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評測] 緊湊兩廂、渦輪增壓、雙離合,僅僅這三個詞匯就足以讓你在腦海中開始勾勒一臺小鋼炮的形象,不過事實是這樣的形容并不符合奧迪A3的氣質,160馬力和七個擋位確實可以提供除Quattro之外你想要的所有,但這套系統大部分時間的表現細膩又精致,開著她你偶爾才會有虐待輪胎和路面的沖動。
即使是此時一舉一動也顯得溫文爾雅,一種情不自禁的紳士派頭,充分激發出你的小資潛能。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A3,跟我們在大街上常見的主流奧迪們有著迥異的性格。
● 日常駕駛及繞樁表現
不管有意無意,大眾正在培養我們對渦輪和雙離合的依賴,當這樣的組合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你面前時,說實話我開始懷念起自然吸氣的“自然”了,目前的情況指望3.2 Quattro還太遙遠,我們只能寄希望于S-tronic變速箱能夠順利的掩蓋渦輪介入之前的動力低洼。
既然是精致的車,就要用更敏銳的觸覺去審視她。事實是在低速階段你能察覺到車身細微的顫動,也許是我的態度過于苛刻,必須得承認這種不穩定是極其細微和短暫的,應該是采用了干式離合器片的緣故,總之我并不認為在車流中緩慢跟進是件有意思的事情,除非用換擋撥片把擋位鎖定。
簡潔的內飾設計很討人歡心,能讓你自然而然的把注意力集中于駕駛本身,雙手最常觸碰的部位:方向盤和排擋桿,被精心處理。掌握一切的感覺尤其好,特別是當你坐在一臺兩廂車里的時候。大眾集團當然不會大方到把大眾和奧迪這兩個品牌下的產品同質化,上手的輕松簡易僅僅是表面現象而已,更重要的是表層下面的內容,每個組件的協作十分默契,整體裝配的緊實讓人倍感踏實,當我們還糾結于她的平臺出身、同門師弟等等問題時,這可以算是最有說服力的回答。
我很樂意把A3的動力響應形容為得心應手,1500轉就開始的峰值扭矩平臺意味著只要車輛動起來幾乎就一直在享受250N·m的慷慨協助,數值不暴力,也足以讓你產生理由充分的信賴感,除了前面提到低速情況下的不夠柔順,其余時候變速箱的反應都足夠聰明,底盤和懸掛并沒有為了舒適而妥協太多,能忠實的向你傳遞著豐富的路面信息,這種結構上的緊繃很符合年輕人口味,光是這點便足以讓A3獨立于主流奧迪之外。
換擋撥片手感依舊生脆,這種類似數碼產品按鍵的設計用在一臺汽車身上就像是個玩具(奧迪所有的撥片都是這種手感),如果不是換擋動作還算迅速,我真的不怎么想碰它,在S擋下用油門來選擇擋位就行了,完全可以貼合你的每一個想法,或者干脆去撥動那個精致的排擋桿,樂趣更多。
又要穩定又要靈活,對A3來說其實不是太難的事情。在繞樁場地,這臺小車表現出了較高的極限,四條225寬度的輪胎抓地力已經夠用,而支撐度飽滿的后懸掛則讓車尾的動態響應非常迅速,車輛重心左右交替流暢自然,聯想到之前A4L那心有余力不足的穿樁姿態,不得不承認小巧的車身確實有著先天優勢,即使A3的定位不那么運動,她繞起樁起來也絲毫不會含糊。
我很喜歡這種被柔軟表象包裹的硬朗內在,也許日常駕駛你有可能覺得這仍舊是保留了舒適考慮的奧迪,但在繞樁一類激烈操控中,堅固規整的底盤、飽滿有力的懸掛后段行程支撐都會令你刮目相看。美中不足的是轉向依然不夠精準,這也是我們判斷奧迪和寶馬奔馳差異的有效方法之一,游走在凌厲和粘滯的中間地帶,無法全盤否定,卻又覺得缺少了什么,總之這方面A3繼承了純粹的奧迪血統,有戲,但不夠精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