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試駕] 說到英國跑車,總是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感覺。但事實上,英國也推出過很多很“硬核”的跑車,像是路特斯、卡特漢姆、邁凱倫等等品牌。那為什么會有這種固有印象呢?我想可能受到阿斯頓·馬丁的影響,因為在西方的娛樂工業中,阿斯頓·馬丁總是隨著“七號情報員”的出沒,建立起觀眾對于英國跑車的想象。
Vantage和DBS Superleggera的出現,讓上海街上的行人時不時地回頭對我們行注目禮。雖然上海是一個富裕的國際大都市,超跑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的街景,但是同時出現兩輛阿斯頓·馬丁,還是很難不讓人注意。這兩款來自英國的跑車沒有意大利超跑那樣冶艷、炫目,但是和以往的產品相比,已經不再那么“內斂”,甚至讓我們感受到更多激情。
回顧這間車廠的百年歷史,可謂是曲折驚奇。從1913年第一輛掛上“Aston Martin”產品算起,一直到二次大戰前,該公司的總產量不到700輛,產量稀少。一直到大衛布朗(David Brown)的出現,為該公司帶來了重大的轉變。除了整合Lagonda公司,以大衛布朗姓名為縮寫的“DB車系”,成為阿斯頓·馬丁的招牌產品。
雖然DB車系是一款成功的產品,但是阿斯頓·馬丁還是擺脫不了財務上的問題,公司不停的被轉手,英國人、美國人都曾經擁有過阿斯頓·馬丁。在福特長達20年的控制之后,阿斯頓·馬丁在2007年又回到了英國人的懷抱。
說到阿斯頓·馬丁,可能十之八九的讀者會馬上想到一部有名的電影系列:007。如果說野馬代表了美國自由奔放的形象,那么阿斯頓·馬丁就代表了英國的意象:溫和、典雅、雍容與大氣。
阿斯頓·馬丁總是給人一種非常“英倫”的形象,沒有意大利跑車那樣激情四射,或是德國跑車到處充滿“算計”的感覺,而是以一種“有溫度”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隨著西方影視工業的全球化,阿斯頓·馬丁的形象也隨著軍情六處最有名情報員:詹姆士·邦德,深深烙印在全球觀眾的心中。
以行銷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很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某個層面上,卻限制了它的發展,或許這也是許多英國車廠的“品牌包袱”吧?事實上,它們很完美,因為大家所認為的經典元素都被保留了,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這是一輛阿斯頓·馬丁。廠家也不希望每一次改款,就像是另一輛全新車款,而是將精神繼續傳承。正因為如此,阿斯頓·馬丁擁有有非常高的品牌辨識度,但是車款與車款之間的特色反而被減弱了(因為看起來都差不多)。
這種感覺在現代的阿斯頓·馬丁上已經不復存在。當我們看到這兩款車:Vantage和DBS Superleggera,發現它們沒有丟掉自己引以為豪的過去,但是變化的確挺大。有點像是你所熟悉的枕邊人忽然改變了妝扮一樣,還是你熟悉的她,但又……有些不同?!?
