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大型橫評] 三年前,我們將8款當時最熱門的中國品牌SUV進行了一次橫評(《國貨當自強 8款自主品牌SUV全面對比》),時隔多時,SUV市場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經過一輪一輪的淘汰,現在基本完成了大換血,我們再次挑選了當前受關注最高、口碑最好的四款產品又進行了一次全面對比,看看經過這三年的進化,如今的產品到了怎樣的水平。
如果您對AH-100車輛評價體系不了解,可以通過上面的鏈接認識它。說明文章里介紹了分數的設定以及打分標準,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橫評內容。
● 車型介紹和外觀設計
參評的四款車分別為吉利博越、長安CS75、傳祺GS4和哈弗H6。對于車款的選擇,我們首先確定要對比的車型必須是自動擋,一方面買自動擋的朋友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自動擋也更能體現廠家的技術和調校功底。之后通過口碑系統挑選出了銷量較好的車型進行對比,所以此次橫評是相當有參考性的。關于外觀設計,我們很難做出評判,畢竟是主觀感受的問題,所以外觀我們也無法給出排名,就說說它們各自的特點吧。
首先是吉利博越,近一段時間在網上博越被炒的很熱,是目前中國品牌中最新的產品,所以我們必須把它找來,看看它這個小輩有沒有挑戰前輩的資本。由于上市最晚,博越的設計比較現代,中網與之前的博瑞有些類似,整體造型給人的第一感覺還不錯。在配置方面它使用了LED大燈,輪胎規格為225/60 R18,使用固鉑輪胎。
我們對長安CS75手動擋車型進行過長期測試,普遍反響很不錯,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每個月的銷量都在1萬臺以上,相當有潛力的產品。CS75車身線條更為硬朗,這臺高配車型帶有LED日間行車燈,造型類似寶馬的天使眼。輪胎品牌為優科豪馬,規格為225/65 R17,胎壁較厚,對于行駛舒適性有一定的幫助。
廣汽傳祺GS4在這四款車當中造型最為年輕,或者說它看起來最運動,不少年輕人都很喜歡它的外觀,由于車身設計的緣故,它看起來似乎要比其余三款車型身形更小一些。GS4的銷量在上市之后表現非常強勁,呈明顯上升趨勢,每個月都有很大的漲幅,2015年12月當月銷量已經突破了2.2萬臺。燈光配置方面它只有頂配車型才配備氙氣大燈,其余車型全部為鹵素光源,它同樣配備了18英寸的輪圈,輪胎規格為215/55 R18,品牌為瑪吉斯。
最后一臺車是中國品牌SUV市場當中的常青樹,或者說大哥大,H6整個車系2015年每個月的銷量都在2萬臺以上,更為夸張的是2015年12月份竟然賣了4.8萬臺,直到最新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16年4月,當月銷量仍舊保持了4.3萬臺,這個數據著實驚人,而且熱度絲毫沒有衰減的趨勢,那么這樣一臺銷量標桿的產品到底有什么本事,也是我們此次橫評當中需要關注的。哈弗H6的外形設計可以說非常成功,你很難找到任何不協調的地方,極易被接受,通吃一二三四線消費者的審美,我想,這樣稍顯中庸的造型,對于銷量的推動也是有明顯作用的。
車身尺寸對比 單位:mm | |||||
車型 | 長 | 寬 | 高 | 軸距 | 輪胎規格 |
吉利博越 | 4519 | 1831 | 1694 | 2670 | 225/60 R18 |
長安CS75 | 4650 | 1850 | 1705 | 2700 | 225/65 R17 |
廣汽傳祺GS4 | 4510 | 1852 | 1708 | 2650 | 215/55 R18 |
哈弗H6 | 4649 | 1852 | 1710 | 2680 | 225/65 R17 |
我把四臺車的車身數據羅列在了一起,從參數來看四臺車的身形確實相差得很小,傳祺GS4雖然看起來稍小一些,但經過對比,發現差距真的是微乎其微,其中軸距最長的是長安CS75,至于實際的空間表現,后面會有詳細的比較。
● 內飾設計
時至今日,消費者買車已經不再僅僅追求實用性,對于顏值的考量也對選車結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內飾設計方面,我們分為兩個維度,首先是設計感,設計的是否有檔次,是否不再一味的模仿;另一個便是實用性。
