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對比測試] 之前我們推出的《七款百萬級豪華SUV全面對比》廣受好評,然而有許多網友反映這些車的價格都太貴了,對于大多數人都遙不可及,最終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們決定推出這一期10萬級自主SUV全面對比。
● 車型選擇:
此次參與橫評的8位選手分別是(按品牌拼音首字母排序):奔騰X80、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全球鷹GX7、江淮瑞風S5、陸風X5和中華V5,選擇這些車型的原因有四:
一、前期網友投票
觀察仔細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奇瑞瑞虎和長安CS35的得票數已經超過了中華V5,為什么最后選擇V5而沒有選擇前兩位呢?原因就在于瑞虎和CS35的整體價位偏低,而且體型較小,與其它車型幾乎不會形成競爭關系。
二、必須是手動擋
三、指導價格不超過13萬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此次橫評的傳祺GS5和奔騰X80價位已經超過13萬,那么為什么還選擇這兩款?請往下看。
四、選取車系中關注度最高的車型
如果指導價格和關注度兩者之間產生沖突,則以關注度優先。以奔騰X80為例,盡管2.0L手動豪華型的指導價已經超過13萬,但關注度明顯高于手動基本型,況且它的價格非常接近13萬。
● 如何測試:
和上次百萬級SUV橫評有所不同的是,這個價位的SUV基本都是前驅車,所以也就不用談及“越野”二字了,但通過性還是衡量幾款車型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們此次將分為靜態篇(兩次更新)、動態篇(兩次更新)和保養篇三部分向大家展示這八款SUV的真正實力,其中靜態篇包括鈑金工藝、內飾用料、乘坐及儲物空間等幾大環節,動態篇包括舒適性、通過性以及駕乘感受等環節,最后的保養篇更是會將每款車的用車成本展現給大家,如此詳細、精彩的內容你又怎能錯過呢?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指導價13.18萬
在這些自主SUV當中,奔騰X80算是一個新面孔,它的側面線條乍一看與英菲尼迪EX系列有些相似,尾窗的交叉鍍鉻飾條十分另類,配合銀色的車頂行李架,一下子提升了整車的質感。前臉如果能夠再增添一些運動元素的話,相信它的外形會更加出彩。奔騰X80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它的外形和內飾用料、做工都頗為講究,在當今同價位SUV當中絕對稱得上佼佼者。當然了,也有人因為自動擋車型超過15秒的0-100km/h加速成績而對X80的動力產生嚴重質疑,那么手動版本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此次橫評自然會給出答案。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手動尊貴型
指導價11.39萬
關于比亞迪S6的外形,我想大家已經相當熟悉了。就連比亞迪內部人員也可以毫不忌諱的說,S6的外形大部分都借鑒了雷克薩斯RX系列的設計元素,另外它也是這次對比當中僅有的一款中型SUV(其他幾款都是緊湊型SUV)。比亞迪S6稱得上是自主SUV的前輩了,從靜態方面來看,它的實力仍然不落后于其它對手,無論是空間、配置還是做工都有上佳表現。最值得夸獎的是,如今的S6相比當年剛剛上市的S6在裝配工藝方面已經有了明顯進步,這讓我們對自主品牌的未來抱有更大期望。
◆ 廣汽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指導價13.98萬
從配置表來分析,這是一款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它的價格在八款車中最高。這款車做工不錯,主被動安全配置豐富,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獨立懸架能夠帶來不錯的駕駛感受,再因其技術背景,傳祺GS5在橫評中的表現值得期待。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指導價11.58萬
哈弗H6一直以來都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關注度也非常高,所以每當有新的自主SUV上市時,我們都會拿它來和哈弗H6比一比。整體來講,哈弗H6表現均衡,而且品質讓人放心。不得不承認,良好的口碑對于一款車的銷量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本次來到編輯部的是一輛采用1.5T發動機的H6,那么它的動力表現和油耗是否比此前測試過的自然吸氣車型更好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全球鷹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指導價11.19萬
與哈弗H6一樣,全球鷹GX7也是一位大家熟知的老朋友了,整車雖然沒有什么亮點,但它是一款各方面都比較均衡的車輛。想當初全球鷹GX7也是一款可以挑戰同級標桿哈弗H6的車型,然而現在市場上的新車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它的表現已經不像當初那么搶眼了。
◆ 江淮瑞風S5 2013款 1.8T 手動新銳版
指導價10.98萬
這個級別當中采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著實不多見,所以瑞風S5和接下來要介紹的陸風X5都可以算得上力量型選手了,強勁的動力自然也是它的最大賣點。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從這款車的外觀和內飾設計上都能夠找到現代ix35的影子,對此部分人會感到反感,然而對于一個在SUV領域尚不太成熟的車企來說,這樣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只是我們希望廠家在前期模仿的同時也能夠學習到更多有價值的技術。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指導價11.58萬
陸風X5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是因為它有著2.0T發動機的強勁動力,而且后期還會匹配科技含量頗高的8AT變速箱,這樣的動力組合在同價位是絕無僅有的。當然,陸風X5所表現出的光輝還不只是內在,它的外觀設計也同樣充滿陽剛之氣,肌肉線條十足。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指導價12.58萬
我記得中華V5剛剛上市的時候,它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那個亮閃閃的中控面板,我當時很不理解廠家為什么會采用這樣的設計,感覺既不美觀,又不實用。然而直到我見到實車之后,我的觀點竟然改變了。中華V5的整車做工相當不錯,中控面板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晃眼,如果它的外形設計能夠再活潑一點就更好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畢竟在我眼里寶馬X1就不太好看。
● 車身尺寸對比:比亞迪S6最大、中華V5最小
車身尺寸對比 | ||||
車身尺寸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奔騰X80 | 4586 | 1820 | 1695 | 2675 |
比亞迪S6 | 4810 | 1855 | 1725 | 2720 |
傳祺GS5 | 4732 | 1854 | 1680 | 2710 |
哈弗H6 | 4640 | 1825 | 1690 | 2680 |
全球鷹GX7 | 4541 | 1833 | 1700 | 2661 |
瑞風S5 | 4475 | 1840 | 1680 | 2645 |
陸風X5 | 4568 | 1855 | 1710 | 2660 |
中華V5 | 4405 | 1800 | 1627 | 2630 |
不出意外,在車身尺寸對比環節,比亞迪S6各方面數據都完勝其它對手,所以如果您是一個以大為美的消費者,那么同級別其它SUV就可以直接忽略了。僅次于比亞迪S6的就要數傳祺GS5了,其次是哈弗H6和奔騰X80,個頭最小的是中華V5,這也難怪,誰讓它模仿的是寶馬X1呢?
● 外觀前后鈑金工藝對比
緊接著我們就來聊聊大家都比較關心的鈑金做工。之所以要對這方面進行對比,并不是因為我們對于自主品牌車型存有偏見,而是因為許多自主廠家在裝配工藝方面的確還不足以和合資大廠媲美,有些差距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當然,有些自主廠家的進步也是相當明顯的,非常值得鼓勵。還有一些車型是借助于成熟的合資車型平臺研發而來,所以在裝配工藝方面也表現不俗。
◆ 奔騰X80:當之無愧同級標桿
首先接受評判的奔騰X80就是基于成熟車型馬自達6的平臺衍生而來,有了多年合資的背景,裝配工藝可以說是奔騰的強項了。無論是從整體視覺感官,還是實際測量,奔騰X80的鈑金工藝都當之無愧是這八款車中最好的,而且完全不輸于同價位任何一款合資車。我們分別選取了發動機艙蓋與左右翼子板以及后備箱蓋八處接縫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奔騰X80前部接縫在3.5-4mm之間,左右兩側最大誤差基本在0.5mm左右;后備廂處的接縫基本在5mm左右,誤差均在0.5mm之內,這樣的表現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同級標桿了。
◆ 比亞迪S6:裝配工藝進步明顯
比亞迪近兩年在工藝方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這輛S6的裝配工藝就得到了編輯部同事的一致認可,整體做工感覺比剛上市時的第一批車好很多。如今這輛車不再只是單純的模仿,做工也基本達到了同價位合資車的水準,各個部件之間的接縫均勻程度甚至超過了價位更高的傳祺GS5。
◆ 傳祺GS5:沒能達到預期
我們之前對傳祺GS5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實測結果GS5卻沒能夠達到同級最高水平。前部接縫左右誤差較大,尾部的接縫還算令人滿意,綜合來看,GS5的車身裝配工藝在自主車型中仍然算比較不錯的,只不過還算不上最好。
◆ 哈弗H6、全球鷹GX7、瑞風S5:水平相當、表現平平
作為一名大家熟知的老牌選手,哈弗H6在這方面并沒有什么突出表現,長城汽車在裝配工藝方面并非強項。在我們測量的幾處細節,哈弗H6的前后接縫分別為4mm和5mm左右,上下左右的差距也在1-2mm之間,水平與全球鷹GX7相當。
全球鷹GX7在這一環節的表現一般,看不出明顯瑕疵,但也沒有任何精致的感覺。經過實際測量,它的發動機艙蓋處接縫誤差在0.3-1mm之間,尾燈處接縫誤差也在1-2mm之間,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瑞風S5的表現同樣如此,裝配工藝只能達到將將及格的水準,甚至從數據上來看比哈弗H6和全球鷹GX7還要遜色一點。
◆ 陸風X5:八款車中排名墊底
接下來登場的陸風X5在這方面的表現可以說與奔騰X80形成了鮮明對比,參差不齊的接縫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其中我們量取的發動機艙蓋與左右翼子板的兩組接縫誤差均在1mm以上,整體縫隙比X80幾乎大1mm,左右尾燈處的兩組縫隙差值更是達到了2mm以上!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拿到的這輛測試車尾窗上方的擾流板處更是出現了凹凸不平的現象,希望只是個例。陸風汽車在創新及產品設計能力上的確值得很多廠家學習,然而在產品制造以及裝配工藝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 中華V5:做工不錯,僅次于奔騰X80
論做工方面,我們一致認為中華V5是這八款車中僅次于奔騰X80的選手。從外觀來看,中華V5也給人比較精致的感覺,車身各個部件之間的縫隙十分均勻,大部分誤差都在1mm之內,發動機艙蓋與翼子板之間的接縫誤差僅為0.5mm。
● 小結:
車身接縫對比(單位:mm) | ||||||||
測量部位 | 發動機艙蓋與前翼子板 | 后備廂蓋與車身 | ||||||
左前 | 左后 | 右前 | 右后 | 左上 | 左下 | 右上 | 右下 | |
奔騰X80 | 3.9 | 3.6 | 3.92 | 3.39 | 5.03 | 4.8 | 4.63 | 5.17 |
比亞迪S6 | 4.51 | 4.1 | 4.25 | 4.26 | 3.82 | 4.66 | 4.45 | 3.87 |
傳祺GS5 | 3.38 | 4.19 | 4.75 | 3.77 | 5.46 | 5.85 | 5.06 | 5.23 |
哈弗H6 | 3.5 | 4.05 | 4.36 | 4.18 | 3.56 | 4.25 | 4.14 | 5.19 |
全球鷹GX7 | 4.7 | 4.05 | 3.73 | 3.72 | 4.85 | 4.82 | 3.88 | 3.57 |
瑞風S5 | 3.63 | 4.85 | 3.69 | 4.18 | 4.11 | 5.06 | 3.5 | 4.75 |
陸風X5 | 4.13 | 4.04 | 5.17 | 5.22 | 5.85 | 5.51 | 3.66 | 3.16 |
中華V5 | 4.37 | 4.8 | 4.06 | 4.29 | 3.96 | 4.22 | 4.36 | 3.92 |
以上數據比較多,相信大家也沒有耐心仔細研究對比。經過討論之后,我們挑選了每款車的八處縫隙進行測量,雖然以上數據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多少有些代表性。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盡管有些車型部分零部件之間的縫隙比其它車型大,但并不代表裝配工藝就一定差。例如傳祺GS5的后備廂蓋接縫處的縫隙在這八款車中算是比較大的,但由于整體縫隙很均勻,所以評判結果也屬于良好水平。
● 電動天窗+車窗控制方式
此次我們找來的八輛車中有兩輛(哈弗H6和瑞風S5)是不帶天窗的版本,在接下來的天窗尺寸對比環節,我們將會采用之前拍攝的其它版本做展示。
◆ 奔騰X80: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并支持遙控升降
奔騰X80的四門車窗均帶有一鍵上下功能,而且支持鑰匙遙控升降,如果鎖車后發現有車窗沒有關閉可以通過鑰匙直接遙控升窗,上車之前也可以提前遙控降窗來通風散熱,非常實用。而X80的天窗也帶有一鍵開閉功能,可謂非常厚道。
◆ 比亞迪S6:主駕駛一鍵下降
比亞迪S6向來以配置吸引人,但或許是受到日系造車理念的影響,它只有主駕駛車窗支持一鍵下降功能,其它車窗包括天窗都必須長按才能完全開閉。
◆ 傳祺GS5:主駕駛一鍵升降,可遙控主駕駛車窗和天窗
傳祺GS5只有主駕駛車窗可以進行一鍵升降,遙控升降車窗只針對主駕駛,其余車窗則不能,這不免讓我感覺有些雞肋,畢竟下車之前駕駛員最容易忘記關閉的是其它車窗,而不是主駕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天窗也可以隨主駕駛車窗進行遙控關閉,這是其它車型不具備的。
◆ 哈弗H6:主駕駛一鍵升降
哈弗H6的車窗控制比較簡單,只有主駕駛帶一鍵升降,并且不帶任何遙控功能,這和大多數日系車的風格相似,實用性一般。
◆ 全球鷹GX7:主駕駛一鍵升降,其它一鍵下降,主駕駛車窗支持遙控升降
全球鷹GX7也是只有主駕駛車窗帶有一鍵升降功能,其它車窗只支持一鍵下,而升窗則需要長按。與GS5相同,GX7也是只有主駕駛車窗可進行遙控升降。
◆ 瑞風S5:主駕駛一鍵下降,不易操作
瑞風S5的車窗控制方式最為簡單,就連主駕駛車窗也只有一鍵下降功能,而且它沒有設置擋位,所以很不好用,經過我們多次刻意操作,一鍵下降的成功率也僅有一半左右。
◆ 陸風X5:主駕駛一鍵升降,四門車窗可遙控升降
陸風X5只有主駕駛車窗帶有一鍵升降方式,其它車窗均需長按才能完成升降動作。另外,長按鑰匙的鎖車和開鎖鍵也可以進行遙控車窗的升降。它的天窗可開啟尺寸為735×320mm,具有一鍵開閉功能。
◆ 中華V5:主駕駛一鍵下降,四車窗可遙控升降
中華V5也只有主駕駛車窗支持一鍵下降,并且它的鑰匙可以遙控車窗升降功能,實用性還是比較強的。這款車的天窗可開啟面積為715×355mm,支持一鍵開閉。
車窗控制方式對比 | ||
車窗控制 | 車窗控制方式 | 鑰匙遙控車窗方式 |
奔騰X80 | 四門一鍵升降 | 四門遙控升降 |
比亞迪S6 | 主駕駛位一鍵下降 | 無 |
傳祺GS5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 | 主駕駛位和天窗可遙控開關 |
哈弗H6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 | 無 |
