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大型橫評] 時近年底,回想了一下2014年我們共做過五次大型橫評選題,范圍涉及緊湊型車、中型車和SUV車型。不過之前的橫評都是合資或進口廠商之間的較量。而在這個自主品牌不斷探索、進步的年代,我們沒理由不重視那些做工越來越精致、質量越來越可靠的自主品牌車型,尤其是價位在10萬上下的產品更是受普通家用消費者的關注。所以作為2014年的收官之作,我們策劃了這次5款自主緊湊型車橫評。
■ 為什么選這5款車?
1、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全部使用頂配,而這些頂配在10萬元出頭的車型是自主三廂緊湊型車最主流的車型。
2、它們在同級別中的關注度排名都是靠前的,這就意味著更多準備購車的消費者是在它們之間猶豫著。
■ 為什么艾瑞澤7、比亞迪G5、長城C50等車型沒來?
我們最初的設想也是盡可能的把主流自主品牌的緊湊型車全部借來,但艾瑞澤7最終只能借到手動車型,考慮其它都是自動車型所以放棄了艾瑞澤7。比亞迪G5車型較新,廠商沒能在本選題執行期間提供測試車輛。長城C50同樣也是廠商無法提供車況良好的測試車。
最終我們請來的5名選手是奔騰B50、長安逸動、景逸S50、V5菱致和吉利帝豪(以下車輛展示順序按品牌+車系中文名稱的首字母順序排列)。
如果您對AH-100車輛評價體系不了解,可以通過上面的鏈接認識它。說明文章里介紹了分數的設定以及打分標準,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橫評內容。
● 外觀對比
車身尺寸對比(紅色為最大數值,藍色為最小數值) | ||||
車型 | 車身長度(mm) | 車身寬度(mm) | 車身高度(mm) | 軸距長度(mm) |
奔騰B50 | 4615 | 1785 | 1435 | 2675 |
逸動 | 4620 | 1820 | 1490 | 2660 |
景逸S50 | 4630 | 1790 | 1526 | 2700 |
V5菱致 | 4570 | 1770 | 1475 | 2610 |
帝豪 | 4631 | 1789 | 1470 | 2650 |
這五款車型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之前我們也推出過各個車型的詳細測試文章。放在一起進行直接的尺寸對比可以發現,景逸S50有著明顯的優勢,其長度和寬度均位列第二,而高度和軸距則遠超另外四款車型。相比下,除高度外的其它數據均不理想的V5菱致明顯處于劣勢。奔騰B50和逸動的表現中規中矩。車身最長的帝豪也有著不錯的視覺效果。
在輪胎輪圈的對比環節,唯一裝備17英寸輪圈的長安逸動表現最為搶眼。不但視覺效果出眾,而且輪胎選用的是普利司通的搏天族系列,品牌上更有檔次且運動性能設計取向的搏天族很符合逸動給自己的定位。至于其它四款車型,均采用同級別中常見的16英寸輪圈,輪胎方面也都一致地選擇了家用、經濟型的產品。而V5菱致再次墊底——輪胎寬度最窄。
針對自主品牌車型,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比外部鈑金工藝。其中奔騰B50和逸動的表現可以令人滿意。V5菱致雖然接縫較大,但好在能做到左右位置對稱。帝豪則正好和V5菱致相反,接縫比較緊密,但左右差值較大。表現最不理想的是景逸S50,在鈑金接縫的緊密程度和左右對稱上都無法令人滿意。
● 中控臺內飾對比
外部鈑金做工對比中失利的景逸S50在內飾做工方面扳回一局。五款車型中,只有景逸S50的中控臺內飾接縫細膩均勻,如果能使用軟性材質就能做到同級別中最好表現。奔騰B50和帝豪在材質的選擇上高人一等,但它倆也都存在一些做工上的瑕疵。逸動的中控臺人性化設計不夠到位,且空調出風口有松散的情況。V5菱致的表現同樣不太令人滿意。
● 鑰匙及車窗控制
四門一鍵升降對于這一價位的車型來說多少有些奢侈,但帝豪還是十分大方的為消費者配上了,這一點值得表揚。除此之外,帝豪的遙控鑰匙還配有鎖車升窗,這也是一項可以拿來“炫耀”的配置。當然,其余四款車型要想獲得這項功能也并非不可,其中逸動在4S店簽署免責協議之后便可開啟,另外3款車型在加裝相應模塊之后同樣也能實現遙控升窗。