◆ 博越
博越的內飾設計檔次感最強,整個中控臺部分非常飽滿,將主副駕駛完全分開,類似路虎極光的風格。中控臺全部為軟質材料,也是四臺車中唯一一款使用軟質材料的車型,并配合了大量的金屬質感飾板,使用了液晶儀表,從感官上來判斷相當顯好,還是很出彩的。經過我們的討論,認為博越內飾的設計感在對比中處在第一名的位置。
◆ 長安CS75
我們認為長安CS75的內飾設計僅次于博越,雖然沒有博越那么的顯檔次,但是線條足夠豐富,看起來也特別協調,能吸引年輕用戶,年長的消費者也不會覺得按鍵排布錯亂,唯一的缺點就是中控臺是硬質材料,觸感很一般。
◆ 傳祺GS4
傳祺GS4內飾同樣為硬質材料,而且紋路比較粗,檔次感并不強,它最大的特點是所有按鍵的尺寸都非常大,而且功能分區和按鍵的排布特別的清楚,易用性是四款車中最好的,檔次感要比博越和長安CS75差一些,位居第三名。
◆ 哈弗H6
哈弗H6延續了外觀的設計思路,保守、平庸,中控臺為硬質材料,造型與上一代的本田CR-V類似,從中我們還能看到不少借鑒來的元素,比如空調的控制區和擋把的造型都形似奧迪所使用的。坐在哈弗H6當中依舊很難看到任何的不協調,但不得不說的是由于上市時間比較久了,內飾看起來有些不夠時髦,規規矩矩的一切也沒什么檔次感。
內飾檔次感的對比當中,全部使用軟質材料的博越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僅此于博越的為長安CS75,之后是傳祺GS4和哈弗H6。相比較之下,博越在設計上確實要比其余三臺車更現代一些,我想這一點應該沒有什么異議吧。
方向盤握感:
多功能方向盤已經完全普及,四款車方向盤的握感都挺好,按鍵的操作也都很方便,博越采用平底設計,看起來比較運動,只有傳祺GS4為四輻方向盤,而且僅有上下兩向調節,比對手稍遜。
多媒體系統體驗:
◆ 博越
博越多媒體系統為8英寸顯示屏,黑底白字很清楚,而且并沒有使用傳統的界面設計,不是那種圖標的排列,完全把功能平面化,博越是四款車中唯一帶有CarPlay的車型,完美支持蘋果手機,由于非傳統界面設計,所以使用時可能會稍加適應,但難度不大。
◆ 長安CS75
長安CS75界面則為標準的主流風格,每個功能都有單一的圖標,看起來清楚明了,操作流暢度也挺高,沒有卡滯現象,物理按鍵反應稍慢,系統無法與蘋果手機互聯,可以將安卓手機投影到屏幕上,但是CS75的USB接口只能為安卓手機充電,無法識別iPhone手機,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這都是不方便的地方。
◆ 傳祺GS4
傳祺GS4液晶屏畫質比較細膩,主體顏色為黑色,看起來比較有檔次,操作順手流暢度非常高,同樣只能連接安卓系統的手機,邏輯清楚,沒什么難度。系統可以為安卓和iPhone兩種手機系統充電,很方便。
◆ 哈弗H6
同樣,哈弗H6的多媒體系統操作起來也沒什么硬傷,實體按鍵規矩的排列在屏幕兩側,不過由于車型較老,近幾年也沒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升級,系統不支持手機互聯,不過好在可以為安卓和iPhone手機充電,這點是很方便的。
多媒體系統四臺車的易用性都不錯,就目前的狀態來看操作的流暢度也沒有什么問題,界面清晰,邏輯也都比較合理,只是博越的設計有些不同,不是傳統的圖標,不過使用上沒有什么不同。體會最深的就是傳祺GS4的易用性,車內所有按鍵都非常的大,即便在顛簸的爛路上也能順利準確的操作。
日常儲物空間對比
博越的內飾設計固然很顯檔次,但也因此舍棄了前排儲物空間的實用性和便利性。這幾天當中手機、錢包和高速卡應該放哪一直困擾著駕駛者,實際上地臺兩側是設計有兩個小儲物盒的,而且特別貼心的還設計有照明燈,但是這個儲物槽位置正好在大腿附近,駕駛員開車的時候去拿儲物槽里的東西并不方便,原因之一是它并不在視線之內,原因之二是大腿通常會擋住儲物槽。其他的杯架和后排儲物空間還是可以令人滿意的。
相比博越,長安CS75的前排儲物空間就便利很多了,中控臺底部設計有儲物槽,并且將USB接口之類的也設計在這里,方便手機充電,另外,門板除了常見的儲物槽之外,還在扶手之下設計了一個小的儲物盒,可以隨手放些小東西,整體設計比較貼心。
