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經典設計] 90年代可謂汽車設計和技術革新最突飛猛進的時期,不少經典車型都誕生于這個年代,即便用今天的眼光去審視它們,依舊是那么美艷動人。在篩選90年代歷史上的重要車型時,有太多可以拿出來好好聊聊的車型了,最終我們篩選出以下四款經典車,猜猜它們中的哪輛會出現在818晚會現場?
818全球汽車夜登臺經典車競猜活動
2019汽車之家818全球汽車夜于8月18日20:10在湖南衛視開播,用戶下載汽車之家App即可觀看晚會在線,此外芒果TV、愛奇藝視頻網站也將同步播出,(點擊此處 了解晚會亮點、明星及送百輛新車使用權)。屆時將有眾多見證汽車發展歷程的經典車登臺亮相,8月8日至17日,汽車之家每天推出晚會經典車競猜活動(共十期),每期從文章提到的四款車型中選出你認為會登上818舞臺的經典車,就有機會獲得精美車模,累計競猜還有機會獲得大獎!(具體參與方式和活動規則見下圖)中獎名單將在下期文章開頭公布。
上期的車型競猜其實很簡單,答案就是給一代人留下很深印象的“長壽神車”桑塔納,那句“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語也是深入人心。該車將在此次“818”晚會現場登臺亮相,與其它九款經典車一同亮相,共展汽車百年的精彩魅力。
衛士與攬勝間的小老弟——第一代發現
80年代中期,路虎急需一款新車型與攬勝一同占領日漸火熱的SUV市場,然而新車需要大量的研發周期和資金,這兩個條件顯然對路虎來說難以實現。新車項目已迫在眉睫,路虎在Tony Gilroy的帶領下動用了所有可用資金,團隊決定在現有的路虎110(衛士)和攬勝之間選擇一款底盤用來開發新車型,最終團隊選擇了公路行駛性能更好的攬勝。路虎的新車項目被命名為Project Jay,設計師在攬勝的底盤上打造了一款擁有階梯式車頂的旅行車,盡管設計師絞盡腦汁想讓新車與攬勝有所區別,但該車仍不可避免的與攬勝尺寸過于相似。1989年6月,路虎推出了自1970年誕生的攬勝之后又一款新車型——路虎發現(參數|詢價)。
第一代路虎發現上市之初僅有一款三門版車型,雖然是基于攬勝底盤打造而來,其底盤、懸架、轉向和制動系統都未做任何修改,非承載式車身和整體橋懸架為發現征服各種路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LT230T四驅分動箱配有低速四驅、高速四驅以及鎖止功能。發現和攬勝底盤結構的主要差異在于發現并沒有采用攬勝的后輪自動調平系統以及新型壓制鋼輪圈,但經過精心設計的路虎發現售價比攬勝售價更低。得益于獨特的階梯式車頂設計,使得第一代路虎發現擁有極高的辨識度。
第一代發現提供多種內飾配色供消費者選擇,為了降低研發和制造成本,發現內部結構與攬勝大同小異,所有開關和儀表燈均來自羅孚汽車旗下的Maestro和Montego等車型。與起售價23784英鎊的攬勝相比,發現的售價僅有15750英鎊,如此定價也使其第一年就售出了兩萬輛。然而為了與售價更高的攬勝拉開差距,發現最初搭載3.5升V8雙化油器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45馬力,此外還有一款2.5升渦輪增壓直噴柴油發動機可供選擇,其最大功率111馬力,最大扭矩203N·m。
盡管三門版發現擁有出眾的車內空間,但如此實用的車型僅有三門布局顯然并未將實用這一理念發揮到最大化,開發傳統五門版發現已勢在必行。1990年,也就是第一代發現上市后僅一年,發現五門版正式與公眾見面。3.5升V8燃油噴射發動機取代了最初的化油器發動機,最大扭矩從原先的260N·m提升至288N·m,尾氣排放也有所降低。發現最初僅配備了5速手動變速箱,由ZF提供的4速自動變速箱從1992年開始裝備于V8汽油發動機車型上,1993年開始應用于Tdi柴油車型上。同年,被用于攬勝上的那臺3.9升V8汽油發動機也開始被發現所采用,此后這種優先供應攬勝,再被發現繼承的現象屢見不鮮。
與英國利蘭汽車公司(Leyland)有著戰略聯盟關系的本田直到90年代初期才對路虎旗下的四驅車型產生興趣。本田注意到路虎發現銷售異;鸨,對三菱和五十鈴等競爭對手在越野車領域的大獲成功分外眼紅,使其最終決定生產路虎發現的貼牌車型——本田Crossroad。該車僅在日本本土銷售,這也是第一款以日本本土品牌銷售的海外車型。本田Crossroad僅有一款3.9升V8汽油發動機車型,搭載4速自動變速箱,除了車標不同外,本田Crossroad與路虎發現并無任何區別。
路虎在1993年還推出了搭載2.0升直列四缸發動機的發現,這套動力系統源自羅孚T16轎車,由于其結構復雜且偏重于高轉速,在注重多路況行駛的四驅車上并不常見。盡管這臺2.0升發動機動力強勁,但扭矩遠不及V8汽油發動機和Tdi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此時路虎發現在同類車型市場的地位已難以被撼動,柴油車型銷量比汽油車型高出近四倍,為了提高汽油車型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從而平衡銷量,路虎為發現推出了新款3.9升V8發動機,更為出眾的性能甚至有人擔心它的出現會影響攬勝的銷量。