● 座椅舒適性
從配置方面看,配備主駕駛電動調節的奔騰B50與帝豪自然要優于剩下三款手動調節的車型,而從座椅舒適性出發,除奔騰B50與景逸S50之外,逸動、V5菱致以及帝豪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問題。
● 乘坐空間
在乘坐空間的對比中,我們統一將五款車型的前排腿部空間調至950mm,之后再以身高175cm的體驗者為例進行測量,并且除了直觀的幾拳幾指之外,還有更為客觀的空間數據,供廣大消費者參考。
『空間體驗者身高175cm』
車內乘坐空間體驗結果(紅色最大,藍色最。 | |||
車型 | 前排頭部空間 | 后排頭部空間 | 后排腿部空間 |
奔騰B50 | 4指 | 3指 | 2拳 |
逸動 | 4指 | 1指 | 1拳2指 |
景逸S50 | 4指 | 1指 | 1拳4指 |
V5菱致 | 4指 | 2指 | 1拳4指 |
帝豪 | 2指 | 2指 | 1拳4指 |
注:空間體驗者身高175cm。 |
在乘坐空間的對比中,奔騰B50憑借其中型車(馬自達6)的底子以較大的優勢輕松奪得第一,排在第二名的則是V5菱致。至于逸動、景逸S50以及帝豪則分別受到了不同問題的影響,其中逸動與景逸S50是因為后排頭部空間太小,帝豪的問題則在于前、后頭部空間均不太理想。
車內乘坐空間實測數據(紅色最大,藍色最。 挝唬簃m | ||||||||||
車型 | 前排 腿部 空間 范圍 | 前排 寬度 | 前排 高度 | 前排 坐墊 長度 | 后排 腿部 標準 空間 | 后排 腿部 空間 范圍 | 后排 寬度 | 后排 高度 | 后排 坐墊 長度 | 后排 坐墊 離地 高度 |
奔騰B50 | 910- 1130 | 1450 | 940 | 540 | 850 | 660- 960 | 1490 | 920 | 530 | 330 |
逸動 | 900- 1040 | 1485 | 940 | 490 | 730 | 630- 780 | 1460 | 900 | 470 | 370 |
景逸S50 | 810- 1030 | 1440 | 925 | 470 | 780 | 700- 925 | 1430 | 890 | 470 | 360 |
V5菱致 | 850- 1030 | 1460 | 920 | 470 | 730 | 610- 820 | 1485 | 920 | 440 | 360 |
帝豪 | 840- 1020 | 1420 | 910 | 500 | 760 | 680- 880 | 1440 | 900 | 480 | 370 |
注:1.后排腿部標準空間是指在前排腿部空間950mm前提下,此時后排腿部空間的長度。 |
從最終的測量數據來看,奔騰B50依舊是這五款車型里表現最好的,寬泛的調節空間代表了更廣的適應范圍,相比之下逸動的表現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前排腿部調節范圍、后排腿部調節范圍以及后排標準空間三廂重要指標,均為五款車型中最小的。
● 后排中部乘坐
盡管后排中部并非常規的乘坐空間,但既然叫做四門五座車型,對于這個位置的舒適性以及安全性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在這五款車型中,只有逸動與帝豪在這個位置配備了三點式安全帶,而這其中只有帝豪同時擁有后排中部頭枕,因此對于這個位置的乘客保護,帝豪是做的最好的。
● 兒童座椅
作為一項基礎安全配置,五款車型均配有兒童座椅接口。從接口的類型上看,只有奔騰B50使用了ISOFIX,其余四款車型均為LATCH,兩種接口在功能上沒有區別,只是針對不同的兒童座椅。而從兒童座椅接口的數量上看,除V5菱致以外,所有車型均為兩組。
● 儲物空間
在儲物空間方面,除了中控臺缺少儲物空間的帝豪之外,其余四款車型的表現都比較稱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五款車型中只有帝豪、逸動以及景逸S50為眼鏡單獨設有儲物格,這樣的設計無疑在便利性上更勝一籌。
● 后備廂空間