傳祺GS4的儲物空間與長安CS75相差不大,中控臺底部都設計有儲物槽,而且空間更大,儲物槽距離前排乘客的距離近一些,拿取物品時不需要太大幅度的探身,前后門板的儲物槽容量也更寬裕一些,所以在前排儲物空間和便利性的對比中傳祺GS4奪得頭籌,后排相比長安CS75少了一個儲物槽。
哈弗H6的日常儲物空間在參評的四臺車中沒有優勢,情況與博越類似,手機、錢包沒處放是最大問題,尤其前排,除了杯架主副駕駛只能共享一個很小的儲物槽,實在不方便。
日常儲物空間和便利性上傳祺GS4的表現最好,儲物空間大而且使用起來非常順手;長安CS75隨后,儲物空間的設計與傳祺GS4相差不大;博越用舍棄實用性換取了檔次感,前排的確有設計存放隨身物品的儲物槽,但是使用起來并不方便,在此項對比當中博越成績并不理想;哈弗H6的儲物空間太少,僅有一個小儲物槽,很遺憾得分最低。
乘坐空間對比
四款車前排頭部空間都為一拳,差異也就是半個手指的高度,空間都比較充裕,沒有什么壓抑感,不過四臺車當中博越和哈弗H6的坐姿都比較高,即便將方向盤調至最高,還是感覺不夠,這個問題在幾年前的中國品牌產品當中非常常見,博越作為最新一代的產品,在這點上仍有提升的空間。
乘坐空間對比 | |||
車型 | 前排頭部空間 | 后排頭部空間 | 后排腿部空間 |
吉利博越 | 一拳 | 一拳 | 一拳+三指 |
長安CS75 | 一拳 | 一拳 | 一拳+四指 |
廣汽傳祺GS4 | 一拳 | 一拳 | 一拳+三指 |
哈弗H6 | 一拳 | 四指 | 一拳+三指 |
在乘坐空間方面四臺車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差異不大,前排頭部空間都為一拳,后排頭部空間也只有哈弗H6比對手們少了一指,腿部空間長安CS75比對手們多了一指,從乘坐空間來看勝負一目了然,但相差確實很小。
乘坐舒適性對比
在前排乘坐舒適性方面四款車的差別就比較明顯了,前排舒適性由高到低分別為:博越、長安CS75、哈弗H6和傳祺GS4。
博越前排座椅的填充非常飽滿,包裹的皮革觸感也很細膩,座椅對于身體的貼合性不錯,并且有較為明顯的包裹感;長安CS75座椅的填充物沒有博越厚實,側向的包裹性也不像博越那么強,不過軟硬適中,它的座椅貼合性很好,從腰部到肩部都有支撐,由于不強調包裹性,所以即便是身材偏胖的駕駛員也不會覺得擠。
傳祺GS4座椅最大的問題是填充物太薄,長時間乘坐會感到疲憊,座椅貼合性不是太好,靠背的外圈太厚,總是頂著后背。哈弗H6座椅非常軟和,可以說軟硬程度僅次于博越,跟沙發似的,而且坐墊前端微微上翹,對大腿起到明顯的承托作用。
后排座椅的舒適性長安CS75最好,它的后排座椅和前排一樣軟,對于身體的貼合性出色,這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合適的角度和適當軟硬的填充,在后排座椅舒適性評定的這一項當中奪得第一。博越的感受緊隨其后,坐墊比較長,但靠背的填充和角度都沒有長安CS75舒服。第三名依舊為哈弗H6,它的坐墊離地較高,你可以看到體驗者在體驗H6時膝蓋的角度最直,這樣一來使得臀部的壓力減小,但也正是這種設計使得乘坐時會稍感壓抑,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最后一名是傳祺GS4,它坐墊偏短,而且坐墊和靠背都要比對手薄不少,舒適度不夠。
后排中間位置乘坐都不是舒服,坐墊和靠背偏硬,并不適合長時間的乘坐,好在腳下的凸起都不大,而且空間比較充裕。
天窗尺寸對比 | |||||
長 | 可打開長度 | 寬 | 采光面積 | 打開面積 | |
吉利博越 | 920mm | 320mm | 660mm | 0.61㎡ | 0.21㎡ |
長安CS75 | 300mm | 290mm | 730mm | 0.22㎡ | 0.21㎡ |
傳祺GS4 | 330mm | 320mm | 690mm | 0.23㎡ | 0.22㎡ |
哈弗H6 | 300mm | 310mm | 700mm | 0.21㎡ | 0.22㎡ |
天窗方面的對比博越有著明顯優勢,是四款車中唯一配備全景天窗的車型,而且在博越的車系中全景天窗并非高配車型專屬,大面積裝配,還比較厚道。其余車型都為普通天窗,天窗采光面積相差無幾。
后備廂空間對比
后備廂對比我們除了數據上比較之外,還采用實際裝載對比的方法,找來了若干紙箱子,分別測試正常狀態下以及后排座椅放倒或者掀起情況下對于紙箱的承載能力。