關于本文章重的兩位主角:Vantage和DBS Superleggera,我們分別在2018年4月和2018年8月進行過海外試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Vantage的海外試駕請點擊“這里”,DBS Superleggera的海外試駕請點擊“這里”)
V8 Vantage是阿斯頓·馬丁最入門的車型,不過它的視覺效果可一點都不“入門”。頗具科幻色彩的外觀一反上代車型圓潤的造型,犀利且極具未來感,同時與品牌旗艦車型Vulcan還有幾分相似。作為入門車型,長得像旗艦車型肯定能讓車主感到暗爽。
極小的大燈或許會存在一些爭議,但配上車頭流線型的外觀反倒并不顯得突兀。下移的進氣格柵尺寸巨大,除了獲得更好的撞風冷卻效果外,進一步提升攻擊性也是這臺跑車所需要的。我們此次拿到的試駕車還選裝了碳纖維組件,與進氣格柵外圈融為一體的前唇采用了碳纖維材質。減重的同時,還增添了濃烈的競技氛圍。
車身側面的線條流暢且富有動感,在兼顧空氣動力學效應的同時也擁有極強的設計美感。雖然Vantage采用了與DB11相同的平臺打造而來,但在車身尺寸卻小了不少,長寬高分別為4465mm×1942mm×1273mm,后者為4739mm×1950mm×1279mm,極短的車身長度甚至比保時捷911的4499mm還少了近30mm。
車尾部分的線條同樣科幻,狹窄的貫穿式尾燈賦予了Vantage極強的辨識度。作為一臺性能跑車,它并沒有配備可展開的尾翼,一部分原因在于車尾末端已經設計了翹起的鴨尾,能夠提供一定的下壓力,此外尾部底端巨大的擴散器擾流板也能快速抽出車底的氣流,讓車身“吸”在地上。在最高時速下,沒有大型擾流板的它能產生77kg的下壓力。
Vantage的整體造型顛覆了歷代車型溫文爾雅的紳士形象,不過作為一臺以性能為訴求的跑車,面面俱到似乎有些顯得有失個性。你不得不承認這臺Vantage在街上的回頭率比911高不少,而后者則是每一代車型在外觀上都要遵從傳承的典范。另外,新世代的阿斯頓·馬丁在空氣動力學的設計上進步不少,這也是和紅牛車隊合作之下的結果。
來到車內,Vantage展現了阿斯頓·馬丁作為豪華跑車制造商應有的氣場。內飾被大塊大塊的真皮所包裹,而使用了與車身同色的檸檬黃縫線,不僅顯得高檔,也從細節上透著精致。
全液晶儀表盤被框架分割成了三個區域,上一代車型那極具特色的逆時針轉動轉速表已不復存在。跟上時代潮流的儀表盤能夠顯示更豐富的車輛信息,能夠通過顏色變化吊動你的駕駛情緒,但少了一些經典元素我個人覺得有些遺憾。
中控臺區域的造型看著相當復雜,第一眼給人的視覺效果透著未來感。不過對于初次接觸的用戶而言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當然了,跑車從來不會向實用性妥協,更何況簡單熟悉下就能明白各功能的按鍵究竟在哪。
在與奔馳深度合作后,Vantage配備了上一代的COMAND人機交互系統,對于熟悉奔馳車型的消費者而言可以非常迅速上手。不要覺得這就讓整臺車變得不像阿斯頓·馬丁了,實際上一套好用的多媒體系統相比起所謂的情懷,優先級可要高的多。
和另一位主角:DBS Superleggera相比,Vantage的內飾年輕不少。中控區域外側和車身同色的塑料飾板說明了它的產品定位(更年輕、更大膽)。也難怪當初廠家選擇“狼”作為這款車的代表,更富有侵略性的內飾能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全新Vantage采用了與奔馳共同研發的V8 4.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510馬力,峰值扭矩達到685!っ祝俜0-100km/h的加速時間僅需3.6秒,在200萬元以內的跑車中,這樣的動力表現可謂相當優秀了。
與發動機匹配的是一臺來自ZF的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而在最近的社交網路上,阿斯頓·馬丁官方還“明示”了未來Vantage AMR車型將提供手動變速箱的消息,未來是否引入國內,大家不妨期待一下。
由于是一款更注重性能表現的車型,因此Vantage并不提供適合巡航的GT模式,動力輸出與底盤響應只有S、S+以及T(賽道)三種模式,相當于是9種組合。
初次上手肯定是將車輛調節到最溫柔的S模式,可以明顯感受到在該模式下,Vantage的動力輸出被刻意調節的有些遲滯,或許是擔心新用戶hold不住過于兇猛的動力。不過只要深踩油門踏板,還是可以喚醒這臺跑車應有的加速表現。
