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大、黑、粗”式的蘇聯重工業美學
如果用幾個字形容一下蘇聯的工業,那逃不出“傻、大、黑、粗”。蘇聯從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工業的發展,到了斯大林時期,更是注重對重工業的發展,在他看來,工業的強盛可以粉碎敵人入侵的野心。正是依靠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通過幾個五年計劃,讓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二戰前歐洲最大的工業國。
蘇聯當時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最大的卡車工廠以及數以千計的采礦場,這些重工業為蘇聯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雖然同時期的德國在科學技術上更為領先,但要拼工業實力是絕對不如蘇聯的。
新中國成立后,蘇聯也援助了我國156個工業項目,從工廠的設計建設、技術標準,到人員培訓、管理運行等方面,我們全面向蘇聯老大哥學習。至今,在我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及西北地區還能看到當時留下的工業遺址和仍在使用的設備,這些工廠及設備遵循了粗獷式的蘇聯工業風格,但是卻有著不錯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這種“傻大黑粗”式的工業設計風格,也構成了蘇聯的重工業美學,電影《流浪地球》中巨大的行星發動機以及為其提供動力的采礦場、設備、運輸車輛等就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蘇聯工業美學的特征,畫面充滿著鋼鐵洪流般的強大力量感。
蘇聯時期的汽車產業也有著較強的實力,特別是在卡車及大型特種車輛方面。蘇聯曾一度是世界排名第五的汽車生產大國,蘇聯的卡車產能世界第三,各類巴士車輛產能世界第一。比如二戰時大量生產T系列坦克的烏拉爾汽車廠,如今是世界上研制和生產軍用、民用機械產品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也是俄羅斯軍用坦克及裝甲車輛的主要供應商。
成立于1916年的吉爾(ZiL)品牌(之前名為斯大林汽車制造廠),早期是為共產黨高級領導干部打造專屬座駕的車廠,如今也為“普京大帝”提供總統座駕。吉爾還生產大量的卡車產品,比如吉爾151、吉爾157,這兩款車也是老式解放卡車的原形,我國還得到了吉爾150車型的全套技術,生產出解放CA10B車型。此外,我國還進口不少吉爾130車型,這款卡車雖然油耗較高,但載重量大,耐用性好,最關鍵的是價格不貴,這似乎就是蘇聯重工業產品“傻大黑粗”的特點。
還有一個特別能展現蘇聯重工業美學的別拉斯(BELAZ)品牌,它成立于1948年,最早名為重型礦山機械制造廠。如今,別拉斯已成為世界大型礦用車專用生產商,在世界礦用車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它還生產裝載機械、重型運輸平臺、飛機牽引和輪式推土機等。
● 充滿科幻式探索的汽車造型設計及未來出行場景
雖然蘇聯在重工業的道路上不斷創造著輝煌,但同時也在謀劃著面向未來的工業產品,比如在大型工程礦車領域推出了概念車產品。其造型風格一改往日的鋼鐵洪流,變得自然、清新、簡潔,在那個年代算得上跨時代的產品。
在民用汽車領域,蘇聯雖然無法同美國和西歐抗衡,但也發展出幾個知名的汽車品牌。比如蘇聯時期最有名的高爾基汽車廠(被譽為蘇聯汽車工業的支柱)出品的GAZ(嘎斯)汽車,而普京就有一輛GAZ 21,還有前面提到為高級官員提供座駕的ZiL品牌,在高級轎車領域,蘇聯汽車確實缺少自己的靈魂,在造型上更多地借鑒美式豪華的設計理念。
雖然世界處在冷戰的緊張態勢下,好像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核毀滅隨時會發生,但是兩大陣營并沒有將自己閉鎖起來,反而是不斷參考、借鑒和學習,而一味的抄襲只能跟隨在強者身后,蘇聯人民也在積極發揮著創造力和想象力,留下了一些超前于那個時代,面向未來的前瞻設計產品。
蘇聯時期設計的這些怪異、科幻感十足的概念車,摒棄了傳統的汽車造型,擁有更大、更通透的視野,讓車內的乘員可以更為親近自然,就像法國人的設計,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那個時期的汽車海報也有很強的人文主義情懷,充分結合了蘇聯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狀態。這里有一個背景,全民療養制度是蘇聯的一大特色,它也成為人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8小時的工作之余,蘇聯人民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進行休閑娛樂,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愛好與特長。
這些汽車廣告在當時可謂足夠時尚、新潮。物質的保障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讓蘇聯人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同美國的競爭中贏得意識形態上的勝利。
對宇宙的征服,是美蘇爭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給人類描繪出光明的未來,在這種爭霸中取得勝利,就意味著紅色蘇維埃政權不僅征服了腳下的大地,還傲然于浩瀚的星河。
蘇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太空爭霸中凱歌連奏,因此蘇聯的工程師、設計師、藝術家、文化工作者都以宇宙主題為靈感,創造出大量具有科幻色彩的前衛作品。上面這些就是蘇聯人民對未來交通工具及人類社會的暢想,這些誕生于半個世紀前的作品,在思想上十分大膽且極富想象力,讓我們見識到那個時代的偉大,同時這些藝術作品也在蘇聯民眾心中注入了一種觸手可及的宇宙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