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在著筆之前,我翻看了一下我們歷年的長測文章,本以為對于中大型車這個級別會涉及比較少,但讓我略感意外的是,像沃爾沃S90、捷豹XFL也都在“不經意間”完成了半年的測試。不過話說回來,中大型車市場最受關注的還是BBA,奔馳E級已經做過了長測,現款奧迪A6L又馬上要退出歷史舞臺,寶馬5系正當年,做長測再合適不過了。
大家好,我是汽車之家評測編輯王澤石,平時會產出一些評測導購文章,偶爾也會拍拍小視頻,可能有的朋友對于這個名字并不陌生, 但跟長相對不上號,那這次長測就對一對吧。言歸正傳,這輛寶馬530Li是我的自購車,因此在結束半年的長測后,我日常還會繼續使用、開著它上下班,所以大家有什么好奇的或者想了解的,可以持續在我的編輯博客或者新浪微博(@王王王wzs)留言。
● 幾乎沒猶豫就選了它
雖說真到選車時幾乎沒怎么猶豫,但整個選車的歷程中還是考慮過其它車型的。2016年現款E級剛發布時,我個人對標軸版的外觀是有些失望的(太像C級),但內飾我是一百個喜歡,國產車型加長后,曾經一度決定就換E 300 L了。后來奔馳的新車內飾基本全是一個樣,也許是因為審美疲勞,終于有一天E級的內飾不再那么吸引我了,而且后排的舒適性低于我的預期(主要是座墊短),加之看車時4S店銷售不愁賣的態度,對E級也就處于半放棄的狀態了。那時就開始盼著新5系國產,上市后經過試駕體驗,家里人對5系各方面都比較滿意,最終當換車的事再次提上日程時,也就順理成章選擇了它。
我這輛車是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簡單點說是530Li的頂配車型,其實在去年7月初就已經交了定金,但由于在配置方面有一些選裝(后面會單獨一期寫選裝),故需要下訂單排產,預計9月20日左右下線,而且銷售說,2018年9月份之后生產的就都是2019款車型了,排放標準也升級為為國六了,因此我也算是陰差陽錯的搭上了“國六頭班車”。兩個多月時間說快也快,9月21日查到車輛下線,加上運輸等等,到店里正好趕上“十一”假期,不過舊車過戶各種事耽誤了一些時間,最終提車時已經是十一月初了,這期間車就一直4S店里扔著。
5系的外觀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也就不再介紹了。班戈時代的第五代5系(E60)給我更多的感覺是靈動,而從上一代開始,5系回歸了沉穩大氣,這代車型在保留了上代特點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年輕的元素,國產車型還第一次引入了M運動套裝,我認為跟國產長軸E級的運動版相比,5系顯然更有活力一些。
我的很多同事對加長這件事都嗤之以鼻,認為加長車型破壞了原有車身比例,不再原汁原味。我的看法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5系來說,我反而更加喜歡長軸版的側面線條,相比標軸版更舒展。對了,側面通過門把手能夠一下分辨出18款和19款車型,其實要從樣式來看,有鍍鉻裝飾的也挺好看的。
內飾是寶馬常年被吐槽的地方,但視覺上的新鮮感總有一天會過去,作為駕駛者,我還是更看重實際使用是否順手。這點上寶馬沒讓人失望,別的不說,就這塊觸屏就要比奔馳方便太多了。內飾顏色我選了干邑色,相對活潑一些。一開始有過選裝Nappa座椅的想法,但顏色只有象牙白和摩卡兩種,白色太不禁臟、摩卡顏色又太深了,遂放棄。
考慮過Dakota真皮的火山紅配色,記得當時寶馬5系產品經理說過,火山紅配色是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而且經過他們的統計,發現平均每賣出五輛5系,其中就有一位車主會選擇這個顏色,本身我挺中意,但這個顏色實際要比圖片上暗,去4S店看車時,展車也沒通電,車里黑漆漆,我一度以為是摩卡色內飾,而且座椅選擇火山紅,你的中控臺下半部分是黑色的,坐進去覺得車內稍微有些壓抑,也就斷了念想。
原來寶馬的儀表優點似乎就剩清晰易讀了,這代國產寶馬5系除了“短命”的528Li外,標配了全液晶儀表,并且2019款車型還去掉了那兩個在我看來多余的圓環,顯示效果并沒有變化,但在點亮之前,看著要順眼一些。不過寶馬這款液晶儀表,本質上跟上一代車型的那款一樣,智能程度比較低,雖說都是全液晶的,跟奔馳E級和奧迪、大眾這些品牌的產品基本不能算是一種東西。
● 提車后我都做了什么?
一般新車交完錢,臨牌下來就可以開走了,約好上牌時間直接開到檢測場就行了,但因為我覺得麻煩,選擇上完正式牌照再把車開走,所以也沒有什么交車儀式。跟4S店約的是上午上牌,下午回店里做裝飾,但上牌那天趕上300輛出租車上牌,所以進展異常緩慢,回到店里已經下午三點了。買車時4S店送了玻璃膜、腳墊和行車記錄儀,做裝飾就是這些。
臨近年底提車的多,做裝飾的也多,我來得晚只能排隊。前面一輛525Li是大工程,裝電尾、改無鑰匙進入、貼膜、行車記錄儀、腳墊等,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到我這天都黑了,聽幾個師傅聊天,本來弄完那輛525Li他們應該下班了,我這輛是銷售小哥刷臉硬加在今天做裝飾的,他們幾個弄完還要約著喝酒...所以到我這幾個人齊上陣,想趕緊弄完趕緊走。
不知道是不是想趕緊弄完,導致一些工序有所精簡,一些師傅貼膜之前噴肥皂水,對車門板內側沒有任何遮擋,肥皂水流得門板上哪都是,而且尊享版在前車窗角的位置有一個音響揚聲器,我真擔心肥皂水噴進去把喇叭弄壞了。先不說到底會不會噴壞,單看著也不舒服啊,你要說是不是這個4S店貼膜就沒有那些工序,我覺得也不盡然,一個年齡很小的師傅在貼后窗膜的時候,就仔仔細細把門板內側全部遮住再噴,雖然他用的時間比較長,但我也愿意等。雖然裝飾都是送的,但希望也別太糊弄事了,況且我就站在旁邊看呢,真的連做樣子都懶得做嗎?
