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排氣量增加直接帶來的馬力上漲外,工程師也就許多發動機細節部份進行修改,以期發動機效率得以再行提升。包括豐田首見的電動水泵設計,直接由電池供電,舍棄過往的皮帶驅動設計,降低對發動機輸出動力的耗損,并可更精確的控制冷卻水量。汽門結構上,滾柱式搖臂設計也能降低內部機件摩擦力,進一步提升燃油效能。此外,諸如EGR廢氣再循環和廢氣熱能再循環系統,皆是豐田為提升內燃機效率所做的努力。
先前提及,多項汽車動力替代方案的關鍵,皆在于電動傳動系統。而新一代普銳斯就電動傳動系統的部份,也有相當長足的進步。首先,工程師就電傳系統進行瘦身,使其在體積和重量上更為迷你,達到整體輕量化和車室空間的改善。主要負責驅動的電動馬達部份,新一代普銳斯則將減速齒輪整合于馬達內部,在提高扭力輸出的同時,一并縮減馬達體積和重量。同時,新一代普銳斯電動馬達的動力輸出,也自上一代的50kW提高至60kW,約等同于80匹馬力。
就電力控制系統方面,新一代普銳斯的轉換器,輸出電壓自上一代的500伏特,提高至新一代的650伏特。而原廠也改善了鎳氫電池模組,在體積縮小的前提下,提升電力輸出。同時,周邊的冷卻系統和元件也經過妥善安排,以提供車室更寬廣的乘坐與置物空間?偤投,新一代普銳斯的THS油電混合系統,藉由汽油發動機排氣量提升,以及電動傳動系統的技術進步,使得整體動力效率達到新的境界,最大動力輸出也自前一代車款的113匹馬力,成長至136匹馬力。
除了就動力系統改造進化之外,原廠也自車身設計、車體材質以及車上配備等多面向進行著手。在外觀上,新一代普銳斯仍保有獨特易辨的三角形車側輪廓,與上一代略帶楔形的設計筆調相較,新一代普銳斯線條上更加流暢許多。嶄新的頭燈造型,賦予新一代普銳斯更富動感的全新車頭意象。
第3代普銳斯的外型設計延續第2代產品的風格,再融入新世代豐田品牌的家族特色,像是直立式廠徽及中央隆起式發動機蓋、流線型頭燈組,呈現更新潮的視覺效果。而豐田的廠徽亦加上了藍色的影線,彰顯豐田 Hybrid系統的獨到。
為了提升空氣力學表現,新一代普銳斯采用小型水箱護罩搭配大型保桿進氣壩的設計,此舉得以降低車頭風阻、并提供發動機室更佳的冷卻效能。同時,為了改善行駛時輪胎的周圍氣流,前保桿兩側邊角以及輪拱前方鈑件,也都采取線條分明的平面化造型。
自車側望去,在招牌的三角形輪廓下,新一代普銳斯擁有更為前傾的A柱線條,展現從車頭至車尾一氣呵成的流暢弧線。而線條通過B柱頂點后,也順勢收落至車尾,展現獨具的掀背造型。此外,新一代普銳斯也刻意加強車側腰線的刻劃,呈現更富動感的車身特質。
車頂線條來到車尾,急轉直下的筆法一如前一代車型;然而設計師仍巧妙地以更豐富的鈑件變化,為新一代普銳斯營造出頗富新意的車尾造型。更為立體的小鴨尾設計,在長度上略較上一代增加,同時在保桿上緣部份,也加入一道立體折線,整體對于車尾空氣力學和行駛穩定性,皆有相當的加分作用。
車尾進一步拉伸的整合式鴨尾設計,提供更好的整流效果,讓新一代的普銳斯在空氣力學的表現上較前一代來得優異。而搭配全新設計的燈組,讓視覺上的動感亦同步提升。此外,就看不見的車體底板,大面積、平整化的塑料發動機底板,也有助氣流順利通過車底,進一步提升車輛的空氣力學表現。整體而言,新一代普銳斯的風阻系數達到0.25的驚人水準,以全球量產車而言可謂名列前茅。
提升動力效能、改善空氣力學,另一方面,工程師則就車體重量動刀。除了之前提及電動傳動系統體積縮小、輕量化外,在車身結構上,新一代普銳斯增加鋁合金和高張力鋼材的使用比例,前后煞車系統、懸吊系統也選用鋁合金材質,得以大幅降低整體的車身重量。
全方位的產品進化,在此次北海道的實際駕馭過程中,即得到了驗證。駕駛感覺上最主要的差異,在于動力銜接的部份。上一代普銳斯在低速至高速的加速過程中,電動馬達與汽油發動機之間的動力銜接過程較為粗糙,較大的動力落差導致加速感略顯不平順。
而新一代普銳斯在汽油動力及電動馬達出力都有提升的情況下,加上復合動力的管理、銜接及整合上更加成熟,因此在加速性能的表現明顯順暢許多,動力銜接時除了微微感受到汽油發動機加入運作外,動力落差的反應已消弭的相當良好,對于乘坐舒適性而言也更為提升。
一如豐田家族的其余Hybrid產品,新一代普銳斯的動力管理系統,仍會視不同的駕馭情形,調整電動馬達、汽油發動機、發電機、電池模組等運用模式;不過實際駕駛時,若不注意觀察儀表板上的資訊顯示,事實上,駕駛及乘客幾難發覺各系統間的切換和交互運作,整體THS系統的成熟度已更顯臻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