實際上在S模式下,整臺車可以帶給我非常輕松的駕駛氛圍,我不用特別精確的去考慮右腳下的油門踏板該踩多深,也不用頻繁的在油門和剎車踏板之間來回做掙扎。日常通勤,或是擁堵路段堵車時非常適用。我個人覺得DB11的GT模式太過慵懶,在高速巡航時或許還算不錯(畢竟是GT跑車嘛),但在市區駕駛總覺得車輛的動力響應會有些脫節,而Vantage則完全不會。
簡單適應了一下后,我按下方向盤右側的調節按鈕,把駕駛模式調節至S+,而該模式我認為才是能真正享受到這臺車樂趣的狀態。作為跑車,如果有動力遲滯很顯然是件奇怪的事,而在S+模式下這個現象則完全消除了。與此同時,變速箱的升擋時機被延后至4000rpm以上,伴隨著更澎湃的排氣聲浪,只有在此刻我才有真正在駕駛一臺超跑的感覺。
雖然采用了與奔馳AMG GT同款發動機,但在排氣聲浪的調校方面,Vantage卻有著阿斯頓·馬丁獨有的特色。它并不像典型的AMG那樣低沉、渾厚,反倒是在高轉時能爆發出非常高亢的嗓音,讓人欲罷不能。當然,在市區里還是不要多嘗試微妙,否則分分鐘就超速了。
而最為激進的T模式,則會將這臺Vantage最為兇殘的一面給完全展現出來。油門踏板靈敏的仿佛神經質一般,轉速不上5000rpm誓不換擋,而在松開油門的一瞬間,排氣管還會發出噼里啪啦的回火聲,簡直就是炸街模式……畢竟這個模式是賽道模式,還是少在路上使用為妙,如果想要體驗下澎湃的推背感,S+其實就能滿足了,這實在太過激進。
對于底盤的三種調節模式,其實區別并不算大,作為一臺性能跑車,勢必不會向舒適性妥協太多,S、S+以及T可以單純的理解為硬,很硬以及非常硬三個狀態,在過彎時減振器對車身的支撐力也依次遞進。它們的差異非常細微,在城市中駕駛建議使用前兩種模式,畢竟我國路面狀況較為復雜,一味的把懸架調硬只會給駕駛者和車輛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得益于極短的車身,Vantage有著極佳的底盤動態響應,我甚至覺得四條與地面接觸的輪胎仿佛是我四肢的延續,這真的是一臺很好上手的跑車,也由此可見廠商相當深厚的調校功底。一臺拉風的跑車,又特別好開,真的是太完美了。
雖然是一臺性能跑車,但Vantage的適用場景有很多,你可以開著它上下班通勤,出席各種聚會,它不會讓你的駕駛過程有任何壓力;而當你想放肆一下的時候它也能陪你一起撒野;如果你的駕駛水平夠硬,它甚至還能陪你去賽道里和別人一決高下。
DBS Superleggera和Vantage,像是一對兄弟,你知道它們是同父同母所生(和Vantage一樣,都與DB11共享平臺架構),也能在它們身上找到相同之處,但是終究是兩個不同的靈魂,例如V8和V12發動機的區別、造型風格的不同......還有價格。
相較于Vantage,DBS Superleggera的線條顯得更加精致與優雅,長達4.7m的車長,旗艦級GT跑車的氣勢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老實說筆者并不非常喜歡雙色涂裝,總覺得單色涂裝比較能顯出線條的整體感。不過這僅是個人意見,我不能否認它是一輛很美的GT跑車。
延伸到碳纖維前唇下方的的凸字形中網讓它看起來更加“暴力”,這也是為什么DBS Superleggera看起來和以往的車型有種不同的感覺。雖然是一款旗艦級GT跑車,該有的運動架勢還是得擺出來。
DBS Superleggera的副車名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阿斯頓·馬丁的車系命名中。在DB4、DB5和DB6上,你都能看到“Superleggera”的標識。這次在DBS Superleggera上復活,除了代表本車用上了該廠最先進的輕量化技術,也代表向Carrozzeria Touring Superleggera致敬。
車側線條維持了GT跑車應有的長車頭短車尾的車身線條。筆者認為本車的車側線條還算“干凈”,沒有過多的復雜線條。最顯眼的,大概就是翼子板上的鯊魚腮散熱口吧。
車尾應該是DBS Superleggera最具科技含量的設計,沒有大型空力套件,但借由風刃II系統,能產生180kg的下壓力。當然,除了機械上的特別之處,造型也很流暢,貫穿車尾的尾燈,細長的設計令人想要細細品味,讓人感覺有一絲英國跑車的獨有的神秘感。
這些大型GT跑車,并不適合太夸張的空力套件線條,畢竟這些跑車的客群通常比較喜歡內斂的外形,但是在現今越來越重視空氣動力學的超跑領域中,如何不用夸張的空力套件達成良好的空氣動力學效果,是各個廠家十分重視的事情。在DBS Superleggera上,我們看到阿斯頓·馬丁和紅牛車隊聯手之后的成果。