全球鷹GX7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其它一鍵下降 | 主駕駛位遙控升降 |
瑞風S5 | 主駕駛位一鍵下降,但不好用 | 無 |
陸風X5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 | 四門遙控升降 |
中華V5 | 主駕駛位一鍵下降 | 四門遙控升降 |
● 小結:
從這個環節的使用便利性來看,奔騰X80表現最為出色,其次是陸風X5,功能最少的是比亞迪S6和瑞風S5,其中瑞風S5的按鍵手感又表現最差,最終排名墊底。
● 車門密封條+車門材質
我們簡單對比了一下車門密封條,發現8款車型均采用了內外整圈雙層密封條的方式,從而保證車門關閉之后的密封性。當然了,關于車輛的隔音效果,我們后續文章中會有單獨的噪音測試環節,敬請關注。
◆ 奔騰X80:做工雖好,但用料一般
門板往往是部分汽車廠商節省成本的地方,在這方面奔騰X80整體用料和做工雖好,但門板材質卻表現得中規中矩,它采用鋼板焊接的分體式車門,內側門板上下均使用大面積硬塑料進行覆蓋,只有胳膊肘能夠接觸到的區域采用了軟性材質覆蓋。
◆ 比亞迪S6:做工不錯,但貼近扶手區域依然使用硬塑料
比亞迪S6在這方面的用料有點不盡如人意,除了扶手,其它全部采用的是硬塑料材質,好在裝配工藝不錯,沒有給人留下低檔的感覺。
◆ 傳祺GS5:整體表現不錯
傳祺GS5是幾款車中表現不錯的,上部和中部區域都采用橡膠材質,不同的是中部扶手區域更加柔軟,觸感更好。
◆ 哈弗H6:用料同級最好
哈弗H6采用的分體式車門,內側門板用料比較厚道,緊貼扶手區域采用一層模擬打孔樣式的皮革包裹,并帶有紅色縫線,觸感不錯。上部應用的是橡膠搪塑工藝,比起普通的硬塑料觸感更好。哈弗H6在這方面的整體表現要強于大部分對手。
◆ 全球鷹GX7、瑞風S5:表現平平,同級標準水平
全球鷹GX7采用的也是分體式車門,焊接區域比較整潔。內側門板黑色區域為硬塑料,米色區域由軟性材質包裹,做工比較整齊。
與陸風X5相同,瑞風S5的車門上下兩部分也采用的是焊接方式,內側采用黑色塑料覆蓋,橙色部分為軟性材質,整體用料一般。
◆ 陸風X5:用料、做工有待加強
陸風X5在車身用料和做工方面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它的車門由兩塊鋼板焊接而成,內側門板的面料幾乎全部被硬塑料覆蓋,盡管靠近扶手的部位表面添加了一層薄薄的軟性材質,但觸感依然偏硬。
◆ 中華V5:中部采用織物面料,觸感不如皮革
中華V5的門板扶手和緊貼扶手的區域采用的都是織物面料,做工不錯但觸感一般。上部黑色區域為橡膠材質,觸感稍硬,下部不出意外地采用了塑料材質。
● 小結:
在車門密封條以及車門材質方面,八款車可謂平分秋色,在用料方面同價位自主車型與合資車型并無太大差距,甚至有些自主車型的用料更加厚道,只不過有些車型的裝配工藝還有待加強。
● 第一篇靜態對比總結:
以上項目排名(從左至右名次由高到低):
車身尺寸對比: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奔騰X80、陸風X5、全球鷹GX7、瑞風S5、中華V5。
鈑金工藝對比:奔騰X80、中華V5、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全球鷹GX7、瑞風S5、陸風X5。
車窗控制對比:奔騰X80、陸風X5、中華V5、傳祺GS5、全球鷹GX7、哈弗H6、比亞迪S6、瑞風S5。
車門材質對比:哈弗H6、傳祺GS5、中華V5、奔騰X80、全球鷹GX7、瑞風S5、比亞迪S6、陸風X5。
從幾項靜態對比來看,奔騰X80在裝配工藝和整體做工方面都有著上佳表現,遙遙領先對手,只不過它在車門內側沒有使用太多軟性材質,從而縮小了其它對手與它的差距。表現第二的就要數中華V5了,除尺寸偏小之外,它在用料和做工方面都表現出色,不輸于合資品牌。傳祺GS5在以上對比中排名第三,裝配工藝和用料與中華V5不相上下,所以靜態方面的性價比中等。哈弗H6與比亞迪S6都是這個級別的老牌選手,其中哈弗H6在用料方面更為厚道,而比亞迪S6盡管用料一般,但裝配工藝進步明顯,所以二者并列第四。全球鷹GX7、瑞風S5在以上幾個項目中均表現平平,并列第五。陸風X5盡管設計風格和部分配置比較搶眼,但整體裝配工藝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最終在第一篇靜態對比中排名墊底。
下一期將是八款車靜態對比的第二篇,我們將從中控臺材質、方向盤及中控按鍵做工手感、乘坐及儲物空間等方面進行對比,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文/圖 汽車之家 張子儀 攝影 汽車之家評測團隊)
[汽車之家 對比測試] 在第一篇對比當中,我們對這八款車的整體做工、天窗大小等方面給大家做出了展示,在今天的第二篇靜態對比中我們將重點放在了車內,包括中控臺的做工用料、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方面。相信通過這次對比,大家將會對這些車型的靜態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 中控臺對比
奔騰X80的中控臺做工和用料在此次對比的車型當中,表現算是相當出色的,并且與同價位的合資車相比,也并不會處于劣勢。在方向盤手感,旋鈕的阻尼感都表現除了不錯的水準,只是在使用中,空調控制面板的按鍵尺寸較小,在車輛行駛中多少有些不便。
比亞迪S6從上市至今已近有很長時間了,在做工的細節上,可以感覺到明顯的進步,對于它的裝配工藝我們也給出了較高的評價,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中控臺都采用了硬質材料,質感方面的表現還是有些不足。方向盤和旋鈕按鍵的手感在此次八款車型當中,屬于中上等的表現。
傳祺GS5憑借著自身有著合資的合作背景,中控臺上部也都采用了軟質材料,在裝配工藝上的表現讓人很滿意。表現不足的地方就是方向盤的手感和細節之處還有待提升。
長城H6的表現在同級別當中,一直被大家認可為標桿的水準,整個中控臺的裝配工藝比較精細,方向盤提供的手感也很出色。不過,中控臺的用料與大多車型一樣,都是硬質材料,旋鈕使用時可以感覺到較大的曠量,在細節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全球鷹GX7的中控臺在裝配上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但從配色和造型上來看,并沒有給人很高檔的感覺,方向盤的握感一般,多功能按鍵的尺寸偏小,使用時不太順手。值得夸獎的是中控臺的旋鈕,無論是阻尼感還是手感在此次對比的車型當中已經屬于是相當好的表現了。
瑞風S5作為自主SUV當中的新生力量,在設計和造型上很值得認可,中控臺的用料也并沒有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的感覺,同樣采用了硬質材料。中控臺的按鍵也有些松散的感覺,阻尼感也不夠清晰,與其它上市多年的車型相比,在裝配工藝上的表現還有較為明顯的差距。
陸風X5的整體表現與瑞風S5基本屬于一個水平范圍,方向盤的手感比傳祺GS5要略好一些,但旋鈕的阻尼不夠清晰,手感表現在此次的八款車型當中已經屬于是后幾名了?磥恚@些新生力量們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
中華V5無論是中控臺用料、手感,還是細節的裝配工藝上,在自主SUV當中一直有著相當好的表現,中控臺上部軟性材料的使用給人更加高檔的感覺。方向盤的握感、旋鈕的阻尼感以及按鍵的回彈都表現非常出色,在此次對比當中算是名列前茅了。
● 本頁小結
在中控臺、方向盤以及細節表現上,奔騰X80、傳祺GS5和中華V5都表現出了不錯的水準,比亞迪S6、長城H6和全球鷹GX7雖然在用料上都采用了硬質材料,但裝配工藝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而瑞風S5和陸風X5相比之前這些車型,它們需要提升的空間還是挺大的。
● 乘坐空間對比(體驗者身高179cm)
在乘坐空間對比環節,我們請來了汽車之家著名的視頻車評人陳震來擔任體驗模特,看看在此次對比的八款車型,哪款的乘坐空間最為寬敞。
奔騰X80的乘坐空間表現很寬敞,前后排的頭部空間都可以達到一拳以上,后排的腿部空間兩拳,整體表現讓人滿意,在此次對比中也是表現最好的。
比亞迪S6的空間同樣很寬敞,只是頭部空間的表現略小于奔騰X80,在同級別的車型當中已經屬于是優秀的水平了。
傳祺GS5相比其它車型,后排的腿部空間要稍小了一點,頭部空間還是可以讓人滿意的,整體表現在此次的對比中尚可。
作為一直以來自主的標桿車型,哈弗H6在空間上的表現同樣很出色,我們完全可以給出滿意的回答,但此次對比的部分車型都能達到一拳以上,所以這樣的成績也就顯得稍遜一籌了。
全球鷹GX7的空間表現在今天的八款車型當中屬于是名列前茅,前后頭部空間都達到了一拳以上,后排腿部空間略大于兩拳,整體表現讓人非常滿意。
瑞風S5的后排乘坐空間在此次對比中,屬于是表現一般,不過,前排的頭部空間表現非常出眾,接近兩拳的距離已經是八款車型當中最為寬敞的了。
陸風X5的表現同樣屬于優秀的范圍,前后排一拳的頭部空間加上后排兩拳的腿部空間,在此次對比中屬于中上等水平。
中華V5的車身尺寸是此次對比當中最小的,乘坐空間表現雖不算是最小的,但與其它車型相比已經沒有什么優勢了,相比其它車型,屬于一般水平,V5這樣的成績,只能說不是自己不夠強,而是因為對手太強大了。
● 后排中間位置對比(體驗者身高179cm,穿43碼的鞋)
相比常規的乘坐空間,后排中間位置的乘坐感受還是有著不同的表現,其中陸風X5和全球鷹GX7無論在平整度和前后空間上都有著很不錯的表現,并且后排的靠背還可以調整,綜合來說還是可以讓后排中間的乘客擁有不錯的舒適性。長城H6、奔騰X80和傳祺GS5的表現屬于中等水平,后排地板的平整度表現不錯只是前后的距離較小,至于其他車型則無法舒適的把腳放進去,其中中華V5的凸起很高,影響了中間乘客腳下的舒適度。
本頁小結:
在乘坐空間方面的表現一直是自主品牌車型的優勢,此次對比的自主SUV也同樣表現出了這樣的特點,在前后排的乘坐感受上,此次對比的八款車型可以說基本都屬于一個水平范圍,它們之間的差別也只是一兩指之間的范圍。它們之間的差別更多的體現在舒適性上,包括座椅靠背調整、地板的平整度等,如果綜合這些方面的話,陸風X5和全球鷹GX7的表現算是第一梯隊當中的,第二梯隊的有長城H6,而至于像奔騰X80、傳祺GS5等車型的不足是后排座椅靠背無法調整,沒能給后排乘客帶來更好的乘坐感受。
● 儲物格對比
在儲物空間對比上,我們準備了錢包、眼鏡、手機和瓶裝水這幾樣常用物品,看看哪款車型可以為它們找到合適的地方擺放。對于儲物空間上的體驗,包括前后車門、中控臺、前后扶手等常用位置。
奔騰X80為我們準備的幾樣隨身物品都設計了合適的位置擺放,并且前排中央扶手內部空間夠寬敞并且還有夾層設計,前排杯架前面也有更多的小儲物格,就算再多個一兩樣,相信也沒問題。前后杯架都較深,對瓶裝水的支撐也很穩固。
比亞迪S6的儲物格并不算豐富,不過,我們準備的幾樣東西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地方擺放,值得夸獎的地方是它的前門儲物格,不但深度夠大,還可以向外打開,方便拿取物品,這也是同級別少有的設計。比亞迪S6的不足之處是中控臺并沒有設計儲物格,并且前排中央扶手位置的儲物格空間較小,其它方面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傳祺GS5的儲物空間表現比較一般,后排杯架對于水瓶的支撐表現略有不足,中控臺沒有獨立的儲物格,隨身的手機并沒有找到地方擺放。
哈弗H6的儲物空間還是很豐富的,前后門的儲物格空間很寬敞,前排中央扶手采用了與座椅一體式的設計,這點上和比亞迪S6一樣,但中央扶手位置的儲物格可是要比比亞迪S6大了不少,前后排杯架的支撐也比較穩定。
全球鷹GX7的前后車門都有儲物格,但空間較窄,實用性一般,前排中央扶手內部空間較小,且前排只有一個杯架,手機也缺乏一個合適的儲物空間,只能臨時放在煙灰缸的上面。
瑞風S5的儲物格較為豐富,我們的隨身物品都有地方擺放,杯架的支撐也很到位,前排中央扶手箱的空間也是此次對比車型當中最深的,整體表現讓人滿意。
陸風X5的儲物格表現較為出色,除了中控臺下面的儲物格可以放置手機,在擋把后面還有獨立的小儲物格,前排中央扶手箱的深度表現也不錯。不足之處是,杯架對于水瓶的支撐不夠穩固,車門的儲物格比較窄,尤其是前門更為明顯一些。
中華V5的儲物格算不上豐富,車門的儲物格空間表現不錯,前排中央扶手箱的空間較大,并且還有夾層的設計。不足之處是中控臺上沒有適合擺放手機的地方,前排只有一個杯架,并且后排沒有中央扶手,就更別提杯架了,這也是此次此次八款車型當中,唯一一款不帶后排中央扶手的車型。
● 本頁小結
在儲物格對比環節,奔騰X80表現最為出色,瑞風S5、陸風X5的成績也能算在優秀的范圍之中,哈弗H6、比亞迪S6的表現基本可以讓人滿意,其余幾款車,在人性化設計上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傳祺GS5、全球鷹GX7的中控臺上都沒有儲物格,使得手機無法找到合適的地方存放,而全球鷹GX7的問題則是前排中央扶手箱空間有限。至于中華V5,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后排中央扶手和中控臺儲物格。
● 后備廂對比
后備廂尺寸 | 常規深度(mm) | 最大深度(mm) | 最小寬度(mm) | 高度 (mm) | 常規容積(L) |
奔騰X80 | 950 | 1875 | 1060 | 780 | 785 |
比亞迪S6 | 1040 | 1930 | 1020 | 770 | 817 |
傳祺GS5 | 970 | 1800 | 860 | 810 | 676 |
哈弗H6 | 1010 | 1470 | 1040 | 910 | 956 |
全球鷹GX7 | 900 | 1840 | 1130 | 740 | 753 |
瑞風S5 | 900 | 1710 | 1020 | 730 | 670 |
陸風X5 | 920 | 1820 | 1100 | 785 | 794 |
中華V5 | 840 | 1620 | 950 | 780 | 622 |
在后備廂的空間表現上,哈弗H6表現得最為出色,并且在空間利用率上,哈弗H6的后備廂配備了一塊隔板,可以將后備廂空間分為上下兩層,增加了實用性,不足之處在于后排座椅向前翻起后,影響了最大深度上的表現。車身尺寸最大的比亞迪S6在常規深度和最大深度上都獲得了第一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不過,它后排座椅靠背放倒的比例是4:2:4,并且在后備廂隔板下面還有很多豐富的儲物格,這些都是其他車型所不具備的,看來它的勝出也并非僅依靠體型。至于其他車型在后備廂擴展能力上的表現幾乎相同,更多的區別也只是在尺寸上。
● 總結
到今天為止,我們自主SUV的靜態對比部分已經全部完成了,在對比的多個項目中,我們看到這些車型在乘坐空間方面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說這也是自主品牌車型的最大的優勢,畢竟購買這個級別的消費者大多還是看中了它乘坐空間寬敞的特點,在這點上我認為這八款車型都可以給出優秀的最終結果。在儲物空間、后備廂等環節的對比當中,大多車型都是可圈可點的,而這些對比項目中,最需要提升的部分還是在制造和裝配的工藝方面,無論是鈑金工藝還是細節做工,自主品牌仍然還有長的路要走。我們非常認可它們在設計和實用性上的表現,但我們也非常希望這些廠家通過不斷的改進讓自己的產品表現得更加完美。下一次更新,我們將會看到這八款車動力的表現,如果說靜態部分是筆試的話,那么動態部分就是實際操作了,它的最終成績將會牽扯到車子從內到外各個部件之間的配合,這一次自主SUV對比的熱度越來越高了,好了,更多的話還是留到下一篇再和大家聊吧。ㄎ/圖 汽車之家 苑璐 攝影 汽車之家評測團隊)
[汽車之家 專業評測] 前面兩期我們對八輛自主SUV的做工和空間進行了評定,從中我們也看到了這些車的優劣勢。從今天起,我們的每次更新都將圍繞著它們的動態表現展開,車總歸是要拿來開的。本期中我們將所有的車開到了測試場地,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常規的加速和剎車測試,緊接著又將它們開到了幾百公里以外的壩上草原,在那里進行了非鋪裝路面的駕駛感受及舒適性的對比。
接下來各位將會看到這八臺車最基本的0-100km/h加速以及100-0km/h剎車成績,但每臺車都有自己的小故事,表現也各不相同,我猜你肯定非常感興趣。同一時間,同一場地,用數據說明一切,千萬別走開!
注:為了確保本次測試成績真實有效,本次測試項目均在同一時間、同一場地進行,客觀條件基本相同,有可能會與之前測試成績有所出入。下文中加速與剎車部分的車型出現順序均由成績高低決定。
● 測試項目一:0-100km/h加速性能測試
◆ 陸風X5 2.0T+6MT
首先登場的是陸風X5,它搭載了一臺4G63S4T發動機,2.0升渦輪增壓是所有參加橫評車型里動力規格最高的一位選手,最大功率190馬力(140千瓦)/5500rpm,峰值扭矩250牛·米/2800-4400rpm,匹配一臺6速手動變速箱。輪胎為佳通comfort SUV 520系列,尺寸為225/65 R17。
以3000rpm起步,250牛·米的扭矩讓前輪輕松突破抓地力,待車輪恢復抓地力,發動機轉速攀升至5500轉左右時切入2擋,2擋最高時速為96km/h,必須升入3擋才能“破百”。在此次測試過程中陸風X5依然出現了換擋后動力間斷的問題,不過相比之前的單車測試已經減輕了一些,最終以11.01秒成績拿下本次測試冠軍!