首先是將后排座椅全部放倒的狀態,這個狀態下碼放紙箱的規范是不能堆疊,因為此時除了前排之外的車廂全部裝貨,如果堆疊的話遇有急剎車紙箱將直接沖到駕駛者的位置,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此狀態下各個車型碼放紙箱的數量如圖所示,長安CS75最多,輕松裝下14個箱子;哈弗H6最少,按照我們統一的標準來裝的話只能放下9個箱子;博越和傳祺GS4的成績相同,但是博越放倒后排座椅后地板并不水平,物品會一定程度的遮擋車內后視鏡。
后備廂尺寸對比 | ||||
標準進深 | 最大進深 | 寬 | 高 | |
吉利博越 | 870mm | 1710mm | 1100mm | 720mm |
長安CS75 | 960mm | 1890mm | 1070mm | 800mm |
傳祺GS4 | 910mm | 1620mm | 910mm | 800mm |
哈弗H6 | 1010mm | 1470mm | 1040mm | 910mm |
在后排座椅正常打開的5座狀態下,哈弗H6成功逆轉,可以放下7個箱子,而博越則只能放下4個。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個狀態下的裝載能力更重要一些,在不影響全車乘坐的情況下后備廂空間越大,日常的實用性也就越高,很明顯,哈弗H6勝出。
對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博越的后備廂離地太高,在搬運東西的時候需要舉起更高才能放入后備廂里。第二點問題就是傳祺GS4后備廂開啟時候特別不方便,設計師并沒有設計一個方便開啟的拉手,僅僅在后包圍上設計了一個很小的凹槽,每次開后備廂都得用手摳起來,挺費勁的。
靜態部分總結及靜態部分AH-100評分
靜態部分主要針對乘坐和儲物空間、乘坐舒適性、內外部質量等進行評分。經過我們一一對比,在靜態方面吉利博越得分最高,主要贏在用料和裝配質量,在座椅舒適性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它并非面面俱到,儲物空間的實用性和后備廂的容積都不理想,拉低了分數。長安CS75實際上是個比較均衡的車,從得分來看好與壞基本平分,是一個很難挑出毛病的車,只是方方面面都沒那么極致,所以很少能得到夸獎。靜態部分的第三名是哈弗H6,它空間很大,座椅也很軟,但內飾的設計現在來看確實有點太保守,日常的儲物空間方面也沒有優勢,但是正常狀態下后備廂很大,這個優點相當明顯。傳祺GS4主要在配置和座椅舒適性上失分較多,靜態部分有些落后。
動力及駕駛感受對比
本次參與橫評的四輛車,都使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排量有所不同、動力表現也不盡相同,變速箱幾乎都用上了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只有GS4使用7擋雙離合器變速箱,可說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對于這些城市SUV來說日常駕駛的質感其實要比測試數據更重要一些,我們先來對比駕駛感受。
各車輛動力 | ||||
排量 | 變速箱 | 最大功率 | 最大扭矩 | |
吉利博越 | 1.8T | 6AT | 184馬力(135千瓦)/5500rpm | 285牛·米/1500-4000rpm |
長安CS75 | 1.8T | 6AT | 177馬力(130千瓦)/5000-5500rpm | 230!っ/1700-5000rpm |
傳祺GS4 | 1.3T | 7DCT | 137馬力(101千瓦)/5500rpm | 202!っ/1500-4200rpm |
哈弗H6 | 1.5T | 6AT | 150馬力(110千瓦)/5600rpm | 210牛·米/2200-4500rpm |
博越
首先,我想先說說吉利博越這款車。這幾年,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進步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而這次我們測試的博越更讓我有種“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覺。把內飾做好對于中國品牌已經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了,但是把車調的順暢又舒服,就考驗每家車廠的功力和用心程度了。