身為現今阿斯頓·馬丁動力最強的車型,DBS Superleggera配置了碳陶剎車系統,搭配前六后四活塞剎車卡鉗,不但提供超強的剎車力度,抗熱衰竭的能力也是一流(這才是最重要的環節)。
總的來說,DBS Superleggera比起以往的車型,更加具有“魅惑人心”的本領,有點像是原本端莊貴婦換上了一套略帶性感的晚禮服,該有的氣質仍然存在,但是多了一點性感,更令人著迷。
如果說DBS Superleggra的外形是一位略帶性感的淑女,那她的內心應該還是一位大家閨秀。很多人認為它的外觀和內飾有些不搭,內飾的設計顯得比較保守。我想這應該是廠家考慮到DBS Superleggera的屬性,所以才沒有把它的內飾弄得太戰斗。
有些質感是沒有辦法從圖片或是視頻中凸現出來的,但是如果你從Vantage換乘DBS Superleggera,馬上能感受到兩車的設計還有質感差異甚大。在DBS Superleggera車內,典雅(或是你可以稱為保守)的設計和豪華的材質鋪陳,打造出充滿英國豪華氛圍的車內空間。
論科技性,此車可能不像德國或是意大利的對手那樣,充滿各種絢麗的按鍵、屏幕、尖銳線條;蛟S這是英國人的堅持吧?唯一讓我覺得有些不足的是,儀表盤的顯示功能少了些。雖然我相信大多數的車主根本不會在乎那塊液晶屏幕能顯示什么,但是多一些“可玩性”也是一種討好消費者的商業手段。
來自奔馳的多媒體系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筆者認為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如果自己不擅長做這件事情,直接拿別人現有的東西來滿足消費者并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事情,更何況它看起來還不錯,而且多媒體系統也不是本車的賣點。另外,相較于Vantage復雜的中控臺設計,DBS Superleggera則是簡潔得多。
說到內飾質感,我想英國人應該是最有話語權的民族,DBS Superleggera更是GT跑車中的佼佼者。某個英國品牌總是能在各種豪華材質中嗅出一絲“德味”,但是你絕對不會在阿斯頓·馬丁的內飾上找到這種情況。除了材質,設計功力也是一大重點。
以前總覺得阿斯頓·馬丁旗下的車款,看起來都差不多,但這兩款車顯現了新世代阿斯頓·馬丁的變化。Vantage看起來、摸起來都像是為了“好動人士”所準備的車,DBS Superleggera則不純粹為性能而生,它更偏向享受、格調,當然了,想擁有它你得準備更多銀彈。
DBS Superleggera是目前在售阿斯頓·馬丁旗下動力最強的一款車。V12雙渦輪發動機讓啟動時的聲響都像是一種儀式。和Vantage的V8發動機相比,V12的運轉聲浪更加綿密、細致。
變速箱則是來自ZF的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臺變速箱能在許多歐系車上看見。稱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縱置8速變速箱之一我想也不為過,因為它的換擋速度,傳動效率在同類型產品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由于本車的產品定位,所以這款車沒有賽道模式(Vantage有),最戰斗的模式為Sport+,這是因為廠家考慮到這款車并不適合擁有過分激進的個性,不過廠家又強調Sport+模式其實已經非常接近賽道模式。
對于一輛擁有725馬力、售價三百多萬的GT跑車,筆者至始至終都抱著敬畏的心,除了價格不是一般市井小民能夠負擔,將近2m的車寬在上海市區里行走也要非常小心,滿街亂竄的電瓶車更讓人膽顫心驚。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它的“親和力”還挺高,你不會有太多駕駛跑車的那種緊張感。
上車之后,車內視野好的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如果你覺得看不到車頭,把座位調高一些就好了。它完全沒有跑車特有的幽閉感,車內車外后視鏡的視野非常不錯。唯一讓人不太適應的,就是需要路邊停車的時候,會有些抓不準和馬路牙子的距離。第二個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是DBS Superleggera的舒適性。一開始,我們把懸架和行駛模式都設定在GT模式,發現它的舒適性竟然比起許多轎車來得更好。