◆ 中華V5 1.5T+5MT
中華V5搭載了一臺華晨自主研發的1.5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36馬力(100千瓦)/5500rpm,峰值扭矩200!っ/2000-4500rpm,匹配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輪胎采用的是WANLI(萬力)FLASH系列,型號為225/55 R17。
中華V5以2500rpm起步,初段爆發力很強,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反應靈敏迅速,整段加速過程順暢,1擋能持續維持在0.4G左右的加速度,好用的手動變速箱在加速環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快速換擋非常順手,最終以11.14秒成績突破100km/h,排名第二位,只比2.0T的陸風X5慢了0.13秒,潛力十足。
◆ 江淮瑞風S5 1.8T+6MT
這臺瑞風S5搭載了一臺1.8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63馬力(120千瓦)/5200rpm,峰值扭矩235牛·米/2000-4000rpm,匹配一臺6速手動變速箱。輪胎為本次出鏡率很高的佳通comfort SUV 520系列,尺寸是225/60 R17。
3000rpm是最佳起步轉速,1擋加速度可以維持在0.5G左右,起步時給人的感覺特別猛,是這個幾個車里最壯觀的,配合好用的6速手動變速箱,加速過程十分順暢。就加速感受來講,瑞風S5是這些車里表現最好的。最終0-100km/h用時11.28秒,排名第三。
◆ 比亞迪S6 2.4L+6MT
比亞迪S6配備了一臺2.4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是本次橫評活動中肺活量最大的,沒有之一,最大功率167馬力(123千瓦/6000rpm),峰值扭矩234 !っ/4000 rpm,變速箱為一臺6速手動變速箱。輪胎型號為225/65 R17的佳通comfort SUV 520系列。
比亞迪S6采用的是一臺自然吸氣發動機,爆發力明顯不如前三位的渦輪增壓選手,從起步到加速結束,整段過程都以平順線性為主,3000rpm起步,輪胎會短暫空轉,隨后便恢復抓地力。6速手動變速箱沒有拖后腿的地方,只是S6采用的電子轉速表太不直觀了,而且實際轉速要比顯示的慢半拍,急加速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駕駛員的判斷。最終0-100km/h加速時間為11.47秒,排名第四。
◆ 長城哈弗H6 1.5T+6MT
哈弗H6采用了一臺1.5T渦輪增壓全鋁發動機,最大功率150馬力(110千瓦)/5600rpm,峰值扭矩210!っ/2200-4500rpm,與其匹配的是一臺6速手動變速箱。輪胎為佳通comfort SUV 520系列,尺寸為225/65 R17。
哈弗H6這臺1.5T發動機低轉速扭矩很弱,3000rpm是它的最佳起步轉速,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發揮,1擋能爆發出最高0.6G的起步G值,而后加速度的保持也相當不錯,平均維持在0.4G左右。變速箱行程短,平時用起來沒問題,急加速換擋時2擋很難掛入,想跑的完美需要多次練習,最終用時11.59秒,排名第五。
◆ 吉利全球鷹GX7 2.0L+5MT
GX7搭載的是一臺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41馬力(104千瓦)/6000rpm,峰值扭矩178!っ/4000-4500rpm,匹配了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輪胎型號為非常普遍的佳通comfort SUV 520系列,尺寸是225/65 R17。
起步時車輪有輕微的打滑,整個加速過程較為平淡,畢竟2.0升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強項不在加速方面,最高起步G值為0.476g,隨后穩定在0.2g上下,變速箱手感不錯,快速換擋時不費勁,最終用時11.68秒,排名第六。
◆ 一汽奔騰X80 2.0L+6MT
X80的發動機來自馬自達6,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這臺發動機最大功率147馬力(108千瓦)/6500rpm,最大扭矩184!っ/4000rpm,變速箱為6速手動變速箱。輪胎為韓泰Dynapro HP2系列,尺寸為215/60 R17。
X80起步最高g值只有0.4G,而且只維持了1秒左右,發動機爆發力并不強,手動變速箱換擋行程短,入擋清脆利落,討人喜歡。最終0-100km/h用時12.18秒,排名第七?傊紤]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朋友就別太在意動力表現了。
◆ 廣汽傳祺GS5 2.0L+5MT
傳祺GS5的搭載了一臺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帶有DCVVT技術,最大功率147馬力(108千瓦)/6300rpm,峰值扭矩187!っ/4500rpm,匹配了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擋把的造型放今天來看可是有點落后了。輪胎為225/60 R17的瑪吉斯MA-656系列。
傳祺GS5用3500rpm起步才能跑出最好的成績,起步轉速要比其他車型還高一些,動力表現實在有些偏弱,好在變速箱手感不錯,遺憾的是5擋手動變速箱2擋只能跑到98.6km/h,需要升入三擋。最終用時12.63秒,排名第八。
最終成績很清晰明了,四臺渦輪增壓車型毫無疑問的霸占了前三名的位置,其中中華V5的表現最值得表揚,在動力數據并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而同樣為1.5T的長城哈弗H6因為低轉速扭矩偏弱的緣故遺憾得排在了比亞迪S6身后?傮w成績看,各位選手的差距并不是特別明顯,都處于我們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 測試項目二:100-0km/h剎車測試
◆ 吉利全球鷹GX7 2.0L+5MT
加速環節沒有發揮出色的吉利GX7在緊急制動測試時一下拿到了全場最優成績,制動力充足,減速g值多次下探到-1G以下,剎車踏板的反饋也很線性直接,曲線期間有些小波動,不過絲毫不影響GX7的出色發揮,最終成績40.5米,排名第一!值得表揚。
◆ 比亞迪S6 2.4L+6MT
比亞迪S6初段減速G值達到了-1.1G,剎車力度十分充足,剎車踏板反饋很直接,懸架系統支撐力度稍微有些欠缺,導致中段有小幅波動,最終成績41.43米,與第一名有著將近1米左右的差距,排名第二。
◆ 一汽奔騰X80 2.0L+6MT
X80的剎車初段效果非常明顯,一下就能下探到-1.1G左右,隨后懸架的回彈導致輪胎抓地力減弱,最后穩定在-0.9G左右,剎車踏板回饋力比較輕,易于控制。最終成績為41.63米,屬于汽車之家認定的優秀值之內,完全可以信賴,排名第三。
◆ 江淮瑞風S5 1.8T+6MT
瑞風S5整體表現很穩定,剎車制動力與平順性都處于中等水平,ABS介入也不突兀,剎車踏板回饋力度適中,最終剎車成績為42.39米,排名第四。
◆ 廣汽傳祺GS5 2.0L+5MT
傳祺GS5的剎車力度足夠,但姿態并不好看,懸架偏軟,全力剎車時車輛總是在頻頻點頭,導致輪胎抓地力不穩定,初段的減速度波動明顯,影響了最終成績的發揮,100-0km/h剎車距離為42.89米,排名第五。
◆ 長城哈弗H6 1.5T+6MT
哈弗H6全力剎車時姿態控制的還算得體,剎車力度穩定,減速曲線也平滑線性,只是制動強度稍微弱了一些,最終剎車距離為43.25米,屬于發揮正常,不過這樣的成績相比競爭對手來說就不算好了,最終排名第六。
◆ 陸風X5 2.0T+6MT
拿下加速排名第一的陸風X5在剎車環節就顯得有些狼狽了,制動力度不夠,感覺剎車踏板偏軟,后段只能維持在-0.8G左右的減速度G值。懸架系統末端阻尼稍弱,全力剎車時能看到有明顯的點頭現象,最終成績43.44米,排名第七。
◆ 中華V5 1.5T+5MT
同樣是在加速環節發揮出色的中華V5,在剎車測試時只取得了43.81米的成績,全段剎車過程很線性而且平均,整體下探力度不夠強,主要是因為萬力輪胎抓地力不足的原因,最終排名第八,有些遺憾。
最終剎車成績差距較為明顯,第一名的GX7要領先最后一名中華V5有三米之多,第一梯隊包括GX7、比亞迪S6以及奔騰X80都屬于汽車之家認定標準42米優秀值內,給予表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參與測試的車型均發揮的令人滿意,沒有夸張的44米甚至45米之多的數據出現,另外,中華V5如果能更換一套抓地力稍微好些的輪胎成績還會有提升。
● 公路駕乘體驗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能知道。對于眼前的這8款自主品牌SUV,我們在長途駕駛,反復換車再體驗的過程中看到,每款車都有各自的閃光點,這著實令人欣喜;當然,它們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足。在公路駕乘環節中,你可以了解到每款車開起來或乘坐時是什么樣的。
● 剎車成績最好的全球鷹GX7
由于全球鷹GX7的2.4L車型僅匹配自動變速箱,因此我們請來的是2.0L+5MT的車型。在前面的性能測試中我們已經看到,它的0-100km/h加速成績一般,但100-0km/h剎車成績卻位列榜首。對于務實的家庭消費者來說,剎車成績應該比加速成績更重要。
全球鷹GX7并不像下面將提到的一些車型一樣有明顯短板,它是一輛開起來相對“正!钡能。坐姿略有些偏高,視野不錯。2.0L自然吸氣發動機與5速手動變速箱的組合沒有什么亮點,它們的配合倒是相當默契。1擋速比合適,提速還算輕盈,2擋之后加速線性、平淡。整體加速感是8車中最平淡的兩輛之一,另外一輛是同樣搭載2.0L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傳祺GS5。
油門與離合器配合輕松,擋把行程適中,入擋很順,操作這臺變速箱的擋把來換擋,是件很容易的事。不過,腳下可沒那么幸運,離合器踏板沉得有些奇怪,并且踏板上的連桿過于突出,可以被腳踩到,這種體驗實在是太影響品質感了。
沉的不止是離合器踏板,GX7的機械液壓式轉向助力讓方向盤的轉向手感過于原始。不論在低速挪車時還是高速行駛中方向盤都很沉,這使得全球鷹GX7的轉向很費勁。
全球鷹GX7的懸架能夠提供相當不錯的支撐性,可以應付一定程度的激烈操控。機械液壓式助力不會讓轉向變得多輕盈,但轉向力度始終均勻,車輛的循跡性不差,高速穩定性也值得稱道。但是,舒適性也因此而打了折扣,特別是硬邦邦的后懸架,使得后排乘客頗有微辭。
副駕駛簡評:座椅太高了,頭枕支撐不錯,副駕駛前的手套箱略有頂腿。
后排乘客簡評:后排坐墊較軟,但懸架硬,舒適度一般,中央扶手短小。
● 動力最強的陸風X5
陸風X5與全球鷹GX7不同,它的身上有著鮮明的優缺點。不論是從測試成績還是主觀駕駛感受來說,它的動力都是8車里最強的。動力感受是駕乘感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惜的是,舒適性拖了它的后腿。
陸風X5是此次橫評中唯一搭載2.0T發動機的車型,也是國內最早搭載2.0T發動機的自主品牌SUV,190馬力的最大功率數據讓它足以傲視群雄。實際駕駛中,全轉速區間的動力輸出都足夠給勁兒,并且轉速攀升至2800rpm時,動力還有一個明顯的躍升。
然而,動力的明顯爆發是一把雙刃劍,它是以動力輸出的平順性作為代價的。當你獨自駕車時,你可以享受這種突然發力的感覺,但如果車內有乘客,你必須小心翼翼地控制離合器,延長半聯動的時間,才能盡可能讓車廂不出現難受的闖動。不巧,陸風X5的離合器踏板似乎并不太在意這一點,它的結合點高、半聯動行程短,不易掌握。因此在城市中駕駛時,使用1500-2800rpm的發動機轉速區間才是合理的做法。
在操作離合器的時候,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明顯的設計缺陷:由于剎車踏板的連桿造型以及它與離合器踏板的相對位置原因,踩踏或松開離合器踏板時,如果用腳面或以下的部位去接觸踏板,那么左腳便有可能碰到這根連桿。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體驗,它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換擋時有可能不小心踩到剎車踏板的連桿。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建議您在操作離合器時,以“腳跟著地,用腳尖踩踏”的方式進行。
陸風X5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也有一點不理想,方向盤雖然支持4向調節,但即便將之調整至最靠近自己的位置,身高182cm的我仍舊需要用手去夠它。這個問題也并非沒有解決辦法,在坐墊前后、高低合適的情況下,將座椅靠背向前調節即可。最終結果是,手腳可以找到合適的姿勢,但靠背比較直,長時間駕駛會累。
我似乎在動力之外全面否定了陸風X5,它當然不會如此這般一無是處。在全部8款車中,這輛車的轉向感覺我最喜歡,轉向助力合理,回正力度弱,操作輕松又有掌控感。并且,高速行駛時方向盤依舊沉穩。陸風X5的懸架偏硬,支撐性不錯,過濾顛簸的能力一般,舒適性中等。
副駕駛簡評:坐姿太高,座椅和頭枕的支撐都還不錯,但側向包裹不好,腳下空間比較大。
后排乘客簡評:坐墊短,填充偏硬,后排排氣噪音太大。
● 開起來特輕快的瑞風S5
瑞風S5是今年殺出的一匹黑馬,自打3月上市以來,便受到廣泛關注,它更是在7月一舉成為當月江淮汽車旗下最暢銷的車型。這款車對我來說也有一點小小的特別,它是唯一一款我在此次橫評之前沒有開過的車。上手后,我立刻對它流暢的駕駛感贊不絕口……
同時體驗多款車,你便能輕松道出個中不同,這便是對比所帶來的高度客觀性。瑞風S5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它的人機工程學設計相對出色,你能以一個比較從容的姿勢坐在駕駛座上,你在駕駛時需要使用到的部件,比如方向盤、踏板、擋把等,它們的位置都很合適。其它同樣能提供一個舒服駕駛姿勢的車型還有:傳祺GS5和中華V5,比亞迪S6也還不錯。