話回正題,行車記錄儀是隱藏式的,品牌就不說了,我上網一搜,基本寶馬和奔馳4S店送的都是這個牌子的。好處是比較美觀,而且電直接接車內,不用占用額外電源。網上對于4S店送的這個牌子記錄儀評價不是很高,不過我也沒抱太高期望,先用著再說,大不了以后再換,出現問題我也會隨時更新在長測文章中。
送的腳墊也是所謂的大包圍腳墊,好在樣式不是菱形格那種的,沒那么山寨,也沒有刺鼻氣味,可以接受。說到這我還是想吐槽一下這家店安裝人員的規范,19款車型取消了原來隨車附帶的絲絨腳墊,腳下直接是車內地板。上牌折騰一天,車內地面已經滿是臟腳印了,幾位大哥裝之前也不說拿吸塵器吸一下,直接就用腳墊給蓋上了,還是過幾天洗車時我無意間發現后自己清理的。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因為他們太著急喝這頓酒了。
有時后備廂裝東西,難免有一些濕的、臟的,有個墊兒還是必要的。寶馬5系后備廂規整度不如E級,地板基本是縱向長條的,能夠選擇的后備廂墊樣式比較少,大包圍的能做到全覆蓋,但樣式實在過于辣眼睛。一開始想買絲圈的,耐臟,樣式也普通,但普遍不帶立起來的邊,最后某寶上看了半天選了這款,右下角有個“BMW5”看著比較山寨,但店家表示沒有不帶的,考慮到它的實用性,可以忍。
網上都說寶馬的車漆比較軟,因此提車后我也動了貼隱形車衣的想法,至少一些小刮擦能起點作用,但這個想法還沒實施的時候,我爸已經先行“拿下一血”。據他說是倒車時,雷達沒響,他還按著跟原來舊車一樣的標準跟旁邊的車“找齊”,結果停完車下來一看,車尾都扎草堆里了,冬天都是枯樹枝子,說不定就是哪根硬樹杈給戳的。這一塊面積不大,不過已經露底漆了,下面還有一些不明顯的擦痕,當時車才開跑了500km,我的心在滴血。有了這塊傷,貼膜的事就先擱置吧,后期也不打算用補漆筆涂,找個貼紙先貼上湊合著。
● 微體驗
2019款車型相比2018款配置上有些變化,做減法的地方比較多,但大多是無關痛癢的鍍鉻條之類的。需要關注的是2019年1月開始生產的車型,將取消原車帶的急救包。車輛排產日期在2018年12月31日之后的朋友,提車時可以關注一下,位置在后備廂內左側網兜上方的蓋板內,如果沒有可以自行判斷是否需要添置一個。
● 油耗表現
這輛車大部分時間就是上下班代步,有時我爸也會開它上下班。我都是走環路,早晚高峰很堵,但我爸上下班都是逆著車流,并且有一段高速,因此他開的時候平均時速都會漲上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用過除Comfort模式之外的其它駕駛模式,自動啟停只在走走停停的路段才會關閉。截至目前,平均時速30km/h左右,油耗9.45L/100km比我預想的要低一些,對一輛新車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
● 總結
以上就是第一期內容了,這期內容簡單回顧了一下我從選車到提車后所做的一些裝飾,針對性比較強,對于關注寶馬5系這款車的人來說可能有些幫助,但對于廣大讀者或許可讀性沒那么強。沒關系,今后的文章我將更多從用車的方面和大家分享這輛車的點點滴滴,希望大家屆時關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下期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上一期長測開篇,我簡單介紹了一下我選擇寶馬530Li的初衷和過程,還有提車后做的一些事情,說的比較籠統。這一期我們聊點具體的,說說配置和選裝,也許能對您在車型配置的選擇上有所幫助。
● 再次受傷?!
在正式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請容許我說一個題外話,那就是我的車又受傷了!準確來說是被蹭了,前一天晚上停得好好的,第二天上午一看,前包圍左側被人蹭了,左邊翼子板也受到了波及,上面留了黑色的車漆以及我車白色油漆的粉末。蹭車的人?當然是跑了!我是有火沒地方發,只能小小的的詛咒他一下了。好在這次并沒有露底漆,一頓猛擦之后下去不少,就剩一些不算很明顯的擦痕了。這也讓我把本來都已經擱置的貼車衣的想法再次撿了起來,就算不貼全車,前后包圍還是有點必要的,像這種小剮蹭就能減小甚至避免傷害車漆了。好,發完牢騷,接下來言歸正傳。
● 前排配置
在5系中,525Li和540Li都是在選擇時相對比較容易做決定的,因為只有一款車型,沒什么可挑的,無非是525Li還要選一下是M運動套裝還是豪華套裝。530Li作為5系的中堅力量,如果不算兩種風格套件的差異,共有530Li 領先型、530Li xDrive、530Li 尊享型三款車型,但其實配置級別總共就兩個,因為530Li 領先型和xDrive除了驅動形式不同,剩下的基礎配置完全一樣。
配置差異對比 | ||
配置/車型 | 530Li 領先型 | 530Li 尊享型 |
具自動防眩目功能的駕駛員側外部后視鏡 | - | ● |
LED隨動控制大燈(含遠光自動控制) | - | ● |
前排座椅主動通風 | - | ● |
高級四區自動空調 | - | ● |
無鑰匙進入(前排車門,行李箱蓋) | - | ● |
Harman/Kardon高端音響系統 | - | ● |
智能后排觸控系統(7英寸觸控屏) | - | ● |
增強型泊車輔助功能(含全景攝像機) | - | ● |
在我選車時,首先就排除了四驅版本。北京現在冬天下雪時候越來越少,路面大面積結冰也很少見到了,我也不打算冬天自駕去東北,因此似乎沒什么理由選擇四驅,而且話說回來,就原廠配的這套缺氣保用輪胎真遇到冰面,恐怕四驅也沒太多用武之地。
由于不想再在配置方面過多糾結,所以直接選定了尊享型。配置方面,“勺子燈”和無鑰匙進入是尊享型標配的,“勺子燈”對我來說更多的價值體現在顏值上,而無鑰匙進入則是真正實用且好用的配置。寶馬5系的無鑰匙進入是四門加后備廂都能用,有時候后排東西忘拿了,直接在后門解鎖上鎖即可,而且后備廂可以實現“一腳踢”關閉以及后備廂直接鎖車功能。
寶馬的云端互聯服務可以讓車主通過手機對車輛進行一些遠程操作,目前的功能包括上鎖、解鎖,鳴笛和開燈等,后兩項主要應用場景是尋車,但是實際操作了一下,從下指令開始一直等了4、5分鐘,反正最后到我等不下去退出了,喇叭也沒響。車輛定位和遠程3D視圖真正能派上用場的時候大概只有車不在自己手里時,要不就是車借別人了,要不就是車丟了,希望大家都別用上。
寶馬在座椅這方面配置總是差點意思,除了540Li,剩下車型連腰部支撐都沒有,反過來看對手奔馳E級,即便是最低配的E 200 L也有腿托,雖然是手動的吧。
● 后排配置
后排配置上,尊享型特有的是四區空調和智能后排觸控系統,但其實對我來說,這兩項配置的用途不是很大,尤其是智能后排觸控系統,除了看著比較高級以外,其它作用并不明顯,倒是基本所有坐在后排的人都會第一時間被它吸引,都要玩兩下。
● 選裝件
由于對原廠配置還有一些不滿足,所以在訂車時我還加了一些選裝,為此還等了3個多月,但日常每每用到這些選裝,心里還是覺得值得。那么先來看看我都選了些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選?
增強型駕駛輔助,23000元,如果研究過配置表,你就能發現,這應該是寶華韋健鉆石環繞音響系統(32600元)和后排專業級娛樂系統(25400元)之外最貴的選裝配置了,但它的作用卻要比這兩項來得實際多了。在我看來,寶馬5系的原廠配置中,主動安全這塊是有所缺失的,因為即便到了540Li,也僅僅是有了自適應巡航,而像并線輔助這樣比較初級的主動安全配置都沒有,作為一輛豪華品牌中大型車,確實不太合適。我也是因為發現了這點,所以想通過選裝來彌補這部分。在寶馬的選裝項內,有駕駛輔助功能(8900元)和增強型駕駛輔助功能(23000元)兩項,那么這兩項配置的區別在哪呢?
