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精彩汽車生活] 雖然中國已經走出“至暗時刻”,但新冠疫情卻在世界其他地區蔓延開來,許多行業都不得不面臨停擺,沒有人能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赝麣v史,人類并不是第一次遭遇這類突如其來的、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了,可我們最后總是能化解危機,相信這次也不例外。那么我們這期的主題是什么呢?就是來看看當歷史上的那些“黑天鵝”事件來臨時,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需要說明的是,此次討論的事件范圍僅限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對汽車行業影響更直接的石油危機、金融危機。
● 第一次世界大戰
時間范圍:1914年至1918年
影響:有受挫,也有獲利
一戰在1914年爆發,看似年代久遠,可事實上,那個年代的汽車廠商已經有一定數量。戰爭爆發的原因我們就不展開說了,主要是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資料來源于百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卷入了戰爭,它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與此同時,它也加快了國際秩序的重建。那么對本身并不成熟的汽車行業來說,戰爭帶來的打擊堪稱毀滅性,有些品牌即使沒有倒閉,也元氣大傷。交戰的國家里,包括德國、法國、英國以及美國等,我們不妨看看這些國家的汽車品牌當時都是什么狀況。
我們再來看看協約國的汽車品牌的狀況,協約國包括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以及意大利等。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顯然協約國的牌面看上去大得多,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工業大國,而它們也確實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不難看到,各大汽車廠商在戰爭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并不是每個汽車品牌都因戰爭遭受重挫。相反,一些原本勉強生存的廠商如果能夠獲得政府的訂單,無疑轉危為安獲得大量資本,為戰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羅孚和奧斯汀就是很好的例子。
● 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范圍:1939年-1945年
影響:德國車企最受傷
一戰結束才剛過20年,二戰又爆發了。二戰的區域范圍覆蓋遠比一戰更廣,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因此,二戰給世界各國人民都帶來了沉重的傷害。
二戰結束后,納粹政權倒臺,大眾汽車不再由原來的德國勞工聯盟掌管,而是由盟軍接管。最終,英國軍隊在修復被破壞的廠區后,又開始了甲殼蟲的生產。1946年,戰后的第一臺甲殼蟲誕生,并在沃爾夫斯堡工廠下線。后來,這款神奇的小車創造了神話,不僅改變了大眾汽車的命運,也拯救了德國汽車工業。相比之下,
在被蘇聯掌控后,艾森納赫工廠恢復了生產?捎捎诿捞K對抗加劇,東德的艾森納赫無法順利取得西德供應商的配件,這導致生產效率大大降低。另外,艾森納赫工廠生產的車型仍然懸掛寶馬標,而當時西德寶馬總部卻無力干預。這一狀況持續到1952年才得以改變,蘇聯將艾森納赫工廠轉交給了東德政府,寶馬總部也宣布割裂艾森納赫工廠與自己的關系。
完成國有化之后,雷諾依托政府資本兼并了一些小公司,同時生產了諸如4CV這樣的暢銷車型。直到上世紀90年代,法國政府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限制了雷諾的發展,從1996年開始放出大量股份,如今雷諾又變回了一家民營企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