為了更好地檢驗五款車型后備廂的實用性,我們特意準備了三個背包、一個28寸旅行箱以及一箱礦泉水。從測試結果來看,五款車型都能輕松地裝下這些東西,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其中菱致V5與逸動受制于后備廂深度,只能將一個背包豎起來才能放入。
后備廂容積 | |||||
車型 | 最小縱深 | 最小寬度 | 最小高度 | 最大縱深 | 容積(官方數據) |
奔騰B50 | 1080mm | 1160mm | 560mm | 1920mm | 450L |
逸動 | 920mm | 1120mm | 530mm | 920mm | 440L |
景逸S50 | 1030mm | 1100mm | 510mm | 1840mm | 550L |
V5菱致 | 970mm | 930mm | 530mm | 1800mm | 450L |
帝豪 | 1070mm | 1130mm | 570mm | 1970mm | 680L |
需要注意的是,在后備廂容積的對比中,吉利官方宣稱帝豪的容積可達680升,但從實際表現以及測量數據上看,帝豪與其它車型并沒有太大的差異,至于多出的部分,我們也無從得知了。
● 駕駛感受
◆ 奔騰B50
奔騰B50搭載了一臺一汽自主研發的1.8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39馬力(102千瓦)/6500rpm;最大扭矩172牛·米/4000rpm。傳動系統匹配來自愛信的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帶有運動模式和手動模式。
奔騰B50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低,坐姿低、重心低,主觀感受比較運動,但實際駕駛起來并非如此。油門踏板存在一定虛位,輕踩基本沒有反應,必須用點力才行。變速箱的表現也不夠理想,降擋慢、升擋頓挫明顯,尤其是前三個擋位,每次換擋都伴隨著車輛的前后晃動。
奔騰B50的底盤調校偏硬,對于減速帶這樣的大起伏處理得還不錯,“咚咚”兩下,沒有什么多余的彈跳,就是對舒適性有一定影響。而對于連續細小的顛簸,奔騰B50的表現則不能令人滿意,底盤松散、整體性欠佳,各種振動幾乎未經過濾全部傳遞給駕駛員和乘客。
◆ 逸動
逸動搭載的是長安自主研發的1.5T發動機,采用了博格華納渦輪增壓系統和德爾福原裝高壓共軌直噴系統,最大功率170馬力(125千瓦)/5500rpm;最大扭矩230!っ/1950-4500rpm。變速箱同樣匹配來自愛信的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帶有手動模式,缺少運動模式。
逸動這臺發動機在低扭時就能提供不錯的動力輸出,渦輪介入也沒有什么突兀感,中高轉速時的表現同樣能令人滿意。變速箱反應速度較快,平順性也不錯,只是1、2擋時有些頓挫。這套動力系統的匹配很好,單從駕駛質感來說,逸動甚至比不少合資車型都要好。
逸動的硬傷在于行駛舒適性,它的懸架是五款車中最硬的,車內對于路面的沖擊非常明顯,后排還有著嚴重的跳動。在面對細小顛簸時,逸動的表現也不夠理想,底盤散、過濾差,車內振動明顯。給大家的建議就是遇到減速帶一定要減速,平時盡量少走爛路。
◆ 景逸S50
景逸S50搭載來自沈陽航天三菱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這臺發動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東風風行旗下眾多車型上都能見到,最大功率122馬力(90千瓦)/6000rpm;最大扭矩151牛·米/4000rpm。傳動系統匹配CVT變速箱,帶有運動模式、手動模式和雪地模式。
景逸S50的油門響應有著比較明顯的遲滯,每次踩下之后都需要反應一會動力才會輸出。發動機的噪音和震動非常明顯,基本上在每個速段都伴有不同的雜音和共振。時速20km/h可以看做是變速箱的分水嶺,低于這個速度頓挫明顯,高于20km/h后頓挫立刻消失,平順性有了很大改觀。