這些部件不但位置合適,操作起來也都很輕松。比如方向盤,瑞風S5的轉向力度很輕,基本隔絕了所有路感;擋把也很輕,入擋略帶吸入感,低速時換擋相當順。再加上油離配合容易,油門響應非常靈敏,動力也很足,因此這臺車開起來非常輕快,上手難度為0。當然,這樣的調校方式會減少駕駛員與車的溝通,使車輛失去駕駛感,喜歡不喜歡,因人而異。
瑞風S5的動力表現也值得一提。雖然與陸風X5的發動機一樣,裝備了渦輪增壓器,但瑞風S5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卻能提供一條相對平直的扭矩輸出曲線,全轉速區間都沒有明顯的爆發點,動力輸出的線性程度近似于自然吸氣發動機,低轉有力,高轉強勁。不過在高速時換擋,變速箱擋把會遇到阻力,換擋時不夠順暢,并且擋位之中存在著不小的曠量,擋位不夠清晰。
高速時換擋的品質感打了不小的折扣,但這并不足以拉低瑞風S5的分數,真正使得這輛車排名不夠靠前的是它的懸架系統。懸架很軟,從乘坐的角度講,這輛車的懸架對路面顛簸的過濾還不錯。但是從駕駛的角度說,它的支撐性相當一般,緊急變線的時候,懸架明顯招架不住,車身會出現大幅度的側傾,再加上本身就沒有交流的操控體驗,它會給人失控的感覺,降低了操控信心。
副駕駛簡評:坐墊長短適中,前排中央扶手寬大,不會出現主副駕駛手臂打架的現象。
后排乘客簡評:坐墊偏硬,公路舒適性一般,急加速中后排噪音偏大。
● 坐姿最像轎車、動力一洗前恥的中華V5
之前我們測試的中華V5 1.5AT車型取得了非常糟糕的加速成績:15.05秒,那輛車實在“肉”到不行。而這次,1.5T的中華V5可是實實在在為自己爭了口氣。另外,它也是8車中坐姿最像轎車的一款。
中華V5的轎廂設計與寶馬X1類似,最起碼兩車的坐姿、駕駛位視野十分相似。駕駛員的位置比一般的SUV更接近地面,這意味著它的重心可能更低,擁有更接近轎車的操控感。這輛車的駕駛艙布局比較合理,方向盤與踏板的位置合適。唯獨有一個小缺點,擋把的位置略有些靠后,再加上行程不短,換至2、4和倒擋時,擋把已經呈“半躺倒”狀,駕駛員手臂的姿勢會有點別扭。
以8車中最小的輸出功率,跑出0-100km/h加速第二名的成績,我們應該為中華V5鼓掌。實際駕駛中,它的動力輸出表現也很出色:低轉速時不顯乏力,1500-2500rpm在城市使用剛剛好;2500rpm往上,動力還有一個小幅度的增長。唯獨有一點不夠理想,中華V5的油門遲滯比較嚴重,是8款車里最嚴重的。
這是一輛開起來很輕松的車,它的低速轉向、離合器踏板和擋把比瑞風S5更輕,操作起來毫不費力。轉向助力隨速可變,中高速(120km/h以下)更沉,更易于操控。5速手動變速箱在擋位數量上與全球鷹GX7和傳祺GS5一樣,在參與橫評的8款車中處于劣勢,但中華V5的這臺變速箱齒比設定相當密,這就保證了足夠的加速能力和換擋時更好的動力銜接。
然而,這輛車的駕駛品質離優秀還差那么一步。首先說方向盤,它在車速超過120km/h會變得有點發飄。另外,變速箱的擋位也不太清晰。最后必須提一下中華V5的剎車,由于裝配了8款車中抓地力最差的萬力FLASH AP028輪胎,急剎車ABS系統啟動時,本身行程就是8款車中最短的剎車踏板更顯得踩不下去。雖然剎車力度還比較均勻,日常駕駛時沒什么問題,但緊急制動效果一般,看前面的剎車成績就可以知道了。
副駕駛簡評:座椅太硬,副駕駛腳下空間比較擁擠,門框頂部的拉手不實用,夾手。
后排乘客簡評:座椅偏硬,后排空間一般,沒有中央扶手。
● 兩極分化的哈弗H6
我們對自主SUV銷量冠軍的評價可能會引來不少爭議。但是看過了我的描述,相信各位就能理解個中原委。細分的話,這輛車在許多方面都可以做到第一,但在另外一些方面,甚至可能是最后一名……
哈弗H6的動力兩極分化嚴重,渦輪增壓器介入太晚,2000rpm以下這輛車的動力是8款車里最差的,從大約2000rpm開始發動機才算是睡醒了,動力有些起色,2500rpm之后發動機像是臉上被潑了一盆冷水——徹底醒了,這時它才發揮出應有的實力,推動H6飛快地加速。因此,日常行駛時,我們建議您將轉速控制在2000rpm以上。
也許是為了彌補低扭的劣勢,哈弗H6這臺6速手動變速箱的齒比設定有點極端,1擋齒比大,與2擋的差距也很大。因此,在擁堵路況下低速跟車時,若變速箱處于2擋,轉速太低,你需要降擋的話,那么你得多補一點油,并且盡量控制離合器,延長半聯動時間,否則你的車子會被生拉硬拽似的抖動起來,太難受了。好消息是,哈弗H6的油門遲滯現象并不嚴重,踩下油門后轉速提升得比較快,補油并不困難。
其實,精致的內飾才是哈弗H6的最大賣點之一,置身車內時,漂亮的儀表盤和中控臺設計,以及用紅線縫制的真皮方向盤和松軟舒適的座椅會讓你忽略它糟糕的低扭表現。然而,當你真正坐上去時,事情則又會向另一個極端發展。這又是一臺人機工程學設計糟糕的車,你很難找到合適的坐姿,除非將座椅靠背調得很直,與陸風X5的表現類似;真皮方向盤看起來很棒,實則用料欠了點火候,手感太滑,不容易握穩。
真正為哈弗H6加分的是沉穩的轉向和扎實的懸架表現。轉向的力度比較大,雖然低速挪車時會費勁,不過方向盤在高速時的穩定性相當出色。懸架面對顛簸,或軋過減速坎時處理得相當柔和,整個車廂里也很少聽到異響。此外,剎車踏板的腳感很細膩,剎車力度也很線性。以上這些,便是我們常說的,駕駛品質感的最好體現了吧。
副駕駛簡評:座椅舒適性僅次于比亞迪S6,腳下空間寬裕,門框上的扶手質感強。
后排乘客簡評:后排座椅靠背略短,座椅厚實,舒適度不錯。
● 懸架最軟、人機工程學最棒的傳祺GS5
如果你仔細看了前面的加速、剎車測試部分,那么你應該對傳祺GS5的剎車姿態心有余悸。沒錯,它的懸架調校向舒適性妥協很多,因此支撐性不容樂觀。
說起來,傳祺GS5的殺手锏理應在于懸架,它是8款車中唯一使用鋁合金作為后懸架下擺臂等部件材質的車型,簧下質量的減小為舒適性的提升打下了基礎。在實際行駛中,懸架對路面沖擊的過濾能力的確很強,而更快的反應速度也讓高速行駛和過彎時的傳祺GS5表現得更加從容。然而在應對激烈駕駛時,情況發生了180度的扭轉,這個后面細說。
這輛車最讓我看重的一點是它出色的人機工程學設計。方向盤和座椅的調節范圍很大,位置非常合適,不必說調整到合適的坐姿有多么容易,就算你想要換幾種不同的姿勢駕駛,都沒什么問題。在全部8款車中,只有傳祺GS5能讓我找到這種感覺。
加速能力是傳祺GS5的短板,其實它并非沒有更強的動力系統,但即便是1.8T入門級車型的指導價也超過了我們這次橫評的價格最高限。這臺2.0L、5MT傳祺GS5的動力表現是8款車中最平淡的。還好,由于油門遲滯比較輕微,實際感受上動力輸出還比較流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變速箱擋位很清晰,換擋的手感也挺不錯。
傳祺GS5的轉向并沒能像它的懸架舒適性一般優秀,方向盤比較細,材質一般,握上去跟哈弗H6那樣,比較滑。日常駕駛時轉向力度合適,回正力度也比較適中,不過高速時會像中華V5的方向盤一樣變得不夠沉穩,出現比平時更大的曠量。
最后說說前面提到過的,激烈操控時的懸架表現。傳祺GS5的轉向和懸架都無法承受太大的“運動量”,激烈駕駛時(比如在蛇形繞樁項目中),轉向助力會變得不均勻,而懸架太軟,在應對車輛連續的左右變向時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很好地控制住車輛重心。盡管懸架有利于運動性,但傳祺GS5被調校成了一款偏舒適取向的SUV,它的運動能力并不強。
副駕駛簡評:腳下空間非常寬裕,坐姿合適,座椅支撐性好,整體不錯。
后排乘客簡評:后排的路感同樣清晰,懸架很扎實,座椅舒適性不錯。
● 做工、駕駛品質感出眾、富有操控樂趣的奔騰X80
幾乎所有參加橫評的體驗者都表示,從其它車的駕駛位下來,再坐進奔騰X80時,他們會瞬間被幸福感所包圍。用精良的做工、厚道的用料以及成熟的設計所營造出的品質感,使得奔騰X80擁有了一個“最接近合資品牌”的座艙。更可喜的是,它的駕控表現也非常出眾。
寬大厚實的座椅是幸福感的第一來源,你可以用屁股感受到座椅的皮質有多厚實甚至多細膩。再握起手感飽滿的方向盤,你甚至會小小地驚呼:這輛車真棒。不過,當你用腳去找離合器和油門踏板時,滿足感會打點折扣,由于座椅過高,坐墊太厚,這兩個踏板的位置離你有點遠,你需要略微伸腳去夠才可以將他們踩到底。而這也是奔騰X80在公路駕駛環節僅有的2個明顯缺點之一。
與傳祺GS5一樣,因為售價限制,奔騰X80并沒能以最強實力參賽,不過,2.0L自然吸氣發動機與6MT的動力組合仍舊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它的主觀加速感受是2.0L車型里最好的。還記得嗎?前不久我們剛剛測試過的6AT版本跑出了比1.5L的中華V5更糟糕的成績——15.65秒,這次的手動擋車算是給了大家一個交待。奔騰X80的發動機是8款車中唯一可以達到7000rpm的,可見一汽對它的可靠性相當自信。
就算你將發動機轉速維持在7000rpm,它也不會發出聲嘶力竭的叫喊,整個轎廂內的震動和噪音控制有足夠的保障?上У氖,在1800-2000rpm左右,發動機與車廂存在共振現象,你能明顯感到A柱、方向盤與離合器踏板的振動。若將轉速升高或降低,則振動消失。根據我們之前對其它幾輛手動擋奔騰X80的體驗,這種現象并非個例,這是它的第2個明顯缺點。
這些小瑕疵并不能阻擋奔騰X80成為8款車中駕駛品質感最棒的一款。它的離合器結合行程比較長,換擋時很容易做得非常平順。剎車腳感出色,剎車力度強大而穩定。擋把握感如方向盤一樣飽滿,行程短,擋位清晰,換擋鏗鏘有力。
轉向與懸架的調校更是出色:轉向力輕柔而細膩,精準程度與方向盤的穩定性為8車最好,同時亦可傳遞一定的路面信息。底盤富有韌性,它可以非常干脆利落地過濾掉一部分顛簸,并果斷保留下其余的部分,以相對溫柔的方式將它們傳遞進駕駛艙。奔騰X80的舒適性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的運動能力絕對是最棒的。倘若帶它去繞樁,你甚至能找到一些運動型轎車身上的駕駛樂趣,轉向回饋之充足,車尾跟進速度之快,絕對是其它幾車所無法比擬的。
副駕駛簡評:座椅偏高,腳下空間同樣非常大。
后排乘客簡評:座椅整體感覺比較硬,在顛簸路上后排振動略大。
● 舒適、均衡、無短板的比亞迪S6
比亞迪S6賣得好,自有它的道理。它是8位選手中唯一的中型SUV,它擁有8車中最大的發動機排量,但它的價格卻只處于中等偏低的位置,這簡直太超值了。其實在公路駕駛環節,比亞迪S6并未表現出明顯的過人之處,起初它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它幾乎也沒有任何明顯的缺點,乘客們(特別是后排乘客)最終被舒適性所折服。
盡管有著比其余八款車都要沉重的車身,但2.4L自然吸氣發動機與6MT變速箱依舊為比亞迪S6帶來了不錯的加速性能。發動機在低轉速下便能輸出不錯的扭矩,高轉沒什么爆發力,全轉速區間里動力輸出都十分線性。而轉向、各種踏板和變速箱擋把又都挺順手,因此日常駕駛中這個大家伙并不顯得很笨重。
比亞迪S6的變速箱擋把很討人喜歡,球形的設計讓纖細的小手也可以輕松將它握住。它的換擋行程適中,擋把推到盡頭時里面有個緩沖,很舒服,減少了換擋動作對手的沖擊。
說起來,比亞迪S6也有兩個小缺點,一是本來用于提升科技感的電子轉速表顯示有些延遲,另外由于面積太小,讀數也不是很方便;二是它的剎車腳感一般,剎車力度非線性設計可以理解,前1/3行程剎車力度較弱,不過再往下踩時,踏板會變得很沉,這就不太好操作了,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
比亞迪S6在舒適性上造詣匪淺,輕便、無路感的轉向雖然令駕駛感缺席,但也減少了駕駛難度。沉重的車身意味著較大的簧上/簧下質量比,因此車廂在面對路面沖擊時便會更加淡定。舒適松軟的座椅能把身體包起來,坐過這輛車的人都對它的舒適性贊賞有加。相反,這輛車的操控性就很一般,過彎時車身的側傾比較大,高速時方向盤也會發飄。它是一輛舒適、實用而忽略駕控感的標準家用SUV。
副駕駛簡評:座椅非常軟,噪音控制也還可以,最大問題是副駕駛座椅沒有扶手。
后排乘客簡評: 柔軟的座椅有陷入感,中央扶手偏低。
針對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惡劣路況”,我們在這次橫評中加入了“非鋪裝路面駕駛感受和舒適性”這一項目。這個環節的結論我們由三方共同評定,分別是駕駛員、副駕駛乘客和后排乘客。我們在同一條路上以大概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八款車由同樣的三人進行感受,將重點對懸架對顛簸的過濾能力、整體性、振動、座椅舒適性以及一些設計作出橫向的評價。
哈弗H6
轉向助力形式:機械液壓助力
前懸架結構:麥弗遜
后懸架結構:雙叉臂
我們認為就家用車而言,各項性能達到平衡便是極好的,哈弗H6正是這樣一款比較均衡的車,是八輛車當中最中性的一個。
在非鋪裝路面上,首先懸架的整體感很好,面對高頻的顛簸懸架沒有松散的感覺,能將大部分的振動都隔絕在地板之下,懸架的設定扎實,那種厚重感很樸實,并不像奔騰X80那樣追求運動和操控,也不像比亞迪S6那樣完全定位舒適,就像一個居家的老男人那樣踏實、平庸。
哈弗H6采用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感覺比較細膩,方向盤基本不會受到路面的影響而產生顫抖和自由轉向,偶爾出現的振動也比較微小,總的來講在非鋪裝路面上的駕駛感覺還是比較出色的。單就座椅的舒適性而言哈弗H6并不是最好的,還不夠軟,但內部軟性材料的填充很飽滿,對于身體的支撐比較到位,還是可以給出一個高分的。
副駕駛簡評:座椅支撐性比較好,懸架的過濾也不錯,門框上的拉手握感好。
后排乘客簡評:座椅平整,舒適度適中。
傳祺GS5
轉向助力形式:機械液壓助力
前懸架結構:雙叉臂
后懸架結構:多連桿
雖然在性能測試中傳祺GS5墊底,但是在非鋪裝路面上的表現卻截然相反,我們甚至因為它和哈弗H6哪個更好而反復商討了半天。
眾所周知,傳祺GS5采用阿爾法羅密歐166平臺,它采用鋁合金下擺臂,減輕簧下質量提升動態響應,此前的測試中我們對傳祺GS5的底盤懸架表現都給予了不錯的評價。在這個非鋪裝路面的測試項目中傳祺GS5依舊表現出色,懸架對于顛簸的過濾徹底,而且韌性較強,減震系的壓縮和回彈都很及時,整體性很棒,只是略少了H6扎實厚重的感覺。在顛簸路面上方向盤沒有震動,而且突然駛過較大的坑洼時方向也沒有亂擺的現象,非鋪裝路面上的轉向感覺是最出色的。
GS5的坐姿比較低,座椅的調節范圍也很大,我們認為傳祺GS5內部的橫向和垂直空間感最好。在懸架的感受上它和哈弗H6不相上下,最終決定名次的原因是座椅舒適性,經過反復對比,我們認為傳祺GS5座椅的填充飽滿度不如哈弗H6,一旦提高車速部分顛簸就會通過座椅作用到乘員身上,尤其是后排,因此我們認為哈弗H6比它略強一些。
副駕駛簡評:座椅填充沒有哈弗H6飽滿,懸架的過濾不錯,扶手位置合理。
后排乘客簡評:后排坐墊寬大,靠背傾角合適,整體感強。
比亞迪S6
轉向助力形式:機械液壓助力
前懸架結構:麥弗遜
前懸架結構:多連桿
在參與橫評的八款車中比亞迪S6是舒適性取向最為明顯的,它很好上手,各方面的設計都非常容易讓駕駛者適應,它有舒適的座椅,而且舒適性是所有選手中最好的,但是比亞迪S6并不能成為整體素質最好的,這是為什么呢?