行駛在路上,除了過于敏感的剎車讓人需要一些時間適應,其他部分都讓人非常輕松,面對這輛725馬力的猛獸,GT模式的動力完全不會讓你覺得需要時時刻刻繃緊神經,你可以很輕松地開著它穿梭在城市中。而擋位選擇雖然不那么積極,但是900!っ椎呐ぞ刈屇悴恍枰恐咿D速過活。而將懸架調整到GT模式的話,就算經過顛簸路面,懸架雖然不能將所有振動化解掉,但是能夠將傳遞到人身上的振動修飾的非常圓潤。
另外,就算在Sport和Sport+模式下,懸架還能保持一定的舒適性。你能明顯從輪胎傳上來的沖擊力變強了,但是不是那種毫無修飾過的沖擊,筆者認為這樣的表現就跑車的標準來看實屬不易。另外,在動力輸出方面,切換到Sport模式之后,除了能聽到排氣管發出的爆燃聲,最明顯的就是擋位的選擇變得更加積極,油門響應也是如此。
其實在一般道路上,基本上用不到Sport+甚至是Sport模式,因為本車的扭矩實在太大了,更何況排氣管傳來的爆燃聲其實有點打擾車內的寧靜。在減速準備停紅燈的時候,你更能發現變速箱正積極的減低擋位,減損了一些舒適度,所以我們并不建議一般行車的時候使用Sport+模式,筆者甚至認為,一般道路上使用Sport都有點過分了。
DBS Superleggera和Vantage在動態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Vantage多了一些“躁動”,它很能挑起你的欲望,而DBS Superleggera則是溫柔的多,就算擁有725馬力/900!っ椎某瑥妱恿,但是你能夠非常輕松的駕駛它。如果你想要更加狂野的感受,你可以切換到Sport或是Sport+模式,重點是它還能提供不錯的乘坐品質。但是它并不是一款具有濃烈競技風格的GT跑車,這是和Vantage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任何時候,它都保有最基本的優雅。
回到一開始的“相同與不同”,從這次的試駕,我們能夠感受到現在的阿斯頓·馬丁可能和我們想象中的那間車廠有些不同。Vantage的調性讓我們感受到以往未曾感受到的狂野,這也和它的目標客群有關,而且它和DBS Superleggera有很大的區別,不論是車里車外的線條設計、動力輸出感受還有乘坐性都有很大的不同。而DBS Superleggera還是保持了我們想象中,阿斯頓·馬丁那種應有的舒適、奢華感受。換句話說,阿斯頓·馬丁旗下車款的自我調性越來越明顯,看得出廠家想要讓各個車款都有自己的風格。
而相同的地方在于,不論是Vantage亦或是DBS Superleggera,你還是能找到屬于阿斯頓·馬丁特有的氣質,DBS Superleggera就不用說了,在融入大量高科技空氣動力學的外表中,還是能找到屬于阿斯頓·馬丁的韻味,而Vantage雖然顯得年輕,但是FR布局,凸字形中網、適合日常通勤的行駛表現,都是阿斯頓·馬丁一脈相承的特色。改變風格對一件車廠來說可能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卻又不得不改變,以迎合消費者口味。我們看到阿斯頓·馬丁的變化,但是也很慶幸地,該保留的還是留下了,且令人回味。(文 汽車之家 張立祥 彭儲文 攝影 曹昊旻)
車型圖片 | ![]() | ![]() |
基本參數 | 阿斯頓·馬丁DBS 2019款 DBS Superleggera V12 Coupe | V8 Vantage 2018款 4.0T V8 Coupe |
廠商指導價 | 366.80萬 | 181.80萬 |
廠商 | 阿斯頓·馬丁 | 阿斯頓·馬丁 |
級別 | 跑車 | 跑車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歐VI | 歐V |
上市時間 | 2018.06 | 2017.11 |
最大功率(kW) | 533 | 375 |
最大扭矩(N·m) | 900 | 685 |
發動機 | 5.2T 725馬力 V12 | 4.0T 510馬力 V8 |
變速箱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長*寬*高(mm) | 4712*1968*1280 | 4465*1942*1274 |
車身結構 | 2門4座硬頂跑車 | 2門2座硬頂跑車 |
最高車速(km/h) | 340 | 314 |