在行駛舒適性方面,上路之后,發動機的高頻振動并沒有傳進車內,抑制振動的效果很好。而且擋位之間銜接的平穩,僅在堵車時,會覺得變速箱在一、二擋有輕微的闖動。
油門特性方面,它的油門反應并不算遲頓,和CS75相比,博越在高速時,中途加速少了一些爆發的感覺,降擋反應也不那么及時,很明顯的,博越想要打造的是一輛注重舒適性的城市SUV,如果你喜歡CS75那種油門靈巧的感覺,那么你有可能不喜歡博越這種偏向沉穩的變速箱表現。
在乘坐感和操控方面,博越也很令人滿意。首先,你會覺得底盤壓過坑的反應非常扎實,沒有松散的共振感受,而且對于碎振的處理非常好。經過減速坎時還是會有些振動傳進車內,但是不會出現明顯的彈跳,或是令人不快的底盤異響。
在轉向反應方面,博越的方向盤屬于輕柔的那種,對于這種級別的車款而言,這樣的設定非常適合市區行車。另外,轉向的響應明確,沒有模模糊糊,飄渺不定的感受,簡單的說,博越的操控感受帶給人一種“沉穩”感,但是并不遲鈍,能夠讓你舒舒服服的度過在車內的駕駛時光。
長安CS75
長安這幾年的進步可說是有目共睹,之前我們測試過的長安旗下產品,都有不錯的表現。而這次的長安CS75同樣保持了長安一貫的造車水平。
CS75是我們認為這次橫評中,整體駕駛感受唯一能夠和博越互相抗衡的車款,它的駕駛感受非常好,這種好不是說它們的操控或是動力表現有多么突出、多么的神乎其技,而是動力、底盤匹配度優秀,整體的協調感不錯,這也是長安最近幾年累積的口碑,逐漸拉開和二三線中國品牌的產品差距。
就駕駛感受和動態表現而言,CS75和博越是這次橫評中,動態表現最令人滿意的兩輛車,基本上有挑戰合資的本錢。它和博越擁有不同的性格,博越在任何方面都表現出一種“沉穩”的感覺,而在CS75上,你會覺得它呈現出的是一種輕快的特質,比起博越,它更能及時回應你的指令,這是它和博越最大的不同。
我們在測試的時候,發現它的底盤反應并不是那種軟的徹底的感覺,它還是保留了一些路感,但是不至于讓人覺得心煩、不舒服。證明了舒服的乘坐感受,不全是靠柔軟的減振調校所達成的,重要的是整體的協調性,關于這點,我個人覺得CS75是非常成功的。
傳祺GS4
其實這輛車的底盤表現和前面兩位選手不相上下,風格運動,但車上那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表現,讓它在舒適度上吃了點虧,再加上GS4的排量是四車之中最小的,所以在動力表現上,它并不占任何優勢。
這臺變速箱最大的問題就是低速時的平順性和變速箱響應速度,和前面兩位對手有著一些差距。在城市堵車環境中,當別人已經給腳地板油跑掉了,GS4還在等待離合器接上(在加速測試中特別明顯)。又或許是動力上的劣勢,這臺變速箱常常要到發動機轉速將近3000rpm才愿意換擋,所以你會覺得發動機聲響有些明顯。
脫離了低速時孱弱且不順暢的動力表現,在高速時它的動力演出還算是令人滿意,137馬力(101千瓦)的最大功率和202!っ椎淖畲笈ぞ剌敵霰憩F,其實也不算差了,只不過受限于雙離合器變速箱的構造,低速闖動感比較明顯,容易影響駕駛者的主觀感受。
它的底盤反應也不錯,調校的方向更偏向運動。在經過井蓋、減速坎、地上坑洼等等不良路況時,減振器不會出現彈跳,而且比其余三款車傳遞了更為清晰的路感,轉向當中支撐性很好,車身側傾的幅度要小很多,差異非常明顯。
在轉向方面,GS4和前面兩輛車并沒有太明顯的落差,轉向時車身的反應也比較及時,我想這種風格是年輕人所喜歡的。
哈弗H6
以前覺得哈弗在中國品牌中,一直是最有競爭優勢的品牌,但或許是這次我們的試駕車都太優秀了,所以“年紀稍長“的H6就被比下去了,結果就是H6的動態表現在四輛車中敬陪末座。
首先,動力的輸出的響應時間就讓人有些不是很滿意,它和GS4有著相同的問題:起步時的動力響應有點慢,發動機轉速在低于2000rpm時,動力響應并不好,總有種“欲振乏力”的感覺。再加上油門響應速度不夠快、變速箱反應也略顯遲鈍,當轉速逐漸上升之后,動力又來得很突然、不夠線性,所以在堵車的時候,開著它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操控和乘坐表現也和其他三輛車有些落差,H6的轉向手感低速時最沉,而且最模糊,高速中反而很輕。至于減振效果,也能夠過濾掉多數的振動,舒適性沒有問題,只不過整體給人的感受還是不夠細致,H6靠的是“軟”、“長減振行程”來達成減振效果。