在壩上這條布滿碎石和坑洼的上山路上比亞迪S6的懸架并不如哈弗H6和傳祺GS5整體性那么強,仔細感受的話能察覺到更為明顯的底盤顛簸和振動,底盤其實不算扎實,并且將一部分振動傳導到了車內,腳下震動也比較明顯,但我們依舊可以對它的舒適性給一個高分。因為它的座椅舒適性真是太棒了,填充物非常柔軟,不論坐墊還是靠背都相當的舒服,幾乎能將所有的振動都過濾掉,座椅是八款車中最為舒適的,而且包裹性也不錯,坐在車內真是相當舒服,任車身震動,但身體確不會感覺到,正是這套座椅使得它得到了我們較高的評價,我們笑稱:仿到雷克薩斯RX的精華了——“舒適性強”。
比亞迪S6采用機械液壓助力,方向盤受路面的影響偏大,在顛簸路上方向盤的振動和較為明顯,這同樣是它不如哈弗H6和傳祺GS5的地方。總的來說,比亞迪S6在非顛簸路面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你可以不用過多的估計路面上的坑洼,雖然懸架不夠扎實,但這一切舒適的座椅都會處理的很好,以較高的速度駕駛也沒有任何問題。
副駕駛簡評:能感覺到底盤振動,但座椅處理的非常好,門框上的拉手做工不好。
后排乘客簡評:懸架軟,對振動過濾不徹底,座椅軟且靠背可調,舒服。
奔騰X80
轉向助力形式:機械液壓助力
前懸架結構:雙橫臂
后懸架結構:多連桿
奔騰X80依舊是在老款馬自達6平臺上進行制造的,采用前雙橫臂后多連桿懸架結構,公路上的表現得到了我們較高的評價,路感清晰,響應夠快,轉向在八款車中也是數一數二的,繼承了馬自達操控方面的特點。
但是魚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在非鋪裝路面上的舒適性奔騰X80表現的卻不如公路上那么出色;蛟S是由于它更注重公路駕駛感受,在顛簸的路面上懸架對于振動的過濾效果只能說一般。它的懸架行程偏短,而且比較硬朗,行駛中懸架的彈跳相對強烈一些,使得車身有不間斷的橫向晃動,韌性不足的減震系統較為直接的將坑洼路面信息傳遞給車內乘員,不過在如此“爛”的路上我似乎并不需要這些信息。
奔騰X80采用機械液壓轉向助力,方向盤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路面的影響,行駛中方向盤的抖動明顯,程度跟比亞迪S6相近但略好一些。這款車的座椅填充雖然飽滿但確實偏硬,對身體的貼合性并不是非常好,而且它的離合器、油門和剎車三個踏板實在太靠前了,腿比較累。
副駕駛簡評:振動較大,座椅硬,座椅太高,拉手有些滑。
后排乘客簡評:座椅偏硬,振動明顯,整體表現一般。
中華V5
轉向助力形式:電動助力
前懸架結構:麥弗遜
后懸架結構:H型縱向擺臂式(拖曳臂)
中華V5在我們的加速測試中名列第二名,它有著重心最低的坐姿,坐在里面的感覺非常像一款轎車,踏板位置也比較合適,很多同事都對這款車有著不錯的印象。
不過大家的好印象大多都是基于公路上的,在非鋪裝路面上它的舒適性只能排在中游。我們同樣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第一感覺就是中華V5的織物座椅太硬了,靠背的造型也并不理想,座椅本身對于顛簸的緩沖就不明顯。底盤整體性很好,懸架行程較短,而且調校的偏硬朗,在非鋪裝路面上的路感非常清晰,不過與奔騰X80不同的是它的車身晃動并不那么嚴重。
采用電動轉向助力的中華V5在顛簸路面上的表現非常好,沒有不受控制的轉動,振動也非常微小,轉向手感比較細膩,力度適中。不過坐在后排的乘客反應這款車噪音偏大,我在前排的感覺還好。
副駕駛簡評:織物座椅硬,靠背略顯平直,不錯懸架很整,拉手不實用,夾手。
后排乘客簡評:坐椅硬,舒適性一般,細碎的振動被傳遞到車內。
江淮S5
轉向助力形式:電動轉向助力
前懸架結構:麥弗遜
后懸架結構:多連桿
瑞風S5是另一個讓我們很是撓頭的車,如果單純用各項指標來評定的話它其實還不錯,但坐在車內的幾個人都覺得很別扭。
單就各個評定項目而言瑞風S5似乎應該有個不錯的成績,懸架對于振動的過濾明顯,屬于那種隔絕了一切信息的類型,車身基本沒有什么大幅度的晃動。方向盤同樣不會受到路面坑洼的影響產生擺動,就連振動也不嚴重,但是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底盤并不扎實,顛簸中底盤傳上來的聲音顯得嘈雜,整體感不強,而且比較單薄。
電動助力的方向盤比較輕,皮革包裹的座椅進深短而且滑,當有一些較大幅度的動作時身體很容易有滑動。到此為止似乎它的表現沒有那么令人失望,但是江淮S5給我們最大的感受是:它僅僅是一臺車。為什么這么說的,因為它跟駕駛者沒有任何的交流,車跟人完全不是一個整體,身體顛簸的頻率甚至跟車不會成同一個節奏,這也是它沒能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副駕駛簡評:座椅舒適性較高,座椅包裹的皮革滑,坐墊進深小。
后排乘客簡評:后排座椅硬,比較滑,但懸架的過濾還不錯。
陸風X5
轉向助力形式:機械液壓助力
前懸架結構:麥弗遜
后懸架結構:多連桿
盡管搭載2.0T發動機的陸風X5有著相當出色的動力表現,但是在人機工程學、舒適性方面并不是很理想,在這個非鋪裝路面上的駕駛性和乘坐感受只能排在下游。
首先一上車它給人的感覺就不是很好,因為座椅和方向盤的關系不合理:座椅太高,方向盤太矮,開車時候姿勢非常別扭,這一下就影響了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在非鋪裝路面上陸風X5的懸架振動和異響明顯,對于坑洼的過濾比較有效,感覺跟瑞風S5一樣,和駕駛員沒有任何的交流,底盤整體性不好,而且地板振動很明顯,腳有震麻的感覺,不過好在座椅本身的填充還算舒服。
陸風X5的轉向受到路面坑洼的影響比較明顯,方向盤有轉動現象并且伴隨著抖動,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駕駛感受。在高轉速下,噪音和振動要比其他車更為明顯,由此可見,單純動力好是絕對拿不了高分的。
副駕駛簡評:懸架過濾一般,座椅舒適性還好,但整體比較散,拉手位置合適。
后排乘客簡評:座椅軟硬度一般,坐墊比較短,而且細碎振動明顯。
全球鷹GX7
轉向助力形式:機械液壓助力
前懸架結構:麥弗遜
后懸架結構:多連桿
八款車中全球鷹GX7的表現實在不太理想,我們先說優點吧,上車第一感受是這款車座椅的填充還比較舒適,坐墊的長短適中,而且坐姿也相對合理,唯一的不足是靠背造型設計有問題,我這樣身材較高,而且比較壯的駕駛員乘坐時靠背頂部的凸起一直在頂著我的后背,不是非常舒服,換做瘦點的、身高標準點的駕駛員感覺會好些。
不過在非鋪裝路面上它底盤和方向的表現真是難以令人滿意,GX7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懸架,不過行駛中底盤振動細碎,整體感不強,如果說這還可以忍的話,那么在顛簸路面上的方向表現我們確實沒有理由給高分了。
在這條非鋪裝路面的測試道路上,全球鷹GX7方向盤抖動的幅度以及頻率都很高,更讓人難以接受是受到路面的影響嚴重,方向盤時刻都在不停的左右轉動,開車的時候駕駛員每一刻都要修正方向,我覺得用跟方向盤較勁更為貼切,總之這臺車在非鋪裝路面上的駕駛感覺著實不夠理想。
副駕駛簡評:底盤噪音嘈雜,車內振動細碎,座椅比較舒服。
后排乘客簡評:坐墊厚實,舒適度較高,靠背角度太直,不舒服。
總結:
本期中我們對車輛性能、公路駕乘感受及非鋪裝路面的駕乘感受進行了評定。性能測試中,搭載2.0T發動機的陸風X5奪得了加速的冠軍,而搭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傳祺GS5則排在最后,全球鷹GX7在剎車性能測試中以40.5米的成績奪得冠軍,中華V5以43.81米的成績位列第八名,不過性能的好壞并不能完全決定最后的名次。在最后的總結篇當中,我們還會綜合考慮每款車在公路和非鋪裝路面的駕乘感受來打分。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下一期將給大家帶來油耗、噪音,以及涉及通過性表現的內容,跟我們的日常使用息息相關,請大家保持關注。ㄎ/圖 汽車之家 張郁達 時睦華 張可)
[汽車之家 專業評測] 在第一篇的動態對比當中,我們對這八款車加速剎車成績以及鋪裝、非鋪裝路面的駕乘感受等項目為大家做了講解。在今天的第二篇動態對比中,我們將圍繞SUV在日常駕駛中消費者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包括油耗、噪音、通過性以及牽引力大小進行逐一展示。希望通過這次對比,大家將會對這些車型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 油耗測試
對于這類10萬元左右的SUV,消費者自然在意使用它的后續開支,哪臺車百公里能少“喝”一升油,就很可能最終受消費者垂青。我們以從北京駛往豐寧縣大灘鎮的全程作為油耗測試的路線,總里程303.7公里,包括1/3的純高速路段以及2/3的國道、省道路段。
受條件及時間的限制,我們僅測試了通暢路段的油耗,測試過程中我們以車隊行進方式行駛,并采取輪換駕駛員以及調換車輛在車隊中順序(頭車相對省油)等方式保證每輛車的測試條件幾近無差,并盡最大可能保證每輛車的載重相同,因此所得數據并不能作為日常用車的油耗參照,但依舊有很強的對比意義。
自主SUV橫評油耗數據(按油耗從低至高排序) | ||||||
車型 | 發動機 | 變速箱 | 整備質量 (kg) | 加油量(L) | 官方油耗 (L/100km) | 實測油耗 (L/100km) |
中華V5 | 1.5T | 5MT | 1395 | 22.79 | 7.3 | 7.5 |
比亞迪S6 | 2.4NA | 6MT | 1665 | 24.36 | 9 | 8.02 |
傳祺GS5 | 2.0NA | 5MT | 1600 | 25.57 | 6.5 (90km/h等速) | 8.41 |
哈弗H6 | 1.5T | 6MT | 1541 | 26.11 | 7.2 | 8.6 |
奔騰X80 | 2.0NA | 6MT | 1500 | 26.11 | 8.2 | 8.6 |
瑞風S5 | 1.8T | 6MT | 1505 | 27.73 | 7.8 | 9.13 |
全球鷹GX7 | 2.0NA | 5MT | 1514 | 27.88 | 8.6 | 9.18 |
陸風X5 | 2.0T | 6MT | 1580 | 29.74 | 8.6 | 9.79 |
☆傳祺GS5官方提供的為90km/h等速油耗,故相比其它車型的綜合油耗偏低。
硬數據已經擺在上面,孰高孰低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在這每百公里兩升開外的油耗差異的背后,有些車的表現還是值得單拿出來說道說道。
除了上述五款車,傳祺GS5、奔騰X80以及全球鷹GX7的油耗表現沒有什么可圈可點的優勢,均處于正常水平,不再贅言。
小結:八輛測試車涵蓋了1.5T到2.4升的排量區間,油耗差異也很明顯。隨后在大灘鎮的拍攝以及返程過程中,陸風X5的油表指針依舊是這些車里走得最快的那個,并且超出第七名的全球鷹GX7一大截。相比來看,其它七輛車在發動機技術以及變速箱齒比設定所造成的油耗差異放在日常使用中均處于可接受范圍。
● 噪音測試
本次噪音測試的環境與之前的常規評測沒有變化,在同一條無車道路上我們將待測車型的音響、空調、車窗全部關閉,并測試怠速、時速60km/h、時速80km/h和時速120km/h的車內噪音情況,具體測試數據如下:
自主SUV橫評噪音數據(按噪音從低至高排序) | |||||
車型/項目 | 怠速 | 60km/h (分貝/轉速) | 80km/h (分貝/轉速) | 120km/h (分貝/轉速) | 總分貝 |
中華V5 | 45.2 | 61.7/1550 | 63.6/2050 | 69.4/3150 | 239.9 |
傳祺GS5 | 47 | 61.9/1500 | 63/2000 | 68.3/3000 | 240.2 |
瑞風S5 | 46.4 | 63.1/1000 | 64.8/1400 | 69.4/2200 | 243.7 |
全球鷹GX7 | 48.9 | 64.8/1500 | 65.8/2000 | 70.6/3000 | 250.1 |
奔騰X80 | 46.8 | 66.4/1400 | 66.5/1800 | 71/2650 | 250.7 |
哈弗H6 | 45.6 | 66.1/1300 | 68.5/1750 | 72.1/2650 | 252.3 |
比亞迪S6 | 47.1 | 66.6/1100 | 67.3/1500 | 72.8/2300 | 253.8 |
陸風X5 | 48.3 | 67.1/1350 | 68.4/1800 | 73.8/2700 | 257.6 |
根據測試結果的數值顯示,中華V5以239.9的總分貝位居第一,噪音最大的陸風X5為257.6分貝。盡管在噪音測試環節,我們為了排名,在數值上為將八輛車分出高低,而拆分至單個項目,數值最高與最低也僅僅是5分貝左右的差距,總體差別并不明顯。
● 通過性對比
對于這類十萬元級別的兩驅城市型SUV,那些交叉軸什么的高端玩意兒咱們就別想了,它們的脫困能力與常規的兩驅轎車無異,優勢僅在于因底盤升高而增加的通過性。所以我們在通過性方面設立的項目是諸如接近角、離去角以及最小離地間隙等硬數據的比拼。
◆ 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
作為衡量車輛通過性的硬指標,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這三項是無法避而不談的。我們取用了八輛車的接近角、離去角的官方數據做了對比,最小離地間隙則取自汽車之家產品庫。由于在實際用車的環境中,單憑這些參數不能作為通過性的唯一參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們主要以數據呈現的方式對八輛車進行展示,而不將這三項指標拆開做逐項排名。
★注:①圖中的折線僅作為角度的示意,其夾角與實際值存在誤差。
、跇锻皟H作為八輛車拍照時固定與相機距離及角度的參照物,而不用來對準車輪軸心。
瑞風S5在這一環節頗有舍我其誰的意味,相比于那七位小伙伴,它的最小離地間隙及離去角無可爭議地做到了最高,而接近角也與奔騰X80并列。
到了這里,奔騰X80的表現一如既往地令人滿意。它良好的動態表現并沒有以犧牲離地間隙為代價,也正因于此,X80的接近角與離去角也著實不小。
陸風X5不僅是坐姿高,實際離地間隙也確實不低。在油耗以及噪音測試中表現欠佳的它在通過性項目上終于也算是小出了一回風頭。X5的前后懸長度也較為適中,正是靠著較高的離地間隙拉升了通過性測試中的整體水平。
在幾天的測試過程中,哈弗H6是受我們的視頻車評人陳震光顧次數最多的一輛。震哥對它的公路行駛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在通過性測試中則被擠出了第一梯隊。哈弗H6的外表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但實際上它的尺寸著實不算小,長度僅次于比亞迪S6和傳祺GS5。綜合來看,H6的表現屬于意料之中。
比亞迪S6這個大塊頭有著190mm的最小離地間隙,在八輛車中著實不低,由于前后懸均不短,最終表現在八輛車中也只處于中游的位置。對于S6而言,已十分不易。
全球鷹GX7的體型不算大,四個輪子也盡可能分布在車身的四角,因此GX7有著實測還算可觀的接近角、離去角,但無奈最小離地間隙卻是八輛車中最低的。雖然171mm已能勝任對于絕大多數的平路路況,但相比其它對手,開著GX7在騎障礙的時候心里更要繃著根弦兒以防托底。
底盤不高還不足以概括傳祺GS5在通過性項目的劣勢,“邊角”冗余的車身成了不折不扣的累贅。GS5的離去角著實不大,而17°的接近角更是在SUV的日常使用中顯得礙手礙腳。遇到較陡的坡,建議勤下車查看,以免磕到保險杠下沿。
無論是坐姿還是駕駛感受,開著中華V5總有種開著轎車的錯覺。而實際在車外遠觀,V5卻并沒在高度上比其它SUV矮多少。應該說,它是一個很成功的跨界的范例,但若真刀真槍地拼通過性數據,V5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17°的接近角與20°的離去角,放在一輛SUV上,總顯得不那么徹底。作為底盤升高的轎車,V5足以應付日常使用,但以SUV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表現還不能讓人完全接受。
自主SUV橫評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數據 | |||
車型 | 最小離地間隙 (單位:mm) | 接近角 | 離去角 |
瑞風S5 | 210 | 26° | 29° |
奔騰80 | 190 | 26° | 27° |
陸風X5 | 190 | 23° | 25° |
哈弗H6 | 180 | 26° | 22° |
比亞迪S6 | 190 | 23.5° | 22° |
全球鷹GX7 | 171 | 24° | 24° |
傳祺GS5 | 180 | 17° | 22° |
中華V5 | 175 | 17° | 20° |
本頁所提供的參數對比僅是衡量通過性的單一方面,下一頁我們還將針對通過性做出相關測試,并且內容絕對重量級!
◆ 滿載懸架壓縮量測試
有了空載時的最小離地間隙,我們還想知道每臺車的懸掛經過極限壓縮后會有多大差別。這不,我們經準確稱重、精心挑選的總重最接近400公斤的同事派了出來。至于座位安排,是由兩星及以下的小朋友坐在后排,兩位三星大壯坐鎮前排。八輛車,壓力很大……
我們將卷尺垂直觸于地面以輪拱下沿為測量點,分別記錄前、后懸架在空載及滿載時的刻度,兩數之差為壓縮量。由于卷尺無法做到完全垂直,為抵消細小誤差,我們以5mm作為計量單位。
比亞迪S6:
經負載測試后,比亞迪S6前懸架壓縮20mm;后懸架壓縮40mm。
哈弗H6:
經負載測試后,哈弗H6前懸架壓縮20mm;后懸架壓縮45mm。
傳祺GS5:
經負載測試后,傳祺GS5前懸架壓縮25mm;后懸架壓縮45mm。
陸風X5:
經負載測試后,陸風X5前懸架壓縮20mm;后懸架壓縮50mm。
奔騰X80:
經負載測試后,奔騰X80前懸架壓縮25mm;后懸架壓縮50mm。
瑞風S5:
經負載測試后,瑞風S5前懸架壓縮20mm;后懸架壓縮55mm。
全球鷹GX7:
經負載測試后,全球鷹GX7前懸架壓縮20mm;后懸架壓縮55mm。
中華V5:
經負載測試后,中華V5前懸架壓縮20mm;后懸架壓縮55mm!
