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專業評測] 在免交購置稅、贈送新能源滬牌以及現金補貼等政策的多方扶持下,新能源家用車在諸如上海這樣的地區受到普遍歡迎。吉利已于2016年率先推出了純電動的帝豪EV300,雖然在上海同樣可享受上述政策,不過僅有300公里的續航里程以及較長的充電時間在實用性方面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僅過了一年,總續航里程更長、價格也同樣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帝豪PHEV插電式混動車型便來到了我們面前。
帝豪PHEV正式上市時間為11月10日,未來預計將提供包括進取型、精英型和尊貴型在內的三款新車,預售價區間為13-15萬元。我們從經銷商處獲悉,未來的主銷車型為中配的精英型,預計價格在14萬元附近(有經銷商對外公布的預售價為13.98萬元),僅僅在價格上與比亞迪秦和榮威ei6相比已經取得了主動權。那駕駛品質和用車成本是否也同樣也會帶給我們驚喜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動力系統、懸架和駕駛模式選擇:提供純電、混動和發動機強制充電三種驅動模式。
動力系統方面,帝豪PHEV搭載了一臺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源,其最大功率為103馬力,輔助動力系統為電動機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為114千瓦(約合155馬力)和339!っ祝c動力系統搭配的是一臺E-CVT變速箱。為車輛提供電能的是一臺容量為11.3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電池組位于車輛底部。
該車仍然采用同級別車型中較為常見的前輪驅動形式,發動機和電動機輸出的動力均傳遞給前輪。前后懸架分別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懸架結構上也與同級別多數車型相同。
● 模式使用指南和試駕感受:
帝豪PHEV提供了純電(EV)、混動(HEV)以及發動機強制充電(SAVE)三種基本驅動模式,其中混動模式(HEV)還額外提供了三種駕駛模式,分別為節能(ECO)、普通(NORMAL)以及運動(SPORT)。這些模式均通過擋把后方的按鈕進行切換,用戶可根據剩余電量、路況、行駛距離等情況自由選擇不同的模式。
我們首先按下“EV”按鈕進入純電動模式,與大多數新能源車相同,只有電機參與驅動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在加速過程中聽見微弱的電流聲,相比傳統汽油車要安靜許多。即使將油門踏板一踩到底,此時車輛的提速效率并不高,整個加速過程顯得有些遲緩。
需要注意的是,純電模式下車輛的最高速度被限制在90km/h,應付走走停停的城市路況倒是足夠,不過一旦需要駛上通暢的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的話,純電動模式下的車速和動力儲備就完全不夠用了,而且若長時間維持在較高的車速也會加速電能的消耗,所以我們建議用戶根據實際路況及時切換不同模式。
混動模式(HEV)下,車輛的起步主要由電力驅動,直到車速超過30km/h后發動機才會介入工作,發動機啟動的一瞬間乘客能感受到輕微的振動,但對平順性的影響并不大,與我們此前駕駛的同類型混動車相比,它的平順性表現與榮威ei6十分接近,與比亞迪秦(插電混動版)相比則要略勝一籌。
那么發動機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停止工作呢?經過與其數天的相處,我們發現在走走停停的城市路況下,車速低于20km/h時才會停止工作,直到速度重新高于30km/h才會喚醒發動機。而當車輛處于較高的車速(超過60km/h)時,當駕駛者的右腳離開油門踏板且車速降低到約50km/h以下,發動機也會停止工作,不過此時一旦駕駛者踩動油門踏板需要再加速時,發動機則會立即被喚醒。
下方的“SAVE”按鈕是發動機強制充電模式,只有當車速超過60km/h且電池電量少于30%時才能喚醒。該功能的設計場景是當車輛長距離高速行駛且在數公里后即將進入城區道路前,提前依靠發動機動力(長距離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處于最佳轉速狀態)為電池充電,從而節省城市路況中對燃油的消耗。合理使用“SAVE”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燃油消耗,不過這需要駕駛者具有一定的預見性。
動力回饋有弱、中、強三種強度可調節,只需松開油門踏板,回饋裝置便會立即介入工作。編輯認為“弱”擋更適合日常駕駛,滑行時不會讓車速下降得太快;“中”擋情況下能夠感覺到電機的拖曳變得更“有勁兒”;若您遠遠看到前方路口信號燈由綠變紅時,直接將回饋力調節到“強”即可,因為其回饋力幾乎可以和剎車相媲美。
減振系統調節得十分緊致,路感較為清晰,不過對于細碎振動的過濾還有些許干澀,韌性方面還有待加強。作為一款注重家用的車型,這種緊致的調校似乎并不容易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畢竟柔和的懸架調校更符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采用電動助力轉向的方向盤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完全可以接受,城市路況下轉動可謂游刃有余。不過即使提供了隨速助力轉向功能,高速行駛時轉動仍然會顯得有些輕飄,需要駕駛者將方向盤抓得更牢固。座艙的隔音表現也有提升空間,僅有電機工作時座艙內確實很安靜,不過發動機開始參與工作時座艙內還是能明顯察覺到其運轉的噪音。
總體而言帝豪PHEV整體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發動機介入工作時動力銜接做得很到位,輕巧的方向助力設定也讓操作變得十分簡便,不同的驅動和駕駛模式給予用戶較為豐富的選擇,以應付各種路況。當然我們希望能在減振表現和隔音方面再做些調整,偏向舒適的調校方式其實更受家庭用戶的歡迎。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