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試駕] 比亞迪元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款小型SUV,共有1.5L、1.5TI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版三款動力總成,光是燃油版車型價格區間跨度就挺大的,5.99-12.19萬。這是我寫這篇文章最頭疼的問題,我該用什么標準去衡量這款車型。我們今天試駕的車型是燃油版的頂配車型,1.5TID 雙離合旗艦型,以下簡稱元。
由于之前的文章已經對比亞迪元進行了很詳細的靜態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相關鏈接查看相關內容,本文主要聊這款車型的動態表現,以及體驗多媒體系統豐富的功能。
元配備的是比亞迪1.5TI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在比亞迪的車型上很常見,是主力機型,最大功率154馬力,最大扭矩240牛·米,具有缸內直噴技術,可以加注92號汽油。從參數上來看,足以媲美大眾最新的1.4TSI發動機,與發動機匹配的是老搭檔,6速雙離合變速箱,具有標準、運動、經濟模式。
一般來說,小型SUV大多配備16或者17英寸的輪圈,而元的頂配車型卻配18英寸的,視覺效果肯定是棒棒的,但試駕之前我真有點擔心舒適性的表現,對加速表現可能也會有影響。輪胎方面,匹配的是米其林PS3輪胎,規格為225/45 ZR18,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挺奢侈的。
這次試駕距離挺長的,往返加起來超過100公里,但絕大部分都是高速路況,國道和普通路況的占比很小。路況過于單一對于試駕體驗來說未必是好事情,但也只能走著瞧,先從高速行駛體驗開始聊吧。開始的時候是編隊行駛,穩住油門跟著走就是了,注意力集中在耳朵上,元的隔音效果還不錯。聽說入門級的1.5L車型在隔音方面也是一樣的,如果6萬左右的車型都能有這樣的表現,那就真不錯了。
在路況很好的高速路行駛,元的穩定性不錯,總體來說心里挺踏實的,即使有時候并線動作稍快一些,也沒發現什么不妥的地方。說明會的時候介紹說,方向盤在高速行駛的時候會變得沉一點,我專門留意了一下,低速行駛的時候是比較輕的類型,但高速行駛的時候其實也沒沉多少,大概也就100元和110元的樣子,手感上沒有太大差別。這里說的是個現象,沒有好壞的意思,看個人喜好。
試駕車配備了四條規格為225/45 ZR18的米其林PS3輪胎,抓地力表現不錯,高速行駛的時候舒適性也挺好的,不會有太多的路感傳遞到車內,噪音也不大。但美好的印象在下了國道之后就有點改觀了,遇到路面不太理想的時候顛簸感就比較明顯了,高顏值還是要付出一點代價的,如果讓我選的話,感覺配17英寸的輪圈也足夠了,視覺效果和舒適性之間會比較平衡。另外在短暫的國道行駛中,我也發現一個傳統的問題,低速行駛的時候雙離合變速箱還是會有一點點頓挫,不是大問題,但也是會影響行駛品質。
也該聊聊動力了,要不各位看官要坐不住了。從出門開始,我一直用D擋在走,油門反應屬于比較慵懶的類型,前半程油門動力表現沒有太大的差異,變速箱也少有調整擋位的動作。綜上所述,車輛的表現給我一種錯覺,這車動力不咋地;蛟S是之前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上有落差,害我差點想發到朋友圈吐槽。但后來我又試了S擋,其實動力是藏了起來,D擋的表現不全是車輛真正的實力。從好的方面看,我可以說D擋這樣的油門調校寬容度更高,讓車輛駕駛起來更輕松,但如果從個人喜好來說,這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喜歡爽快一點。
既然D擋油門不太敏感,那就試試用行程補救吧,多踩點。當油門大概到四分之三的時候,變速箱終于主動降擋了。但感覺還是沒有渦輪發動機那種爆發力的感覺。在高速路上,80-110km/h加速經常會遇到,但元的表現有點不緊不慢的,急性子的可能要調整一下心態才行。
那就換S擋試試,儀表盤立刻變成紅色,立刻感受到的不同是,油門響應速度明顯加快了。除此之外,感覺選擋位的時候也似乎比D擋的時候低一擋。如果同樣是一腳油門到底的話,那D擋和S擋基本上是一樣的,但如果是反復加速的話,那可以明顯感受S擋的動力響應會快很多。
完成一天的流程之后,爭取到一個機會,上山路試試看。在深圳東部華僑城的山路上,坡挺陡的,如果選擇D擋的話,還是老樣子,會讓人覺得車不夠力。但如果切換至S擋,整體感覺會明顯不同,發動機轉速會被調動起來,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始終還是需要靠壓榨轉速來提升動力表現,上坡不再有使不上勁的感覺。動力表現提升了之后,那就可以找點樂子了。
試著加快一點速度,看看車身的動態表現如何。掛S擋走山路,油門踩一半左右的深度就能有足夠的加速力度,發動機轉速大部分時間保持在3000rpm以上。即使無法和性能車相比,但也覺得這動力夠用了。過彎的時候元的支撐力不錯,不會有軟趴趴的感覺,整體表現挺靈活的,但方向盤還是輕了點,指向也不是很精準的類型。對于同價位的小型SUV來說,我覺得這樣的表現可以了,甚至還有一定的駕駛樂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