自主SUV橫評懸架壓縮量(單位:mm) | ||||
車型 | 前懸架壓縮前/后 | 前懸架壓縮量 | 后懸架壓縮前/后 | 后懸架壓縮量 |
比亞迪S6 | 815/795 | 20 | 835/795 | 40 |
哈弗H6 | 790/770 | 20 | 780/735 | 45 |
傳祺GS5 | 750/725 | 25 | 765/720 | 45 |
陸風X5 | 785/765 | 20 | 810/760 | 50 |
奔騰X80 | 760/735 | 25 | 770/720 | 50 |
瑞風S5 | 725/705 | 20 | 755/700 | 55 |
全球鷹GX7 | 795/775 | 20 | 750/695 | 55 |
中華V5 | 720/700 | 20 | 750/695 | 55 |
經過測試,八輛車在400公斤的負載下,前懸架壓縮量均為20mm左右,后懸架壓縮量在50mm上下。在同樣的負載下,懸架壓縮量越小未必能說明操控性越好或舒適性越差,卻能很直觀地表明車輛在滿載的前提下與空載時的通過性差異。大體來看,八輛車的差別并不大,但細摳下來,比亞迪S6在這一環節毫無疑問地又拔了頭籌,哈弗H6以及傳祺GS5緊隨其后。總得說來,在低速通過坑洼路面時,八輛車的駕駛員不必將其他乘客趕下車。
● 牽引力測試
雖說無法將這八輛車拉去越野,但作為吃苦耐勞的SUV,足夠的牽引力是十分必要的!在這一環節,我們采取爬坡的方式考量八輛車整個傳動系統的牽引效果。它們功力的區別,就在于誰爬得更高。
為公平起見,八輛車均為同一人駕駛,具體方式為在坡地的起點靜止出發,并隨著坡度的增加而調節油門深度,避免一開始油門過大造成沖坡,直至油門到底。最終以發動機熄火前車輛爬到的最高處作為計量點,用樁桶標記。八輛車以計量點高低排名。
先別著急,在公布八輛車的成績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自主SUV橫評 一擋 5000rpm 時速對比 | ||
車型 | 表顯時速(km/h) | D-box實測時速(km/h) |
全球鷹GX7 | 43 | 45.6 |
陸風X5 | 44 | 42.6 |
比亞迪S6 | 44 | 42.2 |
奔騰X80 | 45 | 41.9 |
傳祺GS5 | 45 | 40.2 |
中華V5 | 40 | 40.1 |
瑞風S5 | 41 | 38.1 |
哈弗H6 | 39 | 37.5 |
引入這組數據的目的不是為了比出個速度高低,而是讓大家心里有個數,哪臺車仰仗著發動機的蠻力往上爬,哪臺車是靠變速箱使巧勁兒。雖然最高與最低僅有8km/h的差別,但放在一擋下,哈弗H6要想達到全球鷹GX7 45.6km/h的速度,轉速還要再增加1000rpm,差別還是很明顯的。話不多說,八輛車各自的表現,即刻登場。
由于我們第一次測試的全球鷹GX7里程已逾兩萬公里,車況欠佳,在坡頂二便止步了。于是我們又找到一臺同款的GX7新車重新測試,因此拍照角度與之前略有不同,敬請諒解。
雖然在排名上有個高低,但實際上第二名的瑞風S5和第五名的中華V5在大坡上的成績極為接近,相差不超過兩米,在牽引力測試環節上,這四臺車處于同一梯隊。
縱觀這次爬坡項目,八輛車分為了四個梯隊,首先是哈弗H6以過人的能力獨占鰲頭;瑞風S5、比亞迪S6、全球鷹GX7和中華V5稍遜于H6,而四者幾乎擠在一起的成績構成了爬坡測試的第二梯隊;陸風X5以及傳祺GS5與前面選手的差別在于它們剛剛通過了坡頂四便因動力不足無法涉足更大的坡度,因此站在了第三梯隊;位列最后的奔騰X80索性沒有通過坡頂四而位列第四梯隊。
● 第二篇動態對比總結:
以上項目排名(從左至右名次由高到低):
油耗對比:中華V5、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奔騰X80、瑞風S5、全球鷹GX7、陸風X5
噪音對比:中華V5、傳祺GS5、瑞風S5、全球鷹GX7、奔騰X80、哈弗H6、比亞迪S6、陸風X5
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對比:瑞風S5、奔騰X80、陸風X5、哈弗H6、比亞迪S6、全球鷹GX7、中華V5、傳祺GS5
懸架壓縮量對比:比亞迪S6、哈弗H6、傳祺GS5、陸風X5、奔騰X80、瑞風S5、全球鷹GX7、中華V5
牽引力對比:哈弗H6、瑞風S5、比亞迪S6、全球鷹GX7、中華V5、陸風X5、傳祺GS5、奔騰X80
到目前為止,八款自主SUV靜態以及動態橫評就結束了。在本期測試中我們看到了八輛車展現了不同的性格。中華V5以質量輕、車身小的優勢穩拿了油耗和噪音測試的第一名;瑞風S5在通過性項目上以絕對領先的數據數據遠遠甩開其它對手;比亞迪S6以最扎實的下盤坐定了懸架壓縮量對比環節的冠軍位置;哈弗H6又巧以齒輪比低的優勢爆了本篇測試最大的一個冷門,成為了牽引力對比環節的頭牌。行文至此還沒到說再見的時候,因為后續我們還有八輛車的保養解析以及車內空氣質量檢測篇,敬請期待! (文/圖 汽車之家 于晗 攝 汽車之家 胡正暘 于晗)
[汽車之家 保養對比] 2013年9月,汽車之家推出了《8款自主SUV全面對比》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全面對比了這些自主SUV的做工、加速能力、試駕感受和油耗等表現,很多網友在看完文章后,表示還想了解一下它們的保養情況,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解析一下這8款自主SUV的保養周期和費用等情況。
有關車輛保養周期及更換項目,廠家會在車輛出廠時通過隨車附帶的保養手冊告知車主。由于該數據是基于理想狀態下設計,實際情況可能無法達到。因此各地的維修站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如燃油品質、空氣質量、道路狀況)以及車主使用等情況,對保養周期及項目給出調整建議,為了讓您更全面的了解維修站及廠家保養的信息,下面編輯就分別給您進行介紹。
● 官方保養周期對比:
每輛車的官方保養手冊中都會注明廠商建議的保養周期,但是很多車主都會遇到4S店以實際用車環境不理想為由,適當調整保養周期間隔的事情。在這次的保養對比中,除了江淮瑞風S5、哈弗H6 1.5T車型和中華V5 1.5T車型的官方保養周期比較復雜,4S店在實際保養時做了調整外,其他車型的4S店保養周期都是和官方保養手冊中同步的,具體信息如下:
8款自主SUV車型保養周期 | ||
車型 | 官方保養周期 | 4S店保養周期 |
奔騰X80 | 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比亞迪S6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廣汽傳祺GS5 | 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全球鷹GX7 | 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哈弗H6 | 每6000公里保養一次。 | 首保在2500公里至3000公里時進行, 二保在5000公里至6000公里時進行, 三保在1萬公里至1.1萬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江淮瑞風S5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陸風X5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中華V5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二保在1萬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 二保在1萬公里時進行, 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
向網友致歉:
由于工作上的大意和疏忽,文章中哈弗H6的保養周期寫成了每隔10000公里更換一次機油(正確應為每隔5000公里更換一次),導致哈弗H6保養價格計算錯誤,給廣大網友造成了閱讀上的不便,對此我們深表歉意!上表中的數據已經更正。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江淮瑞風S5的官方保養周期中,機油機濾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而其他配件保養周期與機油機濾完全不同步,由于文章中表格的限制,我們只在表格中列舉了該車型機油機濾的保養周期,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擊這里查看《該車的保養解析。哈弗H6的1.5T車型由于使用的是礦物質機油,所以4S店在實際保養時對官方保養周期做出了調整,改為首保在2500公里至3000公里時進行,二保在5000公里至6000公里時進行,三保在1萬公里至1.1萬公里時進行,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另外中華V5 1.5T車型的機油機濾官方保養周期為首次行駛3000公里更換,隨后每7500公里更換一次,而其他配件的官方保養周期為3000公里時進行首保,二保在1萬公里時進行,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由于表格限制,所以我們只列舉了其他配件的保養周期,想了解該車詳細保養信息的朋友可以》點擊這里查看《。
雖然4S店的保養周期與官方保養周期一致,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全球鷹GX7在空氣濾芯和空調濾芯兩個保養項目上,4S店和官方手冊中的規定并不一樣,具體情況大家可以參看下面的表格:
全球鷹GX7車型4S店與官方在常規保養項目中的區別 | ||
項目 | 4S店 | 官方保養手冊 |
空氣濾芯 | 每15000公里更換一次 | 第一次更換里程為15000公里,第二次更換里程為25000公里,第三次更換里程為40000公里,隨后車輛每10000公里更換一次。 |
空調濾芯 | 每20000公里更換一次 | 只作檢查,并沒有具體注明更換里程。 |
● 保養周期總結
對于首次保養來說,有五款車的首保在3000公里時進行,分別是:比亞迪S6、江淮瑞風S5、哈弗H6、陸風X5和中華V5,其他三款車的首保都是在5000公里時進行;而之后的保養周期上,除了哈弗H6和中華V5外,其他車型都是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哈弗H6二保在5000公里至6000公里時進行,三保在1萬公里至1.1萬公里時進行,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中華V5二保在1萬公里時進行,之后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
質保周期
8款自主SUV車型質保周期對比 | |
奔騰X80 | 三年或6萬公里 |
比亞迪S6 | 四年或10萬公里 |
廣汽傳祺GS5 | 三年或10萬公里 |
全球鷹GX7 | 三年或10萬公里 |
哈弗H6 | 五年或10萬公里 |
江淮瑞風S5 | 五年或10萬公里 |
陸風X5 | 三年或6萬公里 |
中華V5 | 三年或6萬公里 |
我們也對8款車型的質保周期進行了對比,其中哈弗H6和江淮瑞風S5均為五年或10萬公里,在此次對比中勝出。質保周期最短的是奔騰X80、陸風X5和中華V5,為三年或6萬公里。
● 配件價格對比
除了保養周期,最直接影響保養成本的就是配件價格和工時費。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8款車型的配件價格和工時費,我們先來看看配件價格對比。
首先來說一下機油,這8款車型中,比亞迪S6、全球鷹GX7和哈弗H6的廠家只提供了礦物質機油;江淮瑞風S5和陸風X5的廠家只提供了半合成機油;中華V5的廠家提供給1.5T渦輪增壓車型的是一款全合成機油;一汽奔騰為奔騰X80提供了半合成和全合成兩種機油;廣汽傳祺GS5的廠家提供的機油最全面,分別有一款礦物質機油、兩款半合成機油和一款全合成機油;我們采用各個廠家提供的最便宜的機油來計算。
8款自主SUV車型原廠配件價格對比(單位:元) | |||||||||
車型/配件 | 機油 (4L) | 機油 濾芯 | 空氣 濾芯 | 汽油 濾芯 | 空調 濾芯 | 轉向 助力油 | 變速 箱油 | 剎車油 | 火花塞 (4支) |
奔騰 X80 | 158 | 30 | 68 | 198 | 66 | 63 | 328 | 194 | 208 |
比亞迪 S6 | 110 | 40 | 50 | 16 | 35 | 60 | 77 | 120 | 140 |
廣汽傳祺GS5 | 118 | 28 | 48 | 48 | 60 | 46 | 172 | 116 | 80 |
全球鷹 GX7 | 178 | 17 | 45 | 56 | 37 | 44 | 120 | 59 | 76 |
哈弗 H6 | 151 | 21 | 46 | 18 | 31 | 85 | 152 | 38 | 92 |
江淮瑞風S5 | 168 | 30 | 27 | 23 | 35 | --- | 240 | 104 | 152 |
陸風 X5 | 254 | 16 | 65 | 25 | --- | 45 | 153 | 31 | 36 |
中華 V5 | 250 | 50 | 45 | 40 | 53 | --- | 250 | 222 | 160 |
通過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在配件方面,奔騰X80除了機油機濾、轉向助力油和剎車油外,其他配件都是8款車型中最貴的,陸風X5的機油最貴,中華V5的的機油濾芯和剎車油在8款車型中是最貴的,哈弗H6的轉向助力油最貴,而廣汽傳祺GS5則表現比較中庸,既沒有最便宜的配件,也沒有最貴的配件。
● 保養配件展示
1.機油
上面我們提到過,廣汽傳祺GS5的廠家提供了四款機油,奔騰X80的廠家提供了兩款機油,其他幾款車型,廠家都只提供了一款機油,下面我們就來展示一下各個車型配備的原廠機油。
『奔騰X80原廠機油』 『比亞迪S6原廠機油』
『廣汽傳祺GS5原廠機油』 『全球鷹GX7原廠機油』
『哈弗H6原廠機油』 『江淮S5原廠機油』
『陸風X5原廠機油』 『中華V5原廠機油』
2.機油濾芯
『奔騰X80原廠機油濾芯』 『比亞迪S6原廠機油濾芯』
『廣汽傳祺GS5原廠機油濾芯』 『全球鷹GX7原廠機油濾芯』
『哈弗H6原廠機油濾芯』 『江淮瑞風S5原廠機油濾芯』
『陸風X5原廠機油濾芯』 『中華V5原廠機油濾芯』
機油濾芯方面,最貴的中華V5(50元)要比最便宜的陸風X5(16元)貴了34元,究其原因中華V5使用的是進口的機油濾芯,但還是比同樣使用進口機油濾芯的比亞迪S6貴了15元錢。
3.空氣濾芯
『奔騰X80空氣濾芯』 『比亞迪S6空氣濾芯』
『廣汽傳祺GS5空氣濾芯』 『全球鷹GX7空氣濾芯』
『哈弗H6空氣濾芯』 『江淮瑞風S5空氣濾芯』
『陸風X5空氣濾芯』 『中華V5空氣濾芯』
這8款SUV車型中,奔騰X80的空氣濾芯的價格最貴為68元,陸風X5緊隨其后為65元,但從做工來看,陸風X5要比奔騰X80的空氣濾芯略好一些。其他幾款車型的空調濾芯在價格方面相差不多,只有江淮瑞風S5最便宜為27元。
4.汽油濾芯
『奔騰X80汽油濾芯』 『比亞迪S6汽油濾芯』
『廣汽傳祺GS5汽油濾芯』 『全球鷹GX7汽油濾芯』
『哈弗H6汽油濾芯』 『江淮瑞風S5汽油濾芯』
『陸風X5汽油濾芯』 『中華V5汽油濾芯』
汽油濾芯方面,還是奔騰X80最貴價格達到了198元,我們查看了這8款SUV所用的汽油濾芯,發現其他車型都采用的是外置汽油濾芯,而奔騰X80采用的是油箱內置的汽油濾芯,這種濾芯屬于“泵芯一體”的汽油濾芯,成本上要比外置的濾芯貴了不少,所以價格也會比外置濾芯貴。
5.空調濾芯
『奔騰X80空調濾芯』 『比亞迪S6空調濾芯』
『廣汽傳祺GS5空調濾芯』 『全球鷹GX7空調濾芯』
『哈弗H6空調濾芯』 『江淮瑞風S5空調濾芯』
『陸風X5空調濾芯』 『中華V5空調濾芯』
在這8款車型中,除了陸風X5外,其他車型都配備了空調濾芯,并且所有空調濾芯都不是活性炭濾芯。價格方面還是奔騰X80最貴,66元的價格要比最便宜的哈弗H6的空調濾芯(31元)貴了兩倍多。
6.轉向助力油
『奔騰X80轉向助力油』 『比亞迪S6轉向助力油』
『廣汽傳祺GS5轉向助力油』 『全球鷹GX7轉向助力油』
『哈弗H6轉向助力油』 『江淮瑞風S5』
『陸風X5轉向助力油』 『中華V5轉向助力油』
在這一項中,由于江淮瑞風S5和中華V5是電子助力所以不需要轉向助力油。其他車型中,哈弗H6的轉向助力油最貴85元。
7.變速箱油
『奔騰X80變速箱油』 『比亞迪S6變速箱油』
『廣汽傳祺GS5變速箱油』 『全球鷹GX7變速箱油』
『哈弗H6變速箱油』 『江淮瑞風S5變速箱油』
『陸風X5變速箱油』 『中華V5變速箱油』
變速箱油方面,依然是奔騰X80最貴82元一桶需要用4桶,總價為328元,最便宜的是比亞迪S6只有77元,江淮瑞風S5和中華V5的價格比較接近,分別是240元和250元,其他車型變速箱油的價格在120元至183元之間不等。
8.剎車油
『奔騰X80剎車油』 『比亞迪S6剎車油』
『廣汽傳祺GS5剎車油』 『全球鷹GX7剎車油』
『哈弗H6剎車油』 『江淮瑞風S5剎車油』
『陸風X5剎車油』 『中華V5剎車油』
剎車油的價格差距比較大,最貴的中華V5剎車油,一瓶1升裝的價格為74元,一共需要三瓶共222元,其次為奔騰X80的剎車油,價格為97元一瓶每次更換需要兩瓶,總價194元;最便宜的陸風X5價格僅31元,哈弗H6剎車油的價格只比陸風X5貴了7元,全球鷹GX7的剎車油價格也比較便宜為59元,其他車型的剎車油價格為104元至120元不等,基本相差不多。
9.火花塞
『奔騰X80火花塞』 『比亞迪S6火花塞』
『廣汽傳祺GS5火花塞』 『全球鷹GX7火花塞』
『哈弗H6火花塞』 『江淮瑞風S5火花塞』
『陸風X5火花塞』 『中華V5火花塞』
火花塞的價格中,還是奔騰X80的火花塞價格最貴,52元一支每次更換4支,總價為208元,原因是奔騰X80所使用的火花塞為白金火花塞,這就比其他車型的普通火花塞成本提高了很多。
● 工時費對比:
工時費的差異是不同品牌根據定位、運營成本等等綜合因素指定的價格標準,一般來說與售后服務質量和環境也是成正比的。
8款自主SUV工時費價格對比(單位:元) | ||||||||
車型/配件 | 機油 機濾 | 空氣 濾芯 | 汽油 濾芯 | 空調 濾芯 | 轉向 助力油 | 變速 箱油 | 剎車油 | 火花塞 (4支) |
奔騰 X80 | 120 | 10 | 150 | 10 | 80 | 50 | 80 | 80 |
比亞迪 S6 | 120 | --- | 100 | 22 | 110 | 20 | ||
廣汽傳祺GS5 | 30 | 20 | 40 | 20 | 80 | 120 | 60 | 40 |
全球鷹 GX7 | 80 | --- | 50 | --- | 80 | 50 | 80 | 50 |
哈弗 H6 | 20 | 10 | 30 | 20 | 40 | 20 | 40 | 20 |
江淮瑞風 S5 | 30 | 15 | 30 | 30 | --- | 60 | 135 | 60 |
