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款沒有對動力系統下手,E 300 L也是全系唯一一款沒有配備48v混動系統的車型,動力參數為最大功率258馬力/5800-6100rpm,最大扭矩370牛·米/1800-4000rpm,變速箱也仍舊為9擋
48v混動系統其實最大的實際價值并不在于省油和動力的提升,這些作用微乎其微,日常能吃到的甜頭就是自動啟停系統的平穩感受,不過從E 300 L的啟停表現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測試中我沒有主動去關閉過這個功能,也不會去思考48v的事兒,有也罷沒有也罷,不構成關鍵。
多數品牌和車都有性格,在路上會發現某些品牌或者車型的車主基本都有相同的駕駛風格和行為?赡苡悬c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意思,劃分的依據可能以設計、品牌和風格為主。奔馳一直以來有個很神奇的能力,坐進車里那一刻就有很強的隔絕感,把自己從空間和心理上與外面隔離開來,而且直接喪失了銳氣和戾氣。
從駕駛到乘坐,車內的氛圍都是很平和。動力的線性釋放程度很有特點,不同于A6L的輕快和寶馬的積極,工程師們故意而為之,故意營造出這種感受,控制噪音、振動和爆發,追求無感加速。追求快是一種要求,追求穩也是一種合理要求,并無對錯之分,只要相應的質感對味。
坐在后排,可以享受到幾乎和前排同樣的權利,電動座椅調節、座椅加熱等,行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在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專心思考和胡思亂想。不論駕駛員還是后排的乘客,此刻已經忘了還有駕駛模式選項之類的功能,只是有即可,使用頻率可能更低。
奔馳,或者說從E級(參數|詢價)開始,它對于自身定位和用戶群的選擇很固定,從感受上來說大奔那股勁兒自始至終貫徹。我們一直在說精英在年輕化,但如何成為精英呢,眾多經驗和案例告訴我們,在正事兒上浮躁的成功率可能很低,所以這么來看,保留奔馳一貫統一的感受,通過感官、配置來調劑似乎很聰明。
在必要的性能測試中,奔馳E 300 L表現出色。測試中最大起步轉速為2600rpm,僅有輕微的打滑,在6100rpm會進行升擋動作,每次換擋都有較大的沖擊感,這與日常駕駛中的換擋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測試中呈現出另一種性格。最終以3擋完成“破百”,從成績來看與同級對比也是比較搶眼的。
剎車給駕駛員足夠的安全感,踏板有回饋力適中,成績方面也沒有可挑剔的,不論相比改款前還是競品,37.8米的剎車距離可以給個較高的分數了。
在剎車結構方面我們發現新款奔馳E級成本上有縮減,改款前的E 300 L前剎車為四活塞卡鉗,而新款已經改為了浮動卡鉗,從成本上看一定是降低了,好在實際的測試成績沒有變弱,所以在AH-100的得分中也不會因此受影響。
即便奔馳E 300 L并不強調運動,但繞樁也是我們的測試項目之一,涉及到AH-100打分,在打分邏輯中并不是以運動性為出發點,更多的是以操控的穩定性和與駕駛員主觀感受為主。測試中,奔馳E級的表現穩定,懸架較軟,節奏容易掌握,重心快速轉移時能夠提供安全感。
噪音控制不錯,行駛中也只有高速時風噪相對明顯一些。噪音是體現豪華感重要的因素之一,依此來看E級是令人滿意的。至于擋位,日常當中升擋是很積極的,城市當中經?梢杂玫8擋,高速升到9擋也完全沒問題,巡航中轉速可以控制的很低。
沒有48v混動系統,首先在動力上沒有影響,加速成績沒有短板。在油耗方面也同樣沒什么可挑剔的,測試車為剛剛下線的狀態,還未過磨合期,我們實測油耗為8.1升/百公里。
總結:
從外觀來看奔馳E級的變化僅僅是更換了新的設計語言,而內部的提升是比較實際的,MBUX系統更為人性化,支持了更符合當下操作習慣的觸控,AR實景導航在同級別中還是第一次實現,實用性上有明顯的提升。另外,E級后排座椅的舒適性一直被詬病,此次改款重點改進了后排,而且帶有后排座椅角度調整的車型則舒適性的改善更為突出。
縱觀過去的銷量,奔馳E級、寶馬5系和奧迪A6L一直交替輪坐銷量的第一把交椅,在這個價位和級別中這三款產品各有特點,論豪華,多數人會投奔馳E級一票;論綜合實力,寶馬5系更均衡;論性價比,奧迪A6L一直通過價格把市場拿捏的死死的。
落回產品本身,奔馳E級有三套動力系統可選擇,E 260為1.5T+48v,E 300為2.0T,E 350為2.0T+48v,以過往的銷售數據和駕駛品質來說,E 300是最值得推薦的款型。(文圖 汽車之家 張可 視頻 趙晉 協助 周宇軒 曹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