駕駛輔助功能主要帶有以下幾項:車道偏離預警、車道變更警告、前部碰撞警告帶城市制動功能、行人碰撞警告帶城市制動功能、后部碰撞預警、后部交叉行駛警告、限速信息及交通標志識別。簡單歸結一下,駕駛輔助功能起到的主要是提醒作用,除了那兩個城市制動功能會在最后時刻幫你輕剎一下,其余時刻不會進行干預。
增強型駕駛輔助功能包括:車道導向和堵車輔助、轉向干預(車道偏離,變更時)、帶側面碰撞防御的車道保持、前部交叉行駛警告、交叉路口警告、緊急避讓輔助。這幾項功能,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在輔助駕駛功能基礎上加入ACC自適應巡航,且在遇到危險時車輛會進行主動干預,幫你糾正方向、幫你剎車。
我一開始覺得輔助駕駛功能已經足夠,還想單選一個ACC自適應巡航,最后快訂車時又覺得比較麻煩,價格相差也不多了,還不如直接上增強型駕駛輔助。這些安全配置大部分時間沒啥用,一旦用上可能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總之安全點沒壞處。
選抬頭顯示的念頭源于夏天執行《滬蓉電動行》選題時夜里跑高速的經歷,當時那輛車沒有定速巡航,需要一直踩著油門,導致我經常需要關注車速。高速路沒路燈能見度差,車速120km/h行駛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然而每次看儀表目光都要下移,這半秒鐘車就能行駛十幾米,我覺得還是挺危險的,所以后來到了訂車時就毅然決然的加上這項了。這項配置真是誰用誰知道,車速、交通標志、攝像頭位置全能顯示,攝像頭位置可以精確到10米,我觀察過幾次,準確性非常高。
這兩項功能純是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加的,也就不展開說了。要提一下的是,后排座椅加熱并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包含在冬季套裝內,它包括四區空調和前、后排座椅加熱,尊享型已經標配了四區空調,所以冬季套裝只是加裝后排座椅加熱,價格也要比領先型和xDrive便宜一些,3000元。
● 選裝分析
相比單項的選裝,我認為四個套裝更具性價比,也更省心,最推薦的當屬舒適套裝。它其中的三項都是實用性很高的配置,四門+后備廂無鑰匙進入、全景影像,每項單拎出來要個大幾千你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但組合起來價格只要10000元,算是物超所值了。在單項選裝中,我推薦駕駛輔助系統和全彩平視顯示系統,原因是什么前面已經說過了,總之沒有花錢的不是。
自動啟停的開關正好位于點火鍵下方,以我合適的坐姿坐在駕駛位時,雨刷撥桿會正好擋住這個按鍵,很多時候走走停停的路況想要關閉自動啟停,會先摸到點火開關,如果按下去,那后果就難說了,搞不好會出危險,有時候想起來還真有點后怕。雖然我不知道寶馬5系在行駛時按下點火開關會不會出現危險,也許不會,但我也并不想嘗試。
● 油耗表現
這幾周車開的比較多,加了三次油。使用場景沒什么變化,我爸開的時候平均時速稍高,我開的時候平均時速稍低,總體來說油耗穩中有升,但還是控制在10L/100km之內,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 總結
這期說了一下我這輛車的配置及選裝,最后在選裝方面做了簡單的分析和推薦,希望能夠對您的購車有一點點幫助?傮w上,我對寶馬5系的配置水平是比較滿意的,座椅和主動安全方面配置的缺失,我也通過選裝進行了一些彌補。實際情況中,購車時很多現車是帶有一定選裝的,您在買車前可以多走幾家4S店問問,說不定就能一下找到完全符合您需求配置的愛車了,往往這種車的優惠空間也會相對大一點,這時候您就可以跟銷售顧問好好談談價格了。好了,這期就是這樣,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下期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一轉眼又到長測更新的時間了,也許是中間有個春節假期,所以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俗話說得好,不到十五都是年,所以在這再給大家拜個晚年。言歸正傳,這期想說說空間,包括儲物空間和乘坐空間,以及長軸版和標軸版的空間對比,開始吧。
● 乘坐空間
首先就從乘坐空間開始吧,說到空間還想再次說一下,為什么選擇長軸版而不是標軸版?這次我也特地找了一輛標軸版車型做了一下對比,先來看看。
我的凈身高是185cm,前排調整好我的合適坐姿,坐到后排,按照平時我們展示空間的坐姿,暨坐到座椅根部,長軸版和標軸版腿部分別還剩余1拳3指和4指,差距大約不到1拳,這還只是正襟危坐的狀態。
如果坐得更加隨意一些,那么腿部空間會進一步減小,比如我稍微“癱坐”一點,在5系長軸版后排還有3指左右空間,但標軸版已經頂腿了。
恰好我之前也體驗過上代5系長軸版的空間,前排是我的坐姿,在后排還有2拳空間。現款車型空間變小,這點只要是體驗過的人都能達成共識。
在第一期開篇中我提到過選擇長軸版的理由,第一是因為家人身高都比較高,對后排空間有一定要求,其次我個人更喜歡長軸的側面線條。結果還是有不少人問我為什么不選標軸?或者說長軸拉皮、長軸垃圾、中國特供、失去了寶馬的精髓、標軸才是原汁原味等等,竟然還有“買不起標軸的人才買長軸”的言論。雖然我買的長軸,但我也絕對尊重標軸車主的選擇,如何決定是每個人的自由,沒必要捧一個還非得踩一個,是吧?
對我來說,標軸版有兩點是令我羨慕的,第一是530i可以選裝方向盤加熱;第二是標軸版的車型顏色更好看,如果長軸版也有石青色和地中海藍,我很可能會在這兩個顏色中選一種,而長軸版M運動套裝除了常見顏色外,還有巴西棕、勃艮第紅和胡卡羅米色...反正這三種顏色我是從來沒見過,也可以看出這三個顏色是有多小眾了。此外這兩天我也問了一些4S店5系的行情,相比年中或者年底,現在的價格要高不少,長軸版和標軸版優惠幅度差不多,有的店甚至標軸版比長軸版優惠力度更大,能差2個點左右,想購車的朋友如果不是很著急,那么不妨再等些日子。
● 儲物空間
說完了乘坐空間,接下來就是儲物空間了,總體來說現款車型相比上一代車型,在儲物空間方面是有看得見的進步的,但我覺得還有些地方是可以繼續提升的。
上代5系在儲物方面被人吐槽比較厲害的一點是前排沒有放手機的地方,車主只能把手機插在杯架里。這代車型中,杯架前方增加了一個能放手機的儲物槽,如果選裝了娛樂套裝,那么這里還可以進行無線充電,但對我個人而言,我并不太習慣把手機放在這,因為儲物格比較深,開口不大,手機放里面,往外拿時候需要掏,不是太順手,如果有杯裝飲料或者水瓶放在杯架里,手機就更難拿了。不過這只是我的使用體驗,代表不了其他人,整體來說5系在這點上還是有提升的。
● 儲物空間(二)
我很喜歡中央扶手箱對開的打開方式,比較省地方。5系的扶手箱容積一直不大,好在這兒一般也就放一些零碎小物品,所以也還沒有覺得不夠用。同理還有手套箱,之前的車手套箱里的大部分空間被CD盤占據,現在放音樂基本都是通過手機互聯,所以手套箱自然就沒那么多東西可放了。
上一代5系的前后門板很小,水根本不可能立著放,小開口也不利于拿東西,情況在現款車型上有了很大改觀。
在之前翻看全新3系圖片是,我無意間發現一個細節,新3系的門板上多了一個帶底的手摳,這個手摳也可以作為放手機的不錯的位置,而這個設計在現在的寶馬3系、5系上都是沒有的。
后排儲物空間夠用,尤其是扶手上那個儲物格的長、寬、深度都比較大,我在里面放了一個大包濕紙巾,除此之外目前還沒有什么需要往里放的。
后備廂家用絕對夠了,縱深可觀,像我這樣的身高,有時候拿放在里面的東西都有些費勁。從車買了到現在,還沒有遇到裝滿的情況,最多也就是春節串親戚時候放的年貨什么的,而且也正是因為春節總是搬東西,也讓我體會到了感應式尾門的方便之處。5系后備廂的感應模塊位于車尾部下方偏右的位置,除打開外,還可以實現“一腳踢”關閉,使用時會有“嘟嘟”兩聲警告音,而直接按鍵關閉時則不會有聲音。這段時間使用過程中,感應式開啟并不是每次都會成功,我也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后續我會持續觀察,有什么新發現會及時更新在長測中。
原廠的導航系統準確度沒問題,路況信息也很準,而且導航信息還能投射在抬頭顯示上,本來應該很方便,但在該轉彎時,語音提示不會打出提前量,等車都走到路口中間了,導航才會說“現在向右轉彎”,往往這時候再反應就已經錯過了,而手機導航都會在離路口還有一些距離時提前提示轉彎,使用起來更舒服。
● 油耗表現
春節前馬路上的車少了,加上假期跑了跑高速,平均時速跟著就上去了,油耗也就自然而然降下來了。
● 總結