陸風 X5 | 60 | --- | --- | 15 | 30 | 30 | 60 | 60 |
90 | ||||||||
中華 V5 | 50 | --- | 60 | --- | --- | 60 | 120 | 60 |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鷹GX7和中華V5這兩款車在空氣濾芯和空調濾芯的項目上是不收工時費的,這個政策確實比較實惠,也讓消費者感覺很貼心;比亞迪S6也有類似的政策,在空調濾芯這一項上也是不收工時費的。在工時費的對比中,哈弗H6的所占最低價格是最多的,8個項目中最便宜的價格占了5個。
當然,以上配件價格和工時費的對比都不能決定最終的成績,這兩項價格還需要結合開頭提到的保養周期才能分出最終高低。此次對比中的周期標準,是按照從各品牌的4S店實際調查的結果,也是多數車友實際保養采用的周期,以最真實直接的數據進行對比。下表中的工時費計算方式為按照4S店實際保養周期間隔以及每次保養項目所需要的工時費所計算的總額。
8款自主SUV車型6萬公里實際保養總費用對比(單位:元) | |||
車型 | 6萬公里總材料費 | 6萬公里總工時費 | 6萬公里總保養費 |
奔騰X80 | 3856 | 2130 | 5986 |
比亞迪S6 | 3138 | 1792 | 4930 |
廣汽傳祺GS5 | 2632 | 990 | 3622 |
哈弗H6 | 3295 | 740 | 4035 |
全球鷹GX7 | 2923 | 1250 | 4173 |
江淮瑞風S5 | 4058 | 1350 | 5408 |
陸風X5 | 4583 | 1380 | 5963 |
中華V5 | 4666 | 1090 | 5756 |
備注:由于這8款車型中的單篇保養解析文章中,有些車型計算了防凍液的價格, 而有些車型則沒有計算,所以為了公平起見,此文中保的所有車型的總價格都不計入防凍液價格, 所以部分車型6萬公里總保養費用與之前單篇介紹中價格上會有出入。 |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6萬公里的總材料費中,中華V5的總材料費為4666元最貴,廣汽傳祺GS5的總材料費2632元最便宜;6萬公里的總工時費中,奔騰X80的總工時費為2130元最貴,哈弗H6的總工時費740元最便宜;而從6萬公里總保養費用來看,奔騰X80的總價5986元最貴,廣汽傳祺GS5的總價3622元最便宜,所以這次保養對比廣汽傳祺GS5勝出。
文章小結:
8款自主SUV車型的保養對比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完了,最終廣汽傳祺GS5以6萬公里3622元最低的保養總價勝出,原因在于它的配件總費用是最便宜的,不過三年或10萬公里的質保期要比比亞迪S6、哈弗H6和江淮瑞風S5遜色一些,另外廣汽傳祺GS5提供了四種機油(一款礦物質機油,兩款半合成機油和一款全合成機油),選擇不同的機油保養成本上也會相差不少;哈弗H6的1.5T車型的6萬公里總保養費用為4035元,略高于廣汽傳祺GS5,但哈弗H6 1.5T車型的總工時費最低為740元,是加分項,但是原廠配套的只有礦物機油,所以在質保期內,選擇性相對小一些。
全球鷹GX7的保養總價為4173元,雖然保養周期和質保期與廣汽傳祺GS5一樣,但配件價格和工時費卻略貴一些,不過全球鷹GX7空氣濾芯和空調濾芯這兩個項目不收工時費的政策,的確能給消費者省一筆小錢,但是原廠也是只能提供礦物機油,經濟實惠,選擇性;比亞迪S6的總保養費用為4930元,保養總價相較于廣汽傳祺GS5和全球鷹GX7略貴,但四年或10萬公里的質保期卻比廣汽傳祺GS5和全球鷹GX7的三年或10萬公里厚道,機油方面它和全球鷹GX7一樣,也使用礦物質機油。
江淮瑞風S5的1.8T車型的6萬公里總保養費用為5408元,在這次對比的8款SUV車型中屬于中檔水平,不過它的質保期為五年或10萬公里與哈弗H6一樣在這次的對比車型中是最長的,并且江淮瑞風S5的1.8T車型是電子助力,不需要更換轉向助力油,另外配合1.8T車型使用的半合成機油也使它增加了總保養成本;中華V5的1.5T車型由于6萬公里的總材料費用在這次的對比車型中最貴,6萬公里總保養成本達到了5756元,原因在于它使用的是全合成機油,這對于一款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來說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很厚道,但在此次價格對比中,吃高級“食品”的它自然就不占優勢了,另外它的質保期為三年或6萬公里,在這次對比的車型中是最短的。
陸風X5的2.0T車型和奔騰X80的6萬公里總保養費用只相差23元,分別為5963元和5986元,并且他們的質保期都是三年或6萬公里,在8款SUV中是最短的,不過陸風X5的2.0T車型的機油濾芯、剎車油和火花塞這三種配件是8款車型中最便宜的,但是陸風X5的2.0T車型在機油方面使用的是半合成機油,所以在保養價格方面會比使用礦物質機油的車型貴;奔騰X80的6萬公里保養總費用最貴,其原因在于9種配件中它有5種是最貴的,工時費也有3種花銷最多,而且它提供的兩款機油是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所以機油方面所占的保養費用會比較多。說到這里,8款自主SUV的保養對比就要結束了,下期也就是最后一期,我們將向大家介紹這8款車型的車內空氣質量檢測結果和整篇對比文章的總結,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文/圖 汽車之家 張欣)
[汽車之家 專業評測] 8款自主品牌SUV對比進入最后階段:總結篇。之前的5篇愛情長跑到今天終于走進婚姻殿堂,一切甜言蜜語在這里將被油鹽醬醋取代,聽起來不那么吸引人,但實實在在更直通本質。今天我們將用雷達圖的方式為每款車作總結,優點、缺點在圖片上一目了然。不過雷達圖之前還請大家耐住性子看一項新增內容:六萬公里后期總費用。
● 六萬公里后期總費用
我們都知道買車只是個開始,之后每年的保險費、油費、保養費、維修費、過路費等等亂七八糟的開支加在一起也不是小數目,為了給大家一個參考,我們按照之前的油耗測試成績,計算出跑六萬公里大概需要花掉多少油錢,再加上保養支出,得到每款車跑六萬公里的后期費用,暫且稱為“六萬公里后期總費用”吧,至于保險費、維修費、過路費等等開支,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就不計算在內了。這個結論不能說百分百準確,只是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份參考意見,做到出手之前,心中有底即可。
六萬公里油費開支 | |||
車型 | 每百公里油耗(升) | 每百公里油費(元) | 六萬公里總油費(元) |
奔騰X80 | 8.6 | 68.8 | 41280 |
比亞迪S6 | 8.02 | 64.16 | 38496 |
廣汽傳祺GS5 | 8.41 | 67.28 | 40368 |
哈弗H6 | 8.6 | 68.8 | 41280 |
全球鷹GX7 | 9.18 | 73.44 | 44064 |
江淮瑞風S5 | 9.13 | 73.04 | 43824 |
陸風X5 | 9.79 | 78.32 | 46992 |
中華V5 | 7.5 | 60 | 36000 |
93號(京92號)汽油的單價我們按8元/升來計算,這樣每輛車的百公里油耗數字乘以8,再乘以600,即是六萬公里的總油費了。需要說明的是前面油耗測試環節我們的路況整體偏通暢,另外油價在未來的幾年中還不知道要漲到什么水平,所以表格里給您展示的數字,十有八九是要比現實生活中更低的。
六萬公里后期總費用 | |||
車型 | 六萬公里總油費(元) | 六萬公里保養費(元) | 六萬公里總費用(元) |
奔騰X80 | 41280 | 5986 | 47266 |
比亞迪S6 | 38496 | 4930 | 43426 |
廣汽傳祺GS5 | 40368 | 3622 | 43990 |
哈弗H6 | 41280 | 4035 | 45315 |
全球鷹GX7 | 44064 | 4173 | 48237 |
江淮瑞風S5 | 43824 | 5408 | 49232 |
陸風X5 | 46992 | 5963 | 52955 |
中華V5 | 36000 | 5756 | 41756 |
接下來把油費和保養花銷加在一起,就是六萬公里后期總費用。大家看表格內容,最少的是中華V5:41756元,最多的是陸風X5:52955元,最高最低相差11199元,假設這六萬公里在3年內跑完,則8款自主SUV每個月的后期費用最多只相差311元。這樣看來,準車主們在下手之前,還是得多考慮考慮裸車價格這個重要因素了。
● 雷達圖概要
六萬公里后期總費用的內容結束了,下面進入今天最關鍵的部分:雷達圖總結。熟悉口碑系統的讀者都知道,我們的系統給每款車都自動生成了一張雷達圖,圖的每個角代表一種屬性,比如外觀、內飾、油耗、操控等等,角越多,包含的屬性就越多,那么這張圖對車輛的描述也就越全面。在8款自主品牌SUV全面對比的最后階段,我們就用8張雷達圖來為每一位選手作總結。
精力有限,本次對比我們沒有做那么多的詳細內容。綜合考慮之后,我們給每位參賽選手準備了一張包含五個角的雷達圖,每個角的滿分都是10分,這五個角分別是:整車做工、儲物、乘坐、加速/剎車、駕駛。每一個角,都能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找到對應內容。
● 雷達圖每個角的具體含義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角都包含多項內容,比如“駕駛”包括了鋪裝路面駕駛感受和非鋪裝路面駕駛感受,“乘坐”包括兩種路面的乘坐舒適性和車廂內乘坐空間等等,下面我們逐個為大家解釋。
1. 整車做工
“整車做工”項目 分值構成(滿10分) | ||
外觀鈑金 | 內飾做工 | |
比例 | 50% | 50% |
分值 | 5 | 5 |
各車“整車做工”項目 得分總表 | |||
車型 | 外觀鈑金得分(最高5分) | 內飾做工得分(最高5分) | 整車做工總分(滿10分) |
奔騰X80 | 4.8 | 4.6 | 9.4 |
比亞迪S6 | 4.0 | 4.3 | 8.3 |
廣汽傳祺GS5 | 3.8 | 4.0 | 7.8 |
哈弗H6 | 3.9 | 3.9 | 7.8 |
全球鷹GX7 | 3.0 | 3.5 | 6.5 |
江淮瑞風S5 | 3.3 | 3.4 | 6.7 |
陸風X5 | 2.8 | 2.6 | 5.4 |
中華V5 | 4.5 | 4.5 | 9.0 |
這部分由外觀鈑金做工和車廂內部做工兩部分組成,10分里兩者各占一半。具體分數由參與對比的編輯同事們打出,然后去掉最高、最低分,剩下的取平均值,上面是最終得分表。
2. 儲物
“儲物”項目 分值構成(滿10分) | ||
儲物空間 | 后備廂空間 | |
比例 | 50% | 50% |
分值 | 5 | 5 |
各車“儲物”項目 得分總表 | |||
車型 | 儲物空間(最高5分) | 后備廂空間(最高5分) | 儲物總分(滿10分) |
奔騰X80 | 4.9 | 4.8 | 9.1 |
比亞迪S6 | 4.6 | 4.6 | 9.4 |
廣汽傳祺GS5 | 3.8 | 3.8 | 7.6 |
哈弗H6 | 4.0 | 4.5 | 8.5 |
全球鷹GX7 | 3.6 | 4.0 | 7.6 |
江淮瑞風S5 | 4.3 | 3.8 | 8.1 |
陸風X5 | 4.1 | 4.3 | 8.4 |
中華V5 | 3.6 | 3.4 | 7.0 |
“儲物”由車廂內乘客的儲物空間和后備廂空間組成,同樣10分的分值,兩者各占一半,由參與對比的編輯同事們打分,去掉最高、最低后取平均值,得到每款車的最終儲物得分。成績列在上面的表格當中。
3. 乘坐
“乘坐”項目比較特殊,包含了三項內容:鋪裝路面的乘坐舒適性、非鋪裝路面的乘坐舒適性、車內乘坐空間。乘坐空間靠測量數據說話,純客觀,而且空間大小直接關系到乘客的乘坐感受,因此我們認為讓它單獨占比50%是合理的。乘坐舒適性則占到另外的50%,之后參考前面駕駛感受的比例,鋪裝路面和非鋪裝路面的乘坐舒適性比例為6:4。
“乘坐”項目 分數構成(滿10分) | |||
乘坐空間 | 鋪裝路面乘坐舒適性 | 非鋪裝路面乘坐舒適性 | |
比例 | 50% | 30% | 20% |
分數 | 5 | 3 | 2 |
各車“乘坐”項目 得分總表 | ||||
車型 | 乘坐空間(最高5分) | 鋪裝路面乘坐舒適性(最高3分) | 非鋪裝路面乘坐舒適性(最高2分) | 乘坐總分(滿10分) |
奔騰X80 | 4.5 | 2.3 | 1.5 | 8.3 |
比亞迪S6 | 4.5 | 2.6 | 1.9 | 9.0 |
廣汽傳祺GS5 | 4.5 | 2.3 | 1.7 | 8.5 |
哈弗H6 | 5.0 | 2.4 | 1.9 | 9.3 |
全球鷹GX7 | 5.0 | 2.0 | 1.3 | 8.3 |
江淮瑞風S5 | 4.0 | 2.2 | 1.6 | 7.8 |
陸風X5 | 5.0 | 2.0 | 1.4 | 8.4 |
中華V5 | 4.0 | 2.0 | 1.6 | 7.6 |
最終結論,“乘坐”項目的10分里,乘坐空間占5分,鋪裝路面乘坐舒適性占3分,非鋪裝路面舒適性占2分。以上是各車得分總表。
4. 加速/剎車
“加速/剎車”項目 分值構成(滿10分) | ||
0-100km/h加速成績 | 100-0km/h剎車成績 | |
比例 | 40% | 60% |
分值 | 4 | 6 |
各車“加速/剎車”項目 得分總表 | |||||
加速時間(秒) | 得分(最高4分) | 剎車距離(米) | 得分(最高6分) | 加速/剎車總分(滿分10分) | |
奔騰X80 | 12.18 | 1.8 | 41.63 | 4.6 | 6.4 |
比亞迪S6 | 11.47 | 1.9 | 41.43 | 4.6 | 6.5 |
廣汽傳祺GS5 | 12.63 | 1.8 | 42.89 | 4.2 | 6.0 |
哈弗H6 | 11.59 | 1.9 | 43.25 | 4.1 | 6.0 |
全球鷹GX7 | 11.68 | 1.9 | 40.5 | 4.9 | 6.8 |
江淮瑞風S5 | 11.28 | 1.9 | 42.39 | 4.3 | 6.2 |
陸風X5 | 11.01 | 2.1 | 43.44 | 4.0 | 6.1 |
中華V5 | 11.14 | 1.9 | 43.81 | 3.9 | 5.8 |
加速和剎車成績都是客觀數據,如何權衡兩者關系則需要討論,本著“安全更重要”的理念,并參照汽車媒體行業通行做法,我們決定按照4:6的比重來分配這10分,加速占4分,剎車占6分。把具體加速、剎車成績轉化為分數的過程,我們直接使用了國外媒體成熟的打分系統,具體細節就不多說了,大家請看表格。
5. 駕駛
“駕駛”項目 分值構成(滿10分) | ||
鋪裝路面駕駛感受 | 非鋪裝路面駕駛感受 | |
比例 | 60% | 40% |
分值 | 6 | 4 |
前面大家看到我們評判每款車的駕駛表現是分別在鋪裝路面和非鋪裝路面進行的,這樣可以盡量模擬出日常用車的情況,同時我們也認為鋪裝路面在真實生活中的占比應該更高,所以經過討論,這一項的10分當中,鋪裝路面駕駛感受得分占6分,非鋪裝路面駕駛感受得分占4分。
各車“駕駛”項目 得分總表 | |||
車型 | 鋪裝路面得分(最高6分) | 非鋪裝路面得分(最高4分) | 駕駛總分(滿10分) |
奔騰X80 | 5.0 | 3.0 | 8.0 |
比亞迪S6 | 4.4 | 2.9 | 7.3 |
廣汽傳祺GS5 | 4.8 | 3.7 | 8.5 |
哈弗H6 | 4.4 | 3.4 | 7.8 |
全球鷹GX7 | 4.2 | 1.9 | 6.1 |
江淮瑞風S5 | 4.4 | 2.5 | 6.9 |
陸風X5 | 3.9 | 2.3 | 6.2 |
中華V5 | 4.8 | 3.2 | 8.0 |
駕駛感受是最偏主觀的評價項目,因此我們安排了全程參與測試的編輯同事們為這8款車的表現打分,去掉最高最低、取平均值后得到鋪裝路面得分和非鋪裝路面得分,最后按照6:4的權重比把這些分數相加,得到每輛車最終的“駕駛”環節得分。
● 8款車的雷達圖總結
◆ 陸風X5
陸風X5是本次對比中唯一搭載2.0T發動機的車型,11.01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也是8款車里最快的,值得表揚。我們希望未來它的制動系統能有明顯進步,這樣才跟動力表現有一個均衡的匹配關系。車廂內部的整體設計工作比較到位,儲物和乘坐這兩項都拿到了優秀的分數。鈑金和內飾工藝水平是這8款車里表現最差的,而且與其他7款車拉開了距離,廠家可得加油了。
◆ 全球鷹GX7
粗略一看GX7的雷達圖,似乎找不到什么亮點,其實它的“加速/剎車”分數是8款車里最高的。由于我們的評分體系里剎車權重高于加速,所以它憑借40.5米的全場最短100-0km/h剎車距離問鼎“加速/剎車”項目冠軍。至于其他方面,都還有提升空間,最終的結論也還是跟最初印象相符,大面上看GX7比較均衡,問題在于整體表現偏平淡。
◆ 江淮瑞風S5
不僅使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而且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的匹配也相當成熟,駕駛感受甚至超出我們的預期,動力輸出順暢且易把控。其他方面瑞風S5還有提升空間,底盤懸架可以再扎實一些,車身做工可以再精致一些。跟當年的瑞鷹相比,瑞風S5已經上升了好幾個檔次,我們覺得江淮今后的車型必定大有看頭。
◆ 中華V5
雷達圖呈現“冒尖”的形狀,可見中華V5存在偏科現象。最突出的是“整車做工”項目,得分高達9.0,亮閃閃的內飾設計不大容易被全盤接受,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做工水準相當高。“加速/剎車”拖了后腿,43.81米的100-0km/h剎車距離在8款車中是最長的,廠家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就是改進制動系統了,相信在那之后中華V5的競爭力能得到有效提升。
◆ 廣汽傳祺GS5
官方售價13.98萬,廣汽傳祺GS5在這幾款車里賣得最貴,好消息是它的乘坐感受、駕駛品質完全對得起身價,能同時在乘坐空間、乘坐舒適度、駕駛這些細節上都有上佳表現,可見底盤懸架、轉向系統的調校功底非同一般。我們測試的是2.0升車型,0-100km/h加速成績不盡人意,此外儲物空間也少了些,這兩方面可以再提升提升。
◆ 哈弗H6
哈弗H6得到全場最高的“乘坐”分數,空間寬敞,懸架對顛簸的處理相當柔和,無論鋪裝路面和非鋪裝路面都很得體!罢囎龉ぁ、“儲物”、“駕駛”得分也都不低,唯獨“加速/剎車”成績平平,我們認為長城這套1.5T+6MT動力總成的匹配成熟度還不夠,此外制動成績也有進步空間。
◆ 比亞迪S6
兩年前我們測試第一批S6的時候,它還稍顯稚嫩,兩年后的今天再次測試,我們發現以往不足的地方大部分都有了改觀,尤其做工、制動系統進步明顯。目前的比亞迪S6擁有良好的整體素質,很難在它身上找到明顯短板,而且定價合適,最近官方還把全線售價調低,這對所有愿意支持自主品牌的消費者來說都是好消息。
◆ 奔騰X80