景逸S50在底盤方面的表現還不錯,懸架行程長,前段較軟,對于路面細小顛簸的過濾挺徹底,車內沒有什么振動。遇到大起伏時,懸架拉伸幅度較大,車內感覺有些忽悠,后段偏硬的調校也使得車內的沖擊比較大。
◆ V5菱致
V5菱致搭載的這臺1.5L渦輪增壓發動機同樣源于三菱,不過調校和匹配卻是由東南汽車自主完成。最大功率150馬力(110千瓦)/6000rpm;最大扭矩200牛·米/4000rpm。傳動系統匹配CVT變速箱。
V5菱致的油門響應在這五款車中算是比較積極的,虛位較小。發動機2500rpm以下的表現和1.5L自然吸氣車型沒什么區別,不溫不火的。超過2500rpm后又比較亢奮,動力表現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整體輸出不夠線性。變速箱低速時的頓挫同樣明顯,反應速度也是偏慢。切換到手動模式后響應速度還不錯,就是減擋后要想再推回D擋經常會被卡住。
V5菱致的行駛舒適性是此次五款車中最好的,懸架具有一定韌性。小顛簸過濾得比較徹底,車內基本沒有什么振動;對于大起伏的過濾也不錯,不生硬,只是有一些彈跳。
◆ 帝豪
帝豪搭載了吉利首款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33馬力(98千瓦)/5500rpm;最大扭矩185牛·米/2000-4500rpm。傳動系統匹配來自南京邦奇的CVT變速箱,在帝豪EC7那臺變速箱上加以改進,使其可以承受渦輪增壓發動機更大的扭矩。
帝豪所提供的駕駛質感和逸動差不多,動力輸出順暢、匹配良好。油門響應積極,變速箱換擋速度和平順性都不錯,開起來很順手,它倆明顯超過同級別車型一大塊。
帝豪在底盤的表現上同樣優秀,底盤的整體性良好,沒有什么多余的振動,懸架前段軟,對于小顛簸的過濾很到位,后端偏硬,會有一些沖擊傳遞到車內?偟膩碚f帝豪在這五款車中展現了較高的底盤素質。
● 油耗測試
測試當天氣溫在15℃左右,所有車輛加滿油后同時出發,編隊行駛,盡量保證路線和工況相同。行駛途中保持車窗關閉、空調調至內循環模式,最后同時停車、熄火、加油。在110km的測試中包含高速和城市道路,平均時速均為30km/h。
最終測試結果V5菱致以7.3L/100km的油耗拔得頭籌,除了有著五款車中最輕的整備質量外,V5菱致的這臺變速箱也會將發動機保持在相對較低的轉速。而B50的油耗表現不佳也在情理之中,整備質量最大、發動機轉速最高(80km/h巡航轉速1850rpm),8.6L/100km的油耗不僅比其余四款車高出了1L,也略高于我們推薦的油耗值。
● 加速測試
◆ 冠軍:逸動
逸動搭載的這臺1.5T發動機不論最大功率還是最大扭矩都要領先其余四款車一大截,中高轉速時同樣有著不錯的動力輸出,再加上變速箱和發動機良好的匹配,奪得冠軍實至名歸。8.86秒的成績確實給了我們不小的驚喜,這個成績即使放到上次合資緊湊型車橫評里也能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 亞軍:V5菱致
V5菱致起步時轉速只能提升到2000rpm,此時前輪沒有打滑、車頭也沒有上揚,和靜止一樣。發動機在2500rpm以下的輸出綿軟無力,過了這個臨界點后,動力會有猛烈的爆發,所以會有這樣一條突然上揚的加速曲線。
◆ 季軍:帝豪
帝豪的起步狀態和V5菱致有一拼,都是異常平穩、沒有激情。1.3T發動機雖然有一定爆發力,但卻被CVT變速箱完全抹平,整個過程平平淡淡,沒什么感官刺激。
◆ 第四名:奔騰B50
奔騰B50的起步過程是最勁爆的,前輪打滑、車頭上揚,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只可惜加速度持續了不到1秒就跌落至0.5g以內,之后就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1.8L發動機的后勁也不夠足,被前面三位渦輪增壓選手拉開了差距。
◆ 第五名:景逸S50
景逸S50這臺1.6L發動機的動力儲配實在是很一般,不論低扭還是中高轉速的表現都無法令人滿意,80-120km/h中途加速的時間更是需要夸張的10.9秒,這樣的表現在高速上要想超個車,結果可想而知。最終12.19秒的成績和另外四款車也有著較大的差距。
● 加速成績總覽