剎車也有著不線性的問題,剎車踏板的前1/3幾乎都是虛位,到了后段剎車力道才會涌現,總讓人覺得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但是當你大力踩下剎車,車輛又會嘎然停下,在堵車路段特別不舒適,開起來還非常費神。
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對比 | ||
車型 | 0-60公里/小時加速 | 0-100公里/小時加速 |
吉利博越 | 4.57秒 | 10.14秒 |
長安CS75 | 4.7秒 | 11.06秒 |
廣汽傳祺GS4 | 5.72秒 | 12.31秒 |
哈弗H6 | 5.04秒 | 11.58秒 |
從加速成績來看搭載1.8T發動機的吉利博越優勢比較明顯,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10.14秒,加速時動力釋放線性直接,比同排量的長安CS75要更為的迅猛一些,從起步到最終撞線博越都保持著比較明顯的優勢。
哈弗H6實際上緊咬著長安CS75,在后半程才稍稍拉開了差距,最終只慢了四分之三個車身而已,哈弗H6主要問題出在低轉速的時候扭矩并不是很充足,高轉速當中動力更直接。傳祺GS4的雙離合變速箱在起步時結合的太慢,對手已經起跑,它的離合器卻還沒有結合,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后程已無力回天。
剎車測試中四臺車全都超過了40米,都有一定提升的空間。相比之下傳祺GS4由于懸架行程較短,且調校偏運動,所以車身姿態稍好一些;博越和長安CS75的剎車踏板回饋力均勻線性,但長安CS75的成績很不理想,達到了45米;哈弗H6剎車踏板前半程虛位偏大,后半程腳感偏硬,所給人的信心并不強。
博越,這輛車無論是轉向還是懸架的壓縮回彈動作都具備一定的阻尼感,類似浸泡在水中的感覺,雖然響應速度不算很快但具有不錯的操控質感,所有姿態變化都是均勻線性的,能給駕駛者足夠的回饋,彎中車尾有小幅滑動,這種現象不但沒有對操控造成麻煩反而能緩解轉向不足來幫助車輛更好的過彎,很有意思。
長安CS75懸架比較軟,繞樁車身傾側比較大,不過整輛車的響應都比較靈敏,操作順手,彎中軌跡呈現略微轉向不足的趨勢,后輪抓地力好,車尾不會亂擺,對于普通駕駛者來說非常好控制。
傳祺GS4懸架支撐強,彎中傾側小,車身響應很靈敏,轉向的清晰度也屬于最好的,整體上很活躍的表現給人較多的駕駛樂趣,很容易讓人去追求更高的極限,但這也使得它顯現出最大的短板,那就是輪胎的抓地力不足,如果換套好輪胎的話表現能更出色,總的來說它是四輛車中底盤最具運動特性的一個。
哈弗H6開起來轉向非常輕盈而且幾乎抹去了全部的路感,典型的為舒適化而做出的調校,但這也導致它在繞樁中喪失了運動特性,它的懸架支撐適中,不過車體的整體響應還是偏慢,這輛車總體上還是為了舒適性而完全放棄在操控上的追求。
油耗對比
油耗對比 | ||||
車型 | 行駛里程 | 消耗燃油 | 平均時速 | 平均油耗 |
吉利博越 | 157.8公里 | 14.61升 | 30公里/小時 | 9.3升/百公里 |
長安CS75 | 156.7公里 | 18.65升 | 30公里/小時 | 11.9升/百公里 |
廣汽傳祺GS4 | 157.2公里 | 14.46升 | 30公里/小時 | 9.2升/百公里 |
哈弗H6 | 157公里 | 18.31升 | 30公里/小時 | 11.7升/百公里 |
四款車在油耗測試中保持相同的線路,并且四位駕駛員交換駕駛以降低人為駕駛習慣所帶來的油耗誤差,最終測得結果使用雙離合變速箱且排量最小的廣汽傳祺GS4成績最好,其次是排量為1.8L的博越,僅僅比傳祺GS4多了0.1升,這兩款車是第一梯隊的成員。第二梯隊的兩款車分別為長安CS75和哈弗H6,油耗水平均接近12升/百公里。
噪音對比
噪音對比 單位:分貝 | ||||
車型 | 怠速 | 60公里/小時 | 80公里/小時 | 120公里/小時 |
吉利博越 | 38.9 | 60.1 | 62.1 | 65.8 |