官方0-100km/h加速(s) | 3.4 | 3.6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 | 9.5 |
整車質保 | 待查 | 三年不限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車身 | 阿斯頓·馬丁DBS 2019款 DBS Superleggera V12 Coupe | V8 Vantage 2018款 4.0T V8 Coupe |
長度(mm) | 4712 | 4465 |
寬度(mm) | 1968 | 1942 |
高度(mm) | 1280 | 1274 |
軸距(mm) | 2805 | 2704 |
前輪距(mm) | 1665 | - |
后輪距(mm) | 1645 | - |
車身結構 | 硬頂跑車 | 硬頂跑車 |
車門數(個) | 2 | 2 |
座位數(個) | 4 | 2 |
油箱容積(L) | - | 73 |
后備廂容積(L) | - | 350 |
整備質量(kg) | - | 1530 |
發動機 | 阿斯頓·馬丁DBS 2019款 DBS Superleggera V12 Coupe | V8 Vantage 2018款 4.0T V8 Coupe |
發動機型號 | - | 177950 |
排量(mL) | - | 3982 |
排量(L) | 5.2 | 4.0 |
進氣形式 | 雙渦輪增壓 | 雙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縱置 | - |
氣缸排列形式 | V | V |
氣缸數(個) | 12 | 8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壓縮比 | 9.3 | 10.5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最大馬力(Ps) | 725 | 510 |
最大功率(kW) | 533 | 375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6500 | 6000 |
最大扭矩(N·m) | 900 | 685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800-5000 | 2000-5000 |
最大凈功率(kW) | - | -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5號 | 95號 |
供油方式 | 直噴 | 直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環保標準 | 歐VI | 歐V |
變速箱 | 阿斯頓·馬丁DBS 2019款 DBS Superleggera V12 Coupe | V8 Vantage 2018款 4.0T V8 Coupe |
擋位個數 | 8 | 8 |
變速箱類型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簡稱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底盤轉向 | 阿斯頓·馬丁DBS 2019款 DBS Superleggera V12 Coupe | V8 Vantage 2018款 4.0T V8 Coupe |
驅動方式 | 前置后驅 | 前置后驅 |
四驅形式 | - | -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 | - |
前懸架類型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阿斯頓·馬丁DBS 2019款 DBS Superleggera V12 Coupe | V8 Vantage 2018款 4.0T V8 Coupe |
前制動器類型 | 陶瓷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陶瓷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65/35 R21 | 255/40 R20 |
后輪胎規格 | 305/30 R21 | 295/35 R20 |
備胎規格 | 無 | 無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