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坐空間體驗
在昨天體驗了奔馳A級豐富的配置以及靈活的空間后,小朱今天又很職業的體驗了車輛的乘坐空間及舒適性。
前排乘客的頭部空間非常出色,小朱的身高達到180cm,但坐入前排后仍能擁有一拳半左右的頭部空間。前排座椅的整體感覺偏硬,不過這也是多數德系車型的特點。主副駕駛均配有座椅6向電動調節和手動腰部支撐調節,位于座椅下方的電動調節按鈕似乎缺少一些奔馳的特質。
A級的后排空間同樣讓人驚喜,腿部兩拳、頭部一拳的空間表現已經超過了多數小型車的水平。而后排沒有中央扶手雖然讓人遺憾,但是這也讓后排中間靠背的舒適性得以向另外兩個座椅看齊。究竟是后排中央扶手重要還是中間乘客的舒適性重要,對于一款定位家用的小型車來說我更傾向于后者。
今天的滑雪活動正好考驗了A級的縱向儲物能力,長度達到160cm的滑雪板只能斜著放入后備廂內,而這也基本接近了奔馳A級的極限。
全文總結: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談了夢想,所以在結尾就自然要說些現實。在我看來奔馳A級適合兩類人群,第一類就如同開頭所說,他們懷揣著奔馳車的夢想,低價+奔馳的組合讓他們無法抗拒,A160的指導價雖然貴為23.8萬,但是未來店內的優惠幅度可能不會小。既然30萬可以拿下奔馳C級,那么誰又能保證未來20萬無法拿下奔馳A級呢,至少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性很高。而第二類人就是那些高端小型車的用戶,他們重視品位卻不追求尺寸,目前的寶馬的1系、MINI、未來的奧迪A1以及本文的主角奔馳A級都將成為它們考慮的重點。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