長安CS75 | 39 | 59.9 | 62.1 | 66.8 |
廣汽傳祺GS4 | 37.6 | 60.8 | 63.6 | 69 |
哈弗H6 | 39 | 60 | 63.3 | 69 |
噪音相差并不大,博越的主觀感受似乎更好一些,傳入車內的機械噪音比較小。長安CS75也是同樣,主要的噪音來源是風噪和胎噪。傳祺GS4由于排量較小,高速續航當中發動機噪音偏大,低速當中經常能聽到變速箱換擋所伴隨的咔咔聲,感受一般。哈弗H6的發動機噪音偏大,更容易被噪音儀捕捉到,主觀的感受也是比較嘈雜。
通過減速帶及爛路舒適性
購買SUV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路面質量較差的公路,所以在顛簸路面上的駕乘舒適性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紅酒有玩盲品的,我們也嘗試了一次盲試。在爛路舒適性對比之前我們找來了一位編輯和一位攝像同事,分別全程蒙住眼睛,不許碰車門、不許偷看,完全憑乘坐感覺,先來看看它們蒙眼乘坐后的第一感覺。
博越的懸架整體性非常好,對于壓縮和回彈的尺度拿捏到位。減速帶測試中懸架表現干脆,且沒有沖擊感,駛入爛路當中,沒有任何松散的感覺,通過連續細碎顛簸和大坑時處理得當,同時舒適的座椅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整體表現四臺車中最好。
長安CS75懸架前半程的行程比較短,通過減速帶時比博越要硬一些,懸架整體性好。在爛路當中懸架的反應比博越稍稍強烈一些,也是屬于過濾很利落的那種,只是少了些細膩的感覺,算是比較好的表現。
公路上傳祺GS4的懸架調校最為運動,響應快支撐好,由于行程短,在壓過減速帶時車身的晃動比較明顯,而且面對連續的減速帶會越晃越大。顛簸路面上大部分振動都被傳遞進車內,遇有大坑是也難以處理得當,而且填充較薄的座椅也很難幫上忙,四臺車中傳祺GS4爛路表現墊底。
哈弗H6的懸架第一感覺就是少了些整體感,通過連續減速帶時感覺懸架有橫向的擺動,不夠干脆。爛路當中由于行程較長,而且設定的比較軟,所以能非常從容的處理大坑,顛簸當中懸架有顫動,并且傳入了車內,好在座椅填充很軟,起到了正面幫助,感受好于傳祺GS4。
公路上的駕駛感受其實博越和長安CS75都非常好,兩臺車真的難分高低,它們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匹配成熟度很高,只是二者偏向了不同的方向。博越的動力設定就是一點:平順,變速箱經常在你無意之間就完成了數個換擋,當你急切的踩下油門后它并不愿意降擋,總是繃一會兒才有反應,而且反應后的加速感也并不強烈,標準舒適化的調校。長安CS75的動力匹配與它的方向相反,屬于很聰明凌厲的那種,稍踩油門車輛就有響應,變速箱降擋也更為積極。對比中我們分為兩派,一撥人是非常喜歡博越的平順舒緩,一撥人則更傾向長安CS75的靈快。真的都很好。
傳祺GS4和哈弗H6兩臺車都敗在動力的平順性上,搭載雙離合變速箱的傳祺GS4低速時換擋平順性不好,并且伴隨著變速箱中金屬的摩擦聲,行駛中變速箱的表現還是可以的。哈弗H6的問題是低扭差,而且動力銜接非常遲緩,在城市中駕駛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至于加速、剎車和油耗,完全可以量化的對比各位看數據就好了。
全文總結
經過多個項目的對比,我們為四臺車分別進行了AH-100的打分,打分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車輛性能,簡而言之就是產品本身的好壞;另一部分是成本,也就是售價和質保。
博越在此次對比當中排名第一,比較優秀的地方是做工、用料、動力的平順性和舒適性,這三點使它得到了比較高的得分。作為中國品牌最新的產品,博越確實有比較明顯的進步,檔次感我們就不多說了,簡單對比之后一目了然。動力的調校上找不出硬傷,變速箱邏輯和換擋的平順性都很好,而且在油耗測試當中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