第一代發現熱銷的同時,路虎也推出了多個特別版車型,其中包括GoodWood紀念版、Horse&Hound版、Camel Trophy賽事版和50周年紀念版車型。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駱駝杯賽事車型。駱駝杯是知名煙草公司駱駝與Jeep共同發起的世界越野穿越賽事,路虎很快便將目光鎖定在這項極具挑戰的南美雨林穿越賽事上。路虎攬勝在1981年第二屆賽事中便占據了主導地位,在駱駝杯舉辦的16年里,當時路虎旗下的所有車型都獲得過冠軍稱號,其中就包括第一代發現。從1989年誕生到1998年正式停產,第一代發現迅速成為路虎家族的主力車型。
90年代豪華車標桿——奔馳S級(W140)
代號W140的第七代奔馳S級原定于1989年10月正式投產,但為了能容納V12發動機和性能更高的制動系統,直到1990年6月,第七代奔馳S級的原型車才最終完成。1991年3月,作為W126的繼任者,代號W140的第七代奔馳S級亮相日內瓦車展。車身設計融入了傳統梅賽德斯-奔馳造型的風格要素,第七代奔馳S級一經推出便引發了一場全球豪華轎車領域大變革,它的出現使得其他豪華品牌車型黯然失色,人們紛紛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征服。
第七代奔馳S級被我們俗稱為“虎頭奔”,其體型顯得格外龐大,與前幾代奔馳S級相同,第七代S級同樣推出了長軸距SEL車型,其軸距加長100毫米以增加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第七代奔馳S級的改變也同樣體現在內飾設計上,乍一看W140的內飾你會覺得有些別扭,這種感覺來源于不對稱的中控臺設計。儀表盤內擠滿了五組大大小小的儀表,這也使得空調出風口被生生的“擠”到了一旁,這種設計并非能迎合每個人的喜好。
第七代奔馳S級采用全新開發的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系統,后懸架則是從其他車型的多連桿獨立懸架中衍生而來的,根據S級轎車的特殊要求進行了修訂。駕乘舒適度再次明顯得到了改善。任何可能會傳遞到車廂內的噪音和振動均在被最大化的降低,使車內人員幾乎感受不到來自路面的顛簸。隨速轉向系統成為8缸和12缸車型的標準配置,減少了駕駛員在低速行車時所需的轉向力度。
動力方面,第七代S級在起初面世的車型中提供了3.2升(231馬力)直列六缸發動機和4.2升(286馬力)及5.0升(326馬力)的V8發動機,V8發動機采用相同的曲軸箱及博世LH Jetronic噴射系統。與以往車型不同的是,3.2升和4.2升車型名稱并不準確反映發動機的排量,其命名為300 SE/SEL和400 SE/SEL而是為了與其他車型統一。同時,搭載3.5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的300 SD也一同出現在W140的陣營中。
全新設計的6.0升V12發動機(M120)是梅賽德斯-奔馳為其轎車批量生產的第一款12缸發動機,其采用每缸4氣門技術、可變進氣凸輪軸和帶熱式空氣流量傳感器的電子噴射系統,這也成為當時動力最強勁的乘用車發動機之一。奔馳600 SE/SEL最大功率408馬力(300kW)/5200rpm,最大扭矩580N·m/3800rpm,與發動機匹配的是4速自動變速箱,最高時速250km/h,面對2190kg的車重,其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6.3秒。
1993年6月, 第七代奔馳S級與其他車系進行了統一的命名方式。將“S”字樣放在三位數號碼之前,而后綴的“E”、“D”、“L”則被省略。例如,500 SE變成了S500,而600 SEL則更名為S600長軸版。其中3.2升6缸車型和4.2升V8車型的名稱變化最為明顯,不再采用為了統一名稱而使用的四舍五入方式,而是直接命名為S320和S420。此后,第七代奔馳S級的車尾只注明車型級別和發動機排量,而不標注車型版本(標準版或長軸距版)。
奔馳S600裝配了帶變矩鎖止離合器的五速自動變速箱,為了進一步改進油耗、減少廢氣排放,兩款V8發動機采用了改進后的曲軸、優化閥門控制系統和輕量化活塞。使得油耗可降低7%,而功率輸出則絲毫不受損失,廢氣排放量也降低了40%以上。 第七代奔馳S級轎車于1998年正式停產。7年的生產周期內,第七代奔馳S級共生產了406532臺。其以優雅、霸氣的造型設計、豐富的配置、強勁的動力和對豪華轎車概念的重新詮釋,成為奔馳S級讓人最為難忘的一代經典車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