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魚與熊掌兼得
出酒店短暫的山路,最開始被一輛本地車輛死死壓住速度,而這之后的鄉村小路也因為限速而必須放慢腳步,接下來的高速也沒什么特別刺激人激情的地方。所以空有700N·m和255kW的動力儲存,但卻沒有施展的機會,只能跟著車流慢慢前進。而當放棄了去開得稍微激烈一點之后,也只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去探索一下。比如這款車帶有多種駕駛模式,不同模式下,除了油門,轉向力度等有區別,懸架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在運動模式下會傳遞的很完整,路面的裂縫,減速帶的起伏等都會通過減振系統傳遞給駕駛員,這時候你會覺得信息很豐富,很有一輛運動型車的感覺。而調節到舒適模式或者經濟模式之后,懸架有可以柔軟到把剛才這些都過濾掉,它既可以是一輛去找找駕駛樂趣的機器,也能成為一個長距離巡航的座駕,在技術的輔助下,魚與熊掌也并非不能兼得。
能自動跟車,把車保持在車道中間的駕駛輔助系統已經比較常見,在國內可能感受不深,但在駕駛習慣比較規矩的國家,這套系統就會變得非常好用,你只需要把腳輕輕搭在剎車踏板上以備不時之需。電子系統會根據前車步調來判斷加速和減速,這個過程非常柔和,就跟你自己開一樣,而且電子系統會把車輛保持在車道中間,遇到緩一點的彎道,方向盤會自己輕微轉動,然后就平平淡淡的過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意大利北部,周圍的山景非常美麗,不過能讓我停下車來的地方卻少之又少,一路走馬觀花,直到來到一處滑雪場停車場,才真正找到了一個能停車拍照的地方,另外巧合的是,這滑雪場也是奧迪冠名,看來即使我在這里拍攝,也不會有人會把我轟走了。
● 小改怡情
新款的奧迪A4在外形上只是小范圍調整,比如格柵更扁平,車燈從不規則造型變為一個多邊形,前包圍兩側的的造型也有所變化。這些都是只普通版對標普通版,在S4和S Line版本上,會在發動機蓋和格柵之間增加一條通風孔,前包圍兩側的造型也同樣有變化。
側面線條是整車變化最大的部分,從前后翼子板延伸出的兩條硬折線,配合與車門把手高度的一條腰線,三條線勾勒出了新車型的側面特征。S4使用了255/35 R19規格的輪胎,輪圈造型很復雜,但視覺上還不錯,輪胎品牌則是韓泰萬途仕Ventus S1 evo2,一款注重公路性能的產品。另外隱藏在輪圈后面的紅色剎車卡鉗,給S4又增加了一些運動感。
內飾變化就更小,重點是MMI的操控部分被取消了,從設計上來說,少了一個“裝樣子”的設備,但同時多了一個尺寸還不錯的儲物盒。從設計上來說,多一個大旋鈕和一堆按鈕,自然顯得要更高科技一些,但從實際使用來說,少了它操作依然方便,液晶屏操控起來還是很便捷,并且空調和音量控制按鈕依然采用實體按鍵,依然可以盲操作。而于此同時,你還多了一個空間來放手機或者錢包,實用性其實是更好了。
空間依然保持之前的水準,標準版軸距沒有經過加長,更加原汁原味,不過實際使用后我覺得還是加長更符合中國用車需求,標準軸距的并非不夠用,但想隨性的坐著也不是太容易。關于空間問題,晚餐的時候奧迪德國這邊負責A4車型的負責人也閑聊了一下,他表示不是很理解為什么中國市場偏好大空間,我說可能大部分中國家庭只有一輛車,這輛車除了自己和另一半以及孩子,可能還要帶上雙方父母,車主不會愿意讓這其中任何一個人湊合湊合,于是空間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