傳祺在對比中獲得第二名,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功能上手度極好,按鍵大,位置明了。動態方面傳祺GS4轉向和懸架的設計定是四臺車中最運動的,轉向的指向性以及懸架的支撐性都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雙離合變速箱,變速箱低速當中離合器結合很不平順,也不夠利落,城市當中行駛影響了感受,1.3T發動機和雙離合變速箱對于油耗的控制比較好。
其實如果讓我推薦的話,我更推薦購買長安CS75,空間更大、座椅更舒服,變速箱平順性和邏輯都非常好,但為什么得分比傳祺GS4要低呢?原因就出在剎車和油耗這兩點上,其余部分都表現的僅次于博越一點點。
當前銷量最好的哈弗H6在這次橫評中遺憾的墊底,它靜態看起來還不錯,設計沒大毛病,各種造型都容易被所有年齡層所接受,但真使用的時候會發現不少問題,比如前排儲物空間少、低轉速動力輸出遲緩,以及油門和變速箱的信號都遲鈍,而這臺1.5T的車型油耗竟然在11升/百公里左右。中國品牌SUV中的常青樹哈弗H6確實應該考慮換代了。
此次橫評結束之后,我打開兩年前我們所做的《六款合資緊湊型SUV橫評》文章,想看看我們所選的這些中國品牌的產品與合資品牌的SUV有哪些差別,我找出了當時合資緊湊SUV橫評的冠軍車型奇駿(頂配)的成績,用這臺當時的標桿產品與當下最熱門的中國品牌SUV進行了一次得分上的對比。
AH-100車輛性能部分總分對比(不含成本&四驅越野得分) | ||||
車型 | 車身 | 動力總成 | 操控行駛 | 車輛性能總分 |
奇駿 2014款 2.5L CVT 至尊版 4WD | 24.3 | 16.6 | 24.6 | 65.5 |
博越 2016款 1.8TD 自動智尊型 | 24.2 | 14.7 | 22.9 | 61.8 |
傳祺GS4 2015款 200T G-DCT豪華版 | 21 | 13.6 | 22.3 | 56.9 |
長安CS75 2016款 1.8T 自動尊貴型 國V | 22.9 | 12.8 | 20.5 | 56.2 |
哈弗H6 2015款 運動版 1.5T 自動兩驅豪華型 | 22.4 | 12.4 | 20 | 54.8 |
AH-100是根據每個具體車型給予打分,以上是之前合資SUV橫評的冠軍頂配奇駿與此次四款車型的成績對比;為了更直觀的看到產品之間的差別,我將四驅部分和成本部分刪除,只關注產品區塊的得分。將成本和越野四驅部分剔除之后,不難發現在產品層面中國品牌與之前合資SUV對比的冠軍奇駿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通過這些相對客觀的分數對比,我們能明顯看到,在靜態方面,也就是車身的打分項中,中國品牌產品的得分已經與合資品牌SUV的代表產品奇駿距離非常小了,博越僅僅比奇駿低了0.1分;而動力總成和操控行駛這兩項的打分,這四臺車的得分就與奇駿拉開了不小的差距,產品問題正在于此。
下面這段話就作為這篇橫評的總結吧
縱觀中國品牌近兩年的發展,從之前的各種模仿,到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設計和家族造型。從粗糙的內飾做工到現在已經可以大面積使用軟質材料;從沒配置,到現在大量配備導航甚至主動安全系統;這一切看起來繁榮,但不知你發現沒有,這些突飛猛進的進步都是停留在靜態方面的,相比較之下靜態的提升確實難度要小一些,因為各大配套廠的工藝和技術都在發展,而且中國很多配套廠都為各大全球汽車廠商服務,所以只要能提出需求,配套商都是可以滿足的。靜態方面發展的路程差不多經歷10年的時間才達到今天的成果,可以說與合資品牌沒什么差別了。
通過上面這張雷達圖可以看出,四臺車在舒適性、工藝、空間上都得分很高,反觀一臺車的核心部件,我們通常說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這三大件在這十年中所取得的成果真的太少太少了,雷達圖中直觀的表現就是動力和環保明顯缺角。從表面來看,中國品牌確實也有了增壓發動機、直噴技術和雙離合變速箱,但是調校的水平還差得很多。加速、剎車、繞樁、轉向和油耗,這些關乎駕駛品質的地方都還有很多的提升空間。簡而言之,現在中國品牌的狀態是看著摸著都很好,開著還是差點意思,只有提升了三大件的核心技術和調校水平才能進一步拉近差距,我們可以等,哪怕再等十年。(文/圖 汽車之家 評測導購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