“整車做工”9.4分,“儲物”9.1分,奔騰X80的車身設計制造水準得到同事們的廣泛認可,“駕駛”和“乘坐”分數同樣拿得出手,在鋪裝路面和非鋪裝路面均表現不俗,這是一輛看起來、用起來、開起來都很讓人放心的自主SUV車型。
● 全文總結
今年6月底百萬SUV對比做完之后,我們就馬不停蹄的開始策劃自主品牌SUV對比,之后協調各方借車、執行制作,到今天的總結篇發布完畢,8款自主SUV全面對比告一段落,做完整件事在我腦海里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只有一個,借用讀者的熱門評論:真沒想到10萬級自主SUV也有這么多選擇!
如今自主品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10萬級別SUV市場,這絕對是合資品牌們沒有想到的局面,從他們推出昂科拉、翼搏等產品的節奏來看,真是有危機感了,要知道今天這8款車里“年紀”最大的比亞迪S6也才兩歲半多一點,可見自主品牌發展速度有多快,我們期待著未來本土廠商們能推出更多、更好、更新鮮的SUV車型來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正如文章標題所說:國貨當自強。ㄎ/圖 汽車之家 胡正暘)
車型圖片 | ![]() | ![]() | ![]() | ![]() |
基本參數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 手動尊貴型 | 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
廠商指導價 | 13.18萬 | 11.39萬 | 13.98萬 | 11.58萬 |
廠商 | 一汽奔騰 | 比亞迪 | 廣汽乘用車 | 長城汽車 |
級別 | 緊湊型SUV | 中型SUV | 中型SUV | 緊湊型SUV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IV(國V)+OBD | 國IV | 國IV(國V) | 國IV(國V) |
上市時間 | 2013.05 | 2013.04 | 2012.11 | 2013.06 |
最大功率(kW) | 108 | 123 | 108 | 110 |
最大扭矩(N·m) | 184 | 234 | 187 | 210 |
發動機 | 2.0L 147馬力 L4 | 2.4L 167馬力 L4 | 2.0L 147馬力 L4 | 1.5T 150馬力 L4 |
變速箱 | 6擋手動 | 6擋手動 | 5擋手動 | 6擋手動 |
長*寬*高(mm) | 4586*1820*1695 | 4810*1855*1725 | 4732*1854*1680 | 4640*1825*1690 |
車身結構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最高車速(km/h) | 185 | 185 | 185 | - |
官方0-100km/h加速(s) | - | - | - | - |
實測0-100km/h加速(s) | 12.18 | 11.47 | 12.63 | 11.59 |
實測100-0km/h制動(m) | 41.63 | 41.43 | 42.89 | 43.25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8.2 | 9 | - | 7.2 |
實測油耗(L/100km) | 8.6 | 8.02 | 8.41 | 8.6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四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6萬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 | - |
車身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 手動尊貴型 | 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
長度(mm) | 4586 | 4810 | 4732 | 4640 |
寬度(mm) | 1820 | 1855 | 1854 | 1825 |
高度(mm) | 1695 | 1725 | 1680 | 1690 |
軸距(mm) | 2675 | 2720 | 2710 | 2680 |
前輪距(mm) | 1580 | 1580 | 1554 | 1565 |
后輪距(mm) | 1580 | 1555 | 1570 | 1565 |
滿載最小離地間隙(mm) | - | 190 | 180 | - |
車身結構 | SUV | SUV | SUV | SUV |
車門數(個) | 5 | 5 | 5 | 5 |
座位數(個) | 5 | 5 | 5 | 5 |
油箱容積(L) | 64 | 72 | 65 | 58 |
后備廂容積(L) | 398 | 1084-2398 | 480-1350 | 808-2010 |
整備質量(kg) | 1500 | 1665 | 1600 | 1541 |
發動機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 手動尊貴型 | 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
發動機型號 | CA4GD1 | BYD488QA | - | GW4G15B |
排量(mL) | 1999 | 2362 | 1969 | 1497 |
排量(L) | 2.0 | 2.4 | 2.0 | 1.5 |
進氣形式 | 自然吸氣 | 自然吸氣 | 自然吸氣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 | - | 橫置 | -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L | L | L |
氣缸數(個) | 4 | 4 | 4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4 | 4 |
壓縮比 | 10 | - | - | -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DOHC | DOHC |
缸徑(mm) | 87.5 | - | - | - |
行程(mm) | 83.1 | - | - | - |
最大馬力(Ps) | 147 | 167 | 147 | 150 |
最大功率(kW) | 108 | 123 | 108 | 110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6500 | 6000 | 6300 | 5600 |
最大扭矩(N·m) | 184 | 234 | 187 | 21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4000 | 4000 | 4500 | 2200-4500 |
最大凈功率(kW) | - | - | - | -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 | BIVT可變進氣系統 | DCVVT | 可變氣門正時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2號 | 92號 | 92號 | 92號 |
供油方式 | 多點電噴 | 多點電噴 | 多點電噴 | 多點電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鑄鐵 | 鋁合金 |
環保標準 | 國IV(國V)+OBD | 國IV | 國IV(國V) | 國IV(國V) |
變速箱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 手動尊貴型 | 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
擋位個數 | 6 | 6 | 5 | 6 |
變速箱類型 | 手動變速箱(MT) | 手動變速箱(MT) | 手動變速箱(MT) | 手動變速箱(MT) |
簡稱 | 6擋手動 | 6擋手動 | 5擋手動 | 6擋手動 |
底盤轉向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 手動尊貴型 | 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
驅動方式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四驅形式 | - | - | - | -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 | - | - | - |
前懸架類型 | 雙橫臂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雙橫臂式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機械液壓助力 | 機械液壓助力 | 機械液壓助力 | 機械液壓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 手動尊貴型 | 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盤式 | 盤式 | 盤式 | 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手剎 | 手剎 | 手剎 |
前輪胎規格 | 215/60 R17 | 225/65 R17 | 225/60 R17 | 225/65 R17 |
后輪胎規格 | 215/60 R17 | 225/65 R17 | 225/60 R17 | 225/65 R17 |
備胎規格 | 全尺寸 | 全尺寸 | 全尺寸 | 全尺寸 |
車型圖片 | ![]() | ![]() | ![]() | ![]() |
基本參數 |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 瑞風S5 2013款 2.0T 手動新銳版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
廠商指導價 | 11.19萬 | 10.98萬 | 11.58萬 | 12.58萬 |
廠商 | 吉利汽車 | 江淮汽車 | 陸風汽車 | 華晨中華 |
級別 | 緊湊型SUV | 緊湊型SUV | 緊湊型SUV | 緊湊型SUV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IV(國V) | 國IV(國V) | 國IV(國V) | 國IV(國V) |
上市時間 | 2012.06 | 2013.04 | 2013.01 | 2012.07 |
最大功率(kW) | 104 | 130 | 140 | 100 |
最大扭矩(N·m) | 178 | 265 | 250 | 200 |
發動機 | 2.0L 141馬力 L4 | 2.0T 177馬力 L4 | 2.0T 190馬力 L4 | 1.5T 136馬力 L4 |
變速箱 | 5擋手動 | 6擋手動 | 6擋手動 | 5擋手動 |
長*寬*高(mm) | 4541*1833*1700 | 4475*1840*1680 | 4568*1855*1710 | 4405*1800*1627 |
車身結構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最高車速(km/h) | - | 190 | 185 | 184 |
官方0-100km/h加速(s) | - | - | 11 | - |
實測0-100km/h加速(s) | 11.68 | - | 11.13 | 11.14 |
實測100-0km/h制動(m) | 40.5 | - | 43.78 | 43.81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 | 8 | 8.6 | 7.3 |
實測油耗(L/100km) | 9.18 | - | 9.79 | 7.5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五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6萬公里 | 三年或6萬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 | - |
車身 |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 瑞風S5 2013款 2.0T 手動新銳版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
長度(mm) | 4541 | 4475 | 4568 | 4405 |
寬度(mm) | 1833 | 1840 | 1855 | 1800 |
高度(mm) | 1700 | 1680 | 1710 | 1627 |
軸距(mm) | 2661 | 2645 | 2660 | 2630 |
前輪距(mm) | - | 1590 | 1560 | 1544 |
后輪距(mm) | - | 1590 | 1560 | 1530 |
滿載最小離地間隙(mm) | - | - | 146 | - |
車身結構 | SUV | SUV | SUV | SUV |
車門數(個) | 5 | 5 | 5 | 5 |
座位數(個) | 5 | 5 | 5 | 5 |
油箱容積(L) | 60 | 55 | 60 | 55 |
后備廂容積(L) | - | 505-1100 | 855 | 430-1254 |
整備質量(kg) | - | 1505 | 1580 | - |
發動機 |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 瑞風S5 2013款 2.0T 手動新銳版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
發動機型號 | JLδ-4G20 | HFC4GA3-1D | 4G63S4T | BM15T |
排量(mL) | 1997 | 1997 | 1997 | 1498 |
排量(L) | 2.0 | 2.0 | 2.0 | 1.5 |
進氣形式 | 自然吸氣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 | - | - | -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L | L | L |
氣缸數(個) | 4 | 4 | 4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4 | 4 |
壓縮比 | - | - | 9.3 | -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SOHC | DOHC |
缸徑(mm) | - | - | 85 | - |
行程(mm) | - | - | 88 | - |
最大馬力(Ps) | 141 | 177 | 190 | 136 |
最大功率(kW) | 104 | 130 | 140 | 100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6000 | 5200 | 5500 | 5500 |
最大扭矩(N·m) | 178 | 265 | 250 | 20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4000-4500 | 2000-4000 | 2800-4400 | 2000-4500 |
最大凈功率(kW) | - | - | - | -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CVVT | - | - | -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2號 | 92號 | 92號 | 92號 |
供油方式 | 多點電噴 | 多點電噴 | 多點電噴 | 多點電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鋁合金 | 鑄鐵 | 鑄鐵 | 鋁合金 |
環保標準 | 國IV(國V) | 國IV(國V) | 國IV(國V) | 國IV(國V) |
變速箱 |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 瑞風S5 2013款 2.0T 手動新銳版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
擋位個數 | 5 | 6 | 6 | 5 |
變速箱類型 | 手動變速箱(MT) | 手動變速箱(MT) | 手動變速箱(MT) | 手動變速箱(MT) |
簡稱 | 5擋手動 | 6擋手動 | 6擋手動 | 5擋手動 |
底盤轉向 |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 瑞風S5 2013款 2.0T 手動新銳版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
驅動方式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四驅形式 | - | - | - | -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 | - | - | - |
前懸架類型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機械液壓助力 | 電動助力 | 機械液壓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 瑞風S5 2013款 2.0T 手動新銳版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盤式 | 盤式 | 盤式 | 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手剎 | 手剎 | 手剎 | 手剎 |
前輪胎規格 | 225/65 R17 | 225/60 R17 | 225/65 R17 | 225/55 R17 |
后輪胎規格 | 225/65 R17 | 225/60 R17 | 225/65 R17 | 225/55 R17 |
備胎規格 | 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全尺寸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