從總表上不難看出,逸動在加速方面的優勢很明顯,而渦輪增壓車型也包攬了前三名。油耗測試中表現不錯的景逸S50在加速測試中全面敗下陣來,比加速最快的逸動慢了3.33秒,差距明顯。
● 剎車測試
◆ 冠軍:V5菱致
V5菱致剎車踏板行程很長,并且前一半都是虛的,踩下之后完全沒反應,剛開的時候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找到發力點。過了發力點后制動力度不錯,也很均勻。最終40.49米的成績奪得剎車測試第一名。
◆ 亞軍:景逸S50
景逸S50剎車踏板的虛位明顯要小了很多,初段偏軟,中后段制動力度不錯,并且也很線性。長行程的懸架無法給車身提供很好的支撐,但最終成績比較喜人,只以0.04米的差距屈居亞軍。
◆ 季軍:帝豪
帝豪的懸架支撐出色,剎車姿態控制得非常好,制動力比較穩定,基本在-1g左右,41.28米的成績同樣屬于優秀范圍。
◆ 第四名:逸動
逸動硬朗的懸架為它提供了非常好的剎車姿態,可惜只有在剛踩下剎車踏板那一小段行程里制動力足夠大,但很快就減弱了,越往下踩越沒有信心,感覺車還是在往前沖。逸動剎車踏板的腳感偏硬,行程也比較短,回饋不太好。
◆ 第五名:奔騰B50
B50的懸架雖然也比較硬朗,但在全力制動時后懸架的拉伸幅度也不小。剎車踏板行程很短,腳感也比較硬,初段靈敏,中后段力度偏弱。43.33米的成績和另外幾臺車存在一些差距。
● 剎車成績總覽
本次橫評除奔騰B50以外的四款車剎車成績都達到了汽車之家認定的優秀范圍。V5菱致在油耗測試拔得頭籌后,剎車測試也取得了第一名。油耗測試中墊底的奔騰B50此次表現依然不夠理想。
● 繞樁測試
雖然這五款車都是家用車,沒有什么運動性,但通過繞樁測試可以看看它們的操控及循跡性如何,也能檢驗ESC電子穩定系統的工作狀況,畢竟這關乎到日常行駛的安全性。
◆ 奔騰B50
B50偏硬的底盤調教為它提供了不錯的繞樁姿態,懸架拉伸幅度不大,支撐性一般。方向盤的準確性和靈活性都不錯,轉向力度低速沉高速輕,欠缺一些沉穩。車輛偏向于轉向不足,緊急變線甩尾后不易修正,ESC的作用不明顯。
◆ 逸動
逸動的懸架有一定的支撐性,在連續的重心變換下雖然車身有一些擺動,但能感覺到懸架的支撐和回彈。逸動的轉向是五款車中最好的,指向基本正確,響應速度也很快,力度適中但缺少回饋。繞樁中逸動有著非常明顯的轉向不足,失控后也不易修正。
◆ 景逸S50
景逸S50的懸架行程長,也偏軟,支撐性一般。方向盤轉向比太大且虛位明顯,指向性不佳靈活性差,偏輕的轉向力度手感模糊,毫無路感可言。ESC效果不明顯,對于車輛沒有什么修正,關閉之后非常容易失控且無法修正。
◆ V5菱致
日常行駛中最舒適的懸架在繞樁中顯得有些狼狽,懸架拉伸幅度大、支撐性欠佳。方向盤的準確性一般,靈活性較差,轉動方向盤后車頭總是需要等待半秒左右才會做出反應,轉向的力度也不夠順暢。V5菱致沒有配備ESC系統,激烈駕駛會有明顯的轉向不足且不易修正。
◆ 帝豪
帝豪較高的底盤素質在繞樁中表現也不錯,懸架拉伸幅度不大,有一定的支撐性。方向盤的轉向比偏大,指向性欠佳,中間位置反應也比較遲鈍,轉向力度很輕且無回饋。帝豪只有輕微的轉向不足,ESC系統需選裝,我們這輛試駕車沒有配備,但緊急變線甩尾后可修正,是這五款車中最好控制的。
● 噪音測試
◆ 冠軍:帝豪
帝豪是唯一一款所有噪音值都低于推薦值的車,它對于發動機噪音、胎噪的控制都很優秀,只是高速行駛時會有輕微的風噪。帝豪配備的CVT變速箱將發動機保持在相對較低的轉速,對于油耗和噪音都有所幫助。
◆ 亞軍:逸動
逸動在低速時的噪音表現不錯,高速時風噪比較明顯,并且發動機在高轉速時還有雜音,這直接影響了逸動的高速噪音表現。這臺來自愛信的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也是力求降低轉速來保證油耗。
◆ 季軍:V5菱致
V5菱致的噪音表現可以以80km/h為分界點,80km/h以下除了怠速噪音略大外,行駛噪音控制得不錯,可速度一提升,噪音明顯增大,尤其是風噪和加油時發動機傳來的尖銳噪音。
◆ 第四名:奔騰B50
