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T+7DCT是最大亮點
1.6T與2.0L發動機參數對比 | ||
發動機 | 1.6T | 2.0L |
最大功率 | 175馬力/5500rpm | 155馬力/6200rpm |
最大扭矩 | 265!っ/1500-4500rpm | 192!っ/4000rpm |
K4是現代起亞家族在國內率先采用1.6T+7DCT動力組合的車型。熟悉韓系車的朋友一定知道,現代起亞集團目前的發動機按照排量大小大致分為Gamma、Nu、Theta等多個系列,其中Nu系列主要是1.8L和2.0L排量,Theta系列為2.0L和2.4L排量,而這款1.6T發動機則屬于Gamma系列之一。與這款發動機匹配的是一款7擋雙離合變速箱。廠家宣稱,這套動力組合能夠為K4帶來6.9L/100km的綜合油耗,日后我們會對這個數字進行驗證。
除了動力系統,我對K4的底盤表現也是充滿期待。因為在此前試駕2.0L車型時,它的底盤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K4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結構。在經過顛簸不平的路面時,懸架并沒有任何松散的感覺,彈簧也沒有多余的彈跳。那么進入賽道之后,K4的底盤表現是否還依然良好呢?
● 動力充沛,變速箱還有提升空間
換裝了1.6T發動機之后,我能夠明顯感覺到K4的加速性能更加優異了。我們近期實測的K4 2.0L車型的0-100km/h加速成績為10.87秒,我想K4 1.6T車型跑進10秒應該不成問題。不過2.0L車型的初段油門響應很靈敏,容易給駕駛員一種動力很強的錯覺,而1.6T車型雖然動力更強,但初段油門響應比2.0L車型要稍遲鈍一些。
當然在賽道中駕駛,K4這種家用車還是不能給人暢快淋漓的駕駛感覺。首先,我對動力的評價只是滿意,也就是符合或小小超過我對這個排量的期待,但如果想在賽道開爽,K4 1.6T車型出彎的提速感還是有所欠缺。其次,這臺雙離合變速箱的換擋速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而且在手動模式下,轉速還沒到紅線就已經早早地自動升擋了,不能將主動權完全交給駕駛者。當然它的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換擋平順,在日常駕駛時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在經過幾個低速U型彎時,我嘗試著用晚剎車、重剎車的方式進入彎道,此時ABS很快開始介入,幫助車輛縮短剎車距離。當然,我并沒有采用剎車測試中那種一腳跺死的方式,剎車卡鉗也遠沒有到工作極限。不過從每次剎車的腳感來看,K4的剎車踏板并不存在虛位,整體很線性。
說實話,轉向和底盤的優異表現確實是我之前沒有料到的。K4的轉向助力擁有三級可調功能,在賽道中,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重的模式。電動助力轉向會喪失一部分路感,這在極限駕駛時恐怕會影響車手對于路面的判斷。不過我們今天的試駕并非比賽時的極限狀態,只要轉向夠精準,方向盤沒有虛偽就足以讓駕駛者在過每一個彎道時都十分從容,這一點K4做到了。對于底盤的評價主要來自懸架的支撐性,在每一次高速過彎時,K4都沒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容易推頭,當然這里面也有一部分是輪胎的功勞。
● 全文總結:
坦白講,在此次試駕之前,我從未想過一款十幾萬的家用中型車也能下賽道如此的瘋狂一把,但這次K4 1.6T卻完全顛覆了這一傳統觀念。盡管我相信未來的K4車主依然不會這么做,但你至少可以挺直腰板對別人說,這款車不僅能買菜,它偶爾還能做點別的,比如下賽道。這不禁讓我想到了TOP GEAR里面的明星試駕平民車環節,假如把那輛沃克斯豪爾換做這款起亞K4 1.6T,說不定也會很有樂趣。
當然,從試駕感受來看,這款1.6T發動機和7擋DCT的組合也并非完美,比如變速箱的換擋速度還不夠快,沒有S擋而且會自動升擋等問題,這也說明了K4并不是一款純粹標榜運動的車型?吹竭@,或許有人會問,既然1.6T車型的動力更強,技術更先進,那么2.0L車型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當然有,仔細觀察配置單你會發現,其實1.6T車型的配置是要低于2.0L車型的,有多項配置都需要選裝,比如氙氣大燈、駕駛席座椅通風、后排座椅加熱、雨量感應雨刷等等,而這些配置在2.0L頂配車型中都是標配的。所以,1.6T車型和2.0L車型在定位上還是有些區別的,一個更偏重于運動,一個更偏重于舒適,消費者可以根據喜好各取所需。(文/圖/攝 汽車之家 張子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