各自英文名的音譯。另外,勝達在韓國叫???,這個音譯名的原型是Santa Fe,西班牙語,更洋氣了有木有?
那么,給汽車起洋名字的只有東亞地區么?當然不是!美國是個移民國家,講五花八門語言的人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英語是這里的絕對主流,然而美國車也不都是用英文命名的。
美國車里面最不愛用英文名的就是凱迪拉克了,這個品牌最具盛名的“火箭車”Eldorado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Eldorado一詞來自西班牙語El Dorado,而這個詞來源于南美印加帝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意為“黃金國”。
凱迪拉克的另一個經典名車DeVille的車名則是來自法語de ville,其原意是"of the town",后來成為了一種馬車的形式(Coupe de Ville),再后來被汽車繼承了過來。其實英語中也是有對應的單詞的,這就是Town Car,然而卡迪拉克卻選擇了時髦的法語,而將略顯土氣的Town Car一詞留給了競爭對手林肯。
如今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是別克君越,它的英文名叫LaCrosse,這確實是英文詞典里收錄的單詞,意思是袋棍球運動,然而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它的詞源并非英語。的確,La Crosse來自法語,直譯成英文就是The Stick(棒子),然而人們并不會用The Stick給一個運動命名,更不會用它給汽車命名,還是LaCrosse好,神秘又洋氣。
美國人覺得歐洲小語種洋氣,那歐洲是不是就等于是“洋氣”的老家了呢?也不是,歐洲人也有覺得洋氣的東西,那就是美洲。美洲大陸被發現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歐洲人管美洲叫新世界(歐洲、亞洲這些地方則是對應的舊世界了),因此在歐洲人看來,新世界的一切自然都很具有神秘感的東西,換一種說法,那就是洋氣。
哪些歐洲車企用了美洲的東西給自己起名字呢?首先要說捷豹,這家英國車企創業之初是給摩托車做挎斗的,當時的商標叫“燕子(Swallow)”,燕子身體輕巧靈活,用來命名摩托車挎斗非常貼切。后來這家公司由于經營和文化的原因改了兩次名,最后一次更名時,英國人選擇了“美洲豹(Jaguar)”作為自己的新品牌名稱,這種動物兼具速度與優雅,同時又是來自新世界的物種,洋氣。
和捷豹一樣用美洲動物做名字的歐洲車企還有保時捷,這次是車型名稱——Cayman,這個詞是Caiman的另一種拼法,它就是中南美洲兇猛的爬行動物——凱門鱷。凱門鱷性情兇猛,但體型比其他鱷魚要小一些,保時捷Cayman的定位和它相當接近。
最后一個不得不說的是斯柯達,對斯柯達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品牌的名字源自其創始人Emil Skoda的姓氏。這沒什么稀奇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它的LOGO——圓圈中間是三根羽毛和一支箭,而它的靈感正是來自美洲印第安人的頭飾。
此外,前些年有些中國品牌汽車的飾按鍵上的標識就是中文的,這樣做對于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不懂英文的消費者非常友好,但卻總被人吐槽太土了。其實不光是中國品牌,就連高大上如法拉利這樣的品牌,它的某些中國特別版車型上采用的中文按鈕也都顯得有點土。
記得前幾年網絡上流傳過這么一張圖:一個LV的包,左邊是法文原版,右邊的則被網友PS成了中文,然后鄉土氣息一下就撲面而來了。說了這么多,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上圖微博中所配的文字可能說明了一些問題:“你們覺得一個大牌高端洋氣上檔次,主要是因為上面寫的不是母語。”
● 總結:
“洋氣”這個詞似乎本身就帶著媚外的嫌疑,然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給自家產品取個洋氣的名字卻是如今國內企業很普遍的做法。當然有這種情況的遠不止我們自己,外國品牌,尤其是日韓品牌也非常愿意這么干,大概和本土文化有點距離的產品名稱對消費者確實有那么一點吸引力吧。ㄎ/圖 汽車之家 王勐;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