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試駕評測 對比測試 正文

德比之戰!奧迪Q5 3.2對比奔馳GLK350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作為同一級別SUV,比拼越野性能是必須的,盡管奔馳GLK與奧迪Q5都不算純粹,尤其從裝束上就是標準的公路范兒,但既然在同一起點,公平競賽一把也就沒什么爭議了。四驅方面,奧迪Q5擁有引以為豪的Quattro技術,而奔馳GLK則準備展示自己的4MATIC!到底哪個更強?我們先來看看廠家是怎么說的……


  奧迪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屬于完全不可控的純機械結構,其四驅的核心部件為托森Torsen(Q5采用的是托森C式)中央差速器,它屬于自感應式鎖止的中央差速器;前后橋之間不含機械鎖止機構;同時廠商宣稱當出現輪胎打滑情況時,電子輔助系統可以對打滑輪進行單獨的防滑制動。

  一般情況下,Quatto系統會在駕駛中根據路況自動調節前后軸的動力分配。在平時Q5的前后軸分配比為40:60,極限狀態下,前軸最多可獲得65%的動力,而后軸最多可以得到85%。


● 小貼士:

  托森中央差速器主要由蝸桿行星齒輪,差速器殼體,前輸出軸和后輸出軸幾部分組成,它是純機械式的,因此可靠性較高。其主要原理是,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首先驅動托森差速器的殼體,殼體的轉動會帶動三組蝸桿行星齒輪轉動,行星齒輪與殼體之間由直齒連接,與前后輸出軸之間是由蝸桿連接,這樣動力可以順利的通過行星齒輪分配給前后輸出軸。也正是因為行星齒輪的蝸桿設計,讓它具備了自鎖死功能。


  奔馳GLK350的第三代4MATIC四驅結構則采用了多片離合器式的中央差速器,從穩定性和強度上來講確實不如托森式;同樣的,它在先后橋的設計中也不含鎖止機構;防止車輪打滑方面具備一定程度的電子輔助(4ETS電子牽引力控制)。通常GLK350的前后軸輸出比為45:55,正因如此,它的后輪要比前輪更寬一些。需要時,前后的扭矩分配比還可以達到30:70或70:30。

  廠家方面的技術簡介了解過后,下面我們就該開始親身的體驗了,好不好光說是絕對沒戲的!

  ●項目設置:
  1/接近角離去角分析
  2/陡坡緩降
  3/普通草地攀爬感受
  4/含沙子成份的陡坡攀爬
  5/交叉軸情況脫困性測試

  ◆ 接近角、離去角分析

  其實在這個項目中,GLK與Q5很難比出個勝負。接近角方面,奧迪Q5僅有2°的優勢勝過GLK(Q5為25°);離去角的數值GLK優勢要明顯一些,25°比17.5°,其主要原因是Q5的稍長的軸距所致。不過在實際的體驗中,GLK的優勢也并非那么突出,稍稍長出來的排氣管有時也會給你制造點小麻煩,請車主們也要多加注意。

汽車之家 進口奧迪 進口奧迪Q5 2010款 3.2 運動版

汽車之家 進口奧迪 進口奧迪Q5 2010款 3.2 運動版

  ◆ 陡坡緩降

  該項目主要是功能性的比拼,陡坡緩降技術其實已經不算罕見,像Q5和GLK這般身價的車型都應該配備,除非你真的不太想把它往SUV那里靠。該功能的便捷性是在下坡前一按鍵式開啟,隨即在下坡的過程中則不需要你控制任何踏板,車輛就會自行的剎車緩行,非常方便且安全。

汽車之家 進口奧迪 進口奧迪Q5 2010款 3.2 運動版

  很遺憾,我們的GLK350并未配備陡坡緩降功能;在項目的對比中,它需要駕駛者自行控制剎車,雖說在這塊場地上并不沒什么難度,但想象一下如果是路面換成了泥地你還會有這樣的從容么?

  特別說明的是,奧迪Q5的陡坡緩降動能可以通過巡航手柄對下坡速度進行單位為1km的調整,在下降的過程中能看到Q5的ABS系統自己進入了越野模式,毫無疑問Q5勝出!

文章標簽: 越野 公路 性能 舒適 運動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