奔騰B50最大的問題是風噪,只要一跑起來就能聽見“忽忽”的風聲,路噪和發動機噪音控制得都還不錯。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也許是為了照顧動力響應,始終將發動機轉速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區間,這也導致了奔騰B50的油耗偏高。
◆ 第五名:景逸S50
景逸S50在噪音方面的表現確實不能讓人滿意,每個速段的噪音值均高于我們的推薦值。座艙和發動機艙之間像沒有阻隔似的,發動機噪音毫無保留地傳了進來,再加上各種異響、雜音,感受很差。
● 全文總結
◆ 長安汽車 逸動
車輛性能得分54.5 成本得分8.8
總分63.3
自從2012年上市以來,逸動的市場表現一直不錯,原創性很高的造型設計、優秀的駕駛質感都讓它成為自主緊湊型車中的佼佼者。而在今年改款加入1.5T車型之后,更是在動力表現上遠超同級別對手,甚至比不少合資車型都要強。要說不足的話,后排乘坐空間及舒適性還有待提升。如果您喜愛駕駛,同時后座又不常坐人的話,那么逸動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吉利汽車 帝豪
車輛性能得分50.8 成本得分10
總分60.8
帝豪的整體表現很均衡,不論動力、駕駛、空間還是配置,都能滿足日常需求,沒有明顯短板,這樣的的表現顯然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帝豪很好地繼承了之前帝豪EC7的中庸之道,同時10.08萬的售價也是此次橫評五款車中最低的,這樣更提升了帝豪的性價比?上У氖堑酆廊刀紱]有標配車身穩定系統,只能選裝,單這一項就丟了4.5分,不然此次橫評的冠軍就是它了。
◆ 一汽奔騰 奔騰B50
車輛性能得分52 成本得分8.6
總分60.6
奔騰B50在此次橫評中可以算是老字輩選手了,不過這么多年來它似乎一直在吃老本,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緊湊型車市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次橫評的結果就很好地證明了這點。奔騰B50的性能得分僅次于逸動,體現了不錯的駕駛素養,但12.28萬元的售價確實不太親民,這直接拉低了它的總得分。從常理來看,奔騰B50基本處于產品周期的末期了,想要鞏固或者提升現今的局面,奔騰B50需要拿出實打實的誠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小打小鬧的改款。
◆ 東風風行 景逸S50
車輛性能得分48.4 成本得分10.4
總分58.8
景逸S50在駕駛質感方面真的是不能讓人滿意,除了剎車和油耗的表現還不錯之外,發動機、變速箱、轉向、底盤,幾乎每項得分都是本次橫評五款車里面最低的,對于景逸S50,最大的賣點或許是剩下空間和全系標配ESC,以它現在這樣的表現,景逸S50需要提升的地方還很多。
◆ 東南汽車 V5菱致
車輛性能得分46.5 成本得分9.6
總分56.1
V5菱致在此次橫評中墊底確實讓我們覺得有些意外,分析一下各項得分,V5菱致除了油耗和行駛舒適性以外再無亮點,操控、內部做工和座椅舒適性更是軟肋。雖然它的整體素質比景逸S50強一些,但全系都沒有車身穩定控制讓它一下就少了4.5分,沒辦法,這就是游戲規則,想改變這種局面V5菱致只有更加努力才行。
到這里此次橫評就要結束了,在和這些車相處了一周時間后,有兩個比較深的感悟。第一,像逸動、帝豪這樣銷量和口碑都不錯的車自然有它成功的道理,出色的設計、良好的駕乘感受、合理的配置,都讓它們在面對各種競爭對手時依然底氣十足,實力才是硬道理。第二,自主品牌這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但良莠不齊的現象也同樣明顯,有爭氣的也有令人失望的。我們希望能有更多踏實造車的企業出現,給消費者帶來真真正正的實惠。(文/圖/攝 汽車之家評測團隊)
文章還沒完,下一頁匯總了各款車型在AH-100評價體系中各項目的具體得分,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每款車型在不同方面的表現。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