我對寶馬5系的空間總體來說是比較滿意的,較大的后排腿部空間也是我選擇長軸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儲物空間方面,現款車型相比上代有了很大進步,尤其是門板這個最常用儲物格的提升使得實用性更好。通過對4S店的詢問,我得知現在5系的價格由于廠家限價,處于一年中的高位,如果您想入手但并不著急,那么不妨再等一段時間。最后,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下期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先說聲抱歉,前兩周由于在忙日內瓦車展相關的事情,所以這次長測更新來晚了一周(日內瓦測試文章也很精彩啊,寶馬M850i文章、奧迪A1文章、奧迪SQ5文章傳送門)。這期主要想說說駕駛,有的朋友可能想了,5系的駕駛感受之前那么多試駕、測試文章聊得很透徹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呢?也正是考慮到這個情況,所以我會更多從個人日常使用的角度出發,談談感受。
● 動力系統
首先還是說一下動力系統,530Li使用的是代號B48B20D的2.0T高功率發動機,最大功率252馬力(185千瓦),最大扭矩350!っ住ξ襾碚f,這臺車的動力數據包括實際表現已經完全夠用了,而且我覺得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無論您日常的用車環境是城市還是高速,都不太會覺得它沒勁兒。
● 駕駛感受
接下來說說表現,我上下班的時間分別處在北京的早晚高峰之內,走的路線也都是擁堵的重災區(西三環、西二環),很少有能痛快開起來的時候,絕對動力在這種情況下體現不出來,相比之下動力的響應和油門的靈敏度在這種情況下就尤為重要了。5系采用的是地板式油門,踩油門所需的力稍大,控制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踩多少心里有數,腳腕也不會感覺累。COMFORT模式下,油門前段有一點點虛位,很容易適應,走走停停的情況下很少會出現竄車的現象。
大家都知道,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是寶馬的拿手好戲,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平順性,它都幾乎能稱作標桿,但它并非無懈可擊,一些特定情況下也會暴露出不足之處。比如在20km/h以內滑行,就會有較為頻繁的頓挫,其實按咱們正常開車,隨便點一腳油門車速就超20km/h了,這種小頓挫能被察覺到的機會很少,但這種工況在我上下班途中基本要占到一半以上,所以我的體會比較深。
一旦突破了尷尬的20km/h,就很難再挑出這套動力系統的缺點了,我會用有靈性來形容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變速箱能夠清晰領會駕駛者的意圖,在你只想慢慢提速時它不會擅作主張降擋,含著油門,每次升擋轉速不到2000rpm也能把車開的很快;到了真需要動力時它更不會含糊,ZF8速變速箱的果敢開過的人都深有體會。
可能有人覺得加速時車內聽到的“發動機”聲音還挺好聽, 熟悉寶馬的人都知道這是模擬出來的發動機聲音補償,說白了就是自嗨,車外聽還是比較單薄的聲音,尤其是每次拿高速卡或是地庫卡打開窗戶那一刻,油泵“噠噠噠”的聲音會把你拉回現實。不過話說回來既然不是性能車,什么聲浪不聲浪的也就無所謂了。
以3系為例,從E90到F30,再到即將上市的G20,寶馬在駕駛感上讓人提到最多的是機械感越來越弱、沒那么純粹了、更舒服了,其實這也是寶馬全系車型發展進化的一個縮影,5系自然也要順應。當然這對我來說并不是壞事,因為從一開始我想要的就是一輛舒服又靈活的車。首先從舒服這點來說,在中大型車里,5系應該能算是做得最好的車之一了。懸架柔軟而不垮,無論是大小溝坎,底盤都能幫你過濾掉能夠引起不適的那部分振動,但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能夠清晰感受到19英寸輪圈還是多少會影響一些舒適性,有時經過顛簸車速稍快一點,后輪就會出現跳動。
雖然它越變越不運動、雖然它的懸架比標軸軟、雖然它的軸距超過了3100mm,不過靈活對一輛寶馬車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每一次打方向車頭精準的動態反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而且對于這輛車,我在操控方面就沒有太高要求,也燃不起激烈駕駛的欲望,所以做到靈活,在我這已經足夠了。
很多想買車的網友都很擔心這套缺氣保用輪胎的噪音問題,確實我也發現如果在外部環境比較安靜的情況下,車內的胎噪的確會相對大一些,其他情況下我并沒有感覺大得離譜,畢竟已經到這個級別了,如果噪音真的足以給人造成困擾,那消費者也不會買賬的。
我發現在使用手機藍牙連接多媒體時,有時表現不太穩定。比如我通常慣用某狗App來聽音樂,連接藍牙后,有時候屏幕會無法顯示包括專輯封面、歌手名稱等信息,而且這個時候也沒法通過車機來切換上一首或下一首歌(調音量可以),只能在手機上操作,行車時候自然會增加隱患。難道是我操作有問題?有了解的朋友給講講。
● 油耗表現
由于上次更新后不久我就去了國外,所以車的使用頻率變低了,這么長時間只加了一次油。平均時速的上漲使得油耗進一步下降,總得來說油耗這塊除了滿意還是滿意。
● 總結
這期內容主要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介紹了一下駕駛感受,大體跟之前試駕的觀點相同,唯一不同之處在于,我的用車環境中會出現長時間堵車,在車速較低的情況下,小頓挫的發生幾率要高一些。除了這點之外,我對這輛車的動態表現就很滿意了。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也開這款車,怎么跟你的感受就有出入呢?前面也說了,這是基于我個人的使用情況來說的,每個人對于頓挫、噪音等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和敏感度,有一些差異也不奇怪。所以買車之前還是要親自去體驗、去試駕,畢竟別人說好,并不等于您也會覺得好。最后,還是那句話,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再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由于前段時間一直在忙上海車展分身乏術,這次更新還是拖了太久,所以還是要說聲抱歉。不過俗話說好飯不怕晚,這期的內容跟之前不太一樣,不再是我一個人在這叭叭,而是邀請到了一個朋友,談談他對5系的看法。
● H跟5系的緣分
這是我的發。ㄐ帐虾喎QH),旁邊是他現在的車,一輛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之所以要強調現在,是因為他的上一輛車是上一代525Li(F18)。當我開始長測時,就想到今后的內容里一定會有這么一期,因為對于寶馬5系,他似乎比我更有發言權(車主本人有些害羞,故戴上了墨鏡,望見諒。。
他的前一輛車是一輛2014款的寶馬525Li 豪華設計套裝,選擇這輛車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因為在2015年他買車時曾經考慮過奔馳E級,但那時奔馳E級也還沒有換代,過于老氣的內飾讓他無法接受;第二是寶馬5系當時很有吸引力的價格,除了買車價格比較合適,當時4S店還贈送了一些保養卡,后面到二保都沒花錢,這點讓H十分滿意。說實話他選車的理由讓我還有些意外,因為這兩條理由的重點似乎都不是這輛5系本身,不過他也表示車本身的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時至今日他對這輛525Li依舊很滿意。
后來到這次換車時,他看過十幾萬元的轎車、看過SUV,看過奔馳E級和奧迪A6L以及捷豹XFL,最終還是回歸了5系,如果不是自身的產品力過硬,相信也不會有這第二次選擇。
H的車和我一樣選擇了白色,但是在拍攝那天的上午,他剛剛把車貼了灰色的膜。還別說,之前我覺得他這個黑色中網放在白車上顯得有些突兀,但一搭配深色車身,反而要比原車的鍍鉻中網更加和諧。
如果要說全車上下最不滿意的地方,估計十有八九他會說車燈,因為從一開始他就以為他的車是帶“勺子燈”的,直到一次偶然才發現,最后知道真相的他眼淚掉下來。H說他很喜歡這個燈,要知道領先型不是“勺子燈”,他一定會選裝或是也直接加錢買尊享型了。
據他說正是因為看了我們圖庫里的一套圖,誤以為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也是帶“勺子燈”的,殊不知在改款前后,5系的配置有些變化,只有那段特定時間生產的車型有“勺子燈”,而H的車是2018年7月份生產的,這時候5系的配置已經恢復正常,也就變為了普通大燈,換回了M運動方向盤。話說回來,這套“普通頭燈”雖然遠近光燈還是LED,但轉向燈卻還是鹵素燈泡,也難怪叫人不滿意。
● 駕駛感受變化最明顯
H還為他的車裝了小前唇,我覺得這個跟黑色中網同理,配上灰色的車身還是挺和諧的,但是搭配淺色車身總覺得差點意思。另外,沒有無鑰匙進入也是H不太滿意的地方,每次都掏鑰匙雖然會慢慢習慣,但終歸是多一個步驟,不過如果要是無鑰匙進入和“勺子燈”二選一,我猜他還是會選擇顏值更高的“勺子燈”。
改了前唇,后包圍一般情況下也會相應作出變化,M5的后包圍是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選擇,不過如果改了包圍不改排氣,多少會看著有些奇怪,這也是H下一步即將進行調整的地方。
外觀改裝還不算完,H對內飾上也有一些有小改動,其實就是給方向盤包了個翻毛皮的套,樣子什么的先放一邊,確實倒是能吸一部分手上的汗,這也是他決定要包方向盤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配置方面,無線CarPlay整體要給予好評,但是他表示在連接之后,發微信語音或者拍攝小視頻會沒有聲音,這點還有改進的空間。
問:怎么證明一輛車的后排很舒服?答:只有兩個人用車的時候,不開車的那個人會選擇坐在后排而不是副駕,H和他媳婦就經常會這么做。另外增加舒適性的法寶還有一個,就是這個十分柔軟的頭枕,基本是用過的都說好,我也一直有計劃買兩個裝在前排,各位朋友如果有用著好的也可以給我推薦一下。
相比上代車型,駕駛感受給他最直觀的變化在于動力和底盤的舒適度。動力不用多說,畢竟比原來高了幾十馬力,加速時的沖勁有著直觀的變化,轉向的手感較上代有著明顯的變輕,而懸架向舒適有了更多妥協,但M運動套裝19英寸的輪圈還是多少會使底盤舒適性打一些折扣,如果是豪華套裝則應該會好一些。
那天陽光不錯,我打開前天窗遮陽簾想讓光線進到車內一些,正在我美滋滋的享受著春天溫暖的陽光時,“咔吧”一聲將氣氛完全破壞,仔細一聽聲音正是來自天窗。后來在走一段地面不是很平的路段時,我發現確實是有一些斷斷續續的異響。這個現象在網上已經有很多車主反映過,看來已經是個普遍性的問題了。H也遇見了,不過他那個更夸張,一段時間不開天窗后,第一次打開會有“嘭”一聲,他說都習以為常了。這個問題我也會繼續觀察,有什么解決辦法,也歡迎大家交流交流。
● 油耗表現
用車的環境沒什么變化,油耗也是維持在跟之前差不多的水平,確實是很省油,超出了我對它的預期。
● 總結
這期內容雖然我的車沒有出鏡,但我找來了一位上代和這代5系的車主,讓它來說說5系到底有什么好,能夠讓他一次又一次的選擇這輛車。另外他的車做了一些小改裝,也當是給部分想改裝但還沒下定決心的人提供一下思路。此前網友們提到過了一些諸如后輪鼓包、中控臺異響、空調小屏幕裂等問題我都暗自慶幸沒有遇上過,沒想到最終還是栽在了天窗異響上,這個問題我也會持續關注,看看等過段時間天氣熱起來,這個現象會不會愈演愈烈。最后,還是那句話,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下期再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這次的更新確實拉得時間很長,導致不少朋友以為這篇長測已經爛尾了...在這不找借口,先給各位還關注這篇長測的朋友跪了。時隔多日,今天帶來這期的主題是保養和維(保)修,沒錯,開了還不到一年,已經有要更換的部件了。
先用一段簡短的文字來說一下為什么隔了這么久才更新?一方面是確實忙,但這不是借口!主要是在上期更新完后,暫時也沒有什么好內容可寫了,零零碎碎的不足以支撐一期內容,如果水一期也不是不行,但總覺得對不起一直以來關注的網友們;谶@些考慮我決定索性就先開著,也當是攢攢里程,等夠里程了還沒想好內容就先寫保養,畢竟長測半年,不寫一次保養也有些不全面,于是就有了今天這篇內容。
● 首保
當時只開了不到7000公里,還不到首保的里程,所以為了盡早去做保養,這段時間我有空就往遠了開,里程也快速增長至10000公里。
關于寶馬車的保養標準,非M POWER車型的首保里程為10000公里,但這并不是一個固定值,會跟據實際用車情況上下浮動。我問了一些其他車5系主,有的到8000公里,就開始提醒要保養了,而我的車超過10000公里也沒有彈出提醒,從系統中看,離建議保養的里程還有2600公里呢。不過10000公里也到了一個合適的里程,所以我還是打電話預約了保養。
我選擇的4S店就是我買車的那家,這家店應該算是離我最遠的幾家4S店之一了,但因為當時買車時送了一些代金券,保養維修能夠直接抵扣,所以在代金券花完之前,還是得往這跑。這家店的人流量還是比較大的,不是休息日,提前一天打電話預約,第二天上午也只有11點能做了,而在第二天我到店之后,也是稍微等了一會兒才有售后顧問能夠接待。
首保的項目很簡單,就是更換機油和機濾,再加上一些常規檢查項目,當然也會有一些建議項目,無非是清洗一些部件。我的原則是只做必需項目,保養顧問也比較痛快,在我說不需要后就沒有再做進一步推銷了。確認完保養項目后,時間就接近十二點了,技師大部分也都去吃飯了,車輛都在排隊,售后顧問建議我也先去餐廳吃飯。
員工和客戶用餐區是分開的,客戶用餐區的環境要稍好一些,空調明顯也更涼。午餐也是常規的自助餐,菜式大概有五樣,主食有兩、三樣,還有水果、酸奶、綠豆湯,總體也只能算一般水準,但好在葷菜并不是只有肉渣、西紅柿炒雞蛋里還真有不少雞蛋,賣相一般但實際味道還行。
雖然車多,但師傅的效率還是很高的。剛吃完飯,發現我的車已經在工位上了,車輪等檢測已經完畢,舊機油也放完了,開始加注新機油了。原廠的5W-30全合成機油是寶馬與殼牌聯合推出的,129元/瓶/升,5系需要加注5.25升,這項總共是677.25元,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加錢換0W-30的全合成機油,它每瓶的價格比5W-30貴87元,以5系為例,如果用這種油,那么價格是1134元。
更換機濾的速度也很快,之后發現防凍液的水位有些低,應該是水分蒸發了,而乙二醇本身的量按道理應該是沒有變化的,所以師傅只添加了少量的水,考慮到現在是夏天,少加點水也就加了。
最終價格是1141元,算是在預期之內,從我來到店里到結束,保養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半小時,其實這其中有不少時間是在排隊、洗車等。整個保養下來給我的感覺還可以,主要是勝在了環境,4S店的休息區,用餐區環境都不錯,但保養服務本身并沒有太多過人之處,當然從售后顧問到技師都是專業且迅速的,但在一些服務細節上還不如一些非豪華品牌,就比如不給方向盤套保護罩、保養時發動機艙兩側并沒有遮蔽。
保養內容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將重點說說維修,我沒想到車還不到一年,只開了10000公里,就已經有部件需要更換了。具體的項目是更換剎車盤,從上面這張圖靠下的小字也能看到,里面有我對車輛問題的描述,具體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解決的呢?請繼續觀看。
● 保修(一)
在車輛開到10000公里左右時,有一天下雨過后,突然出現了踩剎車時抖動的現象。具體表現是:在30-40km/h時踩剎車,剎車踏板已經開始傳遞輕微的抖動,抖動的幅度隨著車速的上升而變大,到了80-90km/h時踩剎車,踏板連著轉向柱會有明顯的、有頻率的振動,并伴有發悶的摩擦聲,且踩剎車的力度越大,振感也會越明顯,但制動力和踏板的腳感并不受影響。
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寶馬剎車抖動”的詞條,一看還真不少,而多數問題的根源都是剎車盤變形,最終的解決辦法只有更換剎車盤。
其實我是想在首保時候把這個問題一同解決的,這也是為什么在首保的單子上會有我對剎車抖動問題的描述,當時最終的意見也是更換剎車盤,但由于店里沒貨需要調貨,所以還要等幾天,于是時隔幾天我再次來到4S店。我前一天預約的是下午一點,周末來保養維修的人多,但上班的售后顧問卻沒平時多,至少沒我來保養那天多,每個人都在接待客戶,我就這么一直等到了快兩點。
確認好項目后,車被開進了車間。在這里排了十幾分鐘隊后,技師把車開了出去進行路試,其實上次來保養就已經進行過一次路試了,也正因為這樣,才給出了更換剎車盤的意見。這次又路試了一次,師傅說因為這個問題確實少見,所以即便已經有了結論,他還是要親自試一試。根據與幾個技師的聊天得知,剎車盤變形這個問題在上代5系上算是通病,但這代車型很少有這樣的問題,看來是我不幸中槍了。
此外我還問了這代5系還有什么常見問題,得到的答案主要是異響比較多,我問那進口的標軸5系呢?師傅回答:“進口的也響,這個問題不分國產或進口!
確認問題后要開始進行維修了,但在這之前,還要進行一系列檢測記錄工作,這些都是必要流程,這樣廠家那邊才會同意免費更換。檢測的步驟是把一個儀器上的針壓緊在剎車盤上,另一邊固定,由于有向回收緊的力,針會一直緊貼剎車盤,如果剎車盤平,那么在轉動時儀表上的指針會保持不動或小幅度擺動,如果不平,則會出現比較大幅度的擺動。其實這種不平是很細微的,肉眼看或者摸是根本發現不了的。經過測量,左側是正常的,最終在測量右側剎車盤時指針擺動幅度很大,確認是發生了形變,用師傅的原話說“這么大幅度形變不是40km/h踩剎車有感覺,應該是車一動起來就有感覺了”,好了,可以開始更換了。
終于可以開始了,至于造成剎車盤不平的原因,維修技師和售后顧問幫我分析了幾種可能性,但都不太靠譜,我認為多半還是質量問題,因為出現問題前我并沒有進行過暴力駕駛,也沒有過任何碰撞,一切如舊?!反正都要更換,原因也沒那么重要了。
我這輛車的剎車系統都是由brembo代工的,前面“小對四”活塞跟360mm通風盤的組合在一般家用車上也足夠了。對了忘說了,寶馬的要求是更換剎車盤,剎車片也必須一塊更換,剎車盤屬于保修范圍所以是免費更換,但剎車片需要自費。我的車剛1萬公里,剎車片還遠沒有達到需要更換的地步,我提出能不能只換盤不換片,答案是不行,要換一塊換,要不就都換不了。為此我還咨詢過另一家寶馬4S店的售后顧問,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如果往好了想是寶馬比較嚴謹,但我怎么琢磨怎么都是覺得為了多賺點錢...好在舊剎車片可以拿走,等到下次需要更換的時候直接外面找個地兒再給換上。
● 保修(二)
換好剎車片,新的剎車盤可以裝車了,看著還是磨砂質感的剎車盤和剎車片,心里有種莫名的爽感,不過很快它們就會也變得跟舊盤一樣锃光瓦亮了。裝好后用化油器清洗劑清潔一下剎車系統,一噴卡鉗,一下從里面涌出很多黑色的臟東西,看著還是挺過癮的。右邊換完后,左邊也是同樣的操作,最后把輪圈裝上,再檢查一遍胎壓,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真正開始更換部件的時間不長,主要時間花在了測量和記錄上。
最后的步驟是將就剎車盤打包裝好,寶馬公司要進行回收,然后消除車里的故障燈并更新一些信息。這里的問題就來了,前面說過4S店在接車時沒有給車準備方向盤套,這位師傅剛剛給我換完剎車盤,手上還有很多肉眼可見的黑色污漬,直接就去觸摸內飾,并且進行試車...怎么說呢,天氣很熱,師傅們汗流浹背很辛苦,我也很尊敬他們的職業態度,但目睹了這一幕總還是心里有點小別扭。
我認為責任并不在技師或某個人,而是售后服務流程的問題,我觀察了一下,所有在車間里的車都是有座套和腳墊而沒有方向盤套,我也翻看了之前我們寶馬3系長測文章里保養的照片,發現也是如此,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寶馬4S店都是這樣,總之這點應該加強。
最后結賬時的價格是1608元,而更換之前確認項目時的報價是1400元左右,我看了一下清單,發現有一個“安全清洗劑2.0”是200元,而在我的記憶里師傅除了用化清清洗了剎車卡鉗,并沒有用什么東西清洗其它任何部件,于是我詢問售后顧問,確認了就是這個東西。雖然這次只是更換在保修期內部件的項目,但不薅點羊毛是不行的。
新的剎車盤、剎車片需要磨合,售后顧問也告知了要跟車遠一點、不要踩的太狠,說磨合期大約需要二到三百公里。剛把車從4S店開出來,抖動感已經消除,但明顯能感覺到中段制動力有所下降,再加上又下起了雨,就更不敢跟前車離得太近了。繼續又行駛了十多公里,會發覺中段制動力正在慢慢恢復成原來的力度,幾十公里后制動的腳感就幾乎跟出現問題前一樣了。到家后下車查看,發現剎車盤表面已經磨開了,由剛換上時的磨砂面變成了亮面。
座椅通風功能在夏天應該是非常有用的一項配置,但5系上的力度似乎不太夠。就比如最近幾個月北京天氣炎熱,氣溫動不動就36、37℃,車如果停在室外,車里的溫度可想而知。上車后我第一件事兒就是座椅通風開到三擋,但吹好幾分鐘后背始終不覺得涼快,好幾次靠在靠背上,不一會兒衣服后背部分還是濕了。
我理解寶馬座椅通風的邏輯是,讓乘客后背和臀部溫度保持在一個不會覺得熱的狀態下,不想因為太涼而引起不適,想法是好的,但風量真的可以再大一點兒。而且系統為了乘客健康著想,還會在使用三擋一段時間后“貼心”自動幫你降到二擋,我每次都會立刻不知好歹地再調回去。
● 油耗表現
里程一下增加了很多,但用車環境幾乎沒怎么變化,所以平均油耗變化不大,小幅上升跟夏天一直開空調也有些關系,總得來說還是比較省油的。
● 總結:
長時間沒更新,終于耗到了首保,這期除了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首保的感受外,我還“幸運”地碰上了小概率事件,僅僅開了1萬公里,就因為剎車抖動問題而更換了剎車盤,也借此發現了一些4S店服務流程的不足之處以及維修保養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小陷阱”,如果能給一些車友帶來一些幫助就再好不過了。接下來還剩兩期內容,除了最后的總結外,我可能會在近期有空時給之前的小剮蹭部位補漆并且貼個隱形車衣,所以下一期的內容不出意外會是這部分為主,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議可以提給我。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下期再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失蹤人口回歸,長測得以繼續。可能很多朋友都已經忘了還有這么一輛車在進行長測,那希望這篇遲到的更新能重新喚起您塵封的記憶。
雖然過了很長時間,但我還沒忘上期結尾許下的承諾,那就是這期更新貼車衣的內容,上期有的朋友說了,車都改款了你長測還沒完呢。沒錯,車確實改款了,有的配置變了,但是外形它沒變吧,既然外形沒變,那么車衣的選擇就依舊有指導意義。
這次終于決定貼車衣,還是因為家人開車再次出現的小磕碰,跟前幾次一樣,都是車本身沒什么大事,但傷了車漆,因為我這是白車,所以比較明顯。我想了一下,照這趨勢下去,今后類似的小磕碰還是難以避免,所以還是貼了吧。這也給了我一個教訓,如果你萌生了貼車衣的念頭,那就盡早貼,否則當小磕碰發生時,你會恨不得抽自己大嘴巴子。
首先,什么車適合貼車衣?我個人想到了這么幾點:1.價格貴的車,這點很好理解,價格貴的車往往維修也貴,小的剮蹭、磕碰,幾處下來噴漆的價格就跟貼車衣差不多了;2.特殊漆面的車,這里也包含相當一部分前面說到的豪華車,比如我記得奔馳S級有一款漆面叫做紅寶石黑色,遠看是黑的,光照下是深紅色,再比如馬自達的魂動紅等,這種車一旦出現小磕碰需要補漆,無論是局部補漆還是部件整噴,都很難做到跟原漆一致,所以不如提前保護。不過當然最終貼或不貼,決定權還是在車主手中。
有的人也許會想,我的車不貴,沒必要貼那么貴的車衣,那我貼個便宜的不就得啦?這是我很不推薦的一種做法,這些圖片也許只是極端情況,但問題是你在貼的時候也不知道一段時間后會變成什么樣,僅僅變黃還算比較幸運的,要是開裂了,甚至粘在車上變成小碎塊,那不但沒能保護漆面,對車漆來說反而是場災難。隔行如隔山,即便像我這樣天天跟車打交道的人,對汽車美容了解也僅限皮毛,不知道這車衣的水到底有多深,就更別提其它行業的朋友了。所以這時候還是盡可能選擇一些大品牌更靠譜,價格會比較貴,但至少用過的人多有的參考,而且有質保,還能放心點。
所以品牌上我就選擇了X家,膜是專車專用,但并不是一來就分好塊的,而是通過機器裁剪。機器剪裁的優點就是能比較準確的切出各部分的形狀,不會像手工剪裁,要把膜覆蓋在車上再用刀來裁剪,要想貼好對技術的要求很高,如果遇上活兒不好的,再把車漆給傷了就得不償失了。之前看網上說機器剪裁不能包邊,現在看來這個問題也解決了,至少我貼的這套膜都能包邊。
機器剪裁后,對貼車衣技術的要求相對就降低了,但最好還是找一家名氣比較大的店來貼,跟車衣選大品牌的道理一樣,也是圖個放心。我找的這家店在北京算是名氣比較大的,基本什么時候來,屋里、院里都停滿了車,而且差不多都是好車,不說別的,至少說明他的生意還不錯,工人摸的車多,自然經驗也比較豐富。
前面說到機器剪裁也能做到包邊,但是就是預留的包邊比較小,事實上外側都能包住,但輪拱內側白色車漆的部分還不能完全包住。不過相對來說我還是更推薦機器剪裁,做不到100分至少能保證80分,而手工剪裁,你也不清楚你這回碰見的是90分還是50分。
之前車也出現過一兩回小剮蹭,相對來說車尾有幾處露底漆的小點兒,因為是白車所以相對有些明顯。這次貼車衣之前我是想先把這幾塊處理掉的,于是就跟店里的人交代了,對方答應也很好,說貼完車衣用點漆筆點一下。我當時覺得奇怪,還問到確定是貼完了點,而不是點完了再貼?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也就沒再堅持,選擇相信他們的經驗。結果就是當我去取車時,店家說他們用點漆筆點了,但是發現太丑所以又擦掉恢復原樣了...
兩天后我去取車,貼完整體效果還不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燈照著,所以顯得車漆還挺亮。另外,之前我以為全車貼車衣就只有車外貼,但其實車內中控部分以及門板上的木紋處也都貼了,這讓我還挺高興的,因為這種亮面的面板也是劃痕、太陽紋的重災區。
貼完車衣一周不能洗車,之后再去店里檢查一遍,這時候店員就會先洗一遍車,然后檢查各部分的膜貼的是否牢靠,看會不會進水。外觀部分沒什么問題,中控臺貼的時候包進去了一個小雜質,所以這回來還要劃開處理一下,然后再用熱吹風復原。另外我要走的時候,需要把車倒出去,發現右后雷達一直長鳴,倒車影像也顯示這個方向有障礙物,但實際旁邊什么都沒有,下來查看才發現,因為雷達與后包圍并不是在同一平面上,而是稍稍內凹一些,剛才洗車時候,車衣這個位置有少量的水,導致雷達一直響,用手按一下把水擠出去之后便恢復正常。
就在上周左右,發動車輛后,儀表總會彈出遙控器電量耗盡的提示,但我查看論壇發現,很多車主的車跑了三五萬公里,鑰匙電量依舊堅挺,我這車才買了一年,此時就提示沒電了,不由讓人感到奇怪。更令人費解的是,在我更換了新電池后,每次點火還是會彈出這個提示,不禁讓人懷疑,其實不是鑰匙沒電了,而是系統的問題。
● 油耗表現
雖然車開了這么長時間,但是用車環境基本沒有變化,所以油耗依舊還是之前的水平,整體來說我對這輛車的油耗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 總結:
在經歷多次小磕碰后,這次我終于把說了很久的貼車衣落實了,這次貼車衣給我的經驗就是要想貼就早貼,俗話說早貼早享受。而且盡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施工的店也要找名氣大一點的,因為貼車衣這件事,產品本身是一部分,施工人員的經驗技術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好了,長測終于只剩最后一期了,估計“追劇”的朋友也都累了,在這跟大家說聲抱歉。接下來我馬上要出一個長差,但請放心,這部“劇”一定會在2019年完結,謝謝大家的支持。如果您有任何關于5系貼車衣的問題想要問我,都可以來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向我提問或交流,咱們下期再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我來兌現承諾了,上一期結尾提到過的,我會在2019年終結這篇長測,眼看2020年越來越近,這篇長測也即將在這次更新后畫上句號,在這要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包容。多余的話不多說了,直接開始吧。
● 優缺點
雖然中期改款車型已經諜照頻出,但現款的寶馬5系仍舊是中大型轎車中最有競爭力的選手之一。最后的總結很簡單,我將這么長時間的用車心得歸納成幾個主要的優缺點來展現,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尤其是想要買這輛車的朋友。
在外觀部分我選擇了這么幾個部分,首先是第一個優點,LED隨動控制大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勺子大燈。在我買車時,這款燈是尊享型標配的,到了現在的2020款,只要是530Li都配備了這款大燈,首先在顏值上肯定是要比低配的雙圓形大燈更勝一籌,而且功能上,自動遠光在跑高速時也很實用,光束會自動照向右邊的路牌和左邊的隔離帶,照射范圍更廣,在前方或對向有車輛時也會提早關閉,靈敏度不用擔心。只不過在智能化程度上做不到奔馳的多光束幾何大燈和奧迪的矩陣式大燈那么高,無法做到“遮蔽”動作。
關于駕駛輔助和增強型駕駛輔助的選裝包的政策到現在也沒變,價格還是8900元和23200元,從我的個人體驗來說,日常使用最多的還是并線輔助和盲區監測,ACC自適應巡航在高速上也很好用,剎車一點不突兀,但在城區里就算了,跟車間距比較遠,堵車時不斷有車加塞兒,不太適合中國的國情。安全配置我的觀點是使用頻率不見得多高,但是一旦用上可能就能避免事故。
這套已經“作古”的664M輪圈我很滿意,我個人認為在樣子上要比現在的雙色輪圈更好看,尤其在轉動起來時,雖然都是19英寸,但這款顯得更飽滿。
儀表跟現在的新樣式已經不像一個時代的產物,新樣式儀表的智能化程度更高,顯示內容更豐富,看著也更具新鮮感,畢竟雙圓造型的儀表用在寶馬上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如果說對輪圈和儀表樣式的評價有一些個人審美的因素在里面,那么下面兩張圖可能就算真正意義上的槽點了。
方向盤沒有加熱功能且不能選裝,對于北方地區的朋友來說實在是不太友好,咱也不是要求過高沒什么非要什么,海外版車型以及進口的標軸版車型是有這項配置的,不明白為什么國產車型到了2020款依舊沒有引入方向盤加熱,哪怕是選裝也算是給消費者多一種選擇。不過話說回來,現在2020款車型更換的新方向盤表面變成了類似磨砂皮的材質,經過體驗,我感覺冬天在剛握上時沒有老款那么涼了,不知道各位車主有沒有感受。新方向盤相比老款更加粗壯,同時內部填充物也更軟,當然要肯定的是,我這款方向盤的握感也是非常出色的。
另外一點很多車主都深有體會,那就是異響,我的車主要體現在中控臺接縫和副駕區域,具體是副駕座椅還是B柱我也沒有機會觀察,總之行駛過程中總會有細微的響聲伴隨著顛簸出現,如果此時車里正好有朋友或家人,會讓人感覺有點尷尬。之前去保養時跟技師閑聊,提到這代寶馬5系無論進口還是國產都有不同程度的異響,我還松了一口氣,直到前幾天去英國出差,租了一輛嶄新的520d旅行,那輛車無論怎么顛簸,中控臺都沒有任何異響,我還使勁按了按中控面板,也幾乎沒有聲音發出,說到底,還是裝配工藝有差距。
那輛520d自然也用的是新的iDrive 7.0系統,無線CarPlay已經可以做到全屏顯示了, 這讓我羨慕不已,因為現在每次連CarPlay,看著屏幕右邊小一半的面積都在浪費著,實在感覺有點可惜。同樣使用iDrive 6.0系統的朋友,如果你的手機是iOS 12,要么等升級iOS 13,要么去刷全屏CarPlay的系統,升級iDrive 7.0就別想了,那將是個浩大的工程。
整個空調系統有優點也有不足,優點是座椅加熱和通風都是很實用的配置,而且可以分別設置一個溫度,當車內溫度低于或高于設定溫度時,加熱/通風會自動開啟。相對來說,我認為加熱的力度更強,三擋開一會兒就覺得熱了,需要降成兩擋或一擋,而通風則正相反,需要經常將二擋調升至三擋,因為三擋在開啟一段時間后會自動跳回二擋,而且三擋本身風量也不是那么足,夏天坐一會兒后背還是會出汗。
此外還有風量調節,總共設了9擋風,可以但沒必要,因為每擋風之間的差別很小,我覺得沒有人會一擋一擋調節,還不如索性就設四個差距大一點的擋位,調起來也會更簡便一點。說到這,有點羨慕現在很多中國品牌以及新能源車的遠程開空調或座椅加熱的配置,在冬夏兩季還是比較實用的,當然現在新3系等新一代寶馬車型已經可以遠程啟動了,這個問題算是有了解決的辦法,但老車包括改款完的5系依舊只能是上車先忍一會兒了。
前面說了不少槽點,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對這輛車有多大意見呢,事實上我對它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是后排。加長的意義就是后排乘坐空間的提升,而且后排座椅的舒適性也是值得肯定的,座墊的長度、靠背的角度以及頭枕的舒適度在同級中基本都是最好的。
如果不是打開扶手,我幾乎都要忘了這個小平板了,使用的頻率可以說是很低了,基本都是第一次坐這個車的朋友覺得新鮮擺弄幾下,除此之外就沒什么用的地方了。
最后作為一輛寶馬車,駕駛方面自然不會讓人失望。之前我曾經說過,在買車之前,我的需求就是一輛開著舒服的車,并沒有考慮太多操控方面的事,這輛5系就完全能夠滿足的我的要求,動力夠順,底盤的舒適性也沒問題,而且作為一輛大車,它也足夠靈活,這就行了。唯一美中不足是變速箱在低速時的小頓挫比較多,當然這可能跟我經常擁堵的用車環境有關,所以這點上的體驗比較深。
只要把后視鏡調節撥桿調到左邊,掛R擋時右后視鏡就會自動下翻,這本是一個好功能,在側方停車時能幫助駕駛員注意車與馬路牙子的距離,防止刮傷輪圈,但是寶馬默認的下翻角度是65°,想要觀察右后輪是肯定沒戲的。這個問題有很多車主都反應過,不過沒辦法,這個位置是不能調節的,只能通過刷系統改變默認角度,F在我倒車拿不準路邊情況時,通常的做法是直接手動調節右后視鏡到合適角度,而不使用自動下翻功能,這么一來這項功能就略顯雞肋了。
● 油耗表現
前段時間出差兩周,此期間內車一直在家吃土,幾乎沒動過,所以一個月時間只加了一次油,最終這輛車的油耗定格在9.5L/100km,作為一輛中大型車,油耗表現我很滿意。
● 總結:
長測終于得以結束,這么長時間以來,我向大家分享了這輛車從剛買到行駛15000+km的感受和想法,如果滿分是100分,那么此時我能給這輛530Li打85分,達到優秀是沒問題的。長測期間,我也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提問,說明這篇文章對一些想要購車的朋友還是有些幫助的,這也就達到了我做這篇長測的初衷,在這要再次感謝一直支持和包容我的網友們。與其它長測不同的是,這輛車我還將繼續使用下去,所以雖然文章連載結束了,但如果您有任何關于寶馬5系的購車或使用問題及心得,均可和我分享,找到我的方法也很簡單,我的編輯博客和微博(@王王王wzs)鏈接都在這里,隨時恭候,再會!(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協助 洪冰清)
車型圖片 | ![]() | ![]() | ![]() | ![]() |
基本參數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25Li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xDrive M運動套裝 |
廠商指導價 | 50.69萬 | 42.69萬 | 46.39萬 | 48.39萬 |
廠商 | 華晨寶馬 | 華晨寶馬 | 華晨寶馬 | 華晨寶馬 |
級別 | 中大型車 | 中大型車 | 中大型車 | 中大型車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VI | 國VI | 國VI | 國VI |
上市時間 | 2018.12 | 2018.12 | 2018.12 | 2018.12 |
最大功率(kW) | 185 | 135 | 185 | 185 |
最大扭矩(N·m) | 350 | 290 | 350 | 350 |
發動機 | 2.0T 252馬力 L4 | 2.0T 184馬力 L4 | 2.0T 252馬力 L4 | 2.0T 252馬力 L4 |
變速箱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長*寬*高(mm) | 5087*1868*1500 | 5087*1868*1500 | 5087*1868*1500 | 5087*1868*1500 |
車身結構 | 4門5座三廂車 | 4門5座三廂車 | 4門5座三廂車 | 4門5座三廂車 |
最高車速(km/h) | - | - | - | - |
官方0-100km/h加速(s) | - | - | - | -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6.8 | 6.5 | 6.8 | 7.4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 | - |
車身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25Li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xDrive M運動套裝 |
長度(mm) | 5087 | 5087 | 5087 | 5087 |
寬度(mm) | 1868 | 1868 | 1868 | 1868 |
高度(mm)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軸距(mm) | 3108 | 3108 | 3108 | 3108 |
前輪距(mm) | - | - | - | - |
后輪距(mm) | - | - | - | - |
車身結構 | 三廂車 | 三廂車 | 三廂車 | 三廂車 |
車門數(個) | 4 | 4 | 4 | 4 |
座位數(個) | 5 | 5 | 5 | 5 |
油箱容積(L) | 68 | 68 | 68 | 68 |
后備廂容積(L) | - | - | - | - |
整備質量(kg) | 1710 | 1710 | 1710 | 1770 |
發動機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25Li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xDrive M運動套裝 |
發動機型號 | B48B20D | B48B20C | B48B20D | B48B20D |
排量(mL) | 1998 | 1998 | 1998 | 1998 |
排量(L) | 2.0 | 2.0 | 2.0 | 2.0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縱置 | 縱置 | 縱置 | 縱置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L | L | L |
氣缸數(個) | 4 | 4 | 4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4 | 4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DOHC | DOHC |
最大馬力(Ps) | 252 | 184 | 252 | 252 |
最大功率(kW) | 185 | 135 | 185 | 185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5200-6500 | 5000-6500 | 5200-6500 | 5200-6500 |
最大扭矩(N·m) | 350 | 290 | 350 | 35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450-4800 | 1350-4250 | 1450-4800 | 1450-4800 |
最大凈功率(kW) | 185 | 135 | 185 | 185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5號 | 95號 | 95號 | 95號 |
供油方式 | 直噴 | 直噴 | 直噴 | 直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環保標準 | 國VI | 國VI | 國VI | 國VI |
變速箱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25Li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xDrive M運動套裝 |
擋位個數 | 8 | 8 | 8 | 8 |
變速箱類型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簡稱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底盤轉向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25Li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xDrive M運動套裝 |
驅動方式 | 前置后驅 | 前置后驅 | 前置后驅 | 前置四驅 |
四驅形式 | - | - | - | 適時四驅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 | - | - | 多片離合器 |
前懸架類型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尊享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25Li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領先型 M運動套裝 | 寶馬5系 2019款 530Li xDrive M運動套裝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45/40 R19 | 245/45 R18 | 245/40 R19 | 245/40 R19 |
后輪胎規格 | 275/35 R19 | 245/45 R18 | 275/35 R19 | 275/35 R19 |
備胎規格 | 無 | 